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 @ 南京
😓。躺平不应该是要个 1W 来块,留在南京,不加班么。。。
我离躺平还远着呢。。。窝家大部分时间也是图书馆。。。
PS:我原司南京 30K,不加班,我要躺平,最差的选择也是我跟老板耗着。
为什么不要赔偿?
N+1 总比一个月多啊。
这行情下不得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我想要 N+1,都不给我。。。😓
都 40+ 的年纪了,这种只能说合适,运气还是去眷顾年轻人吧~~~
尽量不掉队,努力帮助其他人,结果就随缘吧。
真不能强求,机会还是留给年轻人吧。年轻人确实更有拼劲,上限更高,做技术的咱就打好辅助。
今天我上一家的同事给我发我 LEADER 推公式的文档,说他有空现在还时不时讲讲课。。。
我 LEADER 比我小 10 岁,博士毕业 2 年。。。
然后我就只能表示完全看不懂,能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谢天谢地了。😓
P9 大佬,哈哈,所以这是不是说做技术远没有跟对人,做好具体的产品方向重要呢~
😓,也不能这么说。一命二运三风水。
很多时候哪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的~~~
AI 和传统 IT 工程不一样。
传统 IT 的流程是基本类似的,如 CS 分离等等。
AI 的难点在于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
不会有固有路径沿着 A,B,C 就能解决问题的逻辑。
因此,AI 应用通常来说,每个小方向都可能不同。前景也可能完全不同。
关键在于如何商业变现,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至于技术么,那是最头部巨佬考虑的事情。
在这个背景下,好的业务,稳定的业务,已有的大厂商业模式才是门槛。
比如知乎开始还做自己的大模型,后续直接接入 DEEPSEEK,是不是只做微调就可以了?
诚然,测试会 AI,会容易找工作。但是从本质来看,还是解决异常、交付质量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纯 AI 测试的岗位极度稀少,会 AI,如果不在头部公司,头部团队,并没有明显优势。
而在头部公司,头部团队,技术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机遇。尤其在现在完全是甲方市场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多机会。
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如果是我,首先会考虑 AI 落地的可能,评估落地的风险,会不会去了落不了地去背锅。
技术上来说,工作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相关知识早就准备好了。
DO 就完了,不合适就撤。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下一份工作应该是跳板呢。。。哪有那么多一定会有的上升空间。。。
大模型是巨头的事。
厂加起来可能都不到 5 个。
一个厂这种测试职位有没有 10 个我觉得都悬。
你可以问问高飞,他们组有多少测试,又有多少和 ai 相关的。
从来都是不缺小兵,缺能带头,扛事扛锅的。
我是菜鸡。
做技术前期没跟对人或者方向。
后半生注定漂泊、雇佣军、卸磨杀驴,看开看开。。。😓
关键看你原来在哪。。。原来稳不稳定。。。
这种东西有绝对的么?。。。
而且人生不就是体验,多少得带点赌,信自己就赌大点,虚就赌小点。
核心是项目,你觉得有兴趣你可以去赌,觉得没兴趣就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还是算了吧。
--话说啥是 AI 2.0?大模型?大模型 6 小龙没活得好的吧?具身智能?
特别有钱的核心团队没那金刚砖,咱也进不去啊。比如 DEEPSEEK 投了连面试机会都不会有么。。。😓
你就算去了商汤,大概率也不会有再进 DEEPSEEK 的机会了,很多时候要信命,时机。。。
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恒温,他团队社招正编的招聘标准。
纯技术不做招聘,给的信息容易理想化。
现在 JD 就是扯淡,看看就得了,别太当真,还得去真聊。
牛个屁,风口行业罢了。
哎,风口都这样,可想其他行业惨成啥样了。
高性能计算 @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