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端开发十几个,客户端 + 前端开发十几个,正式测试几个,外包几个,模糊数字 4:1 ~ 3:1 之间吧?

  • 小程序如何测试? at 2023年11月14日

    看看这里的内容小程序自动化,微信官方有提供小程序云测能力(monkey 等一系列),我理解其中有兼容测试的相关服务。
    至于自动化,我都没用过,minium 和 airtest 的使用方式不一样,前者有官方的控件识别能力,可以做准确精细的控件识别;后者基于图像识别,理论上使用成本会稍微低一点点。就看你喜欢哪种。我自己更倾向官方的能力。

  • win11:appium-desktop 打不开 at 2023年11月10日

    那你就试试继续回退版本咯,比如 1.22.2 。瞎搞一通看看行不行再说,这没有信息量

  • 选择哪种都好,直观上对测试影响不大,但是对研发运维影响大;哪种都有可能,估计多数是云服务

  • 同意 5 楼。

    从范围上来说,方案 > 计划,计划可以在方案上详略得当地体现。

    方案,要求你具备分析过程,从测试对象、业务分析、质量风险分析、做哪些测试、用什么工具怎么测,要达成什么质量目标等一通平时我们心领神会的东西,都得写出来。核心是要完整,要齐全,要前后有逻辑连贯,要体现【因为所以】。

    计划,说的是执行层面的事情,精确到事情、排期、人力,用来传达这个事情投入多少资源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比较确定性地完成。

  • 对,你们确实挺特殊反过来做,不过只要线上不出问题怎么做都算是正确的。流量回放虽然可以获取海量流量,但是筛选流量上面也是看运气,要做明确的测试覆盖,还是靠人为控制参数的接口自动化效率更高。

    还有一些特殊场景,比如产品活动,可能活动的代码已经上线了,但因为还没到活动宣发日期所以不开启入口,这种情况下线上零流量,就得用接口自动化去主动覆盖。

  • 好吧,我看着没写,但是又想听,所以问问😅

  • 线上参与,可以报名吗?(人在深圳)

  • 如果单就标题的问题做回答,我的答案是单纯是录制回放肯定是不够的,接口自动化优点是目的性强,流量录制目的是查漏补缺成本低。

    一般是先做接口自动化,再用流量录制回放来补充线下自动化的测试盲点,或者观察线上流量有没有特殊未考虑的情况。

  • 线上事故⚠️

  • 测试到了管理会更好吗? at 2023年11月07日

    这是已经财务自由了吗 😂

  • 小程序如何测试? at 2023年11月06日

    我就是在小程序/小游戏的业务里的,不过我是属于提供能力的一方,楼主是属于使用能力的一方。

    1.小程序除了和 APP 类似的测试点之外,还有什么需要额外注意的吗?
    其实也没有,小程序客户端关注的还是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都是业务视角出发就好。重点要注意的,就是产品所使用的小程序接口,可能会有版本兼容问题导致的前后表现/返回值上的不一致,甚至不可用。所以一定要主要留意,如支付宝小程序版本升级(小程序 SDK 能力接口的升级),要做好全面的功能回归测试。

    2.是否可以使用模拟器进行测试?
    可以是可以,但是不推荐,因为模拟器环境和真机肯定是有差异的(至于差异和影响是啥很模糊,参考公司内部有人做过的调研,主要是 so 库加载失败,包括 libjiagu.so、libX86Bridge.so、libshell-super.so、libDexHelper.so 等,这些库都是各大厂商发布的 App 加壳库,模拟器上的架构和真机有差异导致加载库失败就会出现 app 崩溃);而且你在模拟器上发现的问题,研发肯定要求你在真机上看看能不能复现,再考虑当 bug 处理。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真机测试,除非真的没有手机,那还可以考虑云真机。

    3.当小程序稳定后,如何进行小程序的自动化测试?我可以学习哪些技能?(有 python 基础)
    搜了一下,没找到支付宝有提供类似微信小程序的自动化框架,但是有人用 airtest+pytest 搞,看 链接

    4.针对小程序性能,我该如何测试?
    和手机 app 一样,找个 perfdog 等性能数据采集工具,怼上去就是一通跑测试用例;再找一些同类业务竞品做想通口径性能数据采集和对比,结合来看你们家产品性能 ok 不 ok。

    5.求推荐一本测试小程序或者 app 的书籍
    实话说真没必要,小程序只是大前端技术栈的一个细分领域,况且还只说测试,如果这都能出书那必然是一本水书;至于 app 测试,我至今都没看到过一本好书。

  • 在座各位都是诗人😂 说什么重新开始,还不如去鸡娃哈哈哈哈

  • 大家都有些啥副业呢 at 2023年11月03日

    个人从小到大的爱好是玩变形玩具(就是变形金刚、日本特摄超级战队那种),已经规划好准备拍玩具分享视频传 b 站了。
    赚不赚钱就算了,买玩具本身很费钱,和楼上买基金一样是负业(别说了,我基金股票亏的够在老家几十线小镇买个二手房了😭……)

  • 多端测试,如何提高效率 at 2023年11月02日
    • 优化测试工作量视角:

      1. 梳理出哪些地方可能会多端不一致,依赖研发配合做,明确多端肯定一致的地方就不需要重复测试
      2. 不同的人拿不同端同时测试,依赖大家对 bug 的标准要足够一致
      3. ui 自动化 + 图像识别,但是没足够空余时间不建议上这种玩意儿,很不稳定
    • 业务权重视角:

      1. 按业务优先级,先在多端上测重要的场景,时间不够就砍掉低优场景

    针对最后多端不一致的问题,先提了 bug 再说,代表问题已经发现了,是否修复研发来判断,责任也转移了绝大部分。

  • 你真的适合做测试么? at 2023年10月31日

    是啊,之前没跟对老板,工作虽然努力,但感觉一直无效输出,做的东西不被认可的同时又不给有效的指导意见,就让我自个儿在那里摸爬滚打浪费时间。
    最后跟 ta 沟通的时候,ta 竟然美其名曰:人自己不亲自做过 xx 事情,靠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就学不会去做 xx 事情…… 难道这就是 ta 作为一个老板不帮助下属解决障碍的原因吗?

  • 你真的适合做测试么? at 2023年10月30日

    我也遇到过两任奇葩老板,但不至于这么离谱,虽然老板奇葩好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收获(就是时间有点被浪费,本来可以有更多收获)。
    工作越久越感觉选择大于努力,跟对业务、跟对老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这两个选择对了,很快就能兑现到一些收获。

  • 我的观点:

    1. 测试左移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优秀高效的测试团队确实在不同形式实践测试左移的理念 —— 但是往往实践不会和理论一模一样,会做一些删减;按照测试人数被压到较少的常态现状下,需求都是倒排的形式插入,测试多数以配合交付为主,确实没有人力在需求最早期就参与进去的,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真的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外企、国企,或者很成熟的行业才能这么考虑人力利用。

    2. 不做测试左移,或者没做好测试左移,不代表测试团队能力不足(作者没表达类似观点,我属于插播)—— 测试左移只是保障质量的其中一种手段,搞质量需要先认清当前测试人力容量,在能以至少及格分水平支持需求交付的测试之外,再额外做一些中长期对质量有改善的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流程改进、度量运营、灰度发布、线上监控、研发构建效率等很多不一定是传统测试领域的事情。测试左移可以适当投入,做到 70 分程度 ROI 就不错,如果要做到 80 分甚至 90 分,必然有边际效应。

    3. bug 数作为绩效考核,听闻很多公司都会用这种办法去衡量产出,至少在大厂里对外包也会做 bug 数的横向对比以考虑某外包是否留下(还会结合该外包经手的需求质量);可以说它粗暴,但是不能说明它不合理。因为想把它做得很合理是要成本的,当 “这个成本 超过 拍脑袋决定绩效 导致的损失” 之后,就显得无足轻重。所以它确实有问题,但除非能提出更好的办法而且足够低成本,不然…… 那就忍受

  • 有些 SRE 团队确实是不配 QA 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测上线…… QA 资源不是所有团队都会配置,尤其是很多内部不直接面向外部用户的系统;至少我司在以前是没有 SRE QA 的,不过现在我记得是有了

  • 是楼主理解错,还是我理解错。

    tps =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Total Througput 就是吞吐,随着线程数一直提高(相当于请求总量也提高了),服务器那边有性能瓶颈达到上限了,所以 Transcation Response Time(不是 tps)的 95 分位数在升高,我感觉很合逻辑。

  • 身边有类似的案例,但还没去到这种程度…… 我的建议:

    1. 所以谈话保持全程录音,并保证对方说话要说完整,以便未来取证
    2. 细看劳动法,防止自己被对方钻空子搞,也要去钻对方的空子;在合法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多出来的准备面试
    3. 如果自己耗得起就硬刚,耗不起的话还是认栽尽快跑
  • 实话说,运维系统团队还不一定有配测试呢……

  • 别说磁盘空间不够,业务增长导致表唯一 id int32 位不够用出问题都见过……

  • 原来标题的【一线】是指一线城市……单看标题还以为是逆天言论,测试竟然还可以不在一线😅

    先坚定思想

    IT 是一个挺卷的行业,这个行业很多人进来并不是自愿,而是因为相对其他行业稍微高一些的工资,所以大可不必去模仿大佬的生活,你自己的生活如果已经想清楚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逼迫自己去持续学习,对于你自己来说,所谓的【进步】也不一定非得是技术上的精进或升职加薪才叫【进步】,而是适合你自己的,让你的生活往下一个你更喜欢的状态去推进也是【进步】。

    优秀的 IT 从业人员大多数也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热爱技术,既然楼主对技术不喜欢,或者说至少不感兴趣,那就没必要继续苟下去浪费年华。尤其是这种想离开/有退路的想法一旦种下种子就会一直发芽。


    我的建议

    废话不小心说太多了。当你产生这个想法并且上来论坛问,其实就代表着离开的想法已经足够壮大了,回老家考公上岸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然就是去个很稳定的国企外企继续过日子,但是得考虑被裁的长远风险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这个时候空闲下来多看看老家有什么机会,对应这个机会你要储备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学习(比如你要考公那就要学考公技巧和刷题)。如果你自主学习动力不足那就果断报班,永远不要高估自律能力。

  • 有几个点其实深究就很难解释清楚:

    1. 会做好自动化,会干性能测试,会分析性能问题 —— 这里的 “会”,到底去到什么程度?是因为熟悉业务所以有经验,还是因为技术思路、排查实践都很熟练?这里面前者并不一定通用,后者才是通用的硬实力,有时又要两者结合。所以 “会” 实在很难下定义
    2. 一个增删改查的开发,多多少少也创造了产品,如果没有这些开发,连能给我们测试的东西都没有。所以谁是第一创造者,谁的钱更多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