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转眼社区运行已经走过了七个春秋,最初创办社区的那两个年轻人应该没想到,今天的社区会有 4 万多测试工程师活跃在这里,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精彩的实践和文章层出不穷,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测试工程师。
为了感谢各位伙伴们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厚爱,社区发起一项活动,写出你和社区的成长故事,个人经历、技术成长、良师益友、职业发展等等故事,社区的小伙伴们除了亲自参与外,还可以给喜欢的故事点赞哦👍。
点赞数最高的同学:小爱触摸屏版音箱 1 个;
点赞数第二、三名分别赠送面值 100 元京东购物卡一张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TesterHome 社区所有
七年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内心不愿意承认,但是时间就像指间沙,握的再紧,也一直在流逝。
和社区结缘已经是认识思寒很久之后的事儿了。和思寒认识是从同事老边邀请我加入了一个 QQ 群开始的,那个群叫 TestCircle,现在已经没人说话了,群里的人基本上都已经在各大公司承担管理职位,渐渐远离了一线技术的钻研。最早和思寒还有 SUN(社区 ID 一号和二号用户,思寒是三号用户)他们见面是 2012 年的夏天,在一次百度线下技术沙龙分享会上面,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百度大厦,心中激动万分,非常向往当时中国互联网顶尖公司之一,当时还拍了照片:
当时我记得思寒、搜狗的涛哥、还有 hulu 网的 James(现在已经创业当 CEO 了)分别分享了他们的技术实践,是他们开启了我人生新的篇章,虽然现在罕有联系,但是依然非常感谢这几位大咖。
那时候思寒就已经体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总是提到要为中国测试行业做一些事情,当然他是这么说的也很快付诸了行动,大概同年 10 月份就开始申请域名,张罗服务器,搭建了最早的社区,并在扣扣群邀请我们去内测。很惭愧,作为社区最早一批内测用户,贡献的精华文章少的可怜。一直到 2017 年之前,我都处于潜水打酱油的状态。
直到 2017 年第三届 MTSC 大会的时候,思寒邀请我去大会分享议题,希望能讲技术干货,因为当时我算是志愿者,因此我推荐团队的同学分享了静态代码分析的课题。自那以后就开始跟社区联系越来越多了起来。后来 2018 年某一天,思寒微信找我,说看我 “骨骼精奇,是个干事业的好材料 “,现在有一份伟大的事业希望我能加入,一开始我以为是参加 “社区志愿者”,就答复说希望能为社区尽一份力云云。熟料加入社区以后,思寒这家伙却说要专心去创业去了,有种 “上贼船” 的感觉。
现在回过头来去看,在社区最宝贵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不是结识了很多牛人,不是参加了几次大会,而是感受到了社区这帮人执着而又 “傻 x” 的奉献精神,每次讨论社区发展的时候,被攻击、 被质疑、被喷的时候,这些人总是在群里强调 “勿忘初心,问心无愧” 就好了,这种精神在如今这个时代,在网红遍地、知识变现、技术打赏、付费咨询的时代,显得非常 “傻 x”,但是偏偏这种精神又很能感染到我,就像恒温说的 “小人物做大事情”,社区一天存在,我就会一天义务的坚持下去。如恒温所说,这两年社区非常坎坷,被敲诈勒索、DDOS 攻击、服务器费用涨价等等,我只希望中国能多一些 TesterHome 这样的社区吧,别那么快死掉
2013 年之前,我个人还在博客园 (cnblogs) 随意写些博客文章;
2011 年某个周末,google 上海来福士办公室,我和恒温等几个同事瞎讨论测试技术还有测试模式,其中提到的一个模式类似今天的 Sauce Labs;
2012 年,恒温,修文和我等人弄了个联合博客,几个人自娱自乐写些测试技术文章;
2013 年,恒温老婆待产,我和云鹃在某工作日下班后去医院看望,恒温刚被裁员拿了一笔还不错的赔偿,也就没着急找工作,大概那时候恒温在搭建社区了;
2013 年 10 月,社区上线通知我注册,前 100 个用户大多是内测用户,随后社区启动了 Appium 翻译活动,校对好的中文教程在 2014 年提交到 Appium github;作为国内首个引入 Appium 的社区,至今我们和 Appium 作者保持良好的联系,每年大会都会邀请 Appium 的作者;
2014 年,上海开始举办线下沙龙,有和 ebay 合作的,在支付宝的,在小马试驾的 (其实用的是 ucloud 的会议室),这里要特别感谢 ucloud 对社区的支持,多年免费提供服务器资源;这年社区发布了第一版 Appium T-shirt,可惜 Appium 的 logo 会掉色 ,不过后续社区的周边在高鹏的组织下也做得有声有色;
2015 年,筹备第一届 MTSC,明伟帮定了北京的场地,我从社区招募志愿者,建了个 QQ 群就远程联系起来,大会的前一天我们才从上海去北京,很多志愿者也是大会当天第一次见到真人,就这样磕磕绊绊当了一天的大会总管。没有会务经验,第一届大会在很多细节上做的不好,但是议题都是干货,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就这样社区才有了每年 7 月举办 MTSC 的惯例,很高兴当年的不少志愿者如今还活跃在社区。
2016~ 有了第一次大会经验,很顺利的第二届、第三届到今年第五届大会就开起来了,每年大会那几天社区的小伙伴基本睡眠不足,请了专业的会务和搭建后,大会明显越来越专业,投稿议题的讲师也越来越多,MTSC 大会在测试垂直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这也促成今年又筹备 12 月的大会深圳站。上海的沙龙也越来越有规律,从 2017 年我接手后,争取每季度一次,当中根据李志的提议和支持又增加了管理沙龙,各地线下沙龙和工作坊也不定时的召开,在此欢迎大家经常关注活动沙龙节点。
一路行来,要感谢社区的小伙伴们,大家虽分散在全国各地心却聚集在社区默默付出,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用金钱衡量;要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感谢讲师们的分享 (沙龙的分享都是讲师们的公益付出,如果按培训计酬,社区根本请不起这些讲师),感谢测试同仁们的参与。坚持不忘初心,社区走过了这七年,希望大家还能继续一路同行,为测试行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找到了老号 冒个泡
13 年实习,加(注)入(册)社区。
来上海实习,那时候开始,泡在 Testerhome 学习技术,Testerhome 的沙龙基本都参加。
单方面认识了恒温、思寒、国文等大牛。
14 年毕业,<加入>社区。
在 QQ 里咨询了恒温老师并听取意见来了上海 H 公司。
年底恒温老师喊我来沙龙分享一下接口自动化的实践经验,至此开始屁颠屁颠跟着几位老师后面学习技术、参与举办沙龙;
当时最热的还是 Appium,那时候参与各种文档翻译、疑难解答,参与组织各种技术沙龙,一起鼓捣上海第一期 Appium Girl,并且与几个老师共同整理了Appium Girl 手册。
社区飞速发展,我也快速成长。14~19 年是社区飞速发展的几年,也是我职业生涯攀爬的几年,无论是学习到的技术也好,认识到的人也好。对我的职业生涯选择,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
新人报道 多向前辈们学习 哈哈
社区像一座灯塔、为很多测试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占坑先
最初创办社区的那两个年轻人应该没想到,今天的社区会有 4 万多测试工程师活跃在这里,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精彩的实践和文章层出不穷,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测试工程师。
可以介绍下最初的创办人吗?
来这里也快 6 年了,时间过的很快。祝好。
第一次触电,是 2014 年在山西工作,那时候是因为测试小道消息,知道的 testerhome。
为未知的梦想捐助,后来 14 年 11 月份去了广州,也不断的接触测试行业的前辈,15 年在广州期间发现 testerhome 因无力续费服务器无法访问,果断捐助 1000 元。还记得当时捐助的寄语是:“希望 testerhome 不变初衷,为梦想”。
面基思寒,15 年 7 月份来北京工作,认识了思寒,面基之后发现,这人没问题,充满了理想主义。
至今天,陆陆续续认识了 026、俊哥,还有很多未谋面的,默默为 testerhome 做贡献的小伙伴,感慨良多。
期望,未来的发展,少不了反思和感恩。也许应该感谢一下那些昨天还在,今天不在的人。
testerhome 已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的路可以越走越好。共勉之。
看着社区慢慢的做大,技术分享越来越好,值得称赞。
还记得那一年那一天,有个人在这里
仍记得这一年这一天,这个人在这里
希望 testerhome,一直在这里
6 年前,我刚毕业,还是测试行业的一个新人
5 年前,注册了社区,但也仅限于注册
4 年前,开始在社区发帖分享 appium ,并有幸获邀加入社区核心团队,从此不再是井底之蛙
3 年前,广州第一场社区沙龙举办,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
2 年前,转型服务端,在社区逐渐潜水,偶有尝鲜分享
1 年前,hmm,好像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但社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感谢社区、感谢社区里的每一位同学。没有社区,没有今天的我。
希望后面社区越走越远,越来越好,继续践行初心,推进国内测试技术的发展。
2013年10月21日,我发了第一个帖子,“TesterHome 上线啦!”。距今 6 年整,你一定会好奇那为什么是 7 年呢?社区内部也在讨论,有可能是虚岁和实足吧。其实是我数学不好,代码写错了。不过其实在 TesterHome 正式上线之前,的确我们内测了好久,这样说来也不过分。
我是在医院里,把社区搭建起来的,在我之前,黄延胜,也就是 @seveniruby 和 sun 也尝试过做这样一个社区,但是那个时候,黄老师还是个浪子。
2013 年,是大众创业的最好时光,所以 ruby 和 rails 最火。隔壁 rubychina 社区非常热闹。作为 rails 的粉丝,我就用 rubychina 的代码把社区给搭建起来,大家可以看到 rubychina 社区一直是我们的合作社区,同时在网页的底部也永远写着 “Inspired by RubyChina”(现在也有很多测试社区直接使用 TesterHome 的代码,记得要致敬下哦)。
那时候,我在医院守护儿子们的诞生,和社区一样,他们也快 7 岁了,当然也是虚岁。所以我经常说,社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你守护他,他慢慢成长,慢慢变强大,强大到离开你。事实上我们也从没想到过社区会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就像 @simple 说的,当时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中年大叔。社区曾经有个时间线的网页,记录了社区的每件大事件,后来不知道为啥被我删除了(肯定是误删)。
这 6 年,社区经历了很多,但是很庆幸,最初的那批人大多数依然还在,离开的也有。社区依然佛系运营着,社区这群运营者依然公益劳动着,很多人觉得做社区,做沙龙,做大会很赚钱,可惜我们这群没商业头脑的人,每次都扣卡扣,刚刚持平。庆幸的是,黄老师出去创业搞了测吧和霍格沃兹学院,这些年来一直在给社区捐献,并支持社区活动,否则真的撑不下去。我们会给测吧做广告,因为我们知道黄老师做的不错。很多机构或者公众号或者大咖,一进社区就发自己的培训,发自己的二维码,我想对你们说无贡献不推广。
这六年,社区到处换主机商,要升级个带宽,都得数数口袋里有几个钱。因为社区不当言论,被请去喝咖啡。因为被黑产盯上,和黑产斗智斗勇,最后还是认怂交了保护费。遇到莫名其妙的人来刷机,还得连夜写防御代码。为了给大会筹钱,到处求金主爸爸。为了办各地沙龙,双休日都不能陪娃。这些可能都是社区核心团队的日常。你要说为啥这群人能坚持下来,我都不知道,我都觉得傻,但是我知道,中国软件测试历史上肯定有我们这群人留下的贡献了。
他们说管理员不能参与抽奖。。。。算了,不写了。希望未来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吧。感谢有你,出走七年,归来已是中年。
现在是流行占坑吗?
------------更新线----------------
在写 PPT,写不下去了,来写写故事吧
15 年注册的社区,因为一本书然后加了作者,然后知道了社区,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吧,社区真的就是和我设想的一模一样的地方(我当时也在想要是有个地方,能结识各个公司的工程师的地方,那真的是太酷了,虽然当时已经工作近 3 年,但是在北京除了几个大学的兄弟,几乎没有其他朋友)
时间也差不多在 MTSC2015 的筹备阶段,就参加了志愿者,然后就跟到了现在,如果算上工作(当然不是工作可以比的,工作就是工作,),这个团队也是我待的最久的团队了,是我除了工作的另外一部分,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依靠的最多的团队。
也是在 15 年,组织了北京的沙龙,然后就每年佛系的组织着,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睡觉,剩下的,明天写
要向恒温总学习。他是真的热爱。
我开始来社区就是想提升下测试技术,去 BAT 挣钱的,没他那么有梦想。结果现在就越跑越偏了。。。。
开始的时候受益很多,现在上来逛基本就是这么多年的习惯了。
我应该是全社区最啰嗦的人。 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21015
注册了很多社区,唯一坚持每天登陆的只有 testerHome,testerHome 是最有温度的社区,虽然对社区没啥贡献,但每天登陆社区逛逛学点新技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祝愿社区发展越来越好!
占坑 ,我这账号「注册日期: 2016-11-28」
至于最开始咋知道的、啥时候上来的,真忘了。
之前,主要是默默围观 ,自从上了专栏,偶尔同步一些非技术性文章,可能稍活跃点 。
社区,
有温度、有干货,每天有时间就会上来转转,成为习惯 。
维护这么大一社区,不容易,人多了,问题就多,默默付出的这批同学,给你们点赞 。
祝社区越来越好 。
我也凑凑热闹吧,我也是个幸运的人,知道社区是因为我师傅 @weamylady ,从此让我的折腾有了方向。
15 年 - 焦虑
15 年我毕业于四线小城市的二本院校,毕业就是失业,无奈南下去了深圳的文思海辉做功能测试,我是个很焦虑的人,工资很少,每月还要家里补贴我,焦虑告诉我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功能测试没有技术壁垒,我开始病急乱投医的学 QTP 和 VBS,抓住 VBS 这个已经被微软抛弃的稻草,以为能救命。。。
16 年 - 折腾
16 年初离开文思海辉,加入了奥尊(现在是招银汇合)做功能测试,我遇见了我的组长,他想要写个脚本处理表格,恰好 VBS 很合适,我很努力的完成了这项工作,算是我运气好吧,又赶上招行大规模推进自动化,组长就推荐我去做了,并结识了我的师傅 @weamylady 和社区,那时候真年轻啊,为了学习中午从来不休息,社区对小白真的很友好,我不断的学习 Appium/Selenium/Python 加上师傅的点拨,我很快的从自动化学到了 Python,紧接着学习了 Django。。。两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也从一个小白成长为所在测试片区自动化比较好的人员了,可是我还不甘心。。。我想做测试开发!
17 年 - 咸鱼
17 年底我如愿以偿的出走友金所做测试开发,我开始跟着社区大佬们的思路,重复造起了轮子,做过 mock 平台,做过接口测试平台,可是由于一些无法抗拒的原因,我的平台始终无法推广,我成为了咸鱼。。。那时候社区 STF 很火热,虽然我是咸鱼,但我不甘心,我开始跟着社区学习 STF,当我尝试修改 STF 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修改 Java 代码,我不甘心,我开始用 Python-Django 套 minicap,minitouch,所幸被我啃出来了,可是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又沦为咸鱼了,好难过,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思考很久,决定开源出来,总算是有了一点意义了吧。。。
19 年 - 新开始
我一直都是幸运的(虽然买彩票从来没有中过),我的开源项目被现在的组长看到了,后来我离开深圳加入了中国移动做测试开发,转型 Java 技术栈,感谢组长对我的信任,目前在负责公司精准测试平台的开发,工作变的忙碌起来了,但却很有意义很开心,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社区看看,有幸第一次参加了今年北京的 MTSC 大会,真的很有收获,很晚了,要下班了,就写到这里吧。
真的希望社区越来越好!
MARK 先
占位啦!来 testerhome 一年啦!写起来!
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啊!14 年注册的,那个时候感觉这个社区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和测试相关的网站,从那个时候开始了解,学习移动端的自动化,写了几篇关于 robotnium 的文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写下去,现在想想真的很可惜。不过,还是要感谢 TesterHome,给了所有测试人一个能够分享、倾诉、相互帮助的一个温馨的家园。希望未来 TesterHome 再接再厉,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越做越好,让测试这个行当在中国各个领域里更加有价值!
测试萌新一枚,去年 9 月才接触社区,后来参加社区的线下活动,结识了很多社区 dalao。从最早的功能测试人员,到现在的测试开发,都离不开社区和 dalao 对我的帮助。祝社区越办越好!
手机只有 csdn 和 testerhome,希望越来越好
我也来占个位置。
我是 2014-08-14 注册的论坛,资深潜水用户,第一次发帖是2015年6月5日才发的贴。
接触社区记得是超咏(超咏你是哪个 ID 号?来,加个关注)跟我讲有个论坛还不错,就关注了下。然后就一直把 TeserHome 作为浏览器的默认地址。
这 5 年多,从刚入测试行业,初次接触 Appium,各种技术预研都是习惯先打开 TesterHome 看一看;对于我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也一步步在迈进中,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 3 个人团队,到现在的 50 人左右团队,随着管理幅度的逐步扩大,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需要加强,还是习惯打开论坛充电补血。
这 5 年多,认识了广州沙龙组织的一群热心同学,参加了各届测试大会(中途有一届家里急事错过),看着社区一步步成长到现在的规模,确实很不容易,特别核心管理的同学都是兼职公益在做。
软件测试,乃至软件质量保障,需要更多愿意为行业发展和成熟贡献点滴力量的同学,我也会在团队内部多推动大家来论坛发帖(好文章可以绩效加分 )
祝愿社区持续人气旺。
给遇见小姐姐点赞~
这两届大会的确辛苦了。
时光流逝,转眼就是 7 年了。意味着离开前公司已经七年了。那些人,那些事,仿佛还在昨日,恍惚间已经是七年或者十年前了。记得当时恒温叫我磨练技术,我太懒,没有钻研。后面有点后悔,然后刻苦钻研了一阵,也分享过一些,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那时候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看论坛是否有新技术。虽然现在有点点进步,但始终进步太慢。也不知道下个七年,会是怎样,在哪里。---by 迷茫的油腻大叔。
占个位,17 年通过一个架构师同事知道社区的,他告诉我有 testerhome 社区,可以帮到我,然后就注册了,平时都是潜水,遇到问题都是先来社区逛一圈,看看大家的精华帖,感谢各位的分享
很早就知道 Testerhome 社区。原来我是社区第 2114 位会员。
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计算机系,结果毕业之后在外游荡了几年都没有做和 IT 相关的职业。回头想想,当年的职业跨度之大、跨界之多、行业之广,估计也就只有我这一个吧(不要问我都做了哪些行业,都去过哪里。)
14 年转入测试行业之后,没有经过培训、没有经验、甚至连简单的 SQL 语句都不太会写。感谢第一任的项目经理收了我这么个小菜鸟。即然想在这一行认真的做下去,那么各种技能必不可少。所以,我参加了各种测试大会。后来在讯飞的测试大会上,认识了我朋友,然后加入了社区,也加入了社区的 QQ 群。
在 QQ 群里,我一直是潜水的存在。没办法,技术太渣了,不敢说话。印象最深的两个人就是思寒和恒温。
恒温没事会在群里聊聊天,别人有问题发在群里的时候,恒温也会回答问题。当年真的是非常膜拜。嗯~ 今年的 MTSC 大会上,我终于见着真人了,虽然他也不知道有我这么个小迷妹的存在。
至于思寒,印象就更深了。每次在群里发的技术帖,我都看不懂。但是看起来非常有逻辑。(做为一个双子座,忘事是天性。双子座只能靠逻辑活着)。那时候就觉得思寒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5 年过去了。看到社区越做越大,看到 MTSC 的大会办的这么成功,看到测试行业现在的发展,真的觉得自己当年的选择无比正确。在今年正式入职了公司,看着公司里大家为了同一个梦想,努力奋斗。看到思寒和同事们为了发展的问题争执不下,看到大家为了学院的发展各种触摸划策,也看到思寒带病给学员讲课忙到没空睡觉。觉得这样的公司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感谢 Testerhome 社区的存在,让我重新认识了测试这个行业。在测试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会习惯性的翻翻帖子,学习一下前辈的经验。也看到了很多测试大咖为了能将自己的 idea 能够被实施出来,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多大的心血。
一直告诉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莫失莫忘当年的初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感恩一路有你们的同行,像一座灯塔,照亮前方的路。让我在测试行业越走越顺。
第一次知道 testhome 是通过 monkey 陈,几年前在微博看到他的推广,不过一直没有注册过账号。
接到被老东家裁员的消息后,才注册的账号,开始疯狂看各种大佬发的文章,看招聘类消息希望把自己推销出去。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前几年果然是只剩下了闭门,什么车都没造出来。不过看的越多,心里的焦虑感就越严重,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走下去,只能在持续的迷惘中负重前行...
2012 年我在百度,觉得当时测试行业的发展方向错了,满地都是点点点工程师,而且大家都认为测试不需要懂技术,现在看起来很可笑,但这就是当时的主流观点,甚至在更早之前我也这么认为过。得益于在百度的发展,我认为测试行业会改变,所以希望这个测试技术群体(测试开发)可以发展起来,所以开始在百度组织一些小的交流沙龙,并积累了早期的一群用户,还有 testcircle qq 群。后来看到了恒温转发的一个国文写的关于 google 测试的帖子,我觉得找到了同道中人,就邀请恒温加入 testcircle 群。
基于 testcircle 群的力量,2012年10月15号我跟 sun 搭建了最早的社区雏形,也可以称之为 testerhome 的前身,sun 的老婆帮忙注册了 testerhome 的域名。
运作了半年多,注册用户只有 100 多人,这一年里因为没钱,我们关闭了这个早期雏形论坛。
我也离开百度加入了安全宝,碰巧还见到了当年的同事阿里安全部的道哥(刺),当时并不理解道哥的创业,只是看到他加班加点的做事,偶尔也会聊几句。我也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又是一个实干家,当大多数公众号比如冯大辉、鬼脚七都在趁着红利发展壮大的时候,他却一直惜墨如金,甚至主动放弃更新。当若干年后,冯大辉被挤出丁香园,鬼脚七的真实阅读量被踢爆后,他已经成了阿里云的顶级安全专家。在当时,他这种逆流而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社区的这么多年,我从来不开公众号。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testcircle 群又重新蠢蠢欲动,我跟恒温和 sun 又在2013年10月20号重新搭建了论坛系统。这一年其实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但因为论坛用了一部分早期的数据,所以论坛的用户和帖子都还在。就导致了社区代码计算周年庆的时候,老是计算多了一年,我跟恒温也 PK 过到底哪一年才算是社区元年,我说是 2012 年,恒温说是 2013 年,但是 simple 这个 2012 年注册的 bug 级别的 id 又让恒温很无语,哈哈。后来大家也都懒得 PK 了。所以创始人是谁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那些不离不弃在不断建设的同学。
创建社区的第二天,我们又拉了 testcircle 群的更多同学并引入了社区合伙人制度广征贤才,明伟,monkey、乙醇、卡斯等很多人加入,我当时希望创建一种简单的社区模式,根据社区贡献动态的去决定每个人的利益,不想走传统的公司模式,所以才决定公开招募。那个时候基于社区治理的理念才刚刚萌芽。
同年我们开始启动对 appium 这个框架的研究和分享,并号召大家发起 pull request。
为了培养社区一些新人的成长,我单独搞了一个新秀群,不定期的回答和发资料,可惜后来因为个人发展的种种不顺没有坚持下去.这一年开始完善社区的各种制度,年底还搞了第一次的全员分红活动。
因为阿里云的去测试运动,sun 转到了研发,与测试的交集越来越少,所以就申请退出了,这一年的总结帖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2075
第一届测试大会是恒温与 monkey 策划起来的,我跟明伟在北京做配合。这一年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因为感情问题患了抑郁症,所以第一届 MTSC 大会我并没有怎么参加。最后大会闭幕的时候,明伟坚持喊我过去,说就算要分开也要给大家留个纪念。所以我就去了,等去了现场才发现就我一个人穿了拖鞋。很多年后才得知华为鸿蒙系统的一位研发主任还参加过这个会议,她对这次测试大会评价不高,但在社区的发展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因为恒温和 monkey 搞的越来越好,我也打算退出社区交给他们两个,并让 sun 把域名无偿转给恒温,sun 问我两个人你相信谁,我说我相信恒温。当时我还是想走技术路线。
年底晓光邀请我去雪球工作,我的抑郁症好了一点,就去了雪球,这一年做了很多的测试技术探索和沉淀,发布了一些接口测试、自动遍历以及测试架构师成长的帖子。这一年的总结帖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4186
有感于一些事情,我推动了测试媛的成立,但是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我一直没能给这个组织申请到足够的支持。
第一届测试大会办完后恒温 monkey 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出来去带下后续的测试大会,他们因为人在上海不方便,所以我就开始跟 026 老徐 明伟一路磕磕绊绊的带了三届,第二届 500 人,第三届 1000 人,第四届 1500 人,还算没辜负大家的期待。具体数字我是记不清了,因为我已经没法去查这些历史数据了。
后来 InfoQ 找到了 monkey 希望合作培训,他嫌挣钱少就转给了社区。考虑到 InfoQ 的流量巨大对推广社区有利,我就开始承担了与他们合作的 StuQ 测试小课项目,开始尝试商业合作并把部分收入捐赠给社区支撑社区发展。每一笔账目都保存在社区的帖子里。
为了保证社区的发展,我跟恒温开始严格约束社区品牌的使用,没有对社区做捐赠的项目,不得挂名社区,这就引发了一起测试行业的风波,monkey 离开社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社区的规划和发展, 我发布了https://testerhome.com/topics/7207 重点说明了下未来的发展,里面提到了很多规划,为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一年的总结帖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7241。这一年是最痛苦的一年。
monkey 求和解,在恒温的撮合下解决,他发布了道歉文,我终于沉冤得雪,但是随后他也立马就删除了道歉。这次事件让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技术人的绝望,以及对网红炫演技行为的痛恨。
因为这个事情,我更坚定了社区公益化发展的方向,我给社区强行定义了公益与商业的边界。社区要以公益发展为主,可以孵化商业项目,但是孵化项目需要剥离社区独立发展。独立发展的公司必须把部分收入捐赠给社区。
也因为这个事情也让我对培训行业的人更加痛恨,所以我决定创业去清理下培训行业的这群垃圾。但是大会马上又开始了,我又顶着各种压力去承办第三届大会。社区各地沙龙体系开始大规模的发展,TTF 的想法也开始成熟,社区开始大力支持各个开源项目。测试大会也发展到了国际会议中心,近 1000 人参会,并首次推出颁奖环节以支持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同学,分别为开源贡献奖、技术布道奖、社区贡献奖。
因为极客邦为了发展极客时间,放弃了 StuQ 学院,测试小课无处容身,暂时搁置了一阵子。办完大会后,我跟梅姐去了一家外包公司打工了几个月,攒了十万块钱,然后就开始租办公室,并正式开始运作霍格沃兹测试学院,我的月薪也从大厂的 35K 变成了 10K,开始了苦日子创业。
这一年的总结帖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11994
比较平稳,我开始闷头去教学生,在霍格沃兹测试学院的私密节点里发了大量的外部看不见的社区帖子,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切都得学习,特别的累,但是有很多朋友支持我们,心里还是特别的感恩,还遇见了好多有趣的学生。这半年里是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随着社区的发展,我的商业身份已经不适合再承担社区的 leader 角色了,所以我开始策划社区的管理体系,并着手交接。
这一年首次以公司的身份去承办社区的测试大会,全公司出动去做支持,这是大会以来最鼎盛的一届,亮点很多,Appium 的核心维护者 Jonathan 的一曲尤克里里刷爆朋友圈,电视台也首次过来采访。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 1500 人。会后社区的管理委员会复盘,有同学提出了培养二代社区管理的计划,所以我就推荐了 simple,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种坚持精神。我一并申请退出社区。我希望我的退出可以作为一个好的榜样,为社区以后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每个人为社区奋斗,也会在社区的帮助下成长和独立,但是谁都不要去尝试占有社区,让社区去走公益化发展。考虑到影响,大家不建议我公开消息,所以就保持了沉默。
但是办完大会公司差点倒闭,因为我们为了保证大会的成功,自己的招生都停止了,重新做的时候已经是 2 个月后,忽略了现金流对公司的影响。所幸经过大家的奋斗终于支撑过来了。这一年里公司里风风雨雨,我不善营销也不善管理,公司内各种吵架我都平息不了,大家也都一致认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 CEO。我也邀请了其他同学加入做 CEO,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未成行。不管多么艰难,我们还是给社区提供了 10W 不到的赞助以支持社区发展。
这一年因为我退出,全员分红的总结帖习惯就中断了,所以没有总结帖,但是之前形成的社区个人总结帖还在。
2019 年又是波涛汹涌的一年,退出的太仓促,很多交接的事情没处理好,离开后我才发现之前费心确定的各种社区管理制度未得到实施,新的管理团队组建后,我跟他们的很多理念也有冲突,我认为大家越来越保守,就连象征开放的每年全员分红的习惯也停止了。我也退群了好几次,但每次都被大家拉回来了。
退出社区后就专心运作学院,我曾经为了支持社区,规定了每次培训的收入 10% 捐赠给社区,运作几期之后发现,原来这收入的 10%,其实是利润的 50%。公司举步维艰,但是社区又不想给予太多支持,我也感觉辛苦孵化的学院其实只是社区的二等公民,跟大会这种业务获得的支持相比,连个零头都没有,所以也感觉到委屈。学院觉得自己是在做一家伟大的事情,而社区觉得学院不过是一个很 low 的商业模式。我不想让学院背负这么大的指责,也不想获得牺牲社区利益牟利的名声,所以主动发起了关于学院是否要退出社区的讨论帖。
这一年公司继续承办社区大会,但是在跟新的管理团队发生了很多的摩擦,大家互不信任,公司里运作的团队也是凉透了心。不过为了社区大会的规模,我仍然跑了各地自费搞活动拉票,所幸社区的同学和行业都非常支持,这次的大会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 2000 人。会后复盘,我向大会提出了学院的困难,经过大家讨论后,改为每年固定捐赠模式,学院的困难得以暂时缓解。
我为社区做了很多事情,总是被误解有私信、越界、被各种怀疑,曾经一度觉得很委屈,社区觉得我像二代网红,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委屈的岳飞,一度被负能量侵蚀,大会之前有很多次夜不能寐,并开始掉头发。
有的时候我也在反思,可能我做的就是太超前了,充满了理想主义,但是现实往往落后于理想。我在社区里承担了很多事情,所以得到了很多的成长,但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能认可我曾经提出的理念,无论我提出的蓝图有多么美好,大家都会将信将疑。我也是从各种波折中走过来的,我也曾经青涩过。所以只有我一个人走的太快是没用的,我需要等着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长,去接受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试错,而且我之前的规划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也许大家有更好的方案。所以后来也就释然了。
所以当合作的开源项目介意我的商业公司 CEO 身份的时候,我就退出了 TTF 交给了恒捷,恒捷是一个很靠谱的人。当测试大会里有人介意我身份的时候,我也主动退出。我也意识到大家跟我一样,也都是很反感培训这个行业的,所以除了每年社区给予学院的固定支持外,学院也开始跟更多机构合作,比如极客时间、测试窝、简尚老徐、测试之道等合作伙伴,以摆脱人们对社区的误解,学院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各类赞助计划。社区少了一个爱发帖的思寒,但多了一个忠实的合作伙伴。
虽然跟他们在群里怼过很多次,但是社区的精神他们依然是保留的很好,整个行业找不到第二个团队能够如此的用心,能够如此的坚持价值观,虽然总是喷他们,但是他们会是推动整个行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也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他们这几年已经做的很好了,为社区付出了很多。比如社区上线了专栏、发布了有 2000 人参与的 2018 年的测试行业调查,其中的数据我也经常在 ppt 中引用。虽然还是会吵架,但每次的吵架都会让很多事情越来越清晰,该趟的坑,该面对的人性,总是要经历面对的,大家都需要成长。
我开始积极的推荐人才加入社区管理(有的已经加入,有的还在等待时机中),给大家不定期发 Apache 基金会的各种社区治理理念,拉大家去参与开源社的讨论。社区不再做的慈善,我会带着学院接着做,社区不再维护的全员分红,我会用学院身份独立维护发放。
我给大家立下保证,社区如果成立测试基金会造福行业,我会把公司的 5% 股份捐赠给基金会。虽然目前公司还很小,但是这笔钱已经可以达到每年 10W,如果能做到已有的那些公司那么大,每年也可以达到为社区贡献上百万,我们有望与 Apache 基金会和 Linux 基金会那样强大。
社区有了这些收入,可以支持开源项目的发展,把搜刮国家民脂民膏的现代鸦片测试产品 LoadRunner 赶出中国市场。可以发展出多样化的专业测试教育产品,让更多中国测试工程师成长起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收入,让测试行业可以茁壮成长。这些测试工程师成长起来,又会为中国的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争取外汇,让国家富强起来。还可以让中国的测试技术引领全球的发展,让中国人不再迷信国外那些皮包公司制作的测试认证,建立自己的开放权威的测评体系。未来我们还可以建立起来食品安全测试体系、基因编程测试体系,为整个人类发展做贡献。
我也有了新的目标,做一家专业的测试开发教育机构,为各家公司持续输出测试开发人才,争取让培训的人能够挣回自己的培训费,并逐渐把培训做成一件可以让学员挣钱的业务,让测试教育行业更干净。我也会做一家外包公司,让更多热爱测试的工程师可以长期做项目,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氛围,愿意为外包工程师的长远发展负责,我还想做一家科技公司,可以做全世界最牛的测试技术,影响整个行业。如果最后还没累死或者猝死,我会去做慈善,让更多的穷人得到足够好的教育条件,成为行业的栋梁之才。
最后祝 TesterHome 社区继续发展壮大,造福行业,成为测试行业历史上最重要最灿烂的一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