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总结应该是在年前写,但自己那段时间可真是放了个大假,连带过年的假期差不多休息了有快 20 天,一家老小在三亚度假。那段时间很放松,微信基本都不看。 天天就是陪着家人玩。有时间也是捧起我的 switch 打游戏,过年这段时间把空洞骑士通关了,不过可惜最后还是没把 DLC 的最后一门打过去假期就结束了。 总的来说这 20 来天是放肆的很,也就没去写总结。现在想起来了那就回顾一下 2021 年发生的事吧。
关于跳槽
这应该是 21 年最大的事儿了。我也是特别重视,为此从准备到最终敲定下来差不多花了 3 个月。 为此我写了一篇面试总结的帖子: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0511。 我建议还没看过的小伙伴去看看,这篇帖子我写的很认真,我记得好像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去写的,基本上把我这次面了这一圈大厂的心得都写进去了。当时不少人问我最后选择哪里了, 我在帖子里没有说,因为没到最后通过试用期就还存在变数么。 那现在可以说了,我最后选择来了腾讯 CSIG 的优图实验室。同样是做人工智能产品,同样主要攻坚云原生领域。跟在第四范式的时候很像,工作匹配度很高。一些方案我都直接照搬在范式那会的东西。当时选择来这里其实也是犹豫了一段时间的。因为团队主要集中在上海。 北京就只有老哥我一个,到现在依然如此~ 我甚至都有想 申请远程办公的冲动了,省的路上折腾。 刚才提到了范式,怎么说呢,虽然最后范式让我很伤心,但是我现在也得说在范式的这 5 年半的时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结识了很棒的同事,很棒的领导,在这里也做出了很棒的事情。我一身的技能也大多都是在范式锻炼出来的。最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质量部分崩离析是我之前怎么也想不到的。打从领导被调走,包括我在内的 5 个 leader 其中 4 个离职,一个生娃,超过一半的成员在半年内离开。感觉不可思议,这还是那个全公司离职率最低的质量部么。前几天听老领导说公司对 21 年的质量很不满意,最后决定解散质量部,由各 BU 自己负责。我在听到后唏嘘不已,20 年的质量部还如日中天的,而毁灭仅仅只需一年。 如果公司不是这么玩命的作妖,也许我根本就不会离职吧。 不过既然已经离开了,就不多说这些闲言碎语了。
关于工作
目前还是在一个人工智能平台的产品工作,没有做业务。主要做测试相关的基建,最近主要做监控平台相关的事情。 这些我也写了 6 篇帖子介绍普罗米修斯的使用以及在 k8s 中构建监控平台的一些思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我专栏看看。 我这里列一些从跳槽以后涉及到的技术文章链接:
- 监控平台: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677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868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987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2163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2383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2478,
- 造数平台: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471
- UI 自动化: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647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670,
可以看到工作内容上还是以技术为主,技术应该算是我职业生涯的主旋律了。 但是随着这次跳槽以后看到的听到的,我也是越来越发感觉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专注技术的发展路线的单薄以及在很多时候话语权不在自己身上的尴尬境地。 个人能影响的东西确实很微小,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今年我也已经 35 岁了, 我还是决定坚持走技术路线,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走多远,就让我来继续在这条路上给大家趟坑吧。 不错毕竟做了 10 多年技术了,一些建议还是可以给的。技术这碗饭不是那么容易吃的原因就是随着你年龄的增加,对你技术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否则的话就是一个年龄与技术不匹配的帽子扣下来。所以既然想走技术这条路了,那么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就是我们的日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昨天还在群里聊天说自己还是比较焦虑,最近已经感受不到过去几年里那肉眼可见的进度速度了,嗯,我这个人就是比较容易焦虑,我理解为这也是为什么我能有动力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的原因。 而还有一件事我觉得需要说一下,那就是技术的增长很多时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外部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是否能遇到一个持续发展的业务和团队,领导是否给你机会去做更好的项目等等,这些都决定了自己技术的精进速度。最近很喜欢罗翔老师说的一段话,这段话说的是我们到底是否相信天道酬勤这四个字,如果相信了,人就会陷入一个盲目的自信中,认为成功都是自己努力而来的结果。而事实上这世上 95% 的事是我们自己无法决定的。但是呢,我们依然要努力,要用那 5% 来撬动 95% 的可能性。只不过我们仍然能接受失败的结果。 我觉得拿罗翔老师的这段话来共勉吧。总结一句话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刚才说自己会焦虑现在不像之前进度的速度那么明显了。 我觉得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在输出价值了,可能年龄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求不一样了。 不能老一直抱着学习为主的心态做事情了。 现在输出价值可能更重要, 对于公司来说花这么多钱请一个 35 岁的大龄员工不是为了在这里学习的。 所以我也在慢慢的转变这种心态,感觉我最近总是提到心态,看来焦虑和困惑是一直陪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的。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我三十岁的时候确实做到而立了,但四十岁的时候能不能对自己 的工作和人生做到不惑,我觉得很难做到啊。
关于写书
去年年底的时候恒温跟我说:高飞你都写了 100 多篇文章了,那要不干脆写本书,我来帮你介绍出版社。 就这样,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定了出书的事了。当天晚上我一直觉得不怎么真实,因为以前给我的印象是能写书的不是行业翘楚就是学院派的老教授。我总觉的自己的这点货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贻笑大方。不过心动还是心动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就跟出版社签了合同,预计明年发售。 书的内容围绕在云原生领域内的测试活动,会有大量的 docker 和 k8s 技术为主的使用场景。我希望把自己这 6 年来在容器领域内摸爬滚打的宝贵经验都描述出来,介绍在容器背景下的产品如何开展测试活动,以及如何利用容器技术来构建对应的测试工具。 我会在这本 书里详细的讲解我遇到的每一个重点的场景,包括:
- 如何开展混沌工程, 如何开发混沌工程用到的工具,包括二次开发 chaos-mesh 的经验。
- 如何根据 docker 和 k8s 的原理构建对应的工具,包括在 k8s 中构建 mock server 平台,jenkins 与 k8s 打通 CICD 流水线,如何利用普罗米修斯搭建监控平台,如何利用 k8s 的 list and watch 补充普罗米修斯能力上的不足等。
- 如何开展稳定性与性能测试,如何在 k8s 中构建 分布式压测工具。
- 当 k8s 与大数据结合在一起时,都有哪些测试点,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测试活动。
自从接了这么个大活,我现在每周末都闲不下来了。 规定自己每周都要写一万字,否则可能就跟不上进度了。 这也算是导致我在社区上的文章更新的越来越慢的原因吧。 在这里许愿自己这么肝了一年以后能有个好结果吧。
关于生活
换了工作了,收入变高了,生活肯定会有所改善。 跳槽之前跟老婆大人聊天开玩笑说要是这次跳槽后工资要是能谈到期望中的那个数字就换辆车。 结果还真谈到了,于是老婆大人就屁颠屁颠的去 4S 店提车了。 而我自己呢,以前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有一台自己的游戏装备去玩一些游戏大作。 所以我也买了一台 Switch,想想前前后后的玩了好几款游戏了, 最开始玩的是塞尔达,然后又玩了死亡细胞,空洞骑士,终焉之莉莉,无间冥寺,最近有时间还打打哈迪斯。 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很喜欢肉鸽游戏和类银河恶魔城游戏。不过我还是得说塞尔达才是天哈哈哈(过年的时候看开端,看到肖鹤云跟卢迪说塞尔达才是天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只是可惜时间有限,每种游戏玩的都不精。 儿子也升到中一班了,平时各种培训班也报着,什么乐高课,口才课,体能课,围棋课。充分体现了四脚吞金兽的能力。 我也是感觉到物质条件对于家庭的重要性,要不是干了这一行收入比较高,还真负担不起这么个搞法。所以也导致我还是会焦虑,我总是想去挣更多的钱。 老婆大人总会劝我,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够用就行了,穷也有穷的活法,一家人健健康康的才最重要。所以我也在开始慢慢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结尾
下午上班时间到了, 我就不多废话了~ 还是希望在 22 年大家都能过的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