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几打头?年龄么,今年 37
我自己有个技术群, 在这个群里倒是没吹水, 大多数时间都不说话。。。我主要是太忙了, 没时间在群里讨论技术,也只有有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才会说几句话
也有可能是有些东西你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觉得没什么好写的。 但其实那些你觉得没什么的东西,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也是蛮有价值的。 或者说你真的觉得没什么东西值得总结的,也是好事。 说明你一路下来没有大的坎坷, 也让你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古人云知耻而后勇, 发现自己的不足是进步的第一步。
我要是真大佬就不会这么悲观了 我只是个打工的。
我是能干一年是一年~ 毕竟我没什么路子搞副业能代替主业的。 所以主业能干一年就多赚一年~~ 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是这么想的,毕竟我们自己搞的副业实在是照主业差太多了。 一年的收入都赶不上主业的十分之一。 不过也有自己外面开外包公司接活的, 但是他那个路子我是走不了。 所以我就是个打工命 多挣一年是一年, 等实在不行了, 再去找个地方专门干培训讲师去。 要是培训讲师也干不了了, 就回老家吧,躺平了
已经单独写帖子分享了, 你慢慢往后看哈
很多年前的书了, 叫谷歌测试之道
我也是只在谷歌的那本书里看见的。 在身边还是找不到,测试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确实不如开发,所以牛的开发不会转测试。 不过想一想, 也确实只有开发牛的人, 做测试也才能牛的起来。 周围高职级的测开,确实就跟半个开发似的。
感觉这一行做的越久, 就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多。 哎, 是不是超牛的测试都是像谷歌的那本书里描述的, 本身就是很牛很牛的开发,后面才转的测试。 只有这样的才能是超牛的吧,要不然真的很难懂产品里的那些设计。
样样都会,样样稀疏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只会一样其他不懂同样是不行的。 因为行业变了, 在 10 年前的时候只会一个自动化测试就可以吃遍所有公司。因为那个时候测试和开发的比例还是相当乐观的,一个人力可以比较专注在某一个技术上发展和工作,比如在以前有专门只做 UI 自动化的岗位,接口自动化的岗位,性能测试的岗位,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力专门安排成规模的白盒测试(现在你看看哪里还有成规模的白盒测试)。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 一个测试对着 10 几个开发是很常见的, 一个测试要兼顾测试几个产品线也是正常的。并且可能功能,性能,效果,高可用等都需要涉猎。 所以像楼主说的这样只会一个 jmeter 其实大概率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甚至可能找工作都费劲儿。
所以我们要深耕的是一个领域,而非某一个技能, 并且广度是深度的附属品,深度足够的广度从来都不会差的,因为当你越来越深入的解决这个领域中的问题的时候, 就不得不去看很多附属的知识(毕竟单一技术无法撑起整个领域的体量)。 当我们深耕一个领域,比如 AI,大数据,云原生,区块链,移动测试,芯片,音视频等等。那么这个领域里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去解决,比如我是 AI 领域的,那么算法评测能力和基本代码能力是基础,但测试数据如何采集,挖掘,脱敏,增强等等,那就完全是数据处理范畴的技能,所以结构化数据要学大数据(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视觉要学 ffmpeg 和 opencv 这些视觉处理工具,甚至是学习 blip 和 yolo 这样的视觉模型,而 NLP(自然语言)现在要去玩各种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库。这些只是单纯的模型评测方面要涉及的工作,但 AI 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有方方方面面,比如现在大型 AI 系统大部分都是构建在云原生的基础上的, 所以 docker 和 k8s 得去学,AI 视觉要大范围应用边缘计算,所以边缘计算也得去学。 为了能更好的测试,k8s,边缘计算,大数据这些都要学其中的各种组件和设计原理。这才我们才能设计出合格的功能,性能,高可用,效果等测试方案。 否则我问一句现在有个模型推理场景,它的数据源来自 kafka+flink 的流计算场景,请问怎么设计性能测试方案,如何开发压测工具,要监控哪些指标,如何分析各个性能指标,出现反压要不要处理?怎么判断是不是数据倾斜了?如何判断数据是不是满足精准一次性语义了?那说到这里不懂的同学是不是就已经麻了。 这是正常的, 如果恒温过来跟我说区块链的测试我也麻,因为我不懂,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区分你,我,他之间的差别的,往往就是在这个大的领域里的造诣有多深,而非某个工具和语言之争。
所以现在的行业环境就是需要我们深入一个大的领域,而非一个技能。 只会一个技能可能找工作都费劲儿或者说找不到很好的工作, 你们看大厂动不动 p7 和 p8 的是怎么来的,不在一个大的领域里有所研究的,怎么拿 p7 和 p8,更不用说再往上的级别了。
我大概是 2007 年的时候报的 java 培训班, 线下的那种。 4800 块钱脱产培训,跟上学似的, 老师现场讲完现场留练习题,讲的非常细(只讲 java,不讲别的)。当时学了一个暑假,因为讲的很细, 我自己每天也练到半夜,所以效果挺好的,完全 0 基础入门到能做一些简单的项目。
我自己的感受:
大家要清楚现在的培训机构的定义是什么, 现在的培训机构就是卖学习资料的, 它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是纯下线的,脱产的那种培训机构,老师会讲的很细,有作业,有考试,有练习项目, 在那个氛围下学成的概率挺高的,因为这这是传统培训班的模式。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流行的线上课程, 甚至很多都是录播。 这个时候它的意义就是一个卖资料的,只不过资料小白在网络上很难找的到而已,而且小白分不清这些资料应该从哪里开始,哪些资料是靠谱的。 所以现在的培训机构更多的就是一个卖资料和卖信息的, 更多的还是靠自己。
而且对培训机构的预期也不能过高, 它就是个入门的,把人培训搞初级水平的这个预期, 只有一些定向的专项培训才可能说培训出个中级水平。 在这些课程里培训的不是基础的代码能力什么的,而是把真实的项目简化一下然后给学生们复盘出来。然后学生们拿这些包装自己的简历,只要学的到位的,简历里别吹的太过的,很大概率能在面试里混过去。 所以指望培训了以后就一定能进什么什么样的公司, 这是不现实的,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有这个期待。 人家通过从培训机构后入职大厂的,是因为人家本身就有一定的底子和背景(比如已经是某个知名公司的工作人员了,或者学历本身就很好),再通过培训来入门这个领域才可以成功的, 或者就是天赋异禀并且极其努力。要是一纯白板的人,那谁来培训也不敢说一定让你进入知名公司的。 所以预期要摆正了,别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感觉还好~~ 你看也没多少人怼我, 感觉咱们社区里还是理性的人更多。
我也是赞同你的观点的, 躺不平卷不动是一个不好的状态。 诚然这世界上部不是绝对的公平的, 有些时候是有一些不公正的情况, 但大体上社会还是以一个相对公平的状态运作的。 我们不能把自己失败的责任都甩给别人,也不能觉得他人的成功都是运气好或者玩的阴谋诡计。
这个就看你在艺术行业的天赋和背景。 艺术行业很吃天赋, 也吃家庭背景资源。 没有这些的话大多数艺术口的人后来都成了培训机构的老师(好多知名院校的学生后来也是做培训老师了)。 所以你就大概判断一下自己去了艺术口能达到的成就有多高, 能挣多少钱, 要多久才能开始挣钱。 再跟自己当前的工作做对比, 就差不多知道答案了。
我的建议是家里不差钱的,能长期供应你生活的话,可以为你的车子房子彩礼出资的话。 可以去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吧。 否则就还是现实一点, 哪个收入更高就去哪个。
共勉
我在外企呆过, 其实国外也卷,只是国外的人想的明白,他们不会既要又要(既要生活,又要成功)。 他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卷或者不卷。 所以你才会觉得外企不用卷。 但说外企所有人都不卷的是骗人的,或者自欺欺人的, 外企里愿意卷的人也是十分能卷的。 他们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付出多少代价。 咱们国内的很多人说的外面不卷也能成功,也能大富大贵, 这大多数都是自欺欺人的。 实际上国外的精英阶层从小就卷的不要不要的。
记住一句话:成功的人一定是努力的, 不努力的人早就在那个圈层里被淘汰了。
可能我没表达好,你再看看帖子就会发现, 我自己也是个不躺平的。 我是认为要么躺平,要么折腾,别处在不甘心躺平又不愿意折腾的拧巴状态
你再看,40 楼得明显就能看出来我主要是针对他。。。。
可你为啥是艾特我。。。。
共勉, 我跟楼主的感受有一些像。 既然没有比其他人聪明, 那我想成功就只能磨时间, 花更多的时间。 至于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用我的工作签名来表达吧:
那你说说明白呗,都是搞技术的直白一些。或者你再理解理解下,当你在跟其他人争论一件事的的时候,突然有人冒出来不讨论问题,直接要你尊重一下其他人的命运,你是不是一脸问号。这么说你是不是就理解了。
哦, 理性讨论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讲理讲不过我,然后说我不尊重他人,还说不是在扣我帽子。学到了。以后但凡我在工作里遇到不顺我意的事情。我就可以说:你咋这么喜欢说服别人, 尊重一下别人行不行。 我这可不是扣帽子, 我是理性讨论,反正你说出不符合我意见的事情就是在不尊重我。
突然想起来这两天罗小黑主创团队打拳黑神话悟空的场景来了。 就是虽然我发 se 图但我是圣人,但是你发段子就是低俗,ru 女,lsp。 而我就坚持一个技术岗位应该以技术和经验为第一考量标准就被人说不尊重他人命运了,敢反怼一句就又是一个不理性讨论的帽子。果然这世上双标无处不在。
你是真的喜欢给人扣帽子么。
对于低端没门槛的工作可以这样, 但有门槛的产品测试必须得有相关经验(除非校招,企业才肯培养,或者项目里已经一堆大牛了,我用低成本找个小白来也能承受)。 比如我招一个大数据产品的测试负责人,或者招一个云原生产品的测试负责人, 我总不能招个什么都不会的小白过来,这种领域中重头培养一个人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项目里都是小白的话就蹦了。我觉得可能很多同学没有经历过有技术门槛的项目, 所以才会觉得什么眼缘,气场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标准应该放在第一位。 觉得现培养能很快学会其实也是臆想的, 我在这个领域干了 8 年了也没敢说自己已经学到了精髓。 公司里有职级的划分是有原因的,如果经验和技能不重要, 还分什么 P5,P6,P7,P8 的。 我承认有经验/背景/资源/技能不重要的岗位,但那基本都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低端岗位,比如我们领域里这些做标注的外包, 完全不需要任何经验, 来了培训几个小时就能干(但是特定领域的标注是需要专业知识的, 比如 NLP 里标注英文的场景,我们这是专门招了两个过了专八的人)。 这些人随时可替换,在上海一个月就几千块
我家女王大人坚持不能在保险上面省钱,全家每年各种大小保险也有个 2w 多 工作中合理的排期技巧也是必要的,要擅长 4 天的活估成 5 天的技巧。 千万别把自己压的太厉害。 职位上尽量网上爬, 因为位置越高,安排时间的自由度就越高, 有些时候就可以选择不熬夜,或者把一些事分配给别人做。 这时候其实测试开发的优势能体现出来, 我说的是那种开发工具平台的测试开发岗位, 因为这种岗位没有项目排期压着(一个破工具平台, 早一天晚一天开发出来没多少影响),当然这种岗位的劣势是容易被淘汰,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裁员先裁成本部门。
平时心大点, 工作上的事别太记在心里。 该吃吃该睡睡,尤其别熬夜, 别耽误睡觉。 保持好的心情和作息习惯, 再怎么身体也不会很差的。
理论上需要, 但是在排期/人力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团队做不到。 所以很多时候是做质量分级, 什么时候情况下(可能是根据版本性质,需求数量,改动范围等等判断)执行什么策略的测试方案。 比如 GA 版本全量回归, beta 版本跑通 p0,p1 的功能, 性能/高可用不做保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