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产品位置,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如人脉资源、晋升加薪空间、能力成长空间),为什么不去呢?
如果只是听上头大老板一言堂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也没有更资深的产品能一起协作(让别人带带),那就没必要去了。
现在的本科,北上广深杭一类的互联网大厂,校招入职就 20+k
也不能这样算,本身这个 1 里面就有水分,有潜在干到 130% 的潜力,我个人感觉只是用大模型为幌子先来榨干这一块水分(卷大家)
有自学能力和动力,苟着多学点准备好就面试走。
没自学能力和动力,就尽快离职,换个让你更有动力的工作环境。
感觉问这个问题,大概率是第二种情况,多呆一天都是浪费时间,除非生活所迫。
建议趁机看看能不能在这里转研发
有了 AI 后,无论研发还是测试,相同能力下,同一个人单位时间能完成的事情变得更多,说不卷那是假的。
同意,其实很多知识并不难,不是说懂不懂,而是知道不知道 或 了解不了解 的问题而已,只要基础没问题,脑子灵活愿意学习,有上进心,就这些东西每天都接触,一两个月都基本能掌握到独立完成的程度
尬了兄弟 我就是最应该被面挂的
SQL 是我的弱点,一般要用直接大模型解决问题就好,原理层的东西确实没多了解。
(count(*)和 count(1)有啥区别 —— 这个大概是我本科毕业时的八股文了,如果是 mysql ,只记得 count(*) 是直接获取 mysql 内部统计的一个属性值会块一些,比 count(字段名) 性能快
索引有哪几种,怎么看索引 —— 什么聚簇索引什么鬼的那种,答不上,也不知道有啥区别;怎么看索引是什么意思呢?是 explain 一条语句是否命中索引?还是建表有没有索引?我都不会
怎么查询一个班级每科前三的人的姓名学号 —— order by 知道,怎么选择前三不知道
sql where 和 having 执行顺序 —— 瞎猜,能说中,原理比较直观,瞎猜个差不多
k8s 网络服务几种模式 —— 完全不会
性能是怎么做的 —— 缺了点语境,如果是 k8s 容器的性能测试,没做过但能瞎说一下,但是常规性能测试能答上
自动化异步接口是怎么做的 —— 是指 async、await、接口回调那一类的知识?不太清楚问什么
某大公司的部某大部门,说做 AI 能提升 30% 的人效,结果今年的目标就是裁 30% 的研发和测试。
包真实故事
认同,自动化本身这个环节并不难,难还是落地,落地其实是一整套东西,而不仅仅是把执行用例的过程自动化这么简单
AI 自动修复缺陷,这个在大模型时代之前已经很多地方都有探索了,不过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实践。大模型时代应该能做得更好。
AI 自动验证 bug,最近开始陆陆续续听到有业务团队在探索,主要是又大模型之后,面向自然语言的图文理解简单很多,比如移动端只要解决 “点击驱动” 问题,就能开始尝试搞这类课题。
剩余的什么更新测试环境、通知,这些用不上 AI,基础的工程开发就能解决。
AI 调试也是一个新课题,不过目前没关注到身边有人在搞,部分场景下和 AI 自动验证 bug 有一定重叠。
表的设计规范,不用学得太深入,因为在生产环境中彻底落实规范很可能导致性能损失。
我建议更多结合业务场景去学,某类型业务的表怎么设计(如电商,就涉及常规的货物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多看几个案例,就有概念了。
只对着教科书学,真的没用。
主要还是来自外部认可,得到合作的其他研发测试认可还是很快乐的,又或者了解新业务的过程也比较有意思。
工作 8 年,身边同事年纪都不大,基本工作 6 年或以下,没人考虑这个问题,结合身边还有一眼大龄的研发测试,所以我对 “职业危机” 不太深刻。
实话说,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定格在 35,身边的研发测试产品一级管理者,很多是 90 后(如 91~93)。
自己不相信 35 危机,不代表真的就不存在 35 危机。还是尽量赚钱存钱,平时克制大花销,存下的钱转化为实际资产(最简单就是买房,理想是有俩房一个自住一个收租,安全苟下来),尽量不负债,这是多数普通人的倾向。这个目标都还够我和对象再努力个小十年了。当有了些稳定的睡后收入之后,上限就再探索吧,主要是保收入下限。
回到工作的主线,个人感觉就两条路:
当然会投资会玩钱敢打敢拼还很能操作,那就很大空间了。
国庆期间我连带请假前后放了 15 天假,去玩了两个地方,都已经给我玩到想上班了。有时候上班简单的两点一线生活反而是最舒服的
如果不搞繁文缛节的话,就几个关键点:
缺 base 地
showcase 就是给大家当面演示一遍主流程,一般是用来传达核心功能已经准备好
另外说个笑话,我刚毕业第一年那会,公司内有个工作六七年的开发,还是那种比较爱钻研技术受其他开发敬佩的类型,他当时多次表达过这么一个观点:【技术方案没必要和测试过得太细,不然测试的思维就变得和研发一样,那就测不出问题了】。现在回想,简直放屁。
你这么说倒也是
我自己就接到三次不同前同事的背调电话,当然别人都跟我提前打好招呼了
这种就只能 case by case 讨论了,一般被裁其实也没多少时间给你留着,基本就是几天内走人,这种情况也没条件做啥事无巨细的交接,肯定是要先保证自己尽快找到下一份工作。不适用我上面说的。
倒不能这么说,我对自己的职场体验还是有要求的,自己也想尽量做好一点,得到更高的评价
我在意自己的职场口碑,也想梳理自己在这家公司做做过的重要事情,我会主动完成沉淀并确保自己对这一次交接满意。
反正每天也是来工位坐着没事干,整一下这些也就顺带的,玩手机反而更无聊。
像上面的案例,如果有背调公司打电话过来了解,你也不能怪别人说不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