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验 历历在目的 2 年 测试生活

terrychow · 2017年06月10日 · 最后由 Yuki_0210 回复于 2023年06月05日 · 18623 次阅读
本帖已被设为精华帖!

一、前言

  • 最近看到行业的前辈都分享一些过往的经历来指导我们这些测试人员,我很尊敬我们的行业前辈,没有他们在前面铺路,如今我们这帮年轻的测试人估计还在碰壁或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前辈们的经验,作为年轻的测试人也有自己的一些职场,技术以及行业交际的一些总结经验,今天有些时间,我也写写我做为一名 90 后测试人的一些经历和看法吧,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本人 15 年本科毕业,还有一个月工作就满两年了,现在在公司的创新团队任测试负责人,不过由于个人发展的原因,也很快要和现在的公司说 88 啦

二、情怀

  • 我对软件测试这个方向早有情怀,早在自己大三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之后是做软件测试工程师,那时候上软件工程的课程,对软件质量保证,软件体系以及工程管理那块特别上心,老师讲完白盒测试的方法和黑盒测试的方法后就自己拿自己写过的代码开刀,渐渐发现自己对软件测试产生了兴趣,虽然也由于自己的代码功底可能比较水,加上强迫症喜欢找茬的性格,感觉就是两情相悦,后面自己去学一些性能和自动化测试的入门技术,还记得我的第一个自动化工具是按键精灵😅 ,记得是 11 年天猫双 11 来临之际的抢红包,我就是用按键精灵抢了足足 55 块的红包,结果天猫第二年就搞了一只到处跑的猫就没再抢了,那时候就体会到自动化对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所以后面不管实习,还是后面找工作也好,清一色软件测试工程师,后面也就到了现在的公司,也是走进社会的第一家公司,开始软件测试的人生道路

三、懵懂

  • 软件测试,可能至今为止,很多人还是认为就是找 bug,不过估计这个现象现在应该有所改善了吧,可能是本身对软件测试有所理解,所以工作的态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刚来到公司的时候,其实还真的挺懵懂的,来到一个创新团队,产品是新产品,也意味着业务也是新的,当时我是做 ios 端的手工测试,就是点点点,当时我还对 ios 的操作系统不熟,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坑,比如把当时唯一一台 ios7 的设备升级了,大家都知道苹果系统升级的坑,环境的多样性没了,我能理解当时的老大他也是想我能多接触自己之前没接触过的地方,一开始我也很刻苦,做移动端的测试,也做 web 端的测试,甚至后面桌面端的测试和后台的测试也做了,基本上把我们产品各个端都玩了一轮,但是总是点点点,效率真的很低,产品和团队都是新的,什么自动化等等都没有,所以当时懵懂的我也意识到我可能可以为团队带来一些改变,百废待兴,也意味着满地都是机会

四、清晰

  • 有了上面的意识,我明白我自己要做什么,机会是有,但没准备不行,好,我自己比较向往做自动化测试,那就学自动化,一开始也是乱学一通,之前用按键精灵也可录制回放,其实也是自动化的一种,但太低级了,我要进步,要学更高级的技术,后面就自己上 testerhome,上推酷等技术网站搜贴自学 selenium,同时由于自己的产品里面有移动端,那时候看大家都是用 appium,那就学最常用的就好,那时我还没学 python,但是学自动化的时候我刻意用 python 来写自动化脚本,这种并行学习的效果非常高效,不仅让我学习到自动化测试的技术,同时也可以学习新的语言,从那时候开始,基本上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就盯着电脑学习,写脚本,学语言,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把最常用的一些模式都学了,像 page object,关键字驱动,数据驱动等,后面想起总是有人说测试框架,测试工具等,有一天晚上自己就刻意搜了一下测试框架这个词,大家猜一下第一个弹出来的是什么,估计有看过我之前写的帖子的朋友就一下子知道了,就是以关键字驱动、易学易用著称的 RobotFramework(后文简称 RF),其实我那天晚上还看了 Cucumber 等其他测试框架,那我为什么会选择学 RF,如果我是只为自己学技术的话,我啥都可以学,但是我的出发点就是想为团队带来点改变的,我们当时的测试团队,除了老大之外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敲代码,如果要是以后上自动化的时候大家一起玩的话直接敲代码的学习成本就高了, 互联网时代要快,有些事是等不起的,RF 对于一个不会敲代码的人来说其实也很容易驾驭,那好,就选它了,后面就专门学习 RF 和 python 相关的技术,包括 jenkins,每天和我老大保持沟通,让他知道我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也经常盯着我老大做事,看到他在某些方面需要支持,自己当时能力所及的,我会第一个跳出来说让我来或者是我帮忙,像有一次老大开始尝试做性能测试,他写了一个 loadrunner 的脚本,跑了我们项目的第一次性能测试,由于自己的好奇心,我就向我老大请求性能测试就让我做,虽然以前接触过 loadrunner,但是也结合业务结合场景来做性能测试的话还真没接触过,我就帮请教我老大怎么做性能测试,自己又在网上搜贴看看一些具体的场景设计和 loadrunner 工具的具体使用,所以,从那次之后,我们产品的性能测试就我包办了,看起来事情多了,但这是很重要的经验,经验也是要看机会拿的,错过了,或许其他成员会抢去,那我就失去了做性能测试的机会,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所以渐渐地也得到老大的信任和团队部分成员的认可,自己的能力和对工作的动力也渐渐提高,就这种状态持续到 16 年初

五、进击

  • 16 年过完年回来,我们的产品已经开始趋于稳定,是时候做自动化测试了,由于有前面的积累和沟通,我们老大向我们总监推荐了我包办我们产品的自动化测试,包括移动端,web 端,桌面端以及后台,当时我收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也是比较慌的,毕竟之前完全没有实战经验,这次也没人带,而且我还要带上 2 个测试的小伙伴一起做,我当时还工作不满一年,心里真的是慌到不行,但后面冷静下来之后思考,这就是活生生的机会,之前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术,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为什么不试试,成功了,那团队真的让我带来改变了,失败,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做白不做,狠下心来做,所以我就将之前的想法开始一步步实现了,我就将 robotframework+jenkins+ 支撑库的方案投入到我们项目做自动化测试,也就是有了我在 testerhome 的第一篇帖子RF+Jenkins 测试框架实践,在将方案投入项目之前,我还专门给测试团队的成员开了一次针对框架的也是我在公司的第一次培训,为何会说起培训,可能也是培训,让我意识到培训的分享者会比接受者收获的更多,我就是从第一次培训当中理解到什么叫做解决方案,也总结出后面我在测试团队经常说的一句:不要为了用工具而学工具,要为了实现一套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而学工具,是的,我为什么要学 RF,它能快点应用到项目,同时也解决了测试团队上手的问题,为什么要学 jenkins,就是为了能把一套持续集成的流程串通起来,支撑产品的快速迭代,我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来学工具的,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的技术和职场道路开始走上进击的道路,后面秉持着为了解决问题来学工具的心,也做了后面的一些技术方案来解决产品项目中测试的一些需求和问题,大家看我的帖子也可以了解到具体做了些什么,后面也陆陆续续地帮团队解决一些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像带实习生,前后端沟通,力所能及,即可为之,自己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也被锻炼起来,反正什么都试试,年轻人,多学一些没亏

六、升华

  • 天道酬勤,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6 年 7 月份,我老大提离职了,产品总监第一时间就是让我接手,慌张的心又开始跳动,我才工作参加一年,就要做测试老大呢?我能不能做到,团队中还有比我更有经验的小伙伴,为何是我?或许我真的是有备而来的,还是那句,有机会干嘛不试,跳动的心沉静下来,好,我来,就是那时刻,我开始担任团队的测试老大
  • 可以说我是个小白老大,之前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不过以前在大学当学生干部的时候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做 leader 的第一件事,调整团队的测试工作方式,实现所谓的端到端测试(这是我理解的端到端,可能和其他朋友不一样),就是一个人负责一个端的所有方面的测试工作,比如自动化,性能,专项,甚至是测试工具的开发,果然这效果还是每明显的,一个月过去,产品端的质量真的有所提高,同时团队成员针对端的能力也提高起来,这是因为以前大家做的事情都太乱了,还不如先专注做好一个方向,再做其他的,所以就想到了用端到端的方式,在这期间,我们把 web 端,ios 端和 android 端的自动化测试推了起来,每一端基本都是独立一人完成的,就这过程,团队的成员熟悉了怎么用 RF 的框架,后面我还强调大家要学原理,还分析过 RF 的执行原理和分层结构,这样大家不仅能力提升了,产品的自动化测试也得到推进,巩固了测试的环节,显然,持续一段时间,产品的质量能得到提升,尤其是 web 端,以前季度 bug 数会上 100 多的,后面就 50 多,而且以前每个版本测试周期为一周,后面 2 到 3 天就行了,这都是效率的提高,成员得到升华,质量得到保证,这是测试工作的最优状态
  • 第二件事,其实以前做的都只能叫做产品测试,还没到达产品质量保证的高度,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事情还是要管起来的,一开始是什么情况,测试团队是在研发提包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要测什么,这是不对的,版本管理无任何秩序,什么时候上线什么版都不清楚,比如上线和发版的定义都区分不了,于是,我联合测试团队的成员和产品经理,研发等开始制定产品的质量流程,像需求评审、用例评审流程,这看起来有点不像互联网敏捷团队的模式,但我们是以一种轻便地方式来实现,产品主大局,产品需求一般是阐述大概要做什么,但很容易会漏掉细节,谁补,测试人员,不是总说测试比产品经理更了解业务吗,所以用例评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体现细节的问题,用例编写和研发实现的周期调整为同期,测试左移,用例编写完成后用例评审,我们也不是说一条条用例地看,对于敏捷,快速迭代,这不是个好办法,那用什么,xmind 是个好工具,产品经理能用来列需求,测试也就能用来列测试关注点,测试关注点覆盖产品需求路径,同时提出产品需求未描述清楚的地方,并且通过易用性,功能性,可靠性等一些方法也提出关注的细节,这样既能补全需求,也能前提告之研发哪里有坑,同时也巩固测试的一个关注点和范围,一举多得,可能这说成用例评审有点怪,叫测试关注点评审更好,随便,为解决问题而设计实行适当的方案或流程就好,与此同时,那为产品作版本灰度上线方案,设计灰度的范围以及要关注的功能,同时版本上线之后,做好和客服的对接,做好线上问题收集和整理,还有很多,像版本号管理,提测规范,上线流程等,虽然作为测试负责人,但在产品质量保证的范围下,事无巨细,从需求到研发到测试到上线运营,每一块都需要保证
  • 第三件事,缺陷管理,每个测试人员提 bug 的方法方式都不一样,甚至 bug 描述方式都不一致,研发经常和我吐槽,提 bug 连个图都没有,测试环境没有,甚至没有测试账号,然后我们研发环境又没重现,那要怎么修 bug,还有的是,客户经常反馈的 bug 范围和我们测试发现 bug 的范围相差深远,说明两点:1、测试重点没有贴近客户,我们所认为的重点模块不是客户的常用模块,2、我们提 bug 的质量没有保证,加大了沟通成本,这个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做,我们先把产品的各个端的功能模块分类好,作为 bug 的功能分类标签,明确模块优先级,制定 bug 优先级权重,同时标明好无效 bug 和线上 bug 作为测试人员的把控质量的一个评价指标,举个例子:以前我们总是觉得我们的沟通模块很重要,一般一个版本可以在沟通模块测出 25 个 bug,然后协同模块才 5 个 bug,结果上线之后客户反馈的问题或建议全是协同模块,沟通模块没几个,就是证明,客户目前多数是用协同模块,但我们却把工作量放在沟通模块,那就不太对了,所以结合线上 bug 的数据作为一个测试重点的一个标准,同时还有就是我们平时在当前版本结束之后,对功能模块所对应的 bug 数进行分析统计,做好缺陷趋势分析和风险预估,那下一个版本的测试范围和重点就出来的,这个是提高效率的方法,同时我们统一了 bug 的模板,每个人的格式都是一致的,研发看起来舒服,bug 自然也修得畅快,我们回归的时候也舒服,一举多得
  • 还有很多很多,我作为测试负责人之后,的确是做到了为团队带来了一些改变,这也是我本来努力的方向,后面在团队里面坚持每月至少一分享的习惯,厉害的时候,一个星期 4 次,但是我们都不是瞎培训瞎学,脱离业务的技术方案都是炫技,华而不实,我们培训都是为了解决当前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的,都是学最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而且我一直很崇尚圆桌型的培训,虽然有主讲人,但每位小伙伴在培训之前都或多或少去了解培训主题涉及的内容,之后培训的时候大家一起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思考的接受学习也是有效,大家共同进步,这有什么效果呢,说点实在的,前文提到本来测试团队几乎没人会敲代码,后面 16 年底 17 年初,都已经会独立写一个测试框架和 app 专项测试工具了,而且这过程中还不断引入像 anyproxy、docker,locust 等一些技术方案到团队,也说起分享培训,我自己也是活跃在各大测试技术群里面,以前也是到处问人,到现在到处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是回到分享者才是培训的最大收益者,自己不懂的,还会刻意去搜贴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解决办法,空余的时间也会去参加一些测试沙龙,和其他同行保持交流,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自然而然,接触的知识和人也多了,渐渐地学会了洞悉技术发展方向,能够迅速地了解和学习适应时代的技术,这也是作为一个测试人员的嗅觉,懂得变,学会如何进步

七、沉淀

  • 质量保证分为 3 大块,产品质量保证,交付质量保证,运营质量保证,只有这三大块做好,产品的价值实现才会得以保证,但是有多少人是理解这三块是要做什么的,所以我就说有部分测试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测试的价值是可以再提升的,看看上面的三块,就知道测试人员的重要性,但又有多少人做到
  • 我在年初的时候面试了很多测试人员,其中还面试了几位工作超过 10 年的前辈,这里不是抹黑,的确有一个现象,我面试那位前辈,工作 10 年,之前也是测试负责人,自己是偏向自动化测试的,好,我问他怎么做移动端的自动化测试,他也是知道用 appium+ 语言这个方式去做,我问他是怎么设计一个自动化测试方案去解决自动化的问题的,就一直和我说工具,我问他有用什么设计模式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执行效率的时候,不懂,好,我问 appium 是怎么和手机通讯来执行自动化测试的,也不懂,其实都没问题,最后让我直接否决掉的原因是,我问他是怎么管理测试环境的,他说测试环境是研发和运维搭的,测试不懂得搭,算了,我聊不下去了,我问原理,是因为作为测试负责人,也是一个带人的角色,你自己都不了解清楚的东西,在团队里面实现,团队的成员也不会了解清楚的,估计解决问题的程度也不高,感觉就是在项目里面用用而已,而且连最基本的测试环境都给研发或运维做,那测试做什么,怪不得别人说测试低端的,东西不仅要学会,还要学精,上面的情况违背了力所能及即可为的原则,而且都不仅是能及,是基本要求。
  • 第二记得应该是工作 4、5 年的,问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的区别和作用,和我说没做过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还有个更离谱的,简历里面写着自己会性能测试场景设计,面试的时候给个案例给他做,写不出来,什么是业务场景设计,什么是数值预估和瓶颈分析都不太清楚,我直接问他做过多大的并发:50 人,我马上跪了
  • 几乎没有人拥有我刚才所说的嗅觉,最简单,现在那么火的 docker,我面试的所有应聘者居然没人知道是什么来的,就那么一段时间,我患上了面试恐惧症,简称 “面瘫”,怎么做测试都不太清楚,不用谈产品质量保证,更不用说三大质量保证,别人总说测试入门低,在团队地位不高,我一开始也不太信,因为我们测试组在团队里面还是很有发声权的,因为我们抓紧质量,那些还是在点点点的,总认为自己找过多少 bug 很牛,学过多少工具很牛,到头来就导致认为测试很低端,话也说回来,我在面别人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也学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同时我有个面试习惯,我会专门挑应聘者的问题来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看法,就算后面面试失败了,我起码也不会让你白来一趟,更狠的是,我举办过一场特色培训,我让我们测试团队的成员做面试官来面试我,面到我说不出话为止,面试别人其实对自己来说也是个总结的过程,你在问别人之前起码你要了解清楚你要问的东西的原理,那才会踏实,那就是一个提高的好办法,所以我就让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面我了,果然有效,她们当时还准备得挺充足的,我有几个时刻就差点说不话来,哈哈,我当时也感觉到大家已经明显进步很多了
  • 时代变了,仅仅是找 bug 牛已经不够了,所以后面每天一句:不要为了用工具学工具,要为了解决问题而学,还有要做质量保证,不仅仅是测试,bug 是要预防,不是找,这让我更加巩固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看法,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也不断地再深化提升自己,把之前去年做过的技术方案通过理解原理和结合业务,优化了几个技术方案并在团队里面使用,能解决问题,为团队带来好的改变,自然也会收到回报,除了能力的提升,地位的提升也会有的,今年 3 月我也被提拔为资深工程师级别,这些都是要靠积累的,要做上面的事情,我基本上每天只睡 6 小时,每天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天道酬勤

八、最后说几句

  • 人往高处走,自身的发展也很重要,也由于个人发展和家庭的原因,很快和现在的公司说 88 了,来公司两年,让我从一个测试新人蜕变,很感谢现在的团队和公司给我那么多机会和条件,让我得以发展起来,同时也通过分享我过往的经历,希望对测试新人们有一些小帮助,同时也欢迎前辈们继续给我还有我们这一辈测试新人指导,我们一起创造测试界的光明和未来
  • 一个成功的团队少不了这三种角色,第一:把控方向的人,一般是产品负责人,团队的生死几乎就看他了,第二:团队第一生产力,一般就是架构师,技术最牛的那位,有方向,有策略,还要看能不能实现,第三:据说外国对他有个称号叫 master,他懂技术,懂业务,懂流程,根本就是一名全栈人员,他了解团队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在制定产品策略,技术方案以及生产过程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加以保证,给团队发展保驾护航,他是团队的消防员和安保员,测试人员的最终发展方向应该就是这个团队第三人了,个人看法,大家一起加油,谢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共收到 130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写得很好, 加油

fdeferf 回复

谢谢😄

恒温 将本帖设为了精华贴 06月10日 22:47

点赞,建议优化下格式,文字太多看起来很累

ChelseaZhang 回复

好的,有空改改😁

有思考、有行动的人总是会越来越进步的。加油

艾酱 回复

谢谢,我会继续加油的,大家也继续努力😁

测试环境这个东西, 要学会搭建是必须, 可是有些公司的确只让开发和运维有权限去搭建, 其他人别想碰到, 文件目录也是最低级别权限开放😢

itismz 回复

在下和楼主一样是 15 届毕业, 但是和楼主思想和行动上的层次差太多, 还是要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并运用到工作中, 感谢楼主分享~~~

itismz 回复

有些事情是要争取的,靠人不如靠己,所以得把自身能力提高起来,力所能及即可为之,也提到就算只有研发或运维有权限,那自己为何不争取,工作上的刚需都不是自己掌控的话,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就是要懂得争取,加油💪

匿名 #23 · 2017年06月12日
itismz 回复

需要自己争取,我来现在公司时,发布机、外网权限对测试团队都不开放,定位问题时局限性很大,
后来我通过技术交流沟通,慢慢得到可开发组认可,后来对我开放了最高权限

其实我也是这样子过来的,要争取,而且这些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解决问题呀

和楼主一样也是 15 年毕业的,庆幸自己毕业后来了一家稍具规模的公司,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也给楼主的学习能力👍 。所以有一个问题,楼主后面的发展方向是?

许伟栋 回复

发这篇文是有个原因的,现在在考虑是否继续在测试行业深造,因为有计划要创业,还在纠结中,所以一旦创业,有可能会离开测试界

恒洁可以挖过去了😂 @chenhengjie123

卡斯 回复

恒捷 2 个月前向我推荐过,他那里还好😁 😁 ,不过我自己还是先观望一下

字太多,2 年时间还是做的不错

terrychow 回复

你可以在观望的同时捣鼓下测试平台的开发吧😑

Eward 回复

2 年经历还算比较多,所以字多了些,不好意思哈

卡斯 回复

好😊

牛逼啊,我工作六年了,半路出家的,高中没毕业,自考学历、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思科培训、linux 主机、自动化测试,工作中用不到就慢慢遗忘了,现在想学点东西也不知道从何学起、docker?python / java、还是自动化 性能测试?即使学了工作用不到就慢慢废物一个。苦恼苦恼

terrychow 回复

即便创业,这段经历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基于相同的年龄层,我目前是打算在这一行深造的,共勉!

华仔 回复

所以业务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业务去支持技术发展和落地,学再多也是处于理论层面,真正结合业务做的时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楼主的故事很励志啊,谢谢分享

hui 回复

大家一起努力哈

许伟栋 回复

好,继续加油💪

我也正在经历楼主类似搭建自动化从 0 到 1 的过程 向楼主学习 天道酬勤,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真的,2 年有这种经历太棒了!)

淼淼淼 回复

谢谢,共勉😁

达者为先

雨雾恨 回复

👍💪

写的很好,要从质量保障这个大的目标出发,来调整工作范围与工作重心,也会不知不觉的有了发生权,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mayayimin 回复

所以之前看到那些总是说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开除测试,或者是现在云测,自动化等那么发达,还需要测试干嘛,其实测试这个行业或工种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相对产品经理或研发都比较慢,关键就是找不准定位,能升华到质量保证,测试的价值才逐渐体现出来,所以测试小伙伴们不要妄自菲薄,测试在团队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关键就是怎么当这个角色了

排版确实有待提高

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不过少年你打字还是有点偏啰嗦

胖虎 回复

我会继续改进的,谢谢提点

加油,相信你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未来~

magicyang 回复

谢谢前辈鼓励,大家一起加油😁

经历很相似啊 不过我的比楼主多走了点弯路 共勉

纯稀饭 回复

哈哈,大家都有共鸣啊,加油

两年到这个程度 给你点个赞

CloudHuan 回复

谢谢,加油!

同 15 年毕业,不过还是楼主能拼啊

雪怪 回复

哈哈,好多 15 届的朋友哦,大家一起加油吧

跟楼主一样是 15 毕业,经历也惊人的相似,不过发现自己好像不太适合做管理工作,虽然现在也还在管,有点力不从心啊

adonisjph 回复

各种想法吧,不适合管理可以做测试架构师呀,一样溜

测试在现在快速迭代的情况下还是很重要的,其实自动化测试永远只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手段吧,通过分层次的测试管理是最好的质量保证的方法,做自动化也有一定时间了,就越来越觉得传统的测试 j 架构无法被替代,尤其是在设计阶段的预防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测试在产品和开发中间做代理人的角色,帮助提前预防缺陷。

强悍的 2 年测试经历, 服气了.
感觉在外包公司干了 1 年, 仿佛水平还在 1 年前的水平, 感觉自己学习知识有点盲目, 没有按题主说的为解决业务问题而学习知识, 有点混沌了, 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主要是自己学历是专科, 现在会的东西也不多, 没有能力进入到自主研发的公司, 只能先在外包公司点点点, 边点边学, 希望以后可以找到自主研发的工作.
继续加油.

哇,我看完好有感触啊,同 15 年毕业,学的开发,可是可能不想一个姑娘家年级轻轻掉头发吧,选择了测试行业,我很幸运的刚进测试这一行还不知道测试这一行的时候自动化测试的老大看中了我,跟着他学习,但是第一家公司是比较大外包公司,你的工作能力是有提高,但是个人发展会有局限性。所以上个月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听起来跟楼主公司差不多,产品在起步阶段,之前并没有自动化测试这一引入,而且自己以前是做 android 的测试,对 web 和 ios 并不了解,所以一开始都是摸索中,但是做的还行,因为解决了问题说明我也学会了这一块。我的领导是研发的老大,研发跟测试本考虑点本就区别。开始做 ui 测试刚摸熟,昨天说觉得公司现在并不适合 ui 测试这一块,先跑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通过, 再跑服务的集成测试。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公司现在业务需求都在改变做接口比做 ui 功能实际,同样的老大对 RF 是情有独钟啊。适不适合做接口我没接触过也不好说,还在摸索中。

小白 回复

robotframework 做接口测试很好用,但基于数据驱动的话框架的测试报告很鸡肋,所以自己设计框架是可以的,可以看看:https://testerhome.com/topics/5262 模式可以学,但是看看自己哪些地方要适配业务和优化吧

深有感触,楼主文章写的真好。同 15 年毕业,相似经历。

性能和专项不需要经常做,而功能测试是一直都做的,人员怎么分配的呢

很对,赞一个。天道酬勤,继续加油

服气,向你学习,想想我也差不多工作两年了。

感谢楼主分享,请教一下,您所说的数据驱动指的是什么?百度百科给的解释直接把数据驱动测试等同于黑盒测试,我不太认同。

另外您说面试问到 “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的区别”,我想试着答一下,麻烦看看跟您的答案是否一致:
测试计划指的是计划什么时间开始测试,测几轮,覆盖哪些点,什么时间交付等;
测试策略指的是本次测试的重点,测试方法。
其实二者有一定的重合,作为一个面试问题提出来,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看您帖子似乎这两年职业生涯极为顺利,想请教一下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如何解决的呢?我主要指的是人事方面,对上沟通,对下驱动,等等。

感谢回复!

思追 回复

可以加我微信交流交流,加的时候备注一下就好

2 年很 6 啦,我也 2 年多,自动化神马根本没头绪,非科班的出身的测试表示很蒙圈啊

同样 15 年,在传统公司当螺丝钉学到的好有限啊。现在跳出来做接口与自动化。。不过项目刚开始,自动化基本用不上什么。。。
公司准备做性能测试了。。性能场景设计哪里有资料,lz 能发我些么?

dadeshuo 回复

场景设计我之前也是跟上手老大和公司另外一大学的,建议 3 本书:Wireshark 数据包分析实战 (第 2 版),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的艺术,http 权威指南

terrychow 回复

这 3 本看过 2 本。。感觉性能测试工具类的书都烂大街了。。但是没本性能调优,性能分析,场景设计的好书😂

dadeshuo 回复

所以都是要结合业务去做实践的,或者百度看看案例吧,性能调优的话多少要懂点物理层的知识

118楼 已删除

我也是跟楼主一样,15 年毕业的。懵懂期,每天的工作差不多也是点点点

楼主,我作为一个工作十几年的测试 er 来说,我只是觉得你就是个扯淡小王子。你把这种理论的东西,没一点用,你知道有多少人面试的时候临时看看,你有没有想过很多人之前在小公司,赶项目时,用例都来不及写,能省去多少流程就多少流程,哪像你在一个大公司什么都能有机会接触。小子,别以为两年了就感觉自己很牛逼一样,你需要学的是做人的东西,学会怎样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还有,对于你说什么找 bug 需要改善,你认为改善就这么容易吗?很多老板,看的就是你的 bug,按 bug 给钱,按代码的质量和技术给钱,别想的太多了,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测试的 回复

1、我没在大公司,我在一个创业团队
2、我牛不牛逼不是我说了算,关键是我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不能为团队解决问题的话,我会飞天都没用
3、我很欣赏像您这种前辈,很贴近实际,既然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我还是有问题的,我愿意继续改进学习
4、别人实际情况我得考虑,但我也得考虑我的实际情况,我的实际情况是我就得要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测试来加入团队,不然,因为对方是非科班出身,点点点,做的都是小项目省流程什么的,就觉得我没考虑别人的实际的话,那谁考虑我的实际,我要一个人回来不能给我解决问题,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致命了,时间就是金钱,项目小,省流程,都是借口,想进步,狠下心做,管他是不是科班出身,一样能成功,可以去了解一下齐涛道长,他也是非科班出身的,人家一样很厉害,而且小项目这种也是个人选择,有时候的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我就得为因为对方过往的选择不好,或者是在行业不得志埋单吗,这才是不切实际,我选择对口的专业,我选择适合我的公司和团队,那是为了我想更好的在这个行业混下去,就是为了比别人更优秀,不被淘汰,那在这个过程中有谁会体会到我付出了多少才有这样的收获,看起来光鲜,我有苦还没说而已,这才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
5、改善 bug 不容易,就因为不容易就不改善了?如果按照你说的那种老板是按 bug 给钱的话,我估计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老板请你回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添加难题,我如果在团队里面也是这样追求数量的话,我可以说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写这篇文说那么多了,观念要改变,老板看重利益,看重价值,能在测试工作中体现出价值来,整体提升产品质量,这才是老板想要的,如果有上面的老板的话,我就算没工作也会不愿意为这种人打工,这是一个测试人的原则
6、小弟认为您作为一名工作 10 几年的老前辈,资历够深,您应该能看透这些才对的吧,或许您有更高层次的想法是小弟我看不透的,那还是请多多指教

赞~向楼主学习

很励志,值得学习,必须顶起来。

楼主并不是 2 年经验,而是四五年了,因为你科班出身,你上手自动化和性能简直 so easy,很赞你的团队精神,但是你在抨击其他人和测试行业,来夸耀自己的能力(文中你所谓的嗅觉)的时候,请!结合实际情况,你去调查下进入测试行业的人员结构,80% 都是转行过来的,15% 开发运维做不下去觉得测试简单过来的,5% 是对测试独爱的,显然你属于 15% 的,自己代码水平低,想来测试行业寻找优越感,我说话比较直接,还请见谅

范振昕 回复

我更多的心态是摆在有没有人肯去解决问题,不是科班出身一定能力比科班出身的差不?不一定吧,我自己在招聘人员的时候的确也了解过测试行业的情况,真的很多都是转行过来的,但是既然来到这个行业,更多地应该去想怎么发光发热吧,当然,我也明白有部分同行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需求,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都行,但是,做人要上进,我每每想到一种情况是,2 年后,当你被你的同班同学面试,之后他还做你的领导,你会有什么感觉,我自己想想都觉得恶心,我不想做这种人,所以我就得做另外的那个,还有一个问题的,我现在还打算做一名产品经理,因为自己本来想过创业,要作为一名创业者,起码得具备元认知,领导力,抗逆性等一些素质,我提到我本来就是在一个创业团队,创业基本上都是生死攸关的,所有得把自己逼起来,所以话说回来,假如由于自己是科班或代码水平低而过来做测试,做质量保证的话,只是为了过日子,3 个月,团队就可以收拾东西关门的了,这是处境的不同导致的结果,所以,我明白您的看法,测试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优越感,背锅的时候就不是这么想的了,反而是创业的过程,我很享受,有磨砺,才能成长,也谢谢前辈提点

我的出发点不是说通过贬低同行而炫耀自己的能力,我更多的想让大家能看看现在行业的一个严峻程度,后人已经慢慢地进步起来了,时代对测试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再不进步,就要被淘汰,我是不想被淘汰的,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看清楚,我或许不懂做人的道理,但我明白我不进步,我不淘汰别人,别人就会淘汰我,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社会现实,就这样吧,也顺带说一下,全中国肯定不止我一个有这种经历,我的朋友圈当中好几个同龄人都比我厉害,厉害很多,我自己都自愧不如,那些大学毕业就创业成功的呢,怎么比,要去羡慕别人?还不如自己想想办法怎么才能不被淘汰

欢迎大家继续评论,就算是听起来难听的话,我也愿意接受,绝不关评论,小弟还真心感谢大家能给我提那么多改进的建议

terrychow 回复

你说的这点确实是普遍的事实,观点也很正确,特别赞赏你这种进取的精神,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不好的影子,加油吧,你改变不了这个行业,但是你能改变你自己,最后补充一点,可能会让你吐血,我不是前辈,我也 15 年毕业,去年底转行做测试,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甚至装系统都不会,摸爬滚打快一年了,现在也用的 RF 这套框架,准备开始探索性能这块,深知非科班生在本身就比较难的 IT 行业的不易,所以对你的某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有些看法,不是别人不求进取,而是实际太艰难,你有基础 2 年能成为 leader,但是别人一路拼搏有可能 2 年还只能点点点,10 年只能如你面试那位,只能说你实际能力强机遇好,但是别人和你一样想进步

范振昕 回复

小生年轻,是没有一些前辈们说话那般温文尔雅,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你能理解我的想法,就是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回到天道酬勤那句,谢谢你😁

范振昕 回复

还是得补充一句,当你成为测试之后,你会慢慢发现测试的技术含量以及工作难度不比开发运维低,甚至更高,当你要做交付质量保证,运营质量保证,这块想想都会头疼,但很具挑战性,而且还练人,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都是招测试经理,而不是说质量经理,你认为我是那 15% 可以,甚至 80% 都可以,我可以比较有底气的说我现在要转后台开发我也一样做得过去,我们生产环境的部分运维工作就是测试做的,这是典型创业团队,什么都要做,所以什么都要学,定义可以下,我改变不了这个行业,那就让这个行业被淘汰,云测,人工智能,迟早会取代所谓的点点点

楼主不错,让我想起了我最近带的亦师亦友的小徒弟。

你的经历和成长过程非常棒,目前看来还差一个监控体系和止血体系的历练。同时自动化方面也还是在使用层面,有机会自己造个轮子。我自己也没造过轮子,不过鼓励新人造轮子,能创新更好。

看了所有的回复,想对工作十年的前辈们说一句,对待后辈需要那么刺裸裸的冷嘈热讽么?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也就等着被淘汰。你十年经历的,你十年无法改变的,说不定就被年轻人给推翻了。测试圈子越来越多年轻有活力有想法的人进入,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共勉和加油,希望楼主这样的年轻人成为社区新一批的中流砥柱。

恒温 回复

确实,我目前的短板就在性能那一块,最近自己搭了一套 influxdb+grafana+collectd,也在补全我自己监控的那一块,目前可能只是在看看数据,具体的分析可能还真需要时间的积累,自动化的 3 个层次,我确实最多就到第二个,也就是写脚本,第三层,平台化,造轮子,慢慢也会补全,比如最近我们测试开发的一个专项测试工具,这些都要通过自身的付出才能得到的,天天想想而已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改变,非常谢谢恒总的鼓励和提点,也让我更看清自己的一些问题,我会更加努力的

@Lihuazhang 换工作 2 个月,996 一个半月了,偶尔 12 点,快顶不住了。恒温,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啊。。。。

magicyang 回复

因为我长的年轻。你看到我样子就知道了。

挺好的,我这个工作五年的 90 后,也要赶紧加快脚步了

最深刻的还是质量保证的三大块和 “BUG 是要预防而不是找”。作为小白依赖性太强,想法太少,看完楼主的经历感触比较多,想想四五年之后我可能就是你面过的那几个人的状态,那就太可怕。

楼主,咱这一行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广嘛,自己有时候学新工具新语言的时候学的比较浅,稍微放一下不用就容易忘记,等再要用的时候捡起来又要花些许时间,请问你平时是怎么给自己学过的知识做总结,从而让自己对学过但不常用的知识做到快速捡起的啊?
求交流,先谢谢了。

zhang 回复

这个是测试的一个痛点,啥都要懂,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的学习习惯是,啥都学一点点而已,平时的话有空就玩玩自己做过的项目或写过的代码,我自己也经常写爬虫代码,爬工资,爬完工资可以爬技术关键字等等,也会学 swift,js 等,很多都是蜻蜓点水,但是在要用的时候就不慌了,因为本身有接触过,那要用的话就死命的学,很快就起来了,其实工具也好,语言也好,还是多用才能熟悉的,网上多看一些案例,也多找一些有趣的东西玩一下也可以,比如想玩小程序的话可以自己是个弄个 testerhome 的小程序,之前有朋友就玩过

顺带说说交付质量保证那一块,在产品研发团队内部测试什么的都没问题,发上线之后自己也能正常使用,但为什么总是有客户反馈林林总总的问题,测试测不出来?不是,因为没做好怎么有保障的让客户用上你的产品来,我所在的团队是做 toB 产品的,需要和客户的系统进行对接,但总有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出现,像 ip 被限制,模块版本不支持等,而我们这边又没重现,说到底就是交付没做好,我的几个做法:
1、交付验收,对接好客户的系统之后,必须经过我们这边的人员使用客户系统的账号进行产品验收,客户需要用的功能或业务都验收成功之后才可以交付给客户使用,当然,这一块也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去支持
2、镜像测试,但这个成本有点大,其实就是按照客户的系统的数据和配置等再做一个镜像测试环境,但一般只能线性模拟,但是当客户各种各样的环境多起来的时候,这就难管理了,当然这里可以用 docker 镜像,的确 docker 能稍微解决我这边资源上的一些问题,但是 docker 有个问题,就是 commit 过的镜像所包含的文件是不能删除的,也就是我要替换些模块都比较难,用 dockerfile 去支持的话,一开始又会很痛苦,说到底,交付质量保证也是一块很大的学问,但是产品质量都做不好,那就别谈交付质量了

学习了😀

尚未就业,但是醍醐灌顶。感谢楼主。

首先赞!谢谢!!好想知道楼主对产品质量保证、交付质量保证、运营质量保证方面的啥啥的。😀 😀 😍

很赞,加油

楼主写的库 https://github.com/wqzhou0208/MacacaLibrary 很不错,已经 fork 到 sample 集,希望早日加入 Macaca 核心开发小组😃

最近在看 app inspector,之前在群里说过看看能不能做事件触发和自动刷新,最近在 xcode 上遇到点小麻烦,所以先解决了再看看,那到时要谢谢 xdf 大神指导啦😄

@terrychow 不是什么大神,空了时候开发些工具而已。

app inspector 的职责边界就是 inspector 啊,能查看到元素就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实现 UIRecorder 那样的即时操作功能,而是 xpath 生成的准确度。

感谢 xdf 的邀请和提点指导,可惜最近在工作交接有些忙,加上我对 macaca 更多地还是在使用层面,最近才开始深入研究,可能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之后才能参加贵方,当然,这边期间我还是会多用 macaca 帮忙看看能不能发现多几个 issue,先谢谢😁

跟楼主很像啊,差不多正式转测试2年,之前在地图行业混了4年,2年前转互联网电商测试。基本上70%的业余时间都在学习,不过明显感觉跟楼主的成长不是一个量级的啊。我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多次的反思过为什么学习后效果不明显,就一点,学了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为了学而学。现在公司就2个测试,属于野生状态,没有带头人,所以自己的就是带头的,另一个技术就是传统的测试,慢慢就分工不同,后来转变思路,实际工作需要什么就钻研什么,果然还是有些效果的。。从楼主的思维来看,楼主的执行力很强,学习务实,难得的人才。目前,通过个人的努力,取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基本主导了公司的测试环境搭建维护、生产和测试的发版和各项配置管理工作,大脑中有很多关于测试的想法还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一步等公司产品迭代慢下来也准备走楼主以前的路啊,开始自动化,呵呵,楼主加油,期待你下一次半年总结哦哈~~~

terrychow 回复

嗯,我明白了,谢谢楼主的指点。
真的是觉得看到你的这两年的成就,让我不经意间产生了更多斗志,因为感觉大家都是年轻人,楼主能做到,我应该也能做到,就是一种不愿意输的感觉。
我会继续加油的:)继续学习继续总结,那些沉淀的知识我相信终究会开花结朵。

zhang 回复

加油加油加油,敢拼才会赢嘛,一起创造测试界的光明

😂 lz 能加我个 qq 什么的么?我现在尝试用你选的那套性能监控方案,collectd 的数据已经采集到 influxdb 里了,就是 grafana 画图这块不知道怎么处理,能分享下图表配置么?

😂 原来是包版本太旧的缘故。。。

写的相当好,不过要是摘出一些主要的工作内容,标上颜色打上重点,看起来就更方便了😬 😝

好文,深刻,点赞。

介意交个朋友吗?

草莓奶昔 回复

可以加微信

不要为了用工具学工具,要为了解决问题而学,非常感谢同为 90 后前辈的分享~

厉害了,楼主。创业还在 IT 界么,哈哈

技术没有深度终究是不给力的,十年后你和他也是一样...

ting 回复

别人的十年已经过去,我的十年正在进行,那就请拭目以待吧,谢谢指点,我会好好努力的

我还是想补充一下,大家认为的测试技术是什么技术,一定是敲代码输出的技术,还是对于某些工具的一个使用技巧?我一直认为的测试技术是指怎么提高产品整体方面质量的方法,我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习惯,比起输出一段代码来解决问题,我还是比较向往通过测试策略或活动流程等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我的代码的确是有些 low。比如说交付和运营质量保证那一块,谁能直接通过代码或工具保证说一定能提高质量的,测试技术或者说测试能力应该是从多方面去考虑的,当然包括代码,但是还有流程,策略,人员管理以及平台,这些综合起来,才好评判一个测试人员的水平,我明白现实是测试会打代码很牛,老板也喜欢这种测试,因为有时还可以当开发用,但还是那句吧,术业有专攻,测试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论
我很明白重代码技术这个现实,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凡事考虑 ROI 吧,如果老板不理解,人员不支持,尝试去改变,你没努力过,怎么知道不可能,如果还是的话,那没办法,我估计没法在这种团队生存,我就只能创业了,或去卖烧饼或去卖手机

依我看,技术不分开发和测试,只分懂和不懂。

我见过测试人员根本不知道怎么测的软件,
却从未见过开发人员测不了,只有测试人员懂怎么测的软件。

因为大多数测试人员不懂待测软件的内部实现。这个就是问题的关键。测试人员走技术路线的真不多,走这个路线的人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技术局限在测试?为什么我不干脆转开发?做一个注重自己代码质量的开发人员岂不是很爽,再也不给别人擦屁股,也不用别人擦我的。

至于策略,技术不行用策略补。比如,图形界面的自动化测试是很讲策略的,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这个适合那个不适合。只因为技术发展不够,不然全做就完事了,不用策略。

我的微信 anqi19930509 ,你加我,还是我加你

120楼 已删除

我做了测试,也过开发,运维,但是还是觉得测试比较有难度的, 我可以开发出这个功能,但是有时想测试这个东西,比我开发这个东西的时间还长。特别是构造相同环境的时候,很难重现。 看了楼主的文章,还是要鞭策自己努力啊

很不错,共勉!

写的不错,有些话虽然很直,但是给人以惊醒;我已经进入测试行业一年了,却只是停留在功能测试,想要学习自动化,却怎么也学不下去,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卡住进行不下去,不知道楼主有没有遇到过呢,是如何解决的呢(身边没有认识做自动化的)

小小方 回复

我以前学自动化的时候也经常卡住,而且还没人指导,有时候一个问题要卡我好几天才解决,时间的投入是肯定了,我还试过为了解决一个卡住的问题,连续几天 2 点多睡觉,早上 7 点又要起床,但后面解决的时候那种对自己的鼓舞可能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有付出有收获,而且到后面技术有一定高度的时候,解决卡住的问题所耗时间还更长了,贵在坚持和方法吧,不懂,到群里问人,翻帖子,而且多些结合相近问题,或许就能想到解决方案

楼主文字功底确实给力,对测试的总结也很到位,赞

总结的很不错,很多事情能够不断的去思考尝试并且坚持下来才能很好的沉淀,两年可以做的深入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加油

看完总结很激动,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又被点燃了,加油 (ง •_•)ง

感觉和楼主的心路历程好像,只是还没你那么厉害(仅限管理层面)哈哈,~文章虽然没什么层次,但看起来毫不费力,看来内心认可楼主的观点😃 😄

同是 15 年毕业做测试,楼主给力,向你学习

楼主的经历也是我所期盼的,应该要多像你学习,多思考。

可以 很感谢 楼主,我们团队目前来说,就我自己会写点代码,看了 楼主的经历,我要学习,哈哈 ,谢谢了

Bianca 测试两年,感觉走在了人生的三岔路口 中提及了此贴 07月17日 18:26

楼主想问下对于 Bug 管理工具的看法,多谢

liqi 回复

我目前对 bug 管理工具接触还比较少,但我自己了解到的有两种,一种就是比较针对性的 bug 管理平台,bug 是平台的基本元素,研发,测试整个 bug 的生命周期进行工作计划或安排,同时也会有比较专业的模块统计分析以及 bug 版本管理等,另外一种是通用性的,其实是项目管理平台,缺陷管理是其中的一个模块,,综合来说,其实 bug 管理工具具备了项目工作流和统计模块就基本能用的了,但我个人比较向往有一种可以通过历史版本的 bug 数据预测之后版本的 bug 分布以及能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相应风险应对措施的 bug 管理平台,这种是可以结合当前测试智能化的一个趋势下做起来的,不过这种的话可能就偏向于大公司大项目了,因为小团队小项目的话,数据量可能不大,当今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说数据,bug 也是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加以利用以之来预测下一步,这是比较客观的做法,朋友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

terrychow 回复

多谢~

要做一个会写代码的测试

李先生 回复

好,感谢提点😁

terrychow 回复

客气了,客气了,谈不上提点,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

@terrychow 年轻人 很看好你 我这儿有个坑 您考虑入坑不?

老马 回复

已入坑,谢谢好意😂

号前段时间丢了,导致一直挖坟……
楼主是很有激情的,一直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路上,看你搞 docker,服务器监控,那就是把运维的活也干了。
测试开发的工作还是比较杂的,我的观点还是测开做的都是开发没时间搞的事情,比如应该自测阶段完成的用例,比如整个流程的串通,然后测开闲下来的时候还要做各种工具,把开发没时间搞的事情做的更高效。
那么测试面对的,比开发接触的要广的多很多,同样工龄的开发和测试,接触的肯定不一样,不同的语言,比开发多得多的工具,运维工作,很多开发集合起来的业务,还有你说的 bug 平台,各种用例平台,性能测试平台,云平台等等。
工作就是这样,楼主也一直在这条路上有激情的奔跑着,很棒。
如果说技术的 x 轴是广度,y 轴是深度,那么测试偏向于 x 轴,开发偏向于 y 轴。(x,y) 的值是你的技术能力。
在此我就是希望楼主多关注一些深度的东西吧。
2 年就到管理层,甚至让手下面试你,各种嘲讽,至少说明,这个团队的能力真的太弱了,你说的,如果每一个人专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技术,那么问住你是分分钟的事情,这说明,或者他们没有你深入,或者他们就没深入,或者你们就没啥值得骄傲的东西。你们团队每个人的特点很弱,也就是说,人员太弱,没有技术深度。
当然你都跳出来了,希望楼主能感受到更大的挑战。
从楼主的字里行间也看出来了,想做创业者,也就是要带领一些人,这没啥不好,不是说非得技术如何如何才有资格带人,这是错的,带人也是要一步一步学的,这没什么。
我只是想说,希望楼主在热心于技术的广度,带人的热情,也不要忘了技术的深度,多看一些底层的东西。
底层的东西并非多么难,你有代码基础,再看一些比如 CPU,磁盘,计算机原理,各种协议原理,简单算法,linux,数据库原理,缓存原理,数据结构,应该就差不多了。
楼主的经理也在激励着我,共勉。

zyanycall 回复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实在的评论,非常感谢,你能读出我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估计所有像我这种刚出来社会不久的小伙伴们也会面临的问题,y 值较小,都是百花齐放而蜻蜓点水,这个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聊聊,在以前公司的时候,说到微服务估计我就已经把 docker 和微服务贴上标签,什么叫微服务,因为在 docker 上面搭建了好几个 RPC 应用,所以就叫微服务,呵呵,侧面反映一个问题,很多东西都是你自己以为懂了而已,其实哪里是懂,我很喜欢 A 厂的面试,这次经历我是深有体会,面试官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大们,他们会刨根问底,问到答不出为止,就算自认为在某个方面很出色,了解很多,其实到最后会发现后面需要了解的,需要学习的,比现在所认为自己已经精通甚至超神的,还有很高很高的山,这篇文是我进 A 厂之前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估计现在的我可以怼死那时写这篇文的我,但我仍然发现自己真的还很肤浅,深度是时间 + 努力得到的,不是一个 2、3 年就能上天的,就算是天才也不会,谢谢前辈提醒指导

还是先从博客中认识到前辈,刚入行几个月,这篇职业经验从头到尾看完包括底下的评论,不得不说对我的鼓舞和帮助还是挺大的。谢谢您,有机会希望可以认识您。

👍 👍 楼主真的是大牛啦 你真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接受挑战的人~ 看了你的经历我也反思自己 自己会的东西太少啦 跟你看齐

simple 专栏文章:[精华帖] 社区历年精华帖分类归总 中提及了此贴 12月13日 20:49
simple [精彩盘点] TesterHome 社区 2018 年 度精华帖 中提及了此贴 01月07日 12:08
仅楼主可见
仅楼主可见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