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ma 呀,我居然把评论都看了一遍,我是有多闲啊!我是要被淘汰的对象了,恐怖恐怖!还没做好准备呢,怎么办呀!
本来就没有一条每个人都能走的路。只能每个人根据自己能力去选择自己能走和适合自己走的路。
但我相信,只要你想走,可以接受烂一点的路,总归有路可走的。
问题是一个公司能有几个管理,再过十年,在座的各位都能当管理么?送外卖你拼得过二十多的三和大神?
现在谈 35,那么 40,50 以后怎么办,左移和右移估计都没啥用了。应该考虑 IT 作业人老了该干什么,基层应该是没法再呆下去了,努力向更需要经验的方向转吧,管理能力多学习学习。
我是 35 测试老狗, 干了 10 年左右. 10 年时间积累的技能树,知识树已经不是难题, 最难的是精力跟不上节奏
国内 IT 这行一直都是需要最燥最耐操的干柴, 尤其在一线城市. 总有更新鲜的干柴趋之若鹜冲进来燃烧着
所以说句肺腑之言, 每位 30+ 老狗都要早点思考, 早点转身.
到点就跑,回去做饭。
然而你会发现,你说的这些门槛大约也就 3 年,后期成长空间有限。
然后你会发现,随着项目的持续,人的惰性持续增长。
然后你会发现,年纪大的待在舒适区,自我感觉特别棒。
最后你发现这些人除了抱怨还是抱怨,却失去了走出舒适区的能力。
这也是我自己以前的样子。
测试只是一种职业选择,干不了一辈子很正常,多关注身边的机会,年纪大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转行是必然的,提前做准备才能抗风险
为什么感觉大家都在贩卖焦虑,车到山前必有路,做好自己放宽心。
能折腾觉得竞争很爽的继续努力,觉得累了就降低点生活质量,其实活着很容易,要活的精彩确实很难
我觉着实在不行 40 岁以后就卖套房子吧 日子还得过不是
降一个维度恐怕打击不到,得多降几维
你说的这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发现,应届生素质比较好的一般可以在 3-6 个月上手一些非常复杂的业务测试,而且脑子很灵活,干活很勤恳。对于测试设计和遗漏肯定是会有的,经验丰富的同学一定是需要的,可以带着这些新同学工作,但是超过 35 岁的【点工】我个人觉得没有那么不可替代,虽然很残酷,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大家工作内容都是一样的,你每天把测试用例设计出花儿来,也不足以支撑你干个 10 年 20 年的,一个业务类型,我只需要在这方面有 3 年经验的人就足够,剩下的 90 分到 100 分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只会【点】的人无法去弥补的,何况仅仅完成业务测试只能是 60~70 分的水平。
当前行业的业务类型越来越复杂,面对技术层面不断的革新,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时代,行业人才的入门门槛越来越高,测试的产品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千人千面的算法,刷脸支付,信息流不固定的内容,3/4/5G 网络,智能穿戴设备,直播视频业务,海内外移动机架等等,如此复杂的业务,测试人员只掌握了常规的业务测试已经满足不了需求,需要越来越好的人才加入进来才能推动测试行业往前发展。“我不想那么累,只想混口饭吃就好”,其实做人不要那么难为自己,跟自己和解就好了。但是面对身后那么的涌进来的人,你可能得举高自己手里的饭碗,别被人打翻了。
我一直坚信:这个社会不相信眼泪,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那么残酷,你倒下了,有人能给你撑着就行。
这个觉悟,道醒了我
其实测试本质上是研发离业务最近的。首先是业务质量,后面才是技术。
为什么现在提技术,因为单纯的业务测试低成本就可以解决,但是复杂的质量保证是需要技术的,这里的技术不仅仅限于脚本。
说句泼凉水的话,纯技术这条路,测试是很难走通的。。。这两年来,测试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整体体系也没有大的突破,目前看没有大的可能创造大的商业价值,还是只能做为辅助。当没有上升时,降成本会成为必选项。能协助把业务做大才是王道,但在团队中,测试个体的存在感明显是偏弱的。
个人理解测试超过 35 要么就想办法做管理,能从团队层面思考质量问题了。要么去转偏项目经理的职位,从项目角度思考改进方法。
上不去转不动的就只能耗着了。
以前我也实名怼过一位 40 来岁的老大哥,说人家不努力,不学习,能力差。只有当自己真正过了 35,面对现实,才知道努力需要多苦逼;体力,精力,记忆力都是考验。
大家可以选择不左移不右移,但是麻烦还是请稍微学习学习,如果和开发差距太大,那就只能去做体力劳动,面对人数更多更低层次的竞争了。
感觉 2 年以内的还有待商榷,测试是需要积累 总结的,面对不断高速迭代的需求,需要经验 以及个人测试体系比较成熟的人来担当以防测试不够完善。
个人倾向于三年以上经验的,
但是无论能力如何,责任心最重要,宁要责任心强能力差一些的,不要能力强责任心差 安不下心的
说实在的,市场还是测试业务测试需求为主,真正不做业务测试,只做开发的,能有几个
我司也算中型公司了,每个人都必须做业务测试
即使比我司强一些的公司,专做开发不做业务测试的测试开发比例能占多少,我想大部分还必须做业务测试,不然你看社区招聘最活跃的抖音 快手之流,要求基本上先写写测试能力那一套,开发能力放在后面
据我所知,有一些公司有 20 几个测试,不做业务的大概也就 3 个人左右,这么小的比例,很快就会被填上,大部分公司还是业务为主,业务质量是生命线,所以精力肯定是放在不断迭代的业务需求上,公司领导也不是傻逼,不重视基本业务质量而是精力放在相关工具开发
再说推动 devops 本来就不是只有测试一个部门所能左右的事情,恐怕大部分公司都没有实践的土壤!!!
我觉得吧,讨论贴更像社交媒体,最大化放大了人性之恶。极左或极右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中间温和派是活不下去了 。为什么这么多暴脾气?大概是科技的力量吧
我也上了。怎么说尼,也不是完全没用,面试的时候可以多说些装点逼,工作中万一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有解决的思路。但比较坑的是,一般学了这个课的,都是点点点的测试,工作中接触不到 cicd,平台开发,docker 容器镜像之类的工作。准确的说,学了这门课,要是进不了大厂和一些 qa 技术氛围重的厂,学了后很快就会忘了。对于本身就资本进入 bat 大厂的同学,学了这个感觉会有用,其他的同学,学了后对就业和找工作而言,用途比较小。
悄悄唱个反调,我身边有好几个上了霍格沃兹的同事表示,收获有限,作用不大,主要是项目经验用不上
真不是,某个培训机构老师待遇相当高,校园内奔驰宝马很多,某个老师曾经的国内物理竞赛奖获得者,
他们上 2 休一,六点就下班了,还是比企业轻松很多的
而且不是一直上课,有的老师有研发课程的时间,比如上三个月课,一个月停下去研发课程,其实就是学习的时间
移来移去,测试本质工作都忘了
未来的大趋势,招明星老师
你看思寒的那学校的老师
性能找的是高楼老师(这可是堪称国内性能测试的 number one 了)
k8s docker 就是孙高飞
明星老师足够多可供选择,对学生号召力强,为何还要普通应聘者呢?!!!!
接下来是要卷培训机构了吗
在我看来培训机构=贩卖焦虑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