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用理论上的东西来回复我有意义?拿实际效果说话

  • 扯什么论文呢 你自己用 AI 用了多少?事实用下来就是 AI 写出来的东西 Bug 一大堆,维护成本很高。你很懂了?

  • 哈哈是的,这几年社会面持续恶化 24 利率的用户越来越少,尤其是疫情那一拨的影响现在还没触底,放 36 都只是赖着不死,这次政策落地了活下来的企业也只会更难过,因为 24 的用户并不会增加还会持续减少,gg

  • 已知合作机构

    合规生死线

    在业内看来,助贷名单制管理对利率处于 24% 至 36% 区间的中小助贷机构造成了显著冲击。这类机构因综合成本可能突破红线,如叠加担保费、会员费后实际利率超过 24%,难以进入银行合作名单,导致其失去资金支持。

    一旦失去资金 “断流”,中小助贷机构交易量将迅速萎缩。这些机构原本依赖外部资金方,通过 “双融单模式” 在 24% 至 36% 利率区间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但资金断流后,即便拥有再多用户也无法完成放款,资金端吃紧。

    所谓 “双融单模式”,是指助贷机构通过对接金融机构获取短期低成本资金,再以会员费、担保费等隐形费用将实际利率推高至 24% 以上,其核心是通过拆分费用结构和嵌套融资,规避利率的限制。

    某头部助贷平台内部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加速收缩对高利率资产的资金投放,转而采取观望策略,进一步切断了中小助贷机构的资金通道。此前依赖 “双融单模式”,或依托银行资金快速扩张资产规模、快速起量的机构,因资金端断流而无法流量变现,资产规模萎缩。

    对头部平台而言,因自有资金和合规优势,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自营消费场景,头部平台直接承接年化 24% 以下的优质客户,在自有平台成交。而对 24% 至 36% 的客群则采取导流模式,将其推荐至合作机构并收取通道费。当导流业务萎缩时,头部平台会阶段性受影响,但因核心场景闭环,主营业务不会受到明显冲击,整体运营仍能保持平稳。


  • 很同意,要想延长测试的职业寿命,就得往门槛更高的地方走。越是别人无法轻易掌握的东西,越是稀缺。什么年代都是物以稀为贵。不说待遇有多么夸张吧,至少能保证你干的更久。如果你还想进步,还是得保持学习

  • 测试无需担忧 AI 的影响 at September 12, 2025

    只能说 AI 可以替代一部分规范流程的测试工作,但是沟通交流、测试决策和复盘优化是需要人去落实的,AI 替代不了

  • 这些垂直行业需要测试工程师,更需要懂这些业务的测试工程师

    如果这些垂直行业的测试任务不是核心业务,那么根本不需要这个岗位。他们需要的是懂银行业务系统、懂工业软硬件结合系统、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池安全的人。这些就不是在互联网行业随处可见的接口自动化、UI 自动化就能解决的了,甚至你连找这些资料,想自己去实践都很困难。因为这些行业是存在一定门槛的

    粗浅以为测试这个行业之所以还存在肯定是有市场的,未来更需要这样的复合型测试人才,为各行各业进行精细化地赋能

  • 银行科技岗要垮了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2, 2025

    用例还是要好好写,后面测试功能进行的基础,而且在写的时候还能梳理测试思路

  • 哈哈,影响可能是贷款广告要少一些了

  • 是否需要跳 at September 11, 2025

    看看我之前的帖子,你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 怎么说,有哪些影响?

  • 别想那么大,第一影响的肯定就是在这个业务里工作的人,他们会失业

  • 会影响什么行业?银行?

  • 还是挺不少的,我们一个市登记在册的有 200 多家有助贷业务的。。互联网助贷的几十家。。

  • 不加班,等公司给大礼包

  • 这行业大吗。。

  • 😢 😢 😢

  • 让我想起以前教培行业被一刀切时,我一个在培训机构当物理老师的大学同学 转行做汽车开锁的故事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1, 2025

    不是应该是 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成功这种用例么 我从来不写用户名:xxx 密码:xxxx 这种好麻烦吧 都要写这种么?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1, 2025

    我写的用例

  • 我有预感,我条点赞是偶数。🍒

  • 那面试不得弄变态难的算法题?

  • 很简单,A/B 择其一,因为你不能承受他俩同时离职的风险。几十个,几百个边缘项目,在大老板眼里不如排名第一现金牛项目的脚趾头重要。作为测试,你要保哪个项目的质量?
    同时,你要和 A/B 拿好绩效的人说清楚,现金牛项目做得好,不只是因为你测的好,换成 C,不一定会差。面包不要都给一个人,C 也有苦劳,作为领导,能多分就多分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