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不太会写简历的(我没经过编写简历的培训),所以我写简历挺随意的。 我的思路一般都是在想 -- 如果我是面试官的话, 一般我想从简历里知道什么东西。所以我一般都喜欢简历里直接去写我最擅长的东西和我认为我做的最重要的,最能体现我价值的项目,并且我会把这个项目的技术会较为详细的写一下(目的是希望突出项目难点)。 因为我在做面试官的时候,其实很懒得看那么长的简历的, 尤其是为了凑字数而写的各种流水账我是很不喜欢看的。所以我做面试官的时候希望候选人的简历是能直接看出他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的(要是流水账太多我就会弄不明白他到底擅长什么),我写简历的时候也会把那些不重要的直接忽略掉不写(工作 10 几年了,要是都写那得多少页)。
我这里贴一段我简历中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我的简历带有我强烈的个人风格,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么写是不是比较好。
我的简历里, 基本上就是 3,4 个这样的项目撑着,其他的基本就不写了,或者在个人简介里一笔带过。 我的想法其实就是不想让一大堆的东西晃到面试官的眼睛, 让他迅速的知道我擅长什么(写太多了,我估计面试官就不知道我到底擅长啥了,或者直接就不想看了)。而且东西写多了,还有个缺点就是面试官一下子就跳到了那些没什么亮点的东西上去问, 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我的习惯就是只要我写在简历里的,就是有亮点的。
如果实在有太多的东西想要点缀上去, 我的习惯是放在个人简介里:
哈哈哈哈, 有那味了。
欢迎大家加入
感觉老板喜欢推敏捷, 其实还是想迭代速度快一点吧, 不想搞几个需求就拖那么长时间, 毕竟市场如战场。 其实老板心里也知道在这个阶段质量不是那么重要,别有严重的 bug 或者 bug 别太多就行,还是抢市场更优先。 哪天老板开始抓质量了,那就说明要么是之前有点玩脱了,质量有点看不下去了。 要么就是客户的数量已经到一定程度了, 必须要开始抓质量来稳用户了。 要不然以 TOB 产品的特点,质量不好的话光是给各个版本打补丁都会被玩死的。
嗯 ,外企确实也受影响了, 微软和谷歌都有裁员的新闻,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 sap 也开始裁员了。 在 vmware 的同事也说 hc 比较少。 但应该还是会有坑的,可能就是很少。在范式的同事已经有 3 个去了 vmware 了,大概也就是年前有个同事拿到了 offer。 所以先学起英文做个储备吧,就算以后不去外企,也可以用来辅导孩子的英语。
从上周开始学习英语了, 每天在地铁上听 BBC, 也买了个老友记精讲课程学听力和口语, 好在之前有点底子,12 年左右的时候在硅谷呆过大半年,所以学的不算很吃力。今年 36 岁了,因为国内市场对大龄 IT 人员的不友好,所以我也在焦虑 40 岁以后的发展。 初步的想法是尽量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除了要学习技术外, 也开始学习英语。 为以后进外企做准备(外企不是很看重年龄,如果哪天被公司裁了,就可以考虑去外企试试了)。
感觉行业状态越是低迷, 就越不能放弃自己吧, 尽量的在茫茫众生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也有人说以后外企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呢,现在就花这么大精力学外语可能到最后毛用都没有。 我觉得也许会这样吧,很多时候我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其实也不确定以后是不是真的能派上用场。 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等真到需要用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就已经晚了。 所以我的习惯都是先学了再说,学总比不学要好,没准哪天就真用到了。
可能会有这方面的因素吧。 总结一下我最这一年的技术积累也变少了。 不过我最近没写帖子的原因是因为正在写书。。。实在抽不出时间写帖子了。
这个事怎么说呢。 测试一个产品的前提得是能理解这个产品,成为这个产品的用户对吧。 如果都没有能力成为这个产品的用户当然也就没法设计测试用例了。 就好比一个人作为车场的质检人员。 但是他本身不会开车,也不懂车里的任何设备。那是测不了的。 不管设计这个车的所谓的产品经理有多强, 他也没办法能让一个根本没开过车的人能测试的了这辆车的。
同样,B 端的产品也是这样的道理。 就拿我现在负责的产品来说。 主要是分为两种产品,一种是基于 K8S 的商业化云产品,一种是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 AI 平台。这两者都不是给普通人用的。前者需要测试人员懂 docker,k8s 这些虚拟化领域的专业知识, 后者需要测试人员懂得人工智能的基本业务流程。要不然是测试不了的,你连产品经理在说什么都听不明白的。
那我后面还真 要高低买个 p5 玩一下了。
那好像比较适合现在的我啊。后面我还想 看看 p5 啥样。 看开端的时候卢迪说 p5 天下第一。 我想感受感受。 虽然目前 我玩的游戏里还是塞尔达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