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星球是得花 200 块钱,后面就不花钱了。

  • 有手把手的教程帖子, 定期直播教程, 微信群

  • 要不你加入我的星球吧哈哈哈,我星球里都有文章和直播录屏讲怎么测试。

    不加也行, 你在 testerhome 上先看看我以前写的帖子。自己找一些开源模型自己测试一下找找感觉,慢慢就知道测试思路了。

  • 老哥看一下我帖子里说的哈, 不能只看一半的。 帖子里表达了是在 deep seek v2 出现后国内才开始大规模开展,这里说的是大规模开展投入生产,而不是在研究室里拿几张卡随便玩一玩。尤其 PD 分离技术即便是字节也是去年才开始研究并投入生产的。 因为在这之前不需要有这种加速场景,以我们为例,在去年的时候挣钱的大头还是在计算机视觉,ocr,推荐等传统场景,大模型的变现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往年各大厂都没有动力去做大规模的大模型推理加速。 这次的 deepseek 的出现很大程度的促成了这种产品的发展。我们做的这个产品因为 deepseek,在用户量上有了质的提升。 所以线上卡的存量不够了,这才开始了大规模的 PD 分离架构的开展,还有大 EP 方案的研究。

    这一点字节确实走在了国内的前沿, 他们在去年就开始做这些实践了。 大厂高工的技术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大厂有钱,有卡, 所以现在只有大厂才有资源玩这些东西。

  • 随笔:最近已加班到恍惚 at 2025年03月23日

    嗯, 是找我试错。 不过也确实是有必要的, 因为理论只是理论, 实现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会影响性能。 容灾备份的东西也有, 我现在就是主要负责性能和容灾, 效果测试交给其他人了。

  • 随笔:最近已加班到恍惚 at 2025年03月21日

    TP,EP,DP,PP , vllm vs sglang, pd 分离 vs pd 不分离, 还要做大 EP,kv store 等各种推理加速策略。 我懂的也不多 。反正就是算法和加速团队搞了一堆优化技术, 我只是负责测而已。

  • 看你负责的产品类型和工种, 我这种在大厂常年搞云和高可用的, 属于必备技能。 如果只是业务测试,或者产品架构跟 K8S 和 docker 没有半点关系。那就没什么必要。

    只不过大厂都是上云的, 中小厂也越来越多的上云了。 所以测试人员还是紧跟技术发展比较好。 否则以后面试的时候发现对方要求会这个,会那个。 但我们一个都不会,那就尴尬了。

  • 可以的

  • 能力和外部因素都重要, 缺一不可。

  • 本着一个原则吧, 谁能决定你的绩效和年终,谁就是爹。

  • 这多常见的事。。。不算刺激。 撞见在公司当场办事的都不是个例了

  • 不能这么想的, 你表弟 1 年挣 300w, 但还有人 1 年挣 3000w,你表弟也要痛苦的觉得自己怎么折腾也挣不了这么多钱么, 而王健林可能随随便便就 1 个小目标。 我们不能总跟上面比,那太痛苦了。只要我们认真生活,工作,剩余的就拥抱生活就好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当知足凌驾自卑之上,幸福,将贯彻人生

  • 士兵突击中的有一句话是: 日子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过的。 工作中也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去解决的, 只要解决的问题足够多,慢慢就变成高手了。

    我是比较赞成这句话的。

  • 手里有海量的期权就是正面影响~~

  • 上市之前先裁员,这是为了做财报。 上市之前高层要内斗, 这是为了分地盘抢蛋糕。 如果你手里没有期权, 那其他的东西跟你关系不大了。 你只要做好一些心里准备就行了, 就是有些公司为了上市可能会搞出一些骚操作来。

  • 不做测试的测试人还是挺少的, 但是不做功能测试的测试人我觉得不算很少。 大厂都有不少吧。 比如我搞性能, 搞效果, 搞 devops,搞高可用。 真的很久没做功能测试了. 工作还是有分工的, 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干了

  • 有副业就是未来可期~ 只要副业稳定, 就不怕职场的年龄危机了。 楼主加油。

  • 嗯, 你说的其实就是 AI 的基本流程, 数据采集->数据标注->特征工程与模型训练->模型评估。 AI 落地需要采集高质量数据,需要大量的标注人员, 需要机器和 GPU, 这些都是成本,都是钱。 AI 落地在测试领域内不是技术问题,是钱的问题。

    举这么一个例子,AI 要落地的标准,假如是要在场景中最低达到 80 分的效果。 那么其实绝大多数的模型可以达到 60 分,我们就随便用个 gpt 或者千问,或者百川,都能把效果堆到 60 分,甚至是 70 分。 但要达到期望的 80 分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也许有些同学说有 60 分那就先用着呗, 但现实是不起码达到 80 分你是推广不出去的。 就好像无人驾驶这个技术其实是不难的, 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到让车在很多路况下安全驾驶,但想做到 100% 路况下都能做到安全驾驶, 恐怕目前全世界都没人能给自己的产品打这个包票。而你不做到在 100% 的路况下都能安全驾驶的话, 又有谁敢买你的车。 萝卜快跑说是无人驾驶但也得配安全员在远程监控呢。

  •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在 AI 行业里干了很多年了,那猜猜为啥我从来没写过把 AI 应用到测试领域的帖子。。。。。。而且我十分担心哪天我领导脑子一抽跟我们说去研究一下把 AI 落地在测试工作里,那我撞墙的心都有了。 做 AI 这一行的时间越久, 对 AI 落地在测试领域内这件事就越绝望😂

  • 有传言 JD 已经被渗透了,所以奶茶才会在公开场合带那个疑似某某会的饰品,而 JD 的管理层已经被某组织彻底渗透了,所以这些骚操作都是在迎合这个组织的某种立场,当然这个阴谋论的真实性是不确定的。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什么呢,当我们看不懂某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是极其扯淡的,但它还就是发生了的时候,那背后一定是有相关利益在作祟的。 所以为什么请一个这样的人? 是整个 JD 的市场,公关,宣发等等部门就没有一个人清楚会给公司和用户带来多大的伤害么。 当然不是,他们心里清楚的很, 只是他们不在乎而已,只要自己得到利益了就可以了。 这个利益甚至可以不用多大,哪怕只是一丁点儿利益,甚至只是一丁点心里上的情绪上的价值就可以。 就比如之前爆出来的某公司用公款追星的事。 所以 JD 才不是草台班子呢, 他们精的很, 这只是某个意识形掌握了公司的权力而已。

    当某种极端的意识形态掌握了这个公司的话语权的时候, 这个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可以参考西方被政治正确玩残的那些知名公司。 尤其在游戏和影视圈子里特别明显, 比如索尼上线两周就褒姒的成本 10 亿美元的星鸣特攻。 比如育碧号称史上投入最大最好的游戏 - 刺客信条:影。它游戏背景设置在小日子的战国时代,但主角是个黑人,而且宣发的时候在小日子的一个特别有名的广场上包了个大屏,实时播放这个黑人在游戏里砍小日子的头,周围所有小日子都给这个黑人跪拜。 这一番骚操作不仅给小日子干蒙了,那是把全世界玩家,包括黑人群体玩家都干蒙了,我甚至一度怀疑这难道是育碧的反向营销, 实际上它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咱们国家的玩家? 它的下场是什么样是可以预见的, 参考寿命只有两周的星鸣特攻。宣传片出来之前是年度最佳的有利竞争者, 宣传片出来以后是游戏界年度乐子的有利竞争者。 这些天育碧的股价也不知道跌成啥样了。 所以育碧的决策者会不知道这么玩会惹怒玩家导致公司陷入危机么? 人家当然知道,但是人家不在乎。

    所以回到 JD 的这个事 ,JD 的决策者预料不到这个结果么? 当然不是,但是公司利益人家是不在乎的,只要自己拿到利益就行了。公司就算彻底完蛋了也可以去别的公司继续捞钱。

  • 不让我打游戏,我会度日如年的

  • 很多人都这样~ 我没有北京户口, 所以想落户天津让儿子去那上学, 前些年在天津买了个房子, 今年 7 月卖的, 跌的直接腰斩。 给我心疼的~~~ 我朋友更惨买的期房直接烂尾, 他们后来被逼的没办法只能回武汉老家了。 不在这边混了。

    我总结这都是命啊~~~

  • 我始终没明白, 我说的观点和楼主的问题, 跟我是不是在关键时间点被裁员过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难道没有被裁员过的人就没资格在这个帖子里回答楼主的问题么😂

  • 我的回答:
    今年周岁 37, 还在大厂卷, 能卷一年是一年。 不去纠结自己改变不了的东西。 等你真的在这一行快要干不下去的时候再焦虑这个吧, 过早的焦虑这些会导致你自己没有心思在这个行业里提高自己了。 然后技能越来越落后,最后就真的在 30 来岁就被淘汰了。

    这个不符合么? 难道一定要顺着楼主说 30 岁一定会被裁员, 一定一蹶不振才算符合题意么😂 好好在行业里做, 能多挣多少钱就多挣多少钱, 等到被裁员的那一天, 看着手里的存款,没准就不焦虑了。 目测楼主还年轻, 过早的焦虑这些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

  • 所以这个主题跟我被没被裁过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