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怪圈 at August 27, 2024

    只要一个密码泄露,一堆 app 账号一起死亡 😂

  • 测试用例最佳实践 at August 27, 2024

    承接上面的用例设计话题。

    用例设计是给自己看和给别人看的(保证思路和场景正确,没有明显漏覆盖),而具体的用例细节可能只有测试自己知道。我还是很支持提前做用例设计,如果上手就是直接开测,那大概率是场景逻辑的分支不会很繁乱,这种情况下不设计其实也没事。

    • 你打算在这个行业从业多久?
    • 你对自己未来还会成长的信心大不大?
    • 你能否做到比现在更快速更高强度时间更长的学习?
    • 你能否扩展到一些更高级的行业人脉?
    • 月收入多少能满足当前基本生活,预期的生活月收入要渠道多少,现在两者有没有差距?
    • 家庭和工作的时间投入要怎么分配?

    可以试着想想这些问题,再问问自己怎么选 offer

  • 我是三十岁才和对象一起啃了四个老人才凑齐首付……

  • 别说测试这个行业,我就想问什么行业的什么公司可以稳定干到退休……

  • 是他,感兴趣的同学咨询他就对了

  • 早期热爱分享的那群人,随着工龄提升,往上爬的过程工作也会越来越忙,分享变少了也是正常的。期望的是社区有新的分享力量

  • 有,老板已经在鼓励我们去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落地 AI 去提效实际工作,已经有同事在跟进调研了

  • 还得再加上工资一千八😂

  • 七楼八楼答得非常好了。总结一下就是:

    1. 先做好测试评估,思路是先拉研发一起看达成测试范围共识(评估的过程中要抛出时间限制,以及明确出质量问题要供共同承担的意思),有余力再做测试覆盖率的验证。
    2. 建立好基本的研发提测流程,约束研发提测的自由度,明确你下班前半小时提测,我就是无法测试完成上线。记录好研发开发工时和测试工时,逐渐平衡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研发测试工时占比,没理由每次都是研发改 10 分钟,你就要测半小时。
    3. 线上漏测 bug 重点分析原因,如果明确是新需求改老代码导致老功能出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评估出来然后做回归的;如果是评估不出来的问题,要不就是研发对代码不够了解(在只有一个测试的情况下,更别说让测试能评估出来),要不就是边界 case。以上都不是你做自动化能解决的问题。
    4. 前端自动化没必要做,尤其是这类内部系统,一方面变更成本低,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个系统不够敬畏重视,做前端自动化大概率是负 ROI 的事情。
  • 无效上班,很真实

  • 是说上班摸鱼么?逛逛 TesterHome,刷刷抖音(因为我们本身就在测抖音,刷抖音就很自然了😅

    下班,健身、打游戏、玩变形金刚

  • 周报怎么写比较好? at July 29, 2024

    你需要事先让开发去评估工时,如果对方是一个工作多年的开发,他应该对 bug 解决有基本的耗时评估。
    我们也先不用管他评估得准不准,反正是开发说的,到时候你计算出来结果被别人质疑(比如为什么评估要这么久),你可以说是开发给的解决工时就是这么久。这样也能倒逼开发去认真看待评估这个事情

  • 怎么才算是测开? at July 27, 2024

    不好意思,随口的回答的确有点太抽象。可以参考 6 楼恒捷的答案,已经是 100 分答案了。

    技术方向上,如果不考虑具体业务属性的技术:

    1. 优先会基础前后端开发,因为前后端开发能力是把方案具象化成可交互的工具的基础。至于前后端再来是什么技术,我的观点是随便挑,网上搜哪个热门就学哪个
    2. 在这个层面上拓展对应的业务技术
  • 怎么才算是测开? at July 26, 2024

    测开,个人理解是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业务质量问题的人群。

    1. 和会什么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人会 care 你用什么语言解决问题(除非是特定领域,比如你要搞 android 那你肯定得会 java 和 kotlin),只要你能解决就行,解决不了,几十你会 100 种语言也没用
    2. 技能熟练度方面,能写测试框架和工具,如果复杂度到位,那证明你是一个技术还不错的人员,但不一定是个好测开
    3. 测开并不是只需要去写代码,好的测开,技术视野首先要比业务测试同学好,更重要的,是得能和业务测试同学一起分析运营业务质量问题,也了解业务
  • 感谢肯定 😙

  • 😙

  • 周报怎么写比较好? at July 25, 2024

    情况还有点特殊,那我尝试换位思考一下,从开发和开发老板希望从你那里获取什么信息。

    1. 需求什么时候能测完,什么时候能上线
    2. 需求的 bug 多不多,解 bug 需要花的时间会不会阻碍上线
    3. 这次的需求测出来问题很多,有没有办法让下次差不多的需求没那么多问题
    4. 上线的需求有很多 bug 反馈过来,以后能不能再也没有这些反馈
    5. 除了基本需求测试外,你还有没有什么额外的测试产出

    就只能从这些角度去写;3、4、5 其实很抽象,靠你自己去想。1、2 比较明确

  • 周报怎么写比较好? at July 24, 2024
    1. 在测哪些项目
    2. 项目测试进度(不要就一个抽象的进度 xx%;而是 “执行用例数 + 已花费时间 + 剩余用例数”,最后折算出整体进展 xx%,并得出还要多久才能测完)
    3. 有什么风险(数据构造?研发不配合?测试环境没 ready?工作量太多?)
    4. 是否需要支持(加班?摇人?延期?)

    如果手头有一些什么专项,比如自动化,也可以按照类似上面的思路去写,但是要换成一些关键的统计指标,比如计划这个季度覆盖 xx 场景自动化,实现 xx 条用例,实际写了 xx 条。

    发现了什么缺陷等等酌情写,如果是零碎的东西写进去没信息量,没人看,如果是通过这个 bug 去表达项目测试困难或者其他实质的问题,那是可以写的。

  • 这个图的箭头方向应该反了,按照表述,数据是从机头指向 EAP,再从 EAP 指向 MES 系统?

  • 没所谓,改改简历也就 10 分钟,给社区同学做点好事

  • 不介意的话可以加我 wx,我免费帮你改改简历,给你点面试建议。之前社区也有几个同学加过我,帮过别人几次了😁

  • 学什么比较好呢 at July 23, 2024

    不是想学什么,而是看你需要什么再去学,得功利一些

  • offfer 抉择??? at July 22, 2024

    进中厂可能会对你的外包经历有歧视,小公司可能反倒觉得这段经历是个亮点,所以这个思路我觉得没问题

  • offfer 抉择??? at July 22, 2024

    钉钉这个业务虽然一般,但是如果你成长得快,多扛一些业务,呆两年多跳旗下小公司是可以的(比如我记得广州有个阿里旗下互娱的小公司),但是你说要跳到优酷做正式员工可能还是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