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要曝光就把买家的信息发出来 不然又有是用么

  • 那你来这曝光有什么用呢

  • 你们公司有 QA 吗? at 2020年11月30日

    对了,现在去了 OPPO😂

  • 你们公司有 QA 吗? at 2020年11月30日

    我们的 QA 从 360 过来的,号称以前是开发、懂架构、熟悉各种语言。领导后边拉测试开会评估后端性能测试,居然说在线上环境做压测。。。。

  • 我们也是一直迭代开发。。一直很纠结要不要做自动化

  • 插眼

  • 你们公司有 QA 吗? at 2020年11月30日

    有,专门对接领导的

  • 你们公司有 QA 吗? at 2020年11月30日

    有 SQA

  • 你们公司有 QA 吗? at 2020年11月30日

    有,专门有个部门叫质量部,规范各种文档归档和流程,发事故通告的

  • 1 我们一直是迭代开发,一直有新的功能开发和调整,所以有些用例会失败

    1. 有些用例对环境依赖比较大,而我们后台的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是不是都会有一些用例因为这个原因失败
  • 纯代码 Java+jsoup+jenkins +testng ,无需切换环境, 在 jenkins 上 job 配置不同的环境参数,一套代码; 虽是一套代码,不同的环境,执行不同的用例,如:测试环境执行用例 100% ,线上环境可能只执行 60%;

    用例数看项目,最少的在 100+,数据都采用随机生成...

    单接口,业务流程都有,基本每个页面的接口都有写;

  • 1、restassured+testng+extentReport,集成放在 jenkins 运行,纯代码

    2、
    多环境切换:接口测试框架支持多种环境配置,通过 env(类似 spring 的 profile )切换用不同的配置
    前置数据处理:弄了个工具类自动生成一些需要用到的随机数据,比如手机号、地址等(信贷类业务)
    上下文数据依赖:基本都是流程类测试,弄了一个类直接里面自动配置好整个流程需要用到的外部传入数据,用例里面按需获取
    关键步骤封转:不知道你这个什么意思,如果说是怎么封装,我们采用了三层结构,底层是单个服务提供接口调用方法;中层是串起来的流程,后者基于前者扩展(比如 a-b-c 三个步骤,会 a-b 放到函数 d 里,然后 d-c 形成新函数);顶层是用例,用例调用底层和中层的方法进行测试。

    3、用例数大概几十个,主要是主流程用例,大概调用十几个接口。基本没有单接口参数组合的用例(对我们业务单接口意义不大,而且大部分开发直接用 JSR303 做参数的基本校验,所以直接 review 代码效率更高)。成功率在 90% 以上,发现十几个开发过程中多个导致环境主流程不同的问题,让环境出问题后排查效率提升到 30 分钟内(用例每 30 分钟会执行一遍,失败会直接通知),而稳定的环境和自动化的主流程回归,让交付速度提升 10% 左右吧(最占时间的还是新功能测试本身,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缩小需求规模)。

  • 1.测试平台
    2.500 个接口左右
    3.接口只搞正向测试,一两个用例。
    4.还有一些冒烟流程的用例,这个步骤比较多,十几个接口连在一起。这种用例不多,就 20 个左右。

  • 1.pytest+requests+allure, 集成放在 jenkins 执行,纯代码

    1. 环境切换:启动命令传人对应的环境标志,执行对应环境的数据;前置数据放在 setup 里面;不同接口间的数据通过接口调用来获取
    2. 用例数从年初的 0 到现在有三百多条,成功率 80 到 90 左右,看项目进展和环境稳定的情况
  • 这类事情很多,你越是硬核越是专业就越容易被 diss,毕竟超出大家认知很多了,剩下就是做好自己,总有比你更厉害的人看到你的差异化的,多见见人就好了

  • 这个东西,不要在意,技术是自己的后面满足自己使用就好,等时机成熟了在推动,毕竟你想推公司级使用是需要大佬在后面帮助的,平常心。

  • 感觉是这样的...给组内做工具一类的经常会付出和回报不符;业务和功能上肯定没法大规模普及,组内又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需求,有的时候即使做了也没人用/没人反馈 只能放平心态吧

  • 小公司测试该何去何从 at 2020年11月22日

    你看看 你每天都做什么工作啊
    了解公司的业务啊
    自动化测试搞起来啊 可以让自己轻松点啊

  • 这个问题是你直系领导的问题:

    1. 没摸清楚他的领导希望的方向和结果,对你的平台开发方向进行引导;
    2. 平台开发后,没有及时上报成果和推广

    所以对你个人,我觉得不用太在意,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思路、成果整理清楚,沉淀下来往前看就可以

  • 如果你这个事的出发点是想评优,那就按领导评优的条件来做事(这个一般不容易。。。)。
    如果你这个事是想自己方便点,那就把评优的预期放低,自己爽了就行,别人看到你这么爽了,有时候有意外的收获。

  • 业务支撑部门的价值体现,需要一个好的 leader。特别是你说的效能提示,如果只有测试团队能感知到,那就缺少

  • 这步已经实现了,直系 leader 是认可的呢,上个月帮我提名了评优,可惜最后落选。
    没什么意外的话,我这个月继续优化后,他还会再提名。

  • 你说的很对,我目前确实和他们在同一个维度,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不接受也是很合理。
    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做到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进步,让其他人也能够共同进步,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抗拒了。
    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是:
    1、让他们有人参与进来设计和开发工具。
    2、先找缺乏工具的项目组,使用这个工具帮他们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效率,同时也让大领导看到这个工具带来的效益,这样我个人也许会在团队内获得更好的影响力。

  • 在关上别人一扇窗的同时,要给别人打开一扇门。

  • 嗯嗯,只是最近太累了,找个树洞宣泄一下情绪,同时也希望得到一些友善的建议。
    没想到一些评论超出了预期,还好很多大佬都很用心的回复了,还是蛮开心的。

    说到设计的工具,功能已经是比较完善,这上家公司已经得到了验证,并且也根据现在公司业务做了适配。
    不过推广到其他部门时,有些人很抗拒,怕以后用了我的工具,他们没法进步,反而只是我一个进步。
    遇到这种情况,我单纯靠自己可能很难解决,所以只能靠直系 leader 的协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