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自动审批也是要💰的,其实人工审核一下还好,刚好切合一天上午下午晚上几个时间点定时过来看看
我可能是开发同学口中的傻逼用户
听起来是这个构建系统不是很完善,目前只是一个裸 jenkins 在做构建工作,其实很多上下游的事情可以稍微画点时间就能舒服很多,如:
其实谁去维护都一样,按照你的上下文本身没有很复杂,就是大家都懒得去做改进而已
第一次了解到比较真实的国外 IT 从业生活~
①接口测试是否需要针对必填参数验证?感觉必填参数校验,有一个脚本就够了
需要,而且很必要,P0 用例。具体在测试执行上,如果接口的必填参数很多逐个验证很麻烦,可以按场景去写需要的脚本,爱怎么搞就怎么搞,能测好不就达成目标了么
②接口测试数据,是否要枚举,比如:长度、特殊字符、中文
异常场景用例设计主要看测试时间,如果时间非常充裕,可以测得细一点,比如你说的各种异常情况枚举。如果时间相对紧迫,没条件这样去搞,那就要例行筛选优先级,适当砍用例。当然,更好的做法是直接看研发的代码,比如代码里都写清楚了,每个接口调用前都会有参数校验逻辑,校验逻辑已经统一把这些异常情况做过处理,那就可以大大简化这些用例,只要你在一个接口字段上验证过,就没必要再到处重复了。
这真的好吗,很多时候一旦定了指标,就会引导大家往指标体系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只负责搞日常业务测试的同学倒是可以比较好的融入,很多不同角色的同学在这个体系里估计很惨。
测试本质就是保质量,质量出问题一样背锅,所以其实写不写项目测试都差不多,这是本职工作,如果用 OKR 的话一个 O ,KR 里列出几个需要重点投入的项目足矣。
其他的无非就是围绕着质量领域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一般首先被关注到的,无非是流程优化、各个端的功能自动化、性能/安全等专项测试工具能力、监控建设、反馈跟进……说白了就是造框架、工具、平台、方案。
只要不是本身就对测试部门有怨气,其实是不会理解歪的。这个场景我觉得应该是测试部门之前做得不好,让楼主觉得这个目标是不务正业吧 。
我没做过真正意义的游戏测试,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
功能测试,我尝试分解一个游戏构成要素:
性能测试:
稳定性测试:更多是客户端概念,最简单的实践就是上个 monkey 随即遍历点击,进阶的就是将随机点击化为有效点击只点能交互的要素 + 遍历策略算法
兼容测试:游戏客户端,不同的机型系统版本
其他专项测试:安全测试一般是游戏必不可少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都的越权、加密、注入等;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专项测试,比如资金、数据流量……
看团队,卷不卷很大部分由 leader 和同事决定。
大多数时候公司对产出的压迫没那么恐怖,大家都是正常人也并不想卷的,排期合理评估好按计划走。但是,可能你的 leader 10 点还不下班,可能你的同事晚上 12 点还在群里发消息 @ 你。
其实大家本心不坏,有时候确实周期到了要加快产出,然而当卷王集体出现你还不卷就显得十分 “突出”。
总体来说,测试肯定没有研发卷。
你这个说法挺可怕【现在测试组每天都是正常打卡上下班,几个月没加班了】,意味着潜意识里把加班当成常态,不加班就是闲,细思极恐😂。
不过既然闲下来,是不是可以搞一些更高价值的事情来丰满大家的工作。
一般这种送命问题:
在具体开展上,我觉得可以这样去尝试:
基本上大家的套路就是这样
持续输出,确实考验意志力,还会倒逼自己去加深学习
工作半年多就开始焦虑这个问题,我那会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沙呢 😂。
我的建议是:
手动点赞
问题 1:像这种入参非常多的接口,测试用例一般怎么设计,覆盖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我的经验是有几个思路
问题 2:工具生成用例
很多公司都有实践,如果要自己做也不难,大体思路是定义好不同参数类型的取值集合,如 int 就对应整型最大最小值、0、正负数、不同形式的整数写法等,预定义好一些取值,这些预定义的取值去替换测试用的 json 数据。再实现一个 json 解析替换的功能就可以是一个简单版工具了。最后的目标就是通过输入一个 json 范例,或一个 json scheme,自动生成不同的 json 数据供测试输入。开源工具不了解,我自己没有找过
可能大家最近确实忙,我自己本身这几个月也经历了一波团队变动。
分享的想法没变,不过时间少了,一些想法需要时间丰满一下才会分享出来,那时间变少了只能拉长单次分享的时间间隔了。
说到招聘,这一块很有感触,一方面是外头的公司资深和 leader 岗位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市场上又很多领了大礼包的人。有个迷幻的感觉是,裁员是公司的决定,招人是团队的决定,这两个是有些相互矛盾的。我在的团队也在招人,招聘帖子见: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4978
上面是官方的招聘信息,细节想了解可以评论(勾上,仅楼主可见),或者直接加我微信 zingphoy 私聊细节 ~
目前还有 HC,主要缺口是有七八年经验的同学,当然小几年经验的同学同样欢迎。
我的建议:面向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案,如果资源不允许,优先找现成可用能短时间看到效果的方案,你就会发现在应用的过程中,越是万金油的方案,就越是不好用,逐渐就会有你的想法,在里面加入越来越多的公司和项目特色了。
我其实想表达的点是:不要什么都想着自己亲自造轮子,解决一堆技术难题什么的,因为拿不到收益看不到结果,事情往往都活不下去……敲黑板的重点是,做什么事情都要面向问题,哪个选择明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就是小学加减法了。
一般是给固定涨幅,现在大环境不好,供大于求,肯定会压涨幅,我自己没试过,猜测是 10-30%。
没有说值多少绝对数的薪酬,寥寥数语也不清楚楼主是什么定位和具体什么深度广度。如果本来就很低,大概率跳完之后也不会很高;如果本来就很高,再跳就是更高(废话文学)。
测试环境被攻击有更多信息么?
测试环境是否对外?
测试环境攻击的是什么,危害大不大?
测试环境被攻击那线上会不会有机会受到同样攻击?
你问要不要增加安全测试,当然回答是要增加,这不是肯定的么?前提是你有没有人再说
理由要说就真的太多,postman 只是一个执行工具,它没办法低成本铺开大家添砖加瓦,没办法结合到公司的研发流程,也没办法度量相关数据,更没办法向上汇报质量。
当然不能说它不好,如果目标是追求快速完成接口自动化,把这个事情执行好,postman 应该是首选工具。
建议很简单:尽量往技术侧靠拢(做测试也尽量找技术性的岗位)。
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技术方向的工资能更高天花板也更高,有技术能解决更多问题,有技术影响力也更大。
或许也可以想想,培训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是不是真的帮到大家或者解决大家的问题?
能力提升确实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想团队持续发展,大家更优归属感更忠诚,管理者如果能帮大家更快地提升个人能力,也是管理者的能力体现。
多数情况都是学习氛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关注一下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