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这个背景下,简单的学习只能入门。
入门有大量的待就业学生,对企业来说成本低且有一定的补贴。
什么 AI,大数据如楼上所说,基本靠项目。
现在还能看的行业就那么几个,包括芯片、智驾、大模型其实大家都是卷生卷死,不会给社招初学者任何机会的。
--目前 IT 技术在我的视野里,看不到哪一项是缺大量初级工程师的。
(你也可以认为 AI 把初级工程师先卷死了。因为初级工程师容易替代,且成本其实也不算低。)
实在是技术好奇,报个班,花了小几千了解了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多就不值了。
--我要感谢在我 18 年转 AI 的时候,AI 远没有现在智能,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才有机会。当然我要不转 AI,说不定我就早躺平了,也就不用折腾了。谁知道对错呢。。。
不是,长城据说强制大小周,强制大小周的不考虑。
确实比较接近。。。
新去的也网上有什么 14 天无休啥的,和领导沟通过了,正常 995,超过了,我顶不住。
不行就跑路,回南京躺平啥的呗。
换个角度,社区的用户是客户么?
这个定位就很有意思了。
重要客户的需求那是一定要修的。
影响核心价值的内容也肯定是要改,不是为改而改。
如果仅仅是为爱发电,那肯定是能不改就不改。
--你以为你是客户,其实并不是哦。有问题不改的情况太多了。
超级卷,二线车厂可能都没有未来。
据说有些车企测试三班倒。
谢谢。
聊过字节的相关岗位,我这年纪基本要明确能解决他们核心痛点。
这块毕竟缺乏实践,时间节点错过了(24 年 6 月之前可能有机会),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目前这块虽然看上去比其他岗位好点,貌似还有 hc。
但实际照不了几个人,还要平衡性价比。也没啥意思。
随缘吧,互联网就不考虑了,聊下来不太合适。谢谢。
合适我的是边缘端、小型化、智驾之类的,机会也很少,随缘吧。~
😓
大厂其实不缺人,缺的是大牛,还的是立马可用的大牛,这职位怕是能挂 1-2 年。
现在开源已经做完 80% 了,剩下 20% 要真正意义的软硬协同,要规模 + 硬件支持。
发力点已经不在算子,框架上了。在系统级调度和网络通讯上。
毕竟上一家太小,没集群,没到那个能力阶段,这种只能项目磨,所以我才说高飞的门槛不在于他那些技术,而在于他实际参与了这些项目,这才是别人靠学习无法弥补的。
我们其实 2 年前就预见了这样一个结果,没想到的居然这么卷,一年半开源就把 80% 做完了。这谁顶的住。。。
卷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的技术,gemini 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技术问题了,还是落地项目吧。
还多少有点可以折腾的。
😓
因为年龄大了之后,会有很多无奈啊。
当你面试处处碰壁,被人质疑年龄,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啥的,你也很难高看自己啊。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你努力读书就会有好的回报,但是很多人到中年才发现其实大部分都是扯淡。
无力感 + 压力叠加,很容易消极咯。。。
如果到了中年才开始想着改变,其实比说没啥意义的,活得累的多。。。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人力成本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当机器比人便宜的时候,才会替代人类。
人类的优势就是生物电便宜,功耗低。😓
什么解放人类,听听就得了。
就拿 ai 测试来说,是原来有 ai 的时候测试多呢?还是没有 ai 的时候测试多呢?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实测,三班倒。。。
可以通过 24 小时不间断测试,把 1 年的时间变成 4 个月。
也是一种办法。。。
可以了解了解,细节我还不了解。。。
想起很多年前,我做部门的测试故障分析。
我觉得我提的都是技术上可以去尝试的点,为什么一到执行就推不下去,一到稍微需要思考的点,下面就各种反对,上面就不断的和稀泥。
后来不断的做不同的研发角色,大中小厂换了一遍,吃了 n 次亏后,哎,都是人性。
--国内不缺人,尤其不缺所谓的技术人士,思考有个锤子用。
国外一个人的成本,国内可以找 10 个测试,国外 965,国内 996。
就算再差,我用 20 倍的时间大概率总比你产出多。玩个锤子。
都是围城。。。
唉,年纪大到一定程度 40+,现在想在二线找个合适的难如登天。。。
职场和学校相比,要么是人情世故,要么是利益交换。
你自己也可以看到从上到下都觉得你价值低,好拿捏,透明通常来说不会被关注。
人情世故上,你领导应该是不是特别喜欢你。
这里面的原因得你自己真正吃过亏,带过团队,了解考核、打分等各种逻辑后,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不喜欢/不信任你的人来说,给你提的建议,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不带情绪能做到客观陈述,认真总结,那才是成长。
一次考核,一次加薪说白了也就那么回事。
多少还是要有敢于说不得勇气和能力,这其实还挺困难的。
东北应该可以。~
一个娃压力也小很多。~
以前理财 6%,500w 就是 30w。我原来目标就是 500w 现金。
现在利率不行了,500w 东北应该可以的。
这得看二线哪了啊。
如果是江浙,卷是从小就开始的。
话说我已经 42 了,还在找工作。两个娃不找工作,老婆要爆发了。😓
时代不同了。
当你发现最火的开源一年可以涌入几十万头部,一年可以把一个小方向快卷到头的时候。
对普通人还谈什么技术改变命运,那不是扯淡。
巨头、巨头、巨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可以看看 ai 真正有哪个小企业能跑出来的,有哪个叫的出名字来的公司不是几亿、几十亿的速度在烧钱的。
但是技术已经是最平权的了。
我想躺平,我想收租,不想上班。--可惜还只能想想。
失业在图书馆里想后面要具体干啥的苦逼技术留。
现在最好的策略还是苟着,先有事干,再去考虑那可有可无的技术。
我还真不知道,我最近刚看。我觉得 ai 会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让普通人过得舒心。
想创造价值肯定还得深耕。这也就是工具,关键是干啥。
辞不辞最终不在于外部别人怎么对你,这你改变不了。
而在于你自己顶不顶的住。。。
马上我也快裸辞 3 个月了,后面干啥我都没想明白。哎。。。
自动化降人力是不可控的。
ai 降人力是确定的事情。
现在 ai 写的简单脚本。。。
不考虑了,我最近一直都在看上海的机会。
合肥和南京差不多。南京是越来越菜了。
我做优化的,优化首先需要量,没量谈啥优化,所以难找,没办法。
年纪大,不爽了还喜欢裸辞,不是很缺人的为啥还要找个可能要稍微照顾你情绪的人来,更难。
想啥呢。
两个娃,4 个老人,存款不到 100w,老婆还在上班。
努力了,找不到工作那是客观原因,自己不找那是主观问题。
可以挑一挑合适的,完全躺平,那不得众叛亲离。😓
怎么鸡,这个可讲究了。
你抱着逆天改命去鸡,你自己都做不到,怎么鸡的了。
上来就清北、藤校,想多了吧。
先降低目标再来看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