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两件事让我感受颇深:
- 一个是前些日子我们总监来北京办公,大家一起吃了顿饭,在饭局里总监说了很多我以前没接触到也没想过的东西,比如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的,整个产业上下游链条如何运作的,跟供应商如何谈合作的,整个部门成本怎么控制怎么做营收的,客户那边的工厂是什么样的,客户的业务发展到了什么规模了等等。虽然就是简单聊聊没有说很深,但也是打开了我的视野,回来想想这就是为啥人家是总监吧。这些东西我想学也学不来,没有机会能接触的到。所以羡慕归羡慕,但我知道这不是只靠努力就能达到的成就。
- 第二个是跟一个做项目测试的朋友聊天,他们这样的位置挺痛苦的,每次都在业务上忙的很晚,但一年下来总结一下却发现不知道这一年自己忙了个啥。感觉技术上也没多少提高,领导要他们汇报的时候也不知道有什么亮点能汇报,因为整天就是做业务测试么,非常平淡的,哪有什么能让大领导赞赏的亮点可以说的。我跟他说平时多学点技术,他说也不知道要学什么,学了在工作上用不上很快也就忘了。他说挺羡慕我能在容器领域钻研的那么深入的,问我要怎么才能学好 K8S。 我想了想说你先成为 k8s 的用户吧,你现在都是在用别人搭建的好的 K8S,别人把环境都在 K8S 里部署好了你再去测业务,这样是学不会 K8S 的,你得把它真正的用起来,比如我当初在范式的时候,公司没运维, 是我把开发和测试的环境都迁移到了 k8s 里做的容器化改造,然后再去开展的各种 K8S 下专项测试的和工具开发的,这一套从 0 到 1 的体验下来,你就学的差不多了。 但这句话刚说完,我俩就意识到一个问题 -- 他哪来的机会和时间能像我之前那样从 0 到 1 体验一把。
早些年的时候,我觉得努力是通向成功道路上最重要的因素。而近几年我才意识到,当爬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周围的人基本就没有不努力的,因为不努力的人早就被刷下去了,在这里努力只是一张入场券,只是这张入场券到底入了哪一个场次可能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 入到了一个好的场次的人再加上不停的努力,可以一路坐火箭一般的往上爬,而没有拿到一个好的场次的人可能会举步维艰,彷徨不前。 比如一开始就入了后端/大数据/云/人工智能/存储 等领域的测试人员,可以一路跟随较为前沿的技术快速的成长。 而入了普通 C 端业务测试的人,可能只能玩一玩较为简单的自动化测试,也不是他们不想学习那些技术,而是没有工作环境也没有人教,纯靠自学想要进入这些领域实在是有些艰难。
这些年我也意识到了强者是越来越强的。在团队里,技术好的那个人只会越来越强,因为他技术好,所以领导会把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交给这个人,这个人技术就能在这些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强。而那些技术不好的人只能一直负责一些简单且重复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 所以有些时候差距可能是在较早的时候就形成了,就如我朋友于我,我于我们总监。这样的鸿沟不是简单的努努力就能弥补的,而是没有坐到那个位置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用那个位置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接触不到那位置才能接触到的资源,体会不到那个位置才能得到的经验。 好像大家总说屁股决定脑袋,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我感觉到行业里分化的可能会严重一些,做的好的那批人不论是薪水还是职位都不低 ,互相之间也都会交流各自领域内的技术,从大会上看也能看出来这些年的议题从简单的自动化测试,已经一路飙到了各种让人很难理解的方案上。而做的没那么好的人,可能看这些议题的时候都没感到有什么借鉴意义,因为他所处的环境里,没有这些东西发挥的空间。慢慢的很多人都觉得做的好的那批人在自嗨, 而做好的那批人又在感慨别人不识货。
所以最近两年有人来咨询我,希望给一些建议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说:
- 如果当前的工作你觉的没有技术含量,那就尽快的跳槽,跳槽到一个有技术氛围,有发展的地方,哪怕平薪过去。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年轻人要多跳槽,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
- 通用的自动化测试/测试平台/性能测试 这些天花板就在那里了,大家都会,只靠这些增加不了多少竞争力。 35 岁之前靠这些吃饭没问题,35 岁以后只会这些就会很艰难。所以多去学一些有门槛的东西, 不管是全链路压测/Docker/K8S/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拼命的往自己的工作中用,就算只是沾点边也行。不用非要当做亮点去汇报,重要的是对这些技术有基本的理解,这样在面对一些机会的时候,你才有希望去搏一下,只要搏成功了,拿到了机会,后面的路就能畅通很多。 我现在仍然认为 16 年的时候决定用 Docker 做自动化部署,17 年初的时候坚持转 K8S 是我职业生涯中正确的决定,在当时公司内没有任何要求要做容器化,是我自己决定要引入 Docker/K8S。 这为 18 年产品引入云原生架构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我顺理成章的负责了所有相关的测试任务,后面跳槽的时候这里也成了我简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当前的大环境确实不好, 前两周和朋友聊天,他说他专门调研过各个培训公司的招生数据, 基本上这两年的招生人数对比之前都打了个对折。 可能一方面大家手里钱不多了,另一方面大家也没信心了,觉得即便是技术提高了也不会带来质的改变。 而且他也说从某招聘网站的数据来看,这两年注册测试工程师的数量比之前少了 20W(还是 30W 来着我忘了),人都去哪里了,我们也不知道,想想还怪可怕的。 但我想说的是行情再怎么不好,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学习的脚步还是不能停的,哪怕只是为了让生活过的不会比现在差, 哪怕只是为了有个机会搏一个更好的位置, 天空越是黑暗,我们越应该去追寻光明。
=================我是分割线===================
看了评论区里的留言,有同学觉得技术人的视野太狭隘了, 就算掌握了一些高深的技能仍然是很 low 的,跳不出这个阶层来。 在这里我想统一回应一下,这样的想法其实挺普遍也挺正常的,但我这里想延伸一下, 就是我不觉得这个观点是一个可以用来逃避现实,可以说我们什么都不用去做了的借口。 我觉得步子不要迈得太大了,眼光不要放的太高了,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当将军。如我这种普通人就算一直到不了那样的高度,但可以通过技术也好,通过业务也好,通过其他方式也好,获得一个更好的收入不是更现实一点么。 总说做技术的人 low,但技术做好了在一线城市拿个年薪百万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难道不好么,就算拿不到百万,拿个 50W 也足够养家了对吧。 如果一开始就看着特别高的层次,但最后只能做个眼高手低的人,那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练习好某个技能去挣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