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初互联网工作的宣传:无办公室政治、扁平化管理、无须正装(穿拖鞋都行)、弹性上班、有下午茶、有午休
《我们还需要专职的测试吗?》是我看过最扯的文章之一,是典型技术精英主义者的认知暴力。站在教条主义的立场上,以标准答案式的傲慢,将一套未经本土化的硅谷叙事包装成普世真理,既漠视十几年前国内互联网现状的主要矛盾,又消解了一个职业群体的生存意义。这种裹挟着成功者光环的傲慢,缺乏对发展阶段的尊重行为,就该扫入时间的垃圾堆里。
好的,下次我继续举例
心理学有个好玩的 “投射效应”,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我说 “警惕过劳”,你听见 “否定谁的全部人生价值”;
我举 “过劳有导致致死的例子”,你脑补 “消费逝者博眼球不尊重”。
这就像说医生的劝诫是不尊重患者:
你愤怒的不是事实陈述,而是诊断结果刺痛了潜意识里同样的病灶。
我建议你还是提高个人自信,别到处拜神、封神
当一个人用 “尊重逝者” 的名义禁止讨论死亡原因时,
本质上是在给活人建造思想的裹尸布
钱是赚不完,身体倒是有限的,记得左耳朵耗子的前车之鉴
我是用吃。。。。。酒楼早茶、茶餐厅、大排档成为我的心灵港湾
你这是睡眠不足导致情绪不稳定了,想要运气好就早起早睡
就例如你去药店,如果你肚子不舒服,你会直接找售货员问药,并确定治肠胃不适、止痛、效果怎样。如果你只是逛逛,你会左看看右看看,看哪些打折、哪些包装好看、哪些没看过的日常药、考虑买不买一些备用药,直到售货员走来问你,你会下意识的说句:我先看看
现在外包都摆谱考算法题,真的是醉了。。。。。。
其实拉长战线这个有点矛盾了,根本就拉不了,除非你是骑驴找马,否则空窗期会成为最大的缺点,现在空窗期>半年的,大部分在 HR 阶段就被劝退了
银行得拿出学历,学校越好,学历越高,越加分
其实常规代码会排错就行了,现在有 AI 加持,pytest 用例编写的能力根本就不是事
偶尔无聊嘛
很难,怀念以前的互联网
哈哈哈,就好像你的造数平台,对公司有用,但裁你的时候,对你不管用
【突然想想,多了的那些收入好像也没有让自己更开心】
其实是更开心的,只是你的快乐阈值高了,没有去体验更高的
对单身无家庭负担的人来说,例如月收入 1W 和月收入 2W 体验差别还是巨大的,你可以考虑买车、按摩、出国、买以前不舍得买的东西、吃遍深圳等,当然等你买车、出国旅游、买喜欢的东西时也会发现最开心也就是即将到手和发朋友圈的那一刻,其他时间还是索然无味,有部分人会开始用炫耀和装逼来填充自己。
等你哪天出游,你看到很好看的景物都不会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应该也能明白
如果你有计划在深圳买房,可以不用逃离。
如果你只是想短期在深圳存点钱,可以开始物色佛山、惠州、东莞等二三线城市的工作,深圳是年轻人的城市,你现在有拼劲大多是因为你年轻,等学生时期想吃的吃过了,想玩的玩过了,想体验的体验过了,就会开始进入佛系阶段,你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除非你有家庭了,开始赚奶粉钱,那没时间空虚),大多深飘无非就是城中村和写字楼的两点一线,城市的繁华体验是属于有钱人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好端端的干嘛跳槽? 能苟就苟,这行情找工作得看运气
【能一天执行多少条用例】
遇到能问出这种问题的面试官时,其实这场面试就已经是牛马压力测试了,人家要你给情绪价值了,和你回答得怎样无关
老哥有实践,有干货的,期待多写些
【做到最后也不是在赔钱,在白做,收益跟支出平衡了】
【有的时候真的会被数据迷惑,平台为了让你的数据好看,他会连退货的订单都计算到你的收益里面,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一边在赔钱,一边看数据还是很好的。】
相当真实,和我之前去了解虾皮的结果差不多
小区保安是关系户岗位
你这不行,我有同事喜欢羽毛球的,还考了裁判证,周末有时候会去兼职做裁判
10k 挺好的,如果进得去的话,优先争取下。不要觉得自己降薪就能找到,事实上你没得选,一个 10K 的 38 岁测试,HR 自己都觉得不靠谱,感觉你随时都会走,所以不要那么高姿态,你得有很想进去的态度,否则你还是把自己预期薪资开高点才行,低价位根本就没你的位置
一般是这样:
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和流利的英文口语交流
精通 XXXXXX
精通 XXXXXXXXXX
精通 XXXXXXXXXXX
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高强度抗压能力
年限: 5-10 年
薪资:9-12K
开价:10K
你不能面什么就补什么呀,挺多面试官也是张口就来的,就好像你之前说的苹果端 app 自动化的,就没几个公司去搞苹果端的 app 自动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之前是做什么的就复习什么,然后大量海投,技术是学不完的,按你简历上会的去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