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主会尝试减少研发投入。
尤其是低端重复研发的投入。
转嫁到个体上,希望底层一个人可能干两个人的活,或者让你受不了自己走人。
竞争会越来越大,不突破自己,很难有机会。
但是如何突破,除了自己又没其他人能给你答案。。。
最后怕是都得回到人情/价值交换上。
PS:哎,越来越悲观了。但其实跟我又关系不大。。。
我还是 30 以后才开始蹦跶的。35 之后蹦跶越来越多。
其中心酸只有自知啊。
算是挺过来了,但是就算现在我也不敢躺平啊,技术进步太快了。
马上 40 了,基本上每周还在 LEETCODE 周赛。。。
我转过一些技术方向,有些事情需要说明一下:
B 站上会有一些教学视频,自学的关键在于摈弃自我安慰。
不要因为学会一个小点就沾沾自喜,这样只会裹足不前,等到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懂得都是皮毛,这样是不行的。
投诉的频率是多少?
价值有多大?
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成本是多少?
如果真想解决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更高级的主管,拉通相关的利益部门,统一制定一个规则,有意见就当面提出来。
而不是通过一个最底层的员工去倒推流程。
又想有话语权,还想不得罪人。有事让下属扛事的人,注定走不远。
不存在又高效又全面的东西,工程本身就是各种妥协。
有的时候有问题总要有人背锅,问题多了,是得想办法,本质还得看投入产出比。
先说结论:很难。
SDK 作为通用组件,对于业务方来说只是组成部分,对于 SDK 来说,你业务通常只是调用 SDK 的一个应用。
通常的做法都是业务去适配 SDK。
适配 SDK 的主要在于适配的成本,兼容性影响,SDK 的兼容性设计会成为瓶颈。
SDK 适配,对开发来说都是拉扯扯皮的麻烦事,沟通成本不会太低,对于更下游的测试,想测试 SDK 只会更加困难。
通过一些应用场景去覆盖 SDK 的功能,这可能是比较容易落地的。想根本改善 SDK 适配现状,这不是测试能解决的。
怎么说呢,这怕已经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那就先苟着发育。
你去尝试做你能改变的事情,小公司测试就是打杂,如果你代码能力还行,人也机灵,做事靠谱,不会让你一直做测试的。
但如果这就是份工作,也是你能力上限,建议还是稳点。
作妖一般不会死,作死是一定会死的。
对人:
有能力就去做能决定工程效能的职位。
不想折腾就做好本职工作,有口饭吃也不错。
最怕的是井底之蛙,能力稀碎,还觉得自己都对。。。
对事:
只论质量重不重要,质量在特定情况下,确实能把产品从生干到死。
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产品还没脱离 DEMO 阶段,质量重要么?
请大概描述一下,你的产品?GCC,CLANG 你能测啥?你们硬件跑不跑的起来?
那不得研发或者架构师先做调研么?
太贵。
本质。
测试是个烧钱的必要保障,所以测试的使命,就是低成本地尽可能保障质量底线。
测试开发就是,当测试平台不完备的时候,用来补充的。
其实这才是我觉得答主有意思的地方,算是一种思考吧,下面的评论没什么意思。。。😓
呃。没看懂你想表达啥?
开发也很 LOW,数据和功能都没法解耦?
UI:变的最快,投入产出比低到爆表。
SDK:大部分不还是接口测试?往下做那不是和开发一样了?
芯片:吃饭的家伙拿出来说,这不是憨。
楼主的思维模式大概率可以度过 35。再越往后就难了,每 5 年都是一个大坎。
对测试的同学来说,最难的是什么技术是有门槛的,怎么产生价值,如何和公司利益协调。
我一直认为测试面试是一个比较玄学的事情。
实际上大概率是需要一个原来做的事情和对方做的事情极其接近,可以简单复制的候选人。
同时对稳定度,抗压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整体来说,很难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认知水平,来区分候选人真实的技术水平。
你说的表达清晰有层次,你可以想想面试官是否也能做到?
我觉得可以自己加强表达和总结能力,面试结果可以随缘。
说句泼凉水的话,从你的行文来看,缺乏总结啊。这里的总结不是流水账。
能不能从高层次的地方,去思考一下,我有什么特质,我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聘我?
市场行情如何,和我能力接近的人目前定位在哪。
每家企业每个人的面试策略也不同,有的想白嫖方案,有的想试试看,不管别人如何,还是得自己想明白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812183,可以看看这个问答,以后这种操作会是常态。
哪有那么多技术核心岗位?而且凭啥技术核心岗位给你。。。
你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出去试。试不出来,就说明市场不认可你。
找赛道这事,得自己去试,现在哪有现成的蓝海赛道给你走。
首先要看到无论测试还是测开都是存量市场。
存量市场意味着大部分情况下需要的是有实际经验的人。
如何才能有经验?这才是最难的。就我自己而言,当年我也不知道怎么走测开,如何能有真正的落地项目。
同时更麻烦的是测试的技术栈碎片化严重,如果年轻学历开发能力强点,机会应该还是会有的。
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
大龄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或者是极高的性价比。
这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做到的。
哈哈,我是实际上的卷王。。。
我们公司我年纪最大,应该也就我一个一直刷 LEETCODE 的吧。目前周赛大概 600 多名。。。
要完全躺平那都是 35 岁之前的事情了。。。
目前的圈子裁员看不出来,就算被裁的也能比较快的找到工作,可能现在所处的方向还是缺人。
今年大厂基本都没社招 HC 了,多少也会有影响。
大头兵,客观来说还是大厂给的多。
给简历前,我们这有 XX 大厂,独角兽,大牛创业团队招聘总有一款适合你。
给简历后。一周以内,对不起先生,客户觉得您不太合适,要不试试 XX.
第二周,对不起先生,要不再试试 XX?
第三周,。。。
直接一点,可能确实太水了。。。
从根本上是提升技术方案的技术门槛,靠捷径走的路总得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