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得最久的那个

  • 😅 那你说明下是面试题嘛。。。。

    1. 无截图 无流程描述,不太清楚你想说的是什么
    2. 下架异常,你应该截图和描述下怎么异常 (另外我挺好奇怎么不找开发定位下原因?)
    3. “这样会导致这条数据还展示的 c 端商品列表” 是缓存还是没执行到,你得找开发定位下原因
  • 测试嫌弃自己的一生 at November 26, 2024

    你别说,我老家的一个 Tony,店铺租在村里,靠近小学,店租一年一万多。
    他剪头发成人 20,小孩 10,平均一个小时能理发 4 个人赚到 80。我了解到他平均每天剪 20 个人左右,也就是日均 400 元的纯利润收入,过年过节有染烫的,一天日入一千都有。而且,头发是周期性变长的,一个月剪一次的很多,所以他的客源是源源不断的,比打工不知道爽多少倍

  • 测试嫌弃自己的一生 at November 26, 2024

    我 心砰砰跳跳 灵魂快要出窍 这 bug 真少
    Oh~你 (开发) 对着我微笑 态度越来越好 怎么办才好
    需求躲猫猫 产品在乱跳(跳上了心肺~)
    薪情荡秋千 帐上红苹果(只因码太美~)

    Money 你是谁
    为什么我变成胆小鬼
    好喜欢你,却说好久不见
    明明才见第一次面

    结膜酸涩眼睛眨啊眨
    锅甩到眼前怎么会转弯

    你的微笑像月弯弯
    气氛好烂慢 需要钱陪伴

  • 这类人本身就是造成职场环境不和谐的因素

  • 对着领导,在年会时翻唱这首歌:

    翻开回忆角落 完美的工作
    以为幸福都可以掌握
    仔细回味当初 那个故事背后
    Oh~ 原来是我 犯下从没涨薪的错
    Wooh~~~ 我从来没想过 我会这样做
    从来没涨过 所以泪落 (磊落)
    我从哪里起飞 从哪里降落
    多少不能涨薪的锅 却不能重来过
    罪过~
    在这少了钱的世界 Oh~
    找不回那些感觉
    其实我不想道别
    那些过去

    -- 副歌
    (我从来没想过 我会这样做)
    (从来没涨过)

    从来没有涨过那么认真
    请你原谅我的懦弱

  • 是这样的,你看九楼那位 1.2,可能你就是在面试中稍微说了点不合他心意的话,他就直接 pass 你了

  • 写了本书,准备连载 at November 22, 2024

    以前就很爽,翻译官方文档都能出书的年代😈

  • 写了本书,准备连载 at November 22, 2024

    好像现在写书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视频都没什么人有耐心看

  • 第一次看到有人回个问题上跳下窜的。。。。你这也回答得不怎样,你无法就是想说功能测试 + 接口测试嘛。。,还把帐号也注销了。。。

  • 盈利为王,有盈利,上面的理论才能成效

  • 购物车这道题虽然已经是经典老题,但是其实考察是你的业务理解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面试官随便抽的。

    你说的答案是测试方向,开测时都会分别从功能、UI、性能、安全这几个方向去归纳用例,
    功能用例会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断、场景法等去丰富和尽量覆盖。

    所以比较关键的点就在于功能用例里的场景覆盖,我们首先从用户角度上去对购物车功能进行理解:

    • 购物用户角度

      • 暂存有意向的商品
      • 方便组合计算商品价格
      • 不同券/活动促销类商品的归类
      • 降价提醒
      • 不同商家的商品价格比较
    • 用户涉及的流程: 登录身份信息验证、点击购物车入口、购物车商品内容展示、购物车商品库存显示、购物车商品增删改查

    结合用户角度和流程你就可以提取出大量测试用例了
    如:

    1.身份验证:帐号校验、未登录状态的购物车操作、登录后的信息同步、部分商品加购物车是否做用户分类限制

    1. 购物车入口: H5/小程序/app/web 不同渠道的入口位置和交互视觉设计验证

    2. 购物车内容展示:不同店铺/不同促销类型/不同地区/特殊商品等的归纳展示、赠品展示、价格文案字段展示

    3. 库存显示:刷新机制、不同库存状态显示等

    4. 增删改查:增删改查功能、商品排序逻辑、商品状态变换、对应的交互显示等等等


    • 平台或者商家角度
      • 利用购物车进行数据统计
      • 利用购物车进行营销
      • 利用购物车提高客单价

    感觉好多写不完,你可以查查对应的购物车设计文档,可以提取超多用例

  • 薪资好高,以前应该投身进游戏行业的

  • 为了这么点涨幅,跳槽去一个不知道能不能转正的地方,应该没多少人愿意的

  • 有的,这个没什么吧

  • 看这条件,是招的开发岗位吧,还是在测试项目里的专职开发

  • 喜欢问些😈

    1. 你是谁: 通过对方自我介绍,了解表达能力、大致的性格特征、他自信的点
    2. 你从哪里来: 通过对过往项目经历的介绍,了解其大致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工作熟练度
    3. 想到哪里去:他的规划、目的
  • 我比较随意耶,对着简历去询问,目的是了解该人的工作观、处世观、性格是否好相处、他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具体的项目。
    大部分都是紧贴项目业务的问题,能干活的,一般都会对项目流程的启动、规划、执行、收尾、总结和反馈 的详细细节描述得比较好。像上面的 IPV4 问题,你不知道怎么当场写其实无所谓,你可以说下你是怎么在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况下去完成这件事的,让我知道你有干活的能力,然后你也可以现场查网络去实现,实现完后我会再让你描述下怎么去测试你写的代码等。至于手撕算法题这种的,我觉得得看价格,工资低还让你手撕算法题的,一般就是遇到装逼到极致的面试官了,95% 或者 99% 的测试工作根本就不需要有去刷算法题的能力,就算是大厂的员工,基本也是贴着业务需求测试功能的

    我的理念是招一个让自己和团队都舒服的人,其实我也不太懂那些面试时对候选人全方位严格的面试官,仿佛公司是他开的,而且其实这些问题都会有人去背答案的,背答案和直接网上查询有啥区别?,可能部分人喜欢这类的服从性测试。

    剩下的就看 HR 的筛选了,所以一般基础学历和年限得通过

  • 像这类问题其实都是上一批互联网人喜欢问的,在大模型搜索更便捷的年代,这类问题其实很鸡肋,都可以网上查得到的,不知道问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现在面试不会问这种

  • 你的第二种说法是错误的,存在误导性,并不是所有的 POST 请求都会经历 100 continue 响应,它只会在请求包含较大的 body 且请求 head 中包含 Expect: 100-continue 时才会触发,post 请求可能会有多个 TCP 数据包传输,特别是当数据较大时,并非特地两个。对于大多数普通的 post 请求,没有这个过程,浏览器会直接发送 header 和 body,然后服务器响应 200 OK。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这些只是浏览器或者开发者对请求的行为做了定义并做了不同的解释和规范,本质上还是 http 协议

  • 堆叠人力 + 请外包

  • /

    可以先看看这个,他有配套的机器学习课程

  • get 和 post 的根本区别就是没有区别,从协议的角度上看都是用的 http 协议,http 只规定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直接的通信规则需要包含请求头、请求体和响应码等字段,这两种方法只是浏览器或者开发者对请求的行为做了定义并做了不同的解释和规范

    自己的优势:
    人长得帅,运气又好,家里还挺有钱,我爱说实话

  • 图个乐子,瞎聊 at November 14, 2024

    老实说现在的招聘跟技术能力不是强关联了,基础门槛已经从学历和学校里面筛选了
    不过不到 26 就有创业经历了,小哥哥蛮有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