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测试呢?
测试能给你带来什么呢?你希望你能给公司、团队带来什么呢?
2.对于展示,图片有至少 5 种以上的填充或裁剪方式,如果是动态图基本不用担心。只需要担心超大图不注意造成的 oom.
3.频繁拉取图片的策略是否合适?我个人是有疑问的。会导致加载时间变长,合适么?
所以你这个用例,包括你要做的事情是否合适,我是存疑的。
简单一点,直接接口去 web 取数据,自己本地解图,OK 就 OK 了,没有必要想着全链路打通。
我离职的时候,同事跟我说算法的职位百不足以 1,我想去的职位可能万不足一。
想 40 岁之前从技术上摆脱年龄束缚,难啊。
我写的这些大部分都是我教授同学问我的,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花 10 年,20 年研究一个方向,我自问远没有那个心力。
机器是可以做 parallel computer 的,目标是尽量利用多核,尽量把 cpu 跑满。
做一件事,坚持做让自己感觉到有些不适的事情。
学习,抛弃自我满足,自我安慰。尽量理性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同时去挑战自己。
重复的、觉得容易的尽量不要学,想明白做长期规划和努力。
身体最重要了。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只有工作没有生活,那样的工作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有一颗拼搏的心,做的是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愿意付出,那另说。
这话术,可以这样翻译么?
职业规划预期需要符合公司的要求。
公司在成长期,所以需要大家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同事多投入,多奋斗。
不突破自己,还频繁跳槽,真的很难。你怎么知道你下次去的就不是坑了?
我自己也虚,很快我也要接受各种质疑了。
一个我经常会遇到的灵魂拷问,你做测试 9 年,这九年你有什么核心技能?(别人干不了的?)
培训班很多时候连入门都不算,只能证明你可能愿意学习,并不代表你有能力从事相关的工作。
我来试试画重点,看看说的对不对。楼主主要是生活迷茫加上对目前的工作不怎么满意,所以主要还是想试试水?
这个时间点不是更难找么?
如果个人经历和能力没有突破,也很难找到比现在好的啊。
微信绑定的只有 token 吧?应该找不到对应的人吧?
应该没有测试喜欢我这样的。年纪大,喜欢折腾的主。
测试就别想了 O(∩_∩) O
我家楼下有收租的啊,拆迁户,平时就是收租和打麻将。
这个没办法,这个靠投胎,你改变不了。
不是创业的料,心理素质不过关。
写代码是最适合我的。。。。
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发包仪器写报文发流。
东西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所以你自己学基本也没什么用。
除非你能证明自己能力超越绝大部分人,那时候你也可能不会限于测试。
其实你也没说明白门槛到底是啥?怎么建立门槛啊。
写好代码是有难度,但这是架构师的职责啊,普通开发、测试并不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只是熟悉 API,本质上是没有门槛的。
关于加班,真正的大佬,996、007 是体现个人价值,不太会进行无意义的加班。
窗口期就那么短,跟自己团队内斗的是无能,出去斗的压力斗山大。
不可否认的是超过 35 以后,纯技术的记忆能力会下降,可能需要以前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以前的水平。
18、19 年以后,移动互联网之后,无论是 AI、大数据、区块链都不太可能产生多的技术岗位,反而会不断压缩技术岗位的数量。技术岗不要 35 以上可能会成为常态,哎。
只问一句,你想要做什么,愿意付出什么?
回答不了,那所有说的都是废话。
不过做测试管理真的比做纯技术简单很多。
有门槛的技术岗位千不足一。我同学还在做技术的在企业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如果非科班,真的能不能在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补基础,跟前沿,看 paper,还是很难很难的。
年轻可以试错,去试个 1,2 年吧。看看到底什么适合自己。
昨天脉脉看到一个讨论底层的贴子。其中一个回答分享一下:设计模式,代码规范,重构决定了程序员的下限。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库原理,数论决定了程序员的上限。
科班还是非科班?
非科班做研发去补基础,现在学习资源那么多,对自己狠一点。
不要用学校或者测试的要求要求自己技术,那样你会放过你自己的。。。
然后还要告诉你,测开就有技术了?开发就是做技术了?多少八股文,多少 CTRL+V。想脱离业务,请科班硕士。国内又不是靠技术吃饭的。。。
不过国内的大厂也真给的起钱,5 年的推荐大头兵,可以给到 200+。但你们也别光看薪水,我同学去年阿里招算法要求是 5 年工作经验的博士。
测试除了大厂几个知名的开源测试框架,有多少说白了就是前端封了一层皮的?而且你认为的大厂测试开发,落地压力更大。
有的时候是我们要的太多,又想轻松,又想有发展。又想着 40 不失业,又不愿意去挑战未知。
但是还请脚踏实地,自己想做啥,能做啥都想明白了。
PS:不过有一说一,部分测试管理的技术水平是真的烂,研发相对好一点。
数据库好改不?多开几个方便不?~~~
专栏只能开两个么?我这太乱了。。。
我保送的华五科班。班上基本上没有比我混的惨的。
从小没考过大的考试,考研考外校最后一门准备的有问题加上突然心态崩了,失手了。
我上班之前都没听过测试这个岗位,到公司第一天被分到测试,我整个人都是懵的。
我校重理论轻实践,个人缺乏一定的项目经验,开始被领导唬住了,觉得还行。
三年以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贪恋职位,贪恋安逸等各种原因,不想动。
对我来说转开发没什么难度,做开发架构也没什么难度。
但是客观来说,接近 10 年的光阴,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习惯甩锅,习惯依赖他人。
那时候还没接触这里,代码能力极弱,严重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无知的时候觉得自己半年写几个 api 很了不起了。
来了 TesterHome 才知道我前司测试真的是完完全全的工具人,加上领导以前跟你说你很重要什么什么的,但是你跟领导说不想带团队,想做技术,又说你技术不行,巴拉巴拉的。一来火,就转了开发。
TesterHome 是我重新开始认识技术世界的起点,所以我还留在这,看到知道点的,就从研发、算法的角度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没有这里,我会觉得测试不过是点点点,脚本也就仅仅是领导的 kpi 罢了(虽然很多时候是的,但也有不是的)。
哎,这让我想起了 15 年前,我刚入行测试的时候,我 leader 临时换人,新的 leader 要求每周必须执行多少条用例,那时内心的挣扎。
又让我想起 7 年前,部长一句你写代码不行,让我彻底火大,下决心去做开发的日子。
你并没有错,错在这个世界大部分需要的是工具人,有思想有梦想和现实只会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更现实的是从你的行文看,并没有想好怎么去努力,很迷茫,尽快脱离学生思维吧,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就彻底去挑战自己不行的地方。
相比方法论,我现在觉得眼界更重要,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想明白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