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存在又高效又全面的东西,工程本身就是各种妥协。
    有的时候有问题总要有人背锅,问题多了,是得想办法,本质还得看投入产出比。

  • 先说结论:很难。
    SDK 作为通用组件,对于业务方来说只是组成部分,对于 SDK 来说,你业务通常只是调用 SDK 的一个应用。
    通常的做法都是业务去适配 SDK。
    适配 SDK 的主要在于适配的成本,兼容性影响,SDK 的兼容性设计会成为瓶颈。
    SDK 适配,对开发来说都是拉扯扯皮的麻烦事,沟通成本不会太低,对于更下游的测试,想测试 SDK 只会更加困难。
    通过一些应用场景去覆盖 SDK 的功能,这可能是比较容易落地的。想根本改善 SDK 适配现状,这不是测试能解决的。

  • 怎么说呢,这怕已经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那就先苟着发育。
    你去尝试做你能改变的事情,小公司测试就是打杂,如果你代码能力还行,人也机灵,做事靠谱,不会让你一直做测试的。
    但如果这就是份工作,也是你能力上限,建议还是稳点。
    作妖一般不会死,作死是一定会死的。

  • 对人:
    有能力就去做能决定工程效能的职位。
    不想折腾就做好本职工作,有口饭吃也不错。
    最怕的是井底之蛙,能力稀碎,还觉得自己都对。。。

    对事:
    只论质量重不重要,质量在特定情况下,确实能把产品从生干到死。
    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产品还没脱离 DEMO 阶段,质量重要么?

  • 请大概描述一下,你的产品?GCC,CLANG 你能测啥?你们硬件跑不跑的起来?
    那不得研发或者架构师先做调研么?

  • 太贵。
    本质。
    测试是个烧钱的必要保障,所以测试的使命,就是低成本地尽可能保障质量底线。
    测试开发就是,当测试平台不完备的时候,用来补充的。

    其实这才是我觉得答主有意思的地方,算是一种思考吧,下面的评论没什么意思。。。😓

  • 呃。没看懂你想表达啥?
    开发也很 LOW,数据和功能都没法解耦?

  • UI:变的最快,投入产出比低到爆表。
    SDK:大部分不还是接口测试?往下做那不是和开发一样了?
    芯片:吃饭的家伙拿出来说,这不是憨。

  • 楼主的思维模式大概率可以度过 35。再越往后就难了,每 5 年都是一个大坎。
    对测试的同学来说,最难的是什么技术是有门槛的,怎么产生价值,如何和公司利益协调。

  • 我一直认为测试面试是一个比较玄学的事情。
    实际上大概率是需要一个原来做的事情和对方做的事情极其接近,可以简单复制的候选人。
    同时对稳定度,抗压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整体来说,很难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认知水平,来区分候选人真实的技术水平。
    你说的表达清晰有层次,你可以想想面试官是否也能做到?
    我觉得可以自己加强表达和总结能力,面试结果可以随缘。

  • 说句泼凉水的话,从你的行文来看,缺乏总结啊。这里的总结不是流水账。
    能不能从高层次的地方,去思考一下,我有什么特质,我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聘我?
    市场行情如何,和我能力接近的人目前定位在哪。

    每家企业每个人的面试策略也不同,有的想白嫖方案,有的想试试看,不管别人如何,还是得自己想明白啊。

  • 公司越来越卷怎么办 at June 10, 202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812183,可以看看这个问答,以后这种操作会是常态。

  • 测开之路怎么走? at June 02, 2022

    哪有那么多技术核心岗位?而且凭啥技术核心岗位给你。。。
    你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出去试。试不出来,就说明市场不认可你。
    找赛道这事,得自己去试,现在哪有现成的蓝海赛道给你走。

  • 测开之路怎么走? at June 02, 2022

    首先要看到无论测试还是测开都是存量市场。
    存量市场意味着大部分情况下需要的是有实际经验的人。
    如何才能有经验?这才是最难的。就我自己而言,当年我也不知道怎么走测开,如何能有真正的落地项目。
    同时更麻烦的是测试的技术栈碎片化严重,如果年轻学历开发能力强点,机会应该还是会有的。

  • 删除 at June 01, 2022

    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
    大龄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或者是极高的性价比。
    这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做到的。

  • 好累 at May 18, 2022

    哈哈,我是实际上的卷王。。。
    我们公司我年纪最大,应该也就我一个一直刷 LEETCODE 的吧。目前周赛大概 600 多名。。。
    要完全躺平那都是 35 岁之前的事情了。。。

  • 目前的圈子裁员看不出来,就算被裁的也能比较快的找到工作,可能现在所处的方向还是缺人。
    今年大厂基本都没社招 HC 了,多少也会有影响。
    大头兵,客观来说还是大厂给的多。

  • 给简历前,我们这有 XX 大厂,独角兽,大牛创业团队招聘总有一款适合你。
    给简历后。一周以内,对不起先生,客户觉得您不太合适,要不试试 XX.
    第二周,对不起先生,要不再试试 XX?
    第三周,。。。

  • 请教专利的问题 at May 01, 2022

    直接一点,可能确实太水了。。。
    从根本上是提升技术方案的技术门槛,靠捷径走的路总得还的。。。

  • 请教专利的问题 at May 01, 2022

    核心是内容吧。
    专利的创新点?
    实用新型框架设计?
    专利不都得专业的来写,技术不是只写个交底书么?

  • 测试的出路在哪里? at April 27, 2022
    1. owner 心态不是每个开发都有的,有的也是少数。
    2. 未知的东西往往价值更高,有时候把未知变成全部已知并评价,难度只会更大。
    3. 对于多数人来说,在广度上扩展比在深度上扩展更加容易,也更加贴近市场。
    4. 想突破自己,付出的努力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大的太多太多,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同时就算突破,也不会带来本质上的财富变化。
    1. 上个 P,技术顶端你看学历,基本都是博士,少数硕士也是北美那边的。大佬段位高,如果你有实际价值表面上还是会尊重你的,但是你想要接近的话语权,那就呵呵了。
    2. 专业的测试也有,大部分测试的知识要么是从产品传递的,要么是从研发传递的,有过自己的思考么?产品质量核心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从你开始做测试,是不是都有 KPI,OKR,统计一下有多少问题是点出来的,有多少问题是思考出来的,有多少不痛不痒的问题是磨出来的?反问一句:测试真的能 “决定” 产品质量么?

    少数能 “决定” 产品质量的测试过的应该不错,但是这个依赖天时、地利、人和,外面因素比内部因素要大的多。为什么要把个人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

  • 别被忽悠了,技术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自己的位置。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唱衰,但是谈好肯定也说不上。
    只有认清自己,认可自己才有意义。关键是适合。

    学历高有自驱的,我还是不推荐测试,还是去挑战点难点的吧。
    有耐心,喜欢质疑的,可以坚持坚持。(但是我现在觉得吧,老质疑别人,其实对己对人都有那么点。。。何必呢。。。)

  • 这么说吧,软硬件设计从来就不是 0 和 1 的事情。
    具体到具体的项目,实际上是开发成本和质量的博弈。
    我目前的主要的核心思想是:利用 28 原则,关注最重要的 20% 的事情,剩下的能不动就不动。
    怎么写接口,怎么规范化,没有多人合作的项目这些都不重要。
    对我自己来说,只有两件事重要:

    1. 怎么构建核心需求的技术门槛。
    2. 怎能能让软件快速可用,支持快速部署和一定程度的可快速迭代性。 你上面说的这些,如果你能举例说明这件事会对软件上线、真实安全造成影响,我可能才会支持你。大概率是先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