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个人看法。
测试的最终产物:
最近半年,一些大厂开始搞离岸外包了,长期目标是减少驻场外包,通过离案外包来进一步降本增效(因为离案外包不在一线城市上班,生活成本低所以工资也可以更低)。
从这个情形看,外包也逐渐强调水平差异,最低级的离案外包,我接触下来就是牛马工具人,不仅工作几年后活依然干得一般,基础也很差,权限非常低接触不大一点大厂精华(内部平台都要单点开权限才能用的那种)。
给个比较不一样的建议:所以如果活干得好,顶级驻场外包也不是不行。
至少我见过的业务,优秀的驻场外包是单独负责某个业务 + 带离案外包干活,还有正式员工 1v1 深入的辅导,工资也能在 1.5~2w 之间收入和成长都有明显的资源倾斜,也很容易获得业务测试负责人的信任,抱上大腿(后面别人带着你去其他好业务)。
学历是硬伤,即使专升本也依然无法避免面试歧视。如 10 楼所说,既然学历已经不好操作,那就把履历做好,用大平台来帮自己背书,自己再通过文章或代码沉淀在面试时让人眼前一亮。如果哪个外包在面试时给我秀代码,即使代码写得一般般,我也会觉得很惊艳,因为根本没有外包这么做过,但如果是面正式员工,我反而不会觉得好甚至可能会挑毛病,这就是矮子里拔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我个人观点是,不要把自己钉死在 “一直想办法保持学习” 上,而应该是想办法将已经学到的东西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在顺带学习新的知识。
虽然测试的知识本身并不能帮助我们直接变现,但是测试岗位接触到的业务上下游知识,以及对痛点的敏感度,也许对变现是有帮助的。
其实如果只是做笔记类型的公众号,不会有什么高质量粉丝,要想靠这个做副业不现实。而且这种文章实在遍地都是,写了自己也没啥沉淀,你说每天都在写 1+1=2 多没意思。这种文章不足以让别人有理由关注你的号
要减少焦虑,我觉得不是通过日更来 “麻痹” 自己,让自己看出来产出很丰满,还是要讲含金量。比如你选某个领域,或者直白说,你就挑一个开源项目,去使劲分析。社区里之前有 uiAutomator 的分析文章,像那种文章你写出来包精华帖
日更真没必要,那些能日更的,基本都是写一些比较玄幻的生活感想随录,或者一些很泛的理财和所谓的 “提升认知” 一类的博主。
我关注过,感觉他们的文章有一个特质,就是看起来日更,但是每篇的核心内容都很相似,基本上就是一个点换着文案包装每天发,质量并不高。
首先明确,无论是产研测都不会直接对接,分工上属于运营范畴,同时质量侧会有一定关注(具体取决于是什么问题)
我是 ToC 业务,流程上:
有些公司是一次性面试完成的,所以倾向于选择线下(合适的人,线下直接车轮战一次性面完);
有些公司的时间没那么灵活(越是大规模也是这样),每轮面试都要隔几天,这种基本都线上。
求个录屏,有事情没法线上听讲
注意身体啊兄弟,循序渐进运动,其实保持健康的话就是控制心率的运动就好。我自己就买了条心率带,一边跑一边看,防止自己拉得太猛心率过高猝掉了
是啊,不太好搞啊。这些信息从哪个方面看都不会公开
我健身十多年了,如果不是特殊周期基本一周两到三练,多的就四练,都是带一定强度不划水的训练,偶尔跑跑步有氧(早四五年配速在 4:30 左右,现在跑得很少配速一般 5:00),仅供参考:
所以这个才搞成了兼职,让别人帮忙找数据(一个灰色的过程)
小学同学(我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
同 5 楼,大家常规操作都是一个需求一个 xmind 用例集,用例包含优先级,需求测试完成后要评估是否将需求用例抽取部分或全部加入回归用例。
所以回归用例又是另一个 xmind,最好也定期评估一下,一些比较稳定不迭代的功能就从回归用例中剔除。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有些帖子本就是一个相对负向的价值观,但是在辞藻逻辑的包装下,一时半会找不到 ta 的漏洞,如果人自己的信念本来就不坚实的话,就非常容易被影响。
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一个卷又有点卷不动,但是又还怕不跟着卷要被淘汰的人,我看到那种传播 “社会是不公的,我受到的待遇也是不公的,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 一类的帖子,就很容易被攻陷,从而被同化,然后接过接力棒接着鼓吹这种理念。
人是倾向于不找自己的问题,因为去承认自己有问题更难,大环境确实有问题,但不能什么问题都归因与大环境。躺平也是选择,卷也是选择。我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我要做更多的产出,那我去卷,接着说我影响了别人的躺平,真的很怪。既然是想要躺平,有何必去介意别人卷对你有影响,那只能说这不是真正的躺平,这是既要又要。
至于 “月亮还是国外圆”,首先我没出过国,我了解到的也确实是国外的薪资更高。身边有些案例,以前认识的老同事(研发测试产品都有),走的路径要不是 “进入大厂->内部转岗到国外岗位->定居(新加坡为主,Tiktok)”,要不是 “房哥房姐->变卖所有家产直接移民”。我相信前者成功率会更大,如果不喜欢国内,我觉得是可以博一把离开,那就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进入那种有机会的企业开始。
是不是参会人一定得演讲?我对这一块没经验,我只想去做个听众是不是不匹配这次活动 😭
裁员是公司级的,招聘是团队级的,两个不一定有直接关联
2 楼说得不错,如果你想抛开具体业务,来判断测试工时估的是否合理,就看 开发评估工时 除以 测试评估工时
满分推荐,很适合咱们这个行业:《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
只能说脱离了新手水平,在普通商健也就是比路人好一点点 。体重 73,基本不练卧推,历史卧推最好也就 80 出头,蹲 130,拉 160。
正常上下班工作,一般一周蹲拉一次加看情况额外蹲一次或者搞搞实力推 or 负重臂屈伸吧,本质还是练得太少了,力量涨不动……
最近上班强度很高,我都已经差不多两周没训练了……
我尽量保持一周三到四天力量训练,每次 40-50 分钟(其实我也想更长,奈何工作真的没时间)。
有时候忙一点一周就练一两次,但是要保证有足够强度和效果。
健身真的是我最有意义的爱好之一,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切都会忘记掉,只会看我现在能蹲拉多少,我做功够不够,我是不是比同体重的人力量更牛逼。
一般说的全量回归,就是整个完整的回归用例集走一遍。需不需要,取决于这个版本的需求或变更风险有多大,越大越是要多测试。
基本流程的冒烟 + 本次需求的所有用例,不叫【全量回归】
去了解 k8s 和 docker 这两个东西的定位和应用场景差异,你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类务虚的岗位相对危险,最好想清楚,如果职责不够大,容易越做越小,要谨慎考虑,除非没得选。我见过一些质量管理岗位,最后要不还是转回业务,要不团队解散自己走。
没有,这么时髦的东西 ,咱们哪里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