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对他来说是黑盒的,里面的逻辑可能很复杂,输出结果可能就是是和否,但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他测不了
人活一世,把握好人生的平衡是门艺术,我们被贩卖焦虑的商人坑得太久,已经忘了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了
这种情况解决方法最简单了:去大厂投一圈简历,条件放低点别指望过,争取面试的机会,经受一下毒打就知道自己差在哪了,楼主这种条件底子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没有找到方向而已。去大厂面试可以尽快地了解行业当下的痛点和自己的不足,应该会很有收获。
你模拟不出来真实的用户标签,就算你靠调接口弄出几千万条数据,也不表示这就是用户真实的选择,除非加入人工智能的算法,这又是另一个黑盒了……所以说,只要算法黑盒,你只要保证接口逻辑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标签的算法本身你了解么?如果算法本身对你来说是黑盒的,那你就做好接口测试就行了,搞量化时间成本太高了,我认为属于事倍功半的做法
碰到这种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接口测试用例设计之初就不够灵活?按说开发的接口不应该变化很大,否则为什么不重新设计接口呢?
越 996 越没人消费,因为时间都用来 996 了。然后生产力过剩=做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裁员,倒闭,剩下的人继续 996 弥补空缺,然而东西更卖不出去——恶心循环
看了一下自己的存款,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大概能撑 5 年,我们的经济寒冬会持续 5 年么?
难……就是说这个课程比那些知识付费的东西接受起来难多了,需要下工夫才能行,否则学了也白搭,没几天就忘了
疫情所困,经济不景气,裁员但业务暂时没有萎缩甚至扩张->996,剩余人员要填上离职人员的空缺
对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跳槽是性价比最高的 “晋升”
愿望很美好,但是实践很难,这个流程每个环节消耗的人力资源都是可观的,原本各管一摊,然而现在测试全都要介入,在领导层面不赋予相应的排期之前,测试开发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介入上述的各个环节去把握质量
开发 9 人 83 天,你就 3 人 5 天,我都怀疑你能不能找出 999 个 bug,可能 100 个都找不出来,然后很多模块实际没测到就上线了,然后背锅
有没有走人的觉悟?如果觉得没可能保证质量,就拿出数据来证明这个任务完成不了,谁完成得了让谁来。反正自己不要扛这个雷,大不了领 n+1,不要主动辞职
你忘了大明湖畔的 VIP 会员专享广告了么
行业有云:外包毁人,2 年就废
我想问问对于那种业务比较复杂,依赖上下游业务透传的场景,还有内部调用的接口,实际工作中如何测试?感觉最麻烦的就是造数据了,用 mock 的方式很容易遗漏问题,因为业务逻辑可能有 bug,mock 就看不出来
测试用例都执行不过去……题不会做
无良网站,买会员不限制时限,这不是跑路的节奏么 万一经济危机,钱不值钱了呢
点赞了,尤其是最后一条
难,我们是做金融的,链路特别长,有一次 mock 事故就是上游 mock 了下游返回,下游 mock 了上游传入,两边都认为自己没问题,等到灰度时才发现对不上,实际就已经晚了
不是今天这样,昨天还是前天我看就这样了
四字总结,无能狂怒。
不主动,不乐观,可能也不怎么皮实的我,乖乖地把贵公司拉入了不要招聘提示的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