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这样吧, 虽然我在大厂但流程也没那么规范。 都是怎么快怎么来, 用例评审都很少别说写用例了。 直接写代码更符合我们的喜好。 而且一个人可能对着十几二十几个研发的, 哪有时间写用例。
也不全是, 只要不是纯管理岗, 就还是需要去执行一些测试工作的。 现在一些难度比较大 ,或者很底层的一些测试, 都是找高阶的测试开发人员去测的。 等把平台工具都建设好了, 才会交给其他人。
如果我说我已经几年没写过测试用例了, 大家是什么感觉 。 一个是我一直测试的模块比较特殊,都是可以自动化的,所以我的代码就是测试用例。 再一个也是因为忙起来没那个功夫和心情老老实实的写用例, 直接就上手写代码。
行情再不好也总有存活的培训机构的, 只是去上班,不是去创业。 就看到时候培训机构的面试能不能通过了
烂了的意思是?
先能干一年是一年, 外面的行业真没有这一行挣的多。 所以能多干一年都是赚的, 然后在干的过程中慢慢的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为 40 岁以后做准备。 我基本就是这么做的, 我现在觉得做培训讲师还是挺适合我的,也许有一天我岁数大到了没有互联网公司接收我的时候, 我就专职干培训去了。
我觉得有几点吧:
我个人不太看好 AI 生成测试用例,AI 精准测试这些方向的。 行业中没听说过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搞这些的成本也很高, 你需要大量的很规范的产品文档和用例文档。 但这些都不是现在的国内公司有精力去搭建维护的。
有道理, 研究一下
各个大厂现在都这样,裁员,降本增效,之前我领导不小心 把我拉到一个大老板们的会上,大老板们就对着项目营收数字定团队规模。 有多少盈利对应多少人,如果人多了就减员。 很冰冷很残酷,但老板也说没办法,公司就是这个规定。 所以我们这种还盈利的产品算好的了, 基本没怎么裁员, 都是自己离职的,只是不怎么进人了。 像其他亏钱的产品, 指不定啥样了就。
安定在一个地方了, 就不是特别想走了, 我也有惰性 ,现在收入也不错的,去外面风险也不小。 所以先不动弹了
嗯, 有的
嗯那,十分卷了
这周日开,欢迎参加哈
真的花不了几个钱。。。。百川的最贵的模型, 也才 1 毛钱/千 token。 项目上连这点钱都不愿意出么。
目前已经都有现成的方案了, 你去百川也好, 百度的 appbuilder 也好, 阿里的千问也好, 都有大模型 + 知识库构建的能力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整理好专业的文档上传到他们的知识库里,然后付费使用就行了,这玩意也不贵。 为啥要自己撸一套。 你要知道这东西它不是攒 3,5 个人就能搞定的。
就是怕继续跌下去,所以止损
我在天津买的房子刚卖出去, 腰斩了。 心疼的我几晚上没睡着
跟恒捷说的一样,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在这种不碰业务的测试开发部门,我上面也说过大部分测开都是在业务里的, 自己开发工具, 简单的交给外包用, 困难的交给子公司或者自己用。 现在大厂业务部门里也基本没有那种只开发工具不做测试的岗位了。 我自己也是, 别看我现在级别上去了, 但是我还是需要在一线搞测试的。
@ZFW 的意思是: 大厂的标准模式就是一个正式的带一堆子公司和外包的模式。 正式员工很少来执行手工测试用例了, 只有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无法让外包和子公司人员来执行的测试会让正式员工来。 其他的工作正式员工主要是制定测试方案,开发测试工具,管控测试进度这样的事情。 所以按你的标准,大厂里正式的测试人员都是不务正业的。 你的观点过于极端了。
然后我的意见是业务里的测试开发挺常见的, 自己业务的测试工具自己来开发,简单的交给外包来执行,困难的交给子公司或者自己来执行。 完全不碰业务的测试开发即便在大厂里也是很少见的。就像我们测试模型是完全没有图形界面的,甚至连个 http 接口都没有,只能调 SDK 或者 gprc 和 trpc 协议来测试。 所以即便其实测试用例挺简单的, 就把数据给模型然后通过结果统计评估指标么。 但没有代码能力的外包人员, 你让他们写 trpc 调用实在太难为人家了。 所以我们正式员工来写工具,外包只需要按场景挖掘数据,审核数据,与算法人员讨论 badcase 等等这些事情。 这是一个在业界里十分有效的工作模式。 尤其是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已经是主流的方法了。 就算是那种完全不碰业务的测试开发,也是在一个单独的部门里, 他们负责的是大部门级别,或者公司级别的测试基础建设,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随便开发个跟 pytest 差不多的框架,那是小厂子里的人搞过家家的手段,大厂里的这部分人要负责打通网络,环境,权限等关要(在大厂里,环境不是那么好搞的,不同的云里面, 不同的机房里,IDC 里,公有云,私有化,开发机,这些环境的网络可能都不通,权限可能都是不开放的,做测试的时候就需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搞定这些,因为这不是给业务团队开发权限和网络来做的, 这事关安全)。 当然确实有些不误正业的地方跟过家家似的搞个类似 pytest 的框架,封装个前端就当平台的。 但在大厂里,人家测试开发部门就不是搞这些小家子气的东西的。
所以有一些人不务正业搞花活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但别太极端, 还是有很多的测试开发在认认真真为公司提供价值的。
说的非常对
别闹, 在会议那好好干~~~
我们通常都是几十个群里滴滴个不停。 光一个子系统可能就拉好几个群。 不重要的我都设置成消息不打扰了, 不艾特我就不看的。 大厂里降本增效的太厉害了, 我们现在测试开发比 1:15 了
-1, 天天忙的像狗一样, 需求越来越多。 刚才看了一下手里的事:
我已经想掀桌子了。 不过侧面说明一件事, 那就是公司不肯加人来解决这些事情了, 即便现有的人已经忙死了。 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裁员然后剩下的人使劲加班
一般就上面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