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
大龄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或者是极高的性价比。
这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做到的。
哈哈,我是实际上的卷王。。。
我们公司我年纪最大,应该也就我一个一直刷 LEETCODE 的吧。目前周赛大概 600 多名。。。
要完全躺平那都是 35 岁之前的事情了。。。
目前的圈子裁员看不出来,就算被裁的也能比较快的找到工作,可能现在所处的方向还是缺人。
今年大厂基本都没社招 HC 了,多少也会有影响。
大头兵,客观来说还是大厂给的多。
给简历前,我们这有 XX 大厂,独角兽,大牛创业团队招聘总有一款适合你。
给简历后。一周以内,对不起先生,客户觉得您不太合适,要不试试 XX.
第二周,对不起先生,要不再试试 XX?
第三周,。。。
直接一点,可能确实太水了。。。
从根本上是提升技术方案的技术门槛,靠捷径走的路总得还的。。。
核心是内容吧。
专利的创新点?
实用新型框架设计?
专利不都得专业的来写,技术不是只写个交底书么?
少数能 “决定” 产品质量的测试过的应该不错,但是这个依赖天时、地利、人和,外面因素比内部因素要大的多。为什么要把个人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
别被忽悠了,技术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自己的位置。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唱衰,但是谈好肯定也说不上。
只有认清自己,认可自己才有意义。关键是适合。
学历高有自驱的,我还是不推荐测试,还是去挑战点难点的吧。
有耐心,喜欢质疑的,可以坚持坚持。(但是我现在觉得吧,老质疑别人,其实对己对人都有那么点。。。何必呢。。。)
这么说吧,软硬件设计从来就不是 0 和 1 的事情。
具体到具体的项目,实际上是开发成本和质量的博弈。
我目前的主要的核心思想是:利用 28 原则,关注最重要的 20% 的事情,剩下的能不动就不动。
怎么写接口,怎么规范化,没有多人合作的项目这些都不重要。
对我自己来说,只有两件事重要:
核心字段做个 CRC。。。
有必要一个字段一个字段判断么。。。
你测试可以造异常数据,只要不崩没有影响不就好了。出错、崩了、内存泄漏就给你改啊。
我现在是真的怕有些人长期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过度设计,头疼。。。
既然都这么不满意了。
与其在这吐槽,不如打开 LEETCODE 刷起来。
坚持两年,不言放弃,总会有收获。
新型研究所,没编,实际就是小厂。。。
本来就没离职。
和老板谈过今年不动了,明年再说。。。
最近一段时间老是换工作内容,切来切去,有点累。。。
说下我的理解:
如果 3 你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你被当成工具人就很正常了。
你想说服我啥呢?。。。
我有自己的价值观。。。
从我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对某些技术的执念,大概率做技术也就一般的水平,根本不可能做深入。
执念需要实际的行为来证明。
至于具体的技术,那是可以平衡的,但是首先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
我的问题是年轻的时候做测试躺平,没去挑战自己。现在去跟年轻的大神们去竞争,没有优势大部分都是劣势。
偏预研性质的架构师。我原先理解的架构师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技术领域有比较深的造诣。最近被老板说了,追求极致的技术,估计只有高校,也会有顶会论文要求。老板是中科的博士,所以自己最近也在思考什么才是合适自己的。清零倒也不至于,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计算机技术的本质是算法和算力,所有语言如果从编译的角度看,都大差不差。不同小的领域间的一些算法、优化方法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PS:我广度足够,深度不够。所以不想摸太多方向。
我个人是期待小而美的精英团队。各自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现实基本不允许,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自己挑战未知,即便是我觉得比较浅的东西,也是别人不愿意碰的。同时按照老板的说法,你很多分享的东西,你分享了也没人会去思考,也不会愿意去尝试的。同时公司根本还是业务,你追求极致技术不愿意摸业务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危险。
频繁跳槽是因为因为从测试到开发到算法,最近到 AI 底层优化。35 岁从 APP 开发到算法落差太大,从极小的公司一步一步向上,最近看一线核心团队的职位。我心态比较年轻吧,学习能力也很强,所以我还是愿意继续看看自己的技术上限。最近几年都在小厂折腾,小厂技术多数能用就行,只有大厂的核心团队才会有长期的技术挑战要求。。。
最后多少还是有些眼高手低,团队里的音视频开发说我做了 10 年都是调 FFMPEG API,不需要理解深的。。。要不老板也不会逼着我去看音视频的算法,去整体把握方向。我其实更想自己有空看看主方向的论文,未来能找个大点的平台。
但是大平台通常情况下,主体的组织框架已经搭建完成,更多的是需要纯干活的,所以未来是不是考虑退而求其次,去二线的地方在广度和工程上深耕,是我要考虑的,但是做深其实更难,不能做深还是不太甘心。
目前在类似之江这样的地方和高校合作的新型研究所,走的地方财政没编,看过了也就那么回事,薪水基本到顶了,未来财富自由也和打工的没啥关系,长远看稳定也说不上,还得保持个体的竞争力,能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就去看看吧。
算是架构师吧,不管人,直接对老板负责。
我自己出去找职位,可能是职位的特殊性,需要拉通算法,工程,甚至是硬件,所以相对来说,技术是考察点(小众且很难,LEETCODE 被认为很 EASY,面试都需要手写算法)。同时还需要有稳定度,有合作精神,不能跳槽频繁。
优点是万一老板看我不爽,把我裁了,找个工作应该难度不会太大,估计做大头兵能挨到 45 岁吧,所以敢直接和老板 ARGUE。。。
就是记录下我现在的思考,以后给我自己看,一年后再回来看看,有多少认知错误的地方。
首先这个世界事公平的,如果你觉得不费力就拿到的实习岗位,这个岗位对你的要求越低,那么你在这个岗位获得的提升也就越少。
换位思考,面试官校招看重的是什么?
很多面试者都会说我喜欢技术,现在我很喜欢问你平时看什么论坛,没有机会如何提升自己,怎么证明。。。
为什么这么问,因为从你的回答可以看到:
知识这东西其实不难,面对未知的勇气,持续的求知欲才是更难能可贵的。
纯功利的说法:
把中厂一套测试流程摸清楚了,至少找个工作不难。
当然不喜欢点点点,这个你就要考虑清楚了,未来怎么规划,哪些是自己可以选的。
给优图点个赞。
这是一条突破点点点的路,一路走来,楼主不容易。
多看一步,未来互联网卷其他行业的时代过去了。
业务?哪来的那么多新增业务。。。未来互联网业务导向的职位总体看可能比技术还难。。。
今年 1100W 的保就业,最后会割谁。。。
在时代的洪流下,都是韭菜。但是可以做一颗强壮的韭菜,要割也没那么容易。
但是明明是小韭菜,喊着我是大树,我是大树,不割你割谁。。。
除了体制,没有稳定。垄断国企算体制,非垄断呵呵。
资本家也不容易,中国人太多,只要你性价比高,失业倒不至于。
麻烦的就是如果你的价值和时间是线性的,那么年纪大以后,时间减少必然带来性价比的急速下降。
如我这,事业单位,无编,哪天没价值了,老板会手软么,大概率不会,只是相比私企稍微会温和一点罢了。
不好意思,从你前几天的问题来看你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确实主观的认为你是小兵了。。。
我也注意,以后不随便扣帽子。。。
小厂继续当大头兵没问题。
去大厂不行,核心岗位培养成本太高,一年跑了,这风险太大。
换位思考,肯定是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