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受害者,昨晚 10:40 下班没车打,被迫地铁回家,到家都快 11:30 了……

  • testhome 的索引问题 at 2023年11月27日

    不仅仅是搜索,后台的文章审核也把草稿放出来了,算是噪音。大佬们可以考虑一并添加过滤😁

  • MTSC2023 深圳站 PPT 来了~ at 2023年11月27日

    +1,找了一下,似乎没有下载入口

  • 以前面试过手机厂商测系统的 QA,听下来测试思路也是一致的,无非是测试工具变了一下。

    一个手机系统,分拆下来很多不同的功能模块,举个例子,内存管理模块。

    内存管理模块分拆下来就不同的功能点需要测试,比如 app 后台管理策略、low memory killer 等。接着从功能层面,去构造现场,验证不同场景下具体策略或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 low memory killer 是在低内存下按照给定策略杀 app,不同 app 会被赋予不同优先级,肯定会有黑白名单(比如微信可能被杀的优先级就低,因为是国民应用,乱杀会很影响体验),不同的资源占用和能耗影响又会影响优先级,这样分拆下来就很多细分场景和测试用例。本质上也是把一个功能细拆出很多场景逐个测,又因为没有可视化界面,就用到很多命令行工具。

  • 求助帖 at 2023年11月24日

    额…… 这个问题就超纲了。从商、开饭馆、其他行业打工,饿不死人

  • 求助帖 at 2023年11月24日

    如果你是面试官,你面前有两份简历,一份是在知名公司做正式员工,一份是在知名公司做外包,你选择一份会怎么选?

    而从求职者的角度看,如果能做正式员工,也肯定不会选择去做外包吧?那为什么不都做正式呢?答案很明显,不外乎能力达不到企业对正式员工的要求,行业技能素质的竞争力不足。

    不仅仅是测试有外包,开发也有外包,只不过在测试岗位上外包的需求更旺盛,所以不是测试岗位故意要搞身份分割,是因为这个行业确实有不少事情在较低技能水平下也能完成,于是乎就会用更低成本的方法去做,没必要招个博士来点点点吧。

    而测试外包大致的画像,我接触下来感觉是:

    • 学历不好(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有绝对的素质筛选意义)
    • 基本没有编码能力,大概率无法阅读理解代码,更别说写代码
    • 自驱力弱,业余时间基本不会继续增强职业技能
    • 技术理解力弱,无法理解复杂技术结构,本质上就是计算机基础薄弱,甚至就是没学过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数据结构、算法、软件工程等知识

    以上基本就是硬技能,但不少外包的软技能上还是不错的,比如沟通、项目推进、责任心等。所以不排除有些外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硬技能有很明确的提升,达到正式员工的水平,有概率转为正式,当然这是极少数情况了。

  • 昨天也刷到这篇文章,还没来得及看,楼主看过的话可以总结一下

  • 求助帖 at 2023年11月24日

    建议重新考虑一下自身条件能在这个行业走多远。

    如果学历不好,个人能力和意愿也很一般,在这个行业继续呆下去容易会被淘汰。试想一下,假设做到三十岁还是外包,是没有公司要的,因为有大把 20 多岁能加班卖命技能水平也能满足要求的年轻人在以更低价来竞争。

    我的观点是反正是才转行过来一年半,再转行的成本并不高,实在没面试机会的话还不如看看其他行业的机会。

  • 我面试过几个招行的人,他们内部也有搞测试平台开发,MTSC 上也时常有银行的建设在分享。【所谓的自动化工具全部是统一采购,几乎不用自研】,所以这个是不是和具体部门有关?

  • 哈哈哈,看你这么说,本人肯定是很卷

    1. 先弄明白搞压力测试的目的是什么。是想验证接口性能能否达到某预期?是想摸清接口性能负载最大值和转折点?不同的目标需要做的事情,做的配置是不一样的。而 jmeter 只是一个可视化配置工具而已,它怎么配,不代表压力测试本身。工具只是把你的想法翻译出来。
    2. 知道测试目的,再去制定压测方案。是多接口压测还是单接口压测,这里要做数学题,还要调研好线上数据,最大并发数、用户数之间的关系按现实去配置。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比较关键的经验。补充资料看这个 服务端压测怎么做

  • 大佬能指点一下方向吗 at 2023年11月21日

    【现在工作半年了,完全是靠自己学,在公司学了 Fiddler,以及用 postman 进行简单的接口测试和断言,会基本的增删改查和简单的 linux 命令,也学了点 python 基础】

    正常来说半年不应该只学到这么点,只是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这些一个月就够了,楼主应该有些潜移默化学到的东西,但是自己没意识到。

    回到问题:

    • 如果足够激进:最猛的是离职半年,这半年里无论你报班也好,自己拿视频拿书本啃也好,尽一切努力迅速提高编码能力,然后找个公司做开发,crud 写起来至少也比你现在好。
    • 如果比较保守:那就是骑驴找马,既然开头比较差,现在就要付出更多。你必须强迫自己在下班后依然投入至少 2 个小时提高编码技能(总不至于晚上 10-11 点才回到家吧?那你时间可多得是),厚积薄发一年之后换工作转研发;而在公司期间,你要积极找研发获取项目代码阅读学习,看研发的 bugfix 代码等等。

    一句话,你都知道你在点点点没前途,那就先做一些事情来降低点点点在你的时间占比。

  • 网安 at 2023年11月16日

    看看这个吗,我之前算是半个从业人员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7442

  • 看起来属于根本没人带过,对测试岗位规范、正确的工作方式没有一个整体认知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建议楼主还是一个有正规测试团队的地方,进去呆一两年先对这个岗位有个清晰的认知,不然按照这个情况做下去就是把路走死了。

    至于便宜不便宜,还不是你现在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优先考虑你的测试生涯时间长短问题,除非你打算转行不干了

  • 有啥测开的视频推荐吗? at 2023年11月16日

    我建议的原则是能白嫖就不要收费。去极客时间看看,如果你有想看的课程,就去百度搜看看捞不捞到到免费资源。视频这种都是培训向的,一口一口喂的形式,讲不深还不如自己找源码阅读一下来得有用

  • 有啥测开的视频推荐吗? at 2023年11月15日

    赞同 1 楼,测试本身就是开发岗位的职能分化,殊途同归之下最本质的能力还是开发技术。只有理解好开发技术,才能更好做测试。
    技术 ok 了,也沉淀了测试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论(比如用例设计思维框架等),就多学习产品和商业化知识,这些会有奇效。

  • 服务端开发十几个,客户端 + 前端开发十几个,正式测试几个,外包几个,模糊数字 4:1 ~ 3:1 之间吧?

  • 小程序如何测试? at 2023年11月14日

    看看这里的内容小程序自动化,微信官方有提供小程序云测能力(monkey 等一系列),我理解其中有兼容测试的相关服务。
    至于自动化,我都没用过,minium 和 airtest 的使用方式不一样,前者有官方的控件识别能力,可以做准确精细的控件识别;后者基于图像识别,理论上使用成本会稍微低一点点。就看你喜欢哪种。我自己更倾向官方的能力。

  • win11:appium-desktop 打不开 at 2023年11月10日

    那你就试试继续回退版本咯,比如 1.22.2 。瞎搞一通看看行不行再说,这没有信息量

  • 选择哪种都好,直观上对测试影响不大,但是对研发运维影响大;哪种都有可能,估计多数是云服务

  • 同意 5 楼。

    从范围上来说,方案 > 计划,计划可以在方案上详略得当地体现。

    方案,要求你具备分析过程,从测试对象、业务分析、质量风险分析、做哪些测试、用什么工具怎么测,要达成什么质量目标等一通平时我们心领神会的东西,都得写出来。核心是要完整,要齐全,要前后有逻辑连贯,要体现【因为所以】。

    计划,说的是执行层面的事情,精确到事情、排期、人力,用来传达这个事情投入多少资源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比较确定性地完成。

  • 对,你们确实挺特殊反过来做,不过只要线上不出问题怎么做都算是正确的。流量回放虽然可以获取海量流量,但是筛选流量上面也是看运气,要做明确的测试覆盖,还是靠人为控制参数的接口自动化效率更高。

    还有一些特殊场景,比如产品活动,可能活动的代码已经上线了,但因为还没到活动宣发日期所以不开启入口,这种情况下线上零流量,就得用接口自动化去主动覆盖。

  • 好吧,我看着没写,但是又想听,所以问问😅

  • 线上参与,可以报名吗?(人在深圳)

  • 如果单就标题的问题做回答,我的答案是单纯是录制回放肯定是不够的,接口自动化优点是目的性强,流量录制目的是查漏补缺成本低。

    一般是先做接口自动化,再用流量录制回放来补充线下自动化的测试盲点,或者观察线上流量有没有特殊未考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