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es,apscheduler 没提供有分布式多实例环境下的解法(至少我完整看了官网文档,也翻过源码,确实没发现),现在我们还是选择逐渐迁移到 celery 上去了

    • 现象:服务上线,出现多个 apscheduler object,每个 object 都会执行它的定时任务 ——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定时任务被执行多次,本质原因是存在多个 apscheduler 库的 object。
    • 原因:我们服务有多机房实例,而且上线时会有小流量灰度发布的流程,先在单机房部署一个服务实例,此时该实例产生一套定时任务;后面在其他机房部署服务实例,就又产生一套定时任务了。
    • 解法(不严谨不保险):redis 做个简单的分布式锁,生成 apscheduler object 时判断一下是否其他机房已经生成过,从而保证全局只有一套定时任务。但是存在分布式锁超时失效的问题,这样还是会存在多套定时任务。
  • 好像直接用 apscheduler 这个库还方便点,我也有在用,本身库封装得很好,拿过来就直接用了。

    不过我遇到另一个问题,是多服务实例下的会出现多套定时任务,apscheduler 好像没有提供分布式下的解决方案,当时我自己解决就用了个分布式锁去做,但感觉不够保险。

  • 大厂回连日记 at 2022年10月31日

    在和别人聊天时,时常会聊出到一种 “从一线退回二三线城市,就是认输” 的感觉。

    而我认为,当一个人决定了从一线城市退出那一刻,也说明了 ta 知道什么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是更成熟的表现。

    2020 年时在看一本鸡汤书《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时有一句话很触动我,赠予大家: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工作受虐狂,把休息视为失败,将同行的成就视为自己的悲剧

  • 初探前端质量保障体系 at 2022年10月26日

    点到具体的 pdf 文件里,稍稍右上角的地方,有个下载按钮可以直接下载

  • 初探前端质量保障体系 at 2022年10月26日

    在 Testerhome 网页编辑太卡了,可能因为本身文本比较多,操作起来有点痛苦。而且很多图片呈现格式上不太好看,所以就没贴完。(是我没贴图,不是 Testerhome 没展示图😅

  • 校招面试有感 at 2022年10月23日

    感同身受,我前后大概面试了近 300 个校招/实习同学(集中在 20~21 年),22 年降本增效嘛,就没怎么面了……刚好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对于校招面试,有几个主要印象:

    1. 校招面试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体现在校招同学的经历高度相似,如项目经验,面试形式大多数只能从项目展开再去到八股文,要追求高效面试没有其他办法
    2. 选择测试和测开岗位,确实就是研发岗自我感觉达不到要求,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很正常,岗位要求差异是客观原因,同时对于没实习过的同学,本来就很难理解岗位之间的真实差异)
    3. 测试和测开,很多电子通信专业的同学会投过来(本质上是和计算机有交集但不深入的专业,科班出身倾向于投研发)

    我在面试时的偏好:

    1. 代码题上,【逻辑明确的工程题】要比【奇技淫巧的算法题】更优先。算法题讲究个临场发挥,需要专门训练,而工程能力是在日常编码中积累,和学校经历更贴切
    2. 面试表现聪明机敏优先,校招生看的终究是潜力和意愿,如果各方面发挥没有达到不及格的地步,人比较聪明我也是会通过
    3. 以挖掘亮点为主,而不是刻意去寻找同学的缺点去证明他无法通过
    4. 对于后期参与面试的同学,因为已经经历过很多轮其他公司面试的洗礼,在交流沟通的要求上我会稍稍提高一点点
    5. 有真正思考过的同学,对于某个技术点,能表现出触类旁通,能沉淀出知识脉络,会使用工具去提高效率(如看书后会梳理脑图),我是很喜欢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遇到一个本硕都是化学专业的同学,在研二开始刻苦自学计算机,白天在实验室做化学项目,晚上在宿主自学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最后拿了我们的测开 offer。

  • 如果有这种问题,建议关注 Testerhome 官方微信视频号,上面有以前的大厂分享录播,可以看看别人家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去解决的。还有历届 MTSC 大会的 PPT,拿点思路。

    楼主应该是平时很少主动去了解业界,多去看看就知道了。

  • 社区太棒了,这些周末的质量保障分享一定捧场!

  • 我可能会答非所问,我的观点是:

    1. 不要把技术和业务放在对立面,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明确了业务是要先于技术,业务要活下来,才有技术的事情。
    2. 对于个人而言,业务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我觉得要优于专精业务而荒废技术。毕竟我们本质上是技术人员,不是业务人员,技术技能是通用的,而业务技能可能和公司岗位绑定的。
    3. 一定要分清楚,自己当下的产出和成绩,是依托公司这个平台才做出来的,还是靠自己做出来的,不要把公司的成绩归因在自己身上,容易膨胀。
    4. 有些时候看着别人和老板关系混得很好,扶摇直上,不要产生负面心理,客观地去分析比较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尝试自己在老板角度去看待,再下判断,找出自己后续需要改进的点。不要忽略别人晋升背后的逻辑,同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 我们是这么开站会的 at 2022年10月14日

    最后的教练总结属实戳到心里去了😅

  • 谈安全测试的重要性 at 2022年10月13日

    理论总结的不错~

  • 针对偶发性问题,希望提前挖掘出来一般 2 种做法:遍历测试、探索测试。这些测试,都可以引入各种故障异常的条件,比如磁盘打满、弱网等。

    那假设确实无法提前挖掘,想后置复现出来怎么做:流量回放(服务端流量 + 移动端操作的录制与回放)、埋点跟踪、日志回捞…… 利用这些手段去缩小排查范围,最后还是要人肉找出问题。

    不要想着有什么神仙方案能全自动化,太不切实际,更多是经验导向,可能这个问题一出现,基于经验和对系统的熟悉就能猜出大概是哪几方面的排查思路。

    固定机型,不过是少了一维变量,转化一下就是固定机型下的偶发性问题罢了,同样的思路。

  • 有开源的话希望拜读一下

  • 打卡~

  • 字节的全球真机房好像只是内部使用,定位上确实是用来做评测和本地化验证

  • 应该要在研发内部推广一下 git rebase,把无效的 commit 合并在一起,这样提交记录才干净且可 review
    参考:http://jartto.wang/2018/12/11/git-rebase/

  • 这篇之前发过的老文,把它搬过来当专栏~ 后面把 testerhome 当成一个自己沉淀的主要阵地了 😁

  • 本质就是 持续且高质的输出

    途径可以是:

    1. 图文输出 - 个人博客、各类论坛社区、公众号、专栏
    2. 音视频输出 - 各类视频社区
    3. 代码输出 - 参与开源项目,或其他形式分享自己的代码
    4. 行业大会

    输出类型可以是:

    1. 技术输出 - 最纯粹的技术,单点技术、技术体系等
    2. 观点输出 - 趋势、新技术评论?
    3. 领域知识输出 - 质量保障各方面
    4. 经历输出 - 工作经历、自己的实践

    当然,如果在业界本身做出很好的成绩,带出很好的团队,自然也会有名气。

  • 仅楼主可见
  • 😁 😁 😁 看来我提了不少 bug

  • 这么说也确实有道理😅

  • 已阅

  • 请问这次三个分享有公开的 PPT 可以下载么?

  • 具体看 app 是怎么实现的,WiFi 和 移动网络很多时候会有细分的网络策略,这些策略可能会具体到底层网络协议等在网络传输性能方面的影响,大厂会有相关专门团队做网络策略优化,具体就很深了我也没什么了解。

    如果 app 本身的实现没考虑这些,那本质上我理解就是弱网区别而已,WiFi 也可以去构造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