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好像是测试行业永恒不变的热点话题。貌似也是测试行业争议最大的话题。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言论说自动化没有用的,记得前段时间的时候网上还有不少人在争论自动化的价值和作用,但其实自动化不仅仅是存在测试行业。 现在的运维行业以及最近特别火的 devops 概念都是深深的依赖着自动化的。 好像我们也从没听说人家运维圈子在争论自动化有没有用。往近了说我们公司专门有运维开发来搞运维自动化, 往远了说 google 也有 SRE 团队大行其道。自动化是人家圈子里根正苗红的标配。为什么到了测试圈子里争议就这么大呢?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大道理我就不讲了,理科男没那么多文绉绉的词汇,我只讲讲我觉得有价值的自动化是怎么个打开方式把。
注:测试圈子太大,每个领域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如有不同,欢迎探讨。
节省资源。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目的比这个还更重要的了。我一向觉得不以节省资源为目的的自动化都是耍流氓。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误区原因也很简单。UI 自动化不论是 selenium 还是 rf。平常用的 API 确实没多少,很好学。稍微有代码基础的人就能很快上手,并且觉得这真的很简单。 但是,实则不然。写个脚本跑起来很简单。但是按产品业务构建起一个由数百甚至数千个脚本组成的自动化测试项目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脚本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业务上的拆分,执行的性能,报表的展示,日志的展示,异常捕获与处理,分布式运行,与数据库和各种底层存储介质的通信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同时你还要考虑自动化最大的敌人 -- 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你要从项目之初就设计好自动化项目的架构来针对这个多变性。 这要求测试人员有起码的代码设计能力。只可惜很多人用着 python,用着 java。可我看着都以为这是在写 shell,写 c。连起码的封装都做不好,我实在不觉得这是在用 “面向对象的语言”。
造成这个误区的原因也很简单。技术和业务拆解能力不足就直接去搞自动化了。所以自然就没什么好效果。而且忙于在维护脚本中奔波。然后总结出了一个结论--UI 自动化没有什么卵用。
每个项目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我就不说太多了。介绍下我厂现在的情况。 6 个浏览器并发一个小时基本跑完所有 UI 自动化。之前 3 个 QA3 天跑完所有 case,现在是 7 个小时。现在的痛点仍然是运行速度问题。 希望今年能申请到更多的资源。
这个在业界比较火,各大厂测试圈子的宠儿。自从分层测试理念出现以后就开始崭露头角。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运行也稳定。UI 自动化中很多奇形怪状的坑在接口测试里是踩不到的。根据金字塔型的测试理念,测试人员大多都更关注这一层。 打开方式上其实与 UI 自动化并无太大的区别,上面说的那些该做的还是得做。还是那句话,得有代码设计能力和业务能力来支撑接口自动化。只不过接口自动化不仅仅是 http 接口自动化,还有各类底层协议通讯,例如一些 RPC 协议的接口。 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对外提供服务的都是接口,不仅局限于需要网络通讯的。哪怕是个 lib 是个 jar 包,都是可以做接口测试的。 我们公司也叫模块级测试。这时候就是语言相关的东西了,不再是你想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是要使用开发的语言去开发的 repo 里以单侧的形式编写测试代码。这时候偏底层的东西多,需要了解开发代码和架构,需要用 mock。正确的打开方式参照 UI 吧,理念上差的不太多。工具还是推荐 java 的,rest-assured,其他的跟 UI 的工具一样
这部分也一直是有争议的。纠结于到底是 QA 来还是运维来负责这部分自动化。各家公司的观点都不一样,之前面试的时候问过很多候选人环境相关的问题,其中比较多的都是说交给运维来做的,他们最多自动化部署一个前端 (app,browser) 或某一个模块。很少见候选人是能独立把整个产品部署起来的,能画出产品架构图的就更少了。我比较偏向于公司内部的产品环境由 QA 维护,我厂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我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们的产品很偏底层,要测负载均衡,高可用,异常处理等等,经常要增减节点,kill 掉各种底层服务。所以必须要对产品架构很了解。要清楚各层各模块是怎么通讯的,都负责什么任务。出了错怎么定位,去哪看日志,找哪个开发都要清楚,所以搭建环境的过程是十分有助于之后的测试工作的。同时 QA 负责环境自动化也是有一些好处的。
到底该谁来做不争论了,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打开方式把。
现在业界要么用传统的虚拟机加 shell。要不就用当前大火的 docker。 我之前使用前者,现在热爱后者。下面是我厂的环境部署流程图。
之所以弄成这样要解释一下,这个跟我们的业务形态耦合的很重。 由于我们是 TO B 的业务,而且大部分情况是进入到客户场地部署的。客户场地会出现各种限制。 例如没有网络,没有 root 权限,五花八门的操作系统等等。所以就衍生出了部署测试,我们也称后端兼容性测试。所以上图的右边我们的部署镜像有很多个系统版本的。这些是我们跟运维和进场工程师共同协定的标准镜像 ---- 基本就是一个官方的 OS 镜像加少量的工具。同时使用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额外权限的用户。目的就是测试产品对各种情况的兼容性。所以才造就了我们的部署包很大,因为依赖都打在了部署包里。 我们部署环境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镜像进行部署。
以上介绍的所有自动化类型都是要加入到持续集成里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持续集成,在那里我就说过持续集成是个比较难的东西。它是对团队工程文化的一种考验。是细节的堆砌。你要把上面所说的所有自动化类型都做好,然后开发人员要写好单元测试,团队要设计好的分支模型。具体细节可以翻我之前的帖子,我就不重复的逼逼叨了。
好了,这就是小弟做过的能拿的出手的自动化了,其他各类牛逼的东西不提也罢,我都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