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 迟到的 2022 年终总结

debugtalk · 2023年05月31日 · 最后由 沙漠丶 回复于 2023年06月12日 · 11141 次阅读

这份 2022 年终总结原本应该是在春节期间完成的,但当时因为拖延症只零零散散写了不到一半。春节复工后又一直在忙工作上的事情,都到了 5 月份还没下定决心动工。最近这个周末我迎来了 35 岁这个互联网圈的魔咒年龄,我想,坚持了六七年每年一篇的年终总结不能就这么断了,于是就趁着这个周末,花了 2 天时间补上了,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

在 2021 年春节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发布了我的 2021 年终总结。怀揣着创业的激情,带着对 2022 年的憧憬,我踏上了回成都的路。
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回首整个 2022 年,于我而言是充满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不管怎样,我想在本文中记录下我的 2022,清空自己然后继续前行,迎接全新的 2023。

工作

首先从工作方面开始吧。

在 2021 年初,基于之前的 ToB 探索和思考(详见我的 2021 年终总结),我和团队计划将工作重心投入在信创性能测试工具(QuickRunner)和体验评测两个方向,前者是面向公司外部客户做商业化探索,后者是面向公司内部业务寻求业务价值收益。总体来说,这两个方向都处于从 0 到 1 的阶段,于我个人而言,这一年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一方面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身心疲惫(不断探索试错),另一方面是经历了入职字节近四年以来最大的挫折挑战(结果价值导向)。

在「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世俗眼光里,我这一年的个人 ROI 是比较低的。但我更倾向于从长期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并不后悔这一年的「折腾」,并且恰恰相反,我非常感谢能有这么一次历练的机会,让我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

接下来我就结合具体项目方向来进行下回顾和总结。

QuickRunner & 商业化探索

对于信创性能测试工具(QuickRunner)这个项目,我们初期的目标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重点面向信创领域研发一款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性能测试工具,在信创产业市场中寻求一些商业化机会;同时通过对底层核心开源组件 HttpRunner 的用户社区运营,触达更多的外部客户,为我们的其它 ToB 商业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导流。

在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多次提到了「创业心态」,近些年我也一直在尝试以创业者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的工作,想象如果我是在创业,我会怎么去做;而 QuickRunner 这个项目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化探索机会,我终于可以真枪实弹地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了。其次是性能测试工具这个方向,这应该算是我的老本行了,从毕业至今的多半时间我都是围绕着性能测试在转;只是之前我大都是作为成熟商业化产品和开源项目的用户,或者面向公司内部开发工具平台,而这次我有机会带领团队面向市场打造理想中的商业化工具产品,成就感自然是不一样的。

兴奋归兴奋,既然决定要投入这个方向,那我们的产品就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行业竞争力,乃至成为细分领域 top 才会有机会。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首先是项目方向方面。为什么选择信创方向?为什么选择性能测试工具方向?行业产值有多大?产品的价值是什么?产品要解决什么痛点,是刚需还是消费升级?目标客户有哪些?我们的市场机会在哪里?这里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思考,说服自己,说服领导,提升团队成员和相关合作方的信心。然后是竞争环境方面。行业内还有哪些玩家?市场份额是怎样的?他们的产品有什么亮点?主要客户有哪些?客户采购方式是怎样的?利润来源在哪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子?产品路线是怎样的?我们相比竞品会有什么优势?我们的壁垒是什么?我们靠什么去赢? 需要做什么才能让客户离不开我们?

这一系列的问题确实挺令人头大的,因为很多问题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答案。特别是在目标用户选择和需求痛点方面,我们闷头想是想不清楚的,必须得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触达外部用户,收集最真实的用户反馈。

那如何高效地触达目标用户呢?这块儿的思路比较清晰,那就是借助 HttpRunner 开源社区,因为 HttpRunner 最开始的能力属性就是围绕接口和性能测试,并且已经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群体,预计会与 QuickRunner 目标用户存在一定的重叠。基于该思路,我在 2022 年初的时候面向 HttpRunner 用户发布了一份调研问卷,目标是在 HttpRunner 用户群体中筛选出一批种子用户,重点包括信创客户、有采购预算的用户、乐于共创成功案例的客户,以及处于出海、金融证券、国企央企的行业群体,并组建了核心用户群。同时,针对匹配度和意向度均较高的用户,我们还与他们约了视频会议进行重点访谈和交流,收集他们实际工作中的痛点;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之前也有使用过其它相关产品,那其它产品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借助这一轮问卷调研和用户访谈,我们收集到了 500+ 用户的问卷反馈,重点触达了米哈游、有米科技、环球医疗等 10+ 外部客户,并收获了多位行业知名专家的指导建议。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支持🌹,帮助我们全方位审视了 HttpRunner 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 QuickRunner 的发力方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产品、UED 设计、前后端研发、测试、运营(共同兼职),大家通力配合密切协作,整个团队都干劲十足,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在大家的努力下,除了产品研发迭代外,QuickRunner 完成了麒麟和统信的兼容性认证工作,拿到了 7 份正式证书;HttpRunner 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突破了 6000,发布了 14 篇博客,单篇最高阅读量 2.6w,累计阅读量 10w+;HttpRunner & QuickRunner 入选 TesterHome 2022 上半年测试技术期刊;HttpRunner 开源项目 GitHub star 数增长至 3.7k,并在 MTSC 年度最佳开源项目奖荣获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但我们却不得不在 2022 年 7-8 月份暂停了 QuickRunner 项目迭代,可谓是狠狠地踩了一个急刹车。这个急刹车是非常令人痛苦且沮丧的,但考虑到团队生存问题和平衡短期收益,这又是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做出的决定。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源于大环境的劣化。2022 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持续影响,各大行业都开始进入了寒冬,普遍都从「求发展」转变为了「保生存」状态。在客户侧,大量公司开始节衣缩食,对于质量、效能、体验这类在大多数公司看来只是锦上添花的工具服务,预算都是能省则省。同时,在我们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之前还是「HC 不限、人才储备优先」,也开始需要做项目收益盘点了。

然后在这种形势下,我们 QuickRunner 项目就变得异常艰难了。之前的「高歌猛进、如火如荼」,退潮以后只能算是「赚吆喝不赚买卖」,除了实际订单收益外,其它都是虚的。然而,信创这个行业虽然有前景,但成单周期普遍较长,定制化占比高,并且市场销售占主导(偏 ToG)。这对我们这个技术导向的团队来说,充满了太多非技术性挑战和不确定性,即使后续可能有较大收益,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在当前大环境下对公司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不仅如此,QuickRunner 项目还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就只瞄向外部市场,在公司内部没有业务落地基础,短期内也较难找到足够大的机会点。

最终,我们成都团队暂停了 QuickRunner 项目的迭代,从 7-8 双月开始从 ToB 对外转向公司内部,重点投入到体验评测方向。

体验评测

大概是在 2021 年 9 月开始,我们成都团队开始投入了部分人力在体验评测方向。最开始投入这个方向的初衷,支撑抖音内部评测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想法还是面向 ToB 的目标,期望通过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触达目标客户,收集客户反馈,进而逐步打磨我们的 SaaS 服务,驱动我们整个数字体验监测产品体系的迭代和演进。

然而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增量市场逐步转变为存量博弈,各个行业赛道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特别是针对短视频行业来说,电商、本地生活、娱乐、社交、资讯类应用,不管之前是做啥业务方向的,现在基本上都入局了短视频和直播,甚至将视频业务放入到了第一级流量入口。

那对于抖音来说,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功能和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呢?应对措施是多方面的,但「保持体验行业领先」绝对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公司内部各个业务线的行业体验评测需求开始井喷式爆发,我们团队也在这股洪流之下,与体验 QA 团队密切协作,承接了点播、直播、搜索等行业赛道的双月评测需求,并在电商、本地生活等赛道迎来了更多需求,目标是帮助业务明确其在行业中的体验竞争力水位,并协同业务挖掘高价值体验优化点。

从 2022 年 7-8 双月开始,我个人及团队的工作重心就从 QuickRunner 转向了体验评测,重点是建立一套通用的评测技术体系,横向支撑多业务赛道的行业应用体验评测需求。

那对于体验评测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如果只能提一个要求,那一定是评测数据真实准确。这也比较好理解,因为这是体验评测的基础,只有数据足够置信,能反映线上用户真实体验情况,才有进一步做数据分析和问题挖掘的意义。然而,虽然「真实准确」只有四个字,但对我们的整体体验评测能力会有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是「真实性」。

线上的真实用户环境是多种多样的,评测环境肯定是没法做到和真实用户环境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将环境因素进行拆解,挑选出对评测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 在机型方面,Android/iOS 系统的功能实现会存在显著差异,高中低端机型的设备性能也会存在较大差距,评测时需要重点考虑主流用户人群的机型特征,针对设备系统类型和性能等级进行区分;在地域方面,不同地区的服务部署、调度策略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考虑分地域进行评测,至少需要区分国内和海外,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在网络方面,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会存在一些差异,用户真实使用环境下的网络状态也是多种多样,包括 2G/3G/4G/5G/WiFi/弱网 等,通常产品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也会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在评测时必须要能实现对不同网络状况的模拟。而且对于真实的用户环境,影响的因素通常不只是一种,而是多种因素的组合,例如我们期望能评测 Android 低端机用户在移动运营商弱网环境下抖音的视频预加载策略。这就需要我们的评测环境具备自由组合模拟多种环境因素的能力,并在组合环境下对客户端性能指标进行采集和分析,最终挖掘出可能存在的体验问题。

然后是「准确性」。

既然是评测,要完全消除误差是不现实的。但对于体验评测来说,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耗时还是卡顿误差,都必须要将误差控制到 100ms 以内。在如此高的精度要求下,评测方案必须要保障足够的精度,并且评测工具的性能损耗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在采集 app 启动耗时的体验指标时,采用人工掐秒表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只能通过对整个场景操作过程进行录屏,然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分帧,基于 app 启动过程中的帧数来计算得到耗时数据。即便如此,经过实验发现,手机在开启内置录屏的情况下会存在较大的性能损耗,对测试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低端机设备上,录屏带来的性能影响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们只能采用外置拍摄录制的方式,即使用另外的高速摄像机或手机来拍摄被测设备,以此实现无损的性能采集。另一方面,评测数据需要防止数据波动和一些极端 case 对整体测试数据的影响,评测的数据量级肯定是越多越好;评测的数据只有达到一定的量级,才能具备统计学意义,评测的结论才能足够置信。

最后是「高效率」。

在对评测数据量级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考虑评测成本的问题,并需要重点提升评测的整体效率。在进行大规模体验评测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指标采集」和「指标提取」两个方面的效率。

针对指标采集,我们需要借助 UI 自动化框架来模拟各种复杂业务场景,并进行过程视频录制和性能指标采集。这里的难点主要是需要兼容 Android/iOS 各种厂商和机型设备,降低 UI 自动化框架自身性能损耗对体验指标的影响,自动处理各种弹窗和风控策略;同时为了降低视频录制本身的性能损耗,我们使用了互拍机架的方案,这对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在指标提取方面,我们需要自动化实现分帧和体验指标的提取。这里的难点在于面对千奇百怪的 app 内容形态,如何提升 CV 算法识别的准召率,特别是首帧耗时和卡顿类指标。在算法识别准召率短期内优化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结合人工标注的形式,将部分指标的提取工作交给标注人员来完成。这部分人力投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标注工作进行提效,包括不断优化标注工具和算法识别能力,以及将标注流程标准化,最终提升单人天的标注吞吐量。

总的来说,对于一次完整的体验评测流程,基本上可以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行业评测涉及的内容较多,我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在 2022 年,我受邀担任 GIAC 大会测试前沿技术专场的出品人,团队小伙伴在该专场分享了我们团队的体验评测实践《抖音用户体验自动化评测实践》;同时我也受邀参与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权威指南》书籍的共同撰写,贡献了「数字体验测试技术精要」章节的内容,后续如有时间我会将相关内容分享到我的博客和公众号上。

成本专项

在行业寒冬、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产品服务的整体成本同样也会决定着产品的生死存亡。因此在 2022 年,FinOps 开始成为新的行业热点,各大公司也开始积极加速 FinOps 实践,为企业降本增效。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始重点考虑的是,对于抖音这样的视频服务,如何在保障用户体验领先于行业应用的同时,整体成本比行业应用更低?或者我们是否可能站在更全局的视角,在保障质量(画质)和体验适当有损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技术资源成本,提升业务整体的 ROI?

面对新的行业转折点,出现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会。因此从 2022 年底开始,在 leader 的指引下,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投入到了成本专项的探索。

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我主要是以兼职探索学习的方式,东学学西看看,先尽量建立关于成本相关的认知。但说实话这个过程挺痛苦的,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我特别焦虑双周会的来临,因为不知道进展该怎么同步,或者说就是毫无进展。

经过了大概两个月的摸索和学习,我们在业务理解和专业技能方面有了一些积累,再加上我们拉兄弟团队一起入了伙(能力互补),并找到点播、直播业务负责成本的 POC 进行了多轮沟通交流,成本专项的规划思路总算逐渐变得清晰,我们也终于开始步入了正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再次感受到资源整合的力量,与能力互补型团队建立紧密合作,找到核心业务的陪跑者,合作才能办成大事。

从 2023 年 3 月开始,我正式全职投入到了成本专项,预计在整个 23 年都会聚焦在这个方向。等明年初写 2023 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再做些分享吧。

生活

这一年整体精力差不多都被工作掏空了,生活方面就挑几件重点事情做下记录吧。

小云朵

今年我收获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二宝小云朵顺利出生了,我终于有女儿啦!说到小云朵这个名字,去年在我发布年终总结后就有朋友问,这么软萌的名字,提前知道是妹妹啦?其实我们也并没有查性别,只是我单方面期待要一个女儿,结果最后真的就梦想成真了,我也有幸成为了人们口中「儿女双全」的人生赢家。

小云朵的出生比预产期早了几天。当时我们还在中和湿地公园散步,原计划晚上还跟朋友约吃饭呢,结果我妻子的羊水突然就破裂了。然后我就赶紧去把车开到公园最近的出口,搀扶妻子上车后送往医院。好在这次我们选择的是一家私立医院,不用排队等候,到了医院就可以立即安排生产。另外私立医院还有个好处,家人是可以在产房全程陪产的,因此我有机会亲眼见证了小云朵出生的全过程。说到这里必须得感谢下我的爱人,确实辛苦了,感恩最后母女平安。

小云朵出生以后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在她出生一个星期后,黄疸值比较高。开始我们没有引起太高的重视,因为之前小坚果出生后也有黄疸,后面过段时间就自然消退了,而且新生儿黄疸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症状。然而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小云朵的黄疸值一路飙升,把我们吓坏了,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这次是病理性黄疸,最后在华西住院照了三天的加强蓝光才终于恢复正常。想想也是后怕,要是再晚些时间可能就需要换血治疗,甚至可能会导致耳聋、智障等症状了。在此也特别提醒后面要生小孩的朋友们,新生儿黄疸务必要重视,不要盲目听信周围的人说的「黄疸没事儿晒晒太阳就好了」,生理性黄疸都还好,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的话一定是要及早干预治疗的。

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中我就说过,小云朵跟小坚果相比,获得的关注度会低一些,应该是我们已经过了从 0 到 1 的探索阶段,习惯了父母这个角色了。除了这个,小云朵还比较吃亏的在于很多东西都是二手的,特别是衣服、玩具等物品。但是,小云朵有一个很幸福的点,从出生开始,除了有爱她的爸爸妈妈以外,还有一个一直爱她的小坚果哥哥。她也特别喜欢哥哥,经常看见她哥哥就笑得特别开心,当前发出的第一个音不是 BaBa 和 MaMa,而是 Ge,哈哈。

小坚果

小坚果今年满 5 岁了,已经不再是可以随便忽悠的三岁小孩了,他言语之间有了不少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多了一些斗嘴的乐趣。

普遍到了这个年龄段,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俗称「鸡娃」。我们是比较佛系了,在这块儿没有做特别的投入,只是有一次坚果妈妈偶然看到了一个美术体验课,抱着让他去玩的想法给他报名了,每周日上一次课。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在画画方面还颇有些小天赋,经常画出来的画都挺超出我们预期的。而且在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有个介绍环节,他要到台前跟在场的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们介绍自己的画,上台不怯场,逻辑性也还挺不错,让我这个老父亲颇是欣慰。

为了从小培养小坚果的金钱意识观,我们今年给他找了份洗碗挣钱的工作,洗一次碗一块钱,他很是乐在其中,后面居然靠洗碗攒了二十几块钱。渐渐地我们发现,他开始对金钱有了更多的感知,居然还是个小财迷。比如我说要带他去买薯条和冰淇淋,他很开心,但当我说要用他的钱来买时,他立即就改口说薯条和冰淇淋也没啥好吃的,不要买了。而且他也开始好奇我的工作和挣钱的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困惑。在他看来,我的工作就是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叽叽喳喳的开会说话,讲一些方案啊什么的,并没有什么用啊。我问他那什么才算有用呢?他的回答是洗碗、修房子、卖东西才算。哈哈,这么小已经能感知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了。

对于小坚果,今年我和他妈妈都感到一些亏欠。妈妈是因为需要将很多精力投入到照顾二宝,陪他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他开始变得特别黏妈妈,不想去幼儿园,甚至经常通过调皮捣蛋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而我则是工作时间太长压力也大,平时的空闲时间里,要么是脑子里装着挥之不去工作坐那儿发呆,要么是疲惫得瘫在沙发上不想动,真正陪他有效玩耍的时间挺少的。今年某次周末,我照着抖音视频使用冰箱包装箱给他做了一个小房子,他开心得不得了,后面他又花了很多时间在小房子的装饰上。估计也是因为他平时自己玩的时间太多,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身高和视力发育都开始出现了些问题。对此我很是内疚,新的一年必须要有所改观了。

一些遗憾

今年,我的爷爷去世了,我失去了最后一位祖(外)父母。这是我随着年龄增长,虽然不想面对,但终究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当时在周三的时候,我爸给我打电话说爷爷身体状态不大好,已经不怎么吃饭了。由于还在上班,马上就要到元旦假期了,我就说等周五下班后回老家看看。结果在周五还没等到下班,我就接到了爷爷离世的噩耗,就此错过了跟爷爷的最后一面。通过家里的网络摄像头回放视频可以看到,当时爷爷估计是想起来走走,起床后没走几步就摔倒在地上了。由于恰好在摄像头盲区,在视频中无法看到当时的情景,但从断断续续的拐棍碰触地面的声音可以判断,当时爷爷应该是想爬起来,但一直没能成功。直到十几分钟后,爷爷终于爬起来了,却在返回床铺的过程中再次跌倒,就此永远离开了。看到这个视频我着实难受了好一阵子,爷爷恰好在家人有事出门的半个小时内,独自一个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当时在地上的那十几分钟,他一定感到非常无助吧。

相对庆幸的是,在去年八月的时候,我们有带两个孩子回家看过一次爷爷,让爷爷抱过了三个多月大的小云朵。在 2021 年的时候,爸爸经过反复劝说,总算带爷爷出了一次重庆坐高铁来到成都,我们带他去动物园看了熊猫,带他去宽窄巷子体验了掏耳朵和看川剧,祖孙四代一起合影拍了很多照片。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几年前我就想把全家人聚会的合影和孩子的照片做成相册送给爷爷奶奶,结果直到他们相继离世,这个想法一直都因为我的拖延症没有实现。终于,在这次丧假期间,我将之前爷爷奶奶的所有照片汇总起来,排版订做了几本相册。在排版照片的过程中,与爷爷奶奶相处的一幕幕再次跃然脑海,浮现眼前。感恩爷爷奶奶的爱与陪伴,祝他们一路走好,愿天堂一切安好!

住房

在 2021 年我们买了新房,结果期盼的 22 年底交房一拖再拖,当前说是延期到 23 年 6 月底了,到时具体是否能交也还是未知。

总的来说还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个房地产行业变得不太景气。而合景泰富开发商又自己作死,前些年激进举债扩张拿地,潮退以后自食其果也就罢了,还苦了我们这类掏干家底儿的买房人。

相对庆幸的是,我们买的这个楼盘是严格受资金监管的,当前账上的剩余资金还够。但由于承建方在与开发商合作的其它项目中拿不到钱,因此消极怠工,开发商基本上也失去了对承建方的控制力。

唉现在买个房是真心累,当韭菜也就罢了,基本的保质保量都成了奢望。建议大家能不买期房最好还是别买期房,风险太大了。

个人思考

再来记录下这一年一些零散的想法吧。

关于创业(创新项目)

在整个 2022 年,我算是经历了 2 ~3 次创业,或者在公司内部叫作创新项目吧。第一次是 QuickRunner 商业化探索,第二次是体验评测的从 0 到 1(算半次吧),第三次是成本专项的方向探索。一整年下来,说不累肯定是假的,「字节一年,人间三年」的网络段子,放我身上还真挺贴切。

对于创新性项目的负责人来说,心累、迷茫、挫败、自我怀疑是家常便饭,在这一年我也偶尔会冒出一些放弃的想法。相比于前两年自己埋头写代码的纯粹,这一年多以来我不断折腾,干得事情更多更杂了,压力更大了,操的心更多了,结果个人收益还降低了(owner 对结果负责),我到底图个啥啊?因为我们身在公共技术团队,我们不在具体的业务里面,我们不会有直接的业务收益,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想办法证明自己,让业务认可我们工作的价值收益,既然如此,我干嘛不直接转到业务团队啊?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跟家人一起去了趟重庆大足石刻。在观看史实介绍时,有一句话对我触动挺深的。宝顶石刻创凿者赵智凤,「一个人,一座山,择一事,终一生」,最终将大足石刻推向了顶峰。从当前的视角来看,赵智凤他是一名真正的工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架构师,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在 70 余年的时间里,带领数千名工匠将他的想法落地呈现,最终创建了中国石刻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并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很难想象,在他 70 余年的时间里,他中间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他是否也会产生过自我怀疑和放弃的想法,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引用一句贺炜的解说词,「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其实上面的两种选择并不存在对错之分,遭遇挫败产生负面的想法也挺正常,但每个人的认知和选择,最终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我想,创业折腾应该才是我更想要的,我也真的期望在还能折腾的年龄阶段,做成一些让自己多年后还感到自豪的事情。

关于向上管理

说到「向上管理」,可能大家普遍都会往负面方向进行联想。但经过这一年,我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我有一个很不一样的老板。一般领导分两种,一种是「你们给我上」,还有一种是「跟我一起上」;但我的老板属于第三种,「我先上了,你们跟上」。他是一个真正想做事做成事的人,对他来说不存在专业领域之分,只要是他看准的事情,他都会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学习和钻研,不管是凌晨、清晨还是周末节假日,很少看到他空闲的时候。打心底说,我是真佩服他的精力和执行力,我在他身上也深切地感受到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好大。以前我自认为是很上进很爱学习的,但跟他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太堕落了。

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狠人」,可能在他看来都是正常的要求,但却常常会让我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有时我也会内心埋怨他太激进预期太高。那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呢?抱怨?吐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摆烂?怠工?这不是我本意,我也是想把事情做成的。

要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其实站在老板的视角,我能感受到他所面临的处境,而且他也确实为我们扛了很多压力。换位思考以后,他的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就能很好的理解了。想法是理解了,但那也只是我自认为理解,我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呢?这就还需要积极沟通主动对齐。

字节范儿文化中有一条叫作「坦诚清晰」。之前在飞书的时候听到一位业务负责人分享了他对「坦诚清晰」的阐述,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坦诚清晰不光是一种态度,同时更是一种能力。如何通过沟通让对方清晰理解自己的想法,如何将自己和团队方向的工作重点、进展和价值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需要持续提升的能力。

再回到前面说的创新项目,的确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和压力。但作为项目负责人,除了要有足够的韧性和技术热情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项就是做好「向上管理」。这里的向上,并不只是指领导,还应包括客户、需求业务方和协作方。首先在规划上需要对齐预期,先从 POC 做起,不要指望一步突破。同时,项目攻坚虽然是长期的过程,但要给人看到希望,需要在每一步都拿到一些业务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项目持续做下去,最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转变心态以后,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心境感受。例如,曾经内心抵触、当作是工作负担的团队周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团队工作价值的窗口,而且如果我们发现很难把工作重点和价值讲清楚,大概率说明我们的工作思路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因此与其被动应付,还不如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把它当作一个自我精进的锻炼机会。

新年展望

最后再展望下 2023 年吧(虽然已经到 5 月了)。

今年,我在字节入职满四周年了,这已经是我毕业工作 12 年以来待的最久的一家公司了。庆幸的是,我挺喜欢字节跳动公司文化和当前团队的工作氛围,虽然累,但实打实的是在做事,做有挑战的事。如有可能,字节跳动应该是我工作的最后一家互联网大厂或公司了,等哪天毕业了,到时候就再做点自由职业养家糊口吧。

在具体的工作方向上,我今年会聚焦到成本专项(FinOps)。这在行业中算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对我而言也是新的开始。借助这个项目,我有机会深入学习视频流媒体相关的技术,这是抖音最核心的技术领域,我也算是没有白来过抖音。

就在最近两天,行业内特别钦佩的一位前辈,左耳朵浩哥突发心梗离世了。在去年七月的时候,我有幸在 GIAC 会场的讲师餐厅见到他,跟他简单交流并加了他的微信,没想到那就是最后一次跟他见面的机会了。着实难受,也许这就是世事难料吧。

见过了世事无常,我越发体会到平安健康的弥足珍贵。在新的一年,期待家人孩子们都健康顺利,等小云朵稍大些后安排一次家庭旅行。对于物质方面我也没啥追求了,期望新房顺利交房,持续攒钱,尽早把房贷清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共收到 17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我买的楼盘也出问题,也是个曾经千亿的上市公司,快要退市了,好在交房没有什么问题……

测试工具 2B 商业化这条路,想了一下,很难做,国内有几家做起来的?perfdog?
中大厂不会考虑用,自身基建都完善,就算有需求,自研完全不是问题,可控性更高,也不会引入数据安全问题。
小厂付费意愿低,会尽可能地找开源项目,能用即可,不行二次开发下,不大愿意付费买软件,另外小厂对性能测试的需求也不大。
目标受众少,商业化困难,天花板低,可预见地难....

我的年终总结也是从 2 月份写到 6 月还没发😂

对于创新性项目的负责人来说,心累、迷茫、挫败、自我怀疑是家常便饭,在这一年我也偶尔会冒出一些放弃的想法。相比于前两年自己埋头写代码的纯粹,这一年多以来我不断折腾,干得事情更多更杂了,压力更大了,操的心更多了,结果个人收益还降低了(owner 对结果负责),我到底图个啥啊?因为我们身在公共技术团队,我们不在具体的业务里面,我们不会有直接的业务收益,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想办法证明自己,让业务认可我们工作的价值收益,既然如此,我干嘛不直接转到业务团队啊?

是的,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其实 ROI 更看业务价值,可能这也是我投向 AIGC 方向的原因。

lazyBoy 回复

是的,所以,要么大搞开源,惠及中小企业,先让自己的开源项目火起来,后面再引投资。

手动点赞,真不容易

去年真的挺不容易的

有个问题啊,从成本分析看。
贵司,人是主要成本还是机器(或者是电量等)是主要成本?

好多前辈啊。。。

lazyBoy 回复

是的,ToB 纯卖工具很难

magicyang 回复

人的成本肯定更高,但那不在我们的关注范畴

买的成都哪个楼盘啊,现在期房感觉都是坑。

下次去成都约个饭,聊聊。成年人的一年就是这么复杂多变,压力巨大,负重前行已是常态

simple 回复

欢迎俊哥多来指导下😀

Sutune 回复

合景泰富的,快破产了。。。

这几年买房是个抹不去的痛

同样的局面,可能需要提前面临转行的选择,尽人事,顺天命。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