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格式的话,excel 或者 todo list 都行,能方便看到检查点和一个个打钩就好

    实践形式的话,看这个 checklist 是想要求什么阶段做好。比如是上线前做好,那就放到上线申请单里。

    PS:可以看看 checklist 里有什么是可以自动化检查的,能自动化尽量自动化,靠谱且效率高。

  • 同感。

    有些常规工作其实没必要写上去(如 “负责编写测试计划文档。”)。写上去的应该都是你想突出的你做出来的事情或技能,一方面可以更突出你的擅长点,另一方面也便于引导后续面试官往你擅长的地方去细问。可以试着给自己定个硬指标,项目经历控制在 3 个内,每个经历的细点控制在 4 个内,然后在这个范围内,把你觉得不那么突出的点或者经历去掉,只保留突出的。

    简历里的工作经历,其实有点类似于工作中写绩效总结。关键不是大而全,而是要突出重点和亮点,让你比别人突出就好。

    PS:后面实际投递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针对一些你真的比较想去的岗位的 JD,对简历进行微调,突出和 JD 要求匹配度高的内容,否则容易因为匹配度不够被筛掉。

  • 这么说吧,webDriverAgentUrl 可以设置为任意地址,但你会因为 appium 更前面的一些流程卡住导致到不了用 webDriverAgentUrl 执行自动化这一步。

    appium 在运行到连接 webDriverAgentUrl 前,还有一些前置步骤,如自动检测 udid 本地是否存在、检测被测 app 是否已安装等,这些步骤用的是 idevice_id 这类仅支持获取本地连接设备信息的工具进行的,所以如果设备不是本地连接,会在这些前置步骤里被卡住。

    要解决的话,得手动改 appium 源码,让它跳过这类步骤。

  • 你这种属于运行时赋值的变量,没法用 yaml 自带的变量机制实现。得用测试框架来存储,并设定一些赋值/使用变量语法给使用者在 yaml 中使用。

    具体例子,建议可以看看 httprunner v1 或者 v2 版本。

  • 那就边学边看呗,能力提升总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不过也要意识到,光靠能力提升没法帮你争取到调薪,只有通过应用能力,实打实取得项目成绩才能争取到。

  • 从楼主描述看,想快速获得调薪机会,跳槽吧。

    你换个角度看,如果你是公司领导,收到一个绩效平平,没怎么看得出项目成绩(项目主心骨那种程度)的员工想申请调薪,你会给调么?

    调薪的最终目的是留住人才。你没法证明你是人才的话,是很难获得这方面的机会的。就算主动提出了,你的领导也帮你申请了,但再上面的领导也不大会批给你。

    PS:赋能这段看起来是新招的自动化测试工程师的成绩,不知道放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

  • 客气啦,算不上大佬。只是做一下经验交流。

    我们线上和测试环境数据是隔离的,所以很多时候本地是很难直接复现问题的。定位排查高度依赖日志,所以看到第一反应是查线上日志。

  • 这些点挺中肯的,也都是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不过感觉上会有点散,除了基础测试外其他的点有点散。建议楼主可以试试梳理下思路,把差异化这块再拆分一下,让想到的内容可以更完整?

    比如先服务端测试点(各种入参组合、合法/不合法输入、接口性能水平、内部计算和入库结果正确等),然后客户端(界面兼容、交互合理、合理的参数限制、用户填写大量内容误删页面下的自动缓存等),最后两端集成(成功/不成功返回、弱网下的重试幂等、接口响应久情况下的自动超时报错等)。

  • 不错的分享,过程很清晰。

    提个小疑问,这里面的 找用户收集复现步骤 + 本地调试复现并看到报错 ,是否可以简化为直接看线上服务相应时间的日志?这样沟通成本更低,而且也避免一些非必现问题被放过。

  • 没用过,不好说有没有必要。

    不过如 2 楼所说,模拟器无法取代云真机,核心原因是模拟器不具备真机才有的一些特点(最明显的就是用的不是各家厂商自己二次开发过的 android 系统),所以模拟器的结果可信度和真机相比会有差距。

  • 个人经验,活跃度比较高的群一般都不会是持续交流技术而活跃的。一方面是有些技术是公司内部的,不方便对外传播;另一方面是技术的东西三言两语很多时候说不清楚,手机打字麻烦很容易放弃或者写不细。技术问题交流,更建议发帖把具体情况说清楚,得到的收获会更多。

    如果想通过微信交流技术的话,更建议是找到几个觉得合适的人加下微信,私聊交流,或者组个 10 人内的小群内部交流。这样的交流会比一些大群交流有效得多,也方便聊深。

  • 第一次接触 “云手机” 这个概念,不知道你这里说得云手机,是不是指云厂商提供的以 arm 虚拟机形式虚拟出来的一台手机?

  • hmm,感觉你这个问题不一定要转行解决,换公司可能也可以解决?

  • 在广州

  • 目前在招业务测试和游戏测试,不过学历主要要求本科,能力强的也会适当放松学历要求

    有兴趣可以加我微信 chenhengjie123 ,发一下简历

  • 我有一个小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一个证书是不是可以打包多个不同包名的 App,如果对包名没啥要求的是不是可以添加多个不同的包名,然后把测试包重签名成这个证书下的不同包名的 App 这样能不能解决数量限制的问题?

    不可行,苹果限制的就是这个证书下的总关联设备数,和包名没关系。

    你这个情况,不购买新的证书的前提下,按我理解只有两条路:
    1、如果这 100 台设备,其实有一些是可以不需要的,可以找苹果客服申请重置,把不需要的踢掉,空出名额加新设备
    2、如楼上说,用 testflight 包。可以通过短链分享给任何人的,缺点是发布到 testflight 需要在后台操作下

    企业签名证书需要提交企业的相关资质文件来进行申请的,而且据说通过率并不高(这个证书提供了绕过 appstore 大规模分发的能力,很容易被黑产利用,设计用途应该是大型企业一些内部软件的分发),有条件搞这个最好,没条件不建议折腾。

  • 我们这有招,有兴趣么?

  • 这个回调本质上就是企业微信主动调回你们系统提供的指定接口吧?这样的话直接模拟企业微信发起请求就好啦。

    系统设计上,可以把所有回调的消息直接甩消息队列做削峰处理,具体入库存储由另一个消费者服务从队列里取数据逐个进行,也可以比较有效避免消息太多系统崩掉。

  • 游戏是因为兼容多版本成本比升级成本高,所以才基本都统一加载资源热更,保障用户使用的都是同一版本。

    而普通软件升级成本比兼容成本高(如果老是打开后更新,估计用户就不用了,用户粘性比游戏低太多了),所以没有类似游戏这样每次都要 load 热更数据保障用最新版本,线上其实经常多版本并存。

    而且其实普通软件内部也有提供自升级功能,用户点一下就可以下载安装包和更新。一般软件的热更内容比游戏少很多,所以基本都会想办法做到用户无感知(比如楼上提到的预先下载完,用户点按钮就直接应用),不怎么会有游戏这个明显的 loading 过程。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具备修改软件逻辑的能力的热更技术,是可以绕过应用市场审核机制的(审核时是个计算器,审核后下发热更变成一个购物 app 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应用市场对这类技术限制相当严格,特别苹果,如果发现有类似框架引入,会直接拒绝。同时应用市场也有提供晚上 wifi 环境下自动更新的能力,足以满足大部分情况下新版本覆盖度的需要,所以相对来说,不会像游戏那样普遍使用热更来进行版本更新。

  • 非常精彩的经历,点赞!

  • 加油!

  • 测试角度,就是拿不同型号的手机去测。主流型号的一般团队日常测试就要覆盖,一些特殊型号的就用云测平台去覆盖。

    开发角度,不那么专业,纯个人理解:
    界面展示方面:

    • 屏幕大小/比例自动适配。这里 android 或者 ios 的开发手册都有对应的规范和工具,按着这些来基本可以自适应
    • 各种挖孔屏适配。一般会在顶部设定安全区,这个区域内没有什么内容,避开这些孔 功能方面:
    • 不同厂商对应系统的部分特殊 api 适配。这种就只能一家一家去适配了,但一般比较少。
  • 赞同 21 楼,“让自我成长的人有土壤,让不想成长的人有活干。”。改变人是很难的,有些时候与其改变人,不如换人。

    回到楼主主题,如果是想把气氛搞起来,可以先看看团队里有没有自驱力比较强或者比较爱学习的同事,先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内部做几次比较不错的分享,再逐步考虑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另外,可以考虑针对一些想要重点培养晋升的高潜人员,定期面谈时多指引进行分享等手段,扩大影响力。分享的主题可以帮他做一些选题(比如近期解决的某个技术难题;怎么保障某个重大项目能按时按量完成),有时候范围太大反而不知道怎么分享好。

    PS:目光可以扩大一些,保持学习和成长,并不只有做分享这个路子。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给大家 OKR 里增加一些新技术调研落地的目标,并给予对应的时间和资源,完成后顺水推舟来个分享,可能效果更好。

  • 666

  • 看下 console 有没有报错,也问下开发是不是有 cookies 之外的鉴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