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都是自己造的, 楼主可以翻一下我之前写的帖子, 里面有专门讲造数的。 前些日子我们也是对接银行做性能测试,造了 10 亿行结构化数据, 也就三个半小时就造完了,用 spark 造的很快, 还有一个是给一个车企造 2 亿张图片去测试存储系统,用异步 IO 造的也很快。
爬虫,或者到公开的网站下载
前两天有位老哥还跟我说,要我不要搞知识付费,挨骂不说其实也挣不到多少钱😂 😂 😂 😂 。 我记得我开星球那天老纠结了, 深怕挣不到多少钱还招来一堆骂😂 这就是开知识付费的人的宿命吧。 我只能说既然搞了知识付费了, 那就只能对得起别人花的钱,认真努力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吧。(刚才发过, 忘了取消匿名了)
环境很差,大家都一样,只能慢慢等待,熬到行情变好的时候。 听说 24 年美国要开始降息了,没准是个变好的开始。大家都各自保重,坚持住
老哥在 23 年还真是满坎坷的, 祝愿后面一切顺利
emmmm。。。。。职业危机其实是有的, 你没看到我周围部门的人被裁成什么样子了, 地图工程团队的所有测试被一锅端了。 我其实不确定自己能拿这个薪水还能拿几年了。我这个人什么事都往坏了想,所以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一直保持学习 -- 都是焦虑惹的祸。 卖知识就是个尝试吧, 我的心态就是能做出来当做副业也挺好的, 做不出来也接受,我是没太放在心上。 就当做是督促我创作的东西。 要不然真心懈怠了, 没动力更新文章。
祝楼主未来一篇坦荡吧, 也祝愿还在测试行业工作的伙伴一些顺遂
感谢支持~~ 回答一下问题:比如人工智能中,做计算机视觉场景下, 会用到容器化中的边缘计算能力。 因为系统需要对接很多的摄像头, 这些终端设备都是部署在边缘侧的。 还有就是模型训练和部署模型推理服务的时候, 也都是用容器化进行部署的。 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基本都是在 k8s 中部署的。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 还是得走出自己的路
应该是的, 我自己是这么转变的
所以还得继续当牛马努力挣钱
感谢你的支持~
感谢大家的支持, 星球已经加入了 20 多个人了
估计得有 2,3 个月吧。
嗯, 怎么说呢。 如果是以前的我, 那还是很较真的,我会跟领导说清楚并且尝试反抗一下。 但后来我慢慢知道了,有时候想改变领导的想法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呢, 你可以考虑把问题反向抛给领导。 比如你觉得工作量更多了, 那就直接体现在排期上。 原来 3 天能做完, 你就排 4 天或者 5 天。 因为你确定要调整自动化。 测试周期拉长了自然就有人桶到领导那,领导自然就会查是什么原因,到时候你如实说就行了。 感受到了排期压力,慢慢的领导也就不坚持做这个事情了。
就是别试图靠打嘴炮说服领导。 要用事实告诉他,这样就是不行。
我还真没做过这种测试。 一般索引优化了是为了性能吧。 你直接做性能测试不行么
我经常会串, 而且会导致我每个语言的语法都记不熟。 有时候都要现查。
兄弟对匿名是不是有啥误解。。。。。。
是啊, 这不是显示的匿名用户么
额, 这个为啥要匿名啊
我不了解你们的业务,不太好下判断。 但如果是效果类的评估, 那门方法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底层还是上层。 就看你们的业务把模型的计算结果转换成了什么形式。 效果的自动化测试流程很简单, 收集数据,给数据打标注, 把数据输入模型, 然后把计算结果和预先的标注结果对比。
这个年头真的没什么好的建议, 只能祝愿楼主早日找到新工作。
收集用户行为么? 应该都是埋点做的吧。
个人建议,如果想在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还是尽量避免外包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