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一些副业的小小见解 at 2025年08月15日

    挺好的,很强了。

  • 按照我自己的面试和被面试的经历,就是测试的基本功,用例可以多重视一点,其次就是业务了,如果现在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尽量去接触代码,最好能在开发的代码阶段就能提前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会 CR 代码的测试,其实还是蛮受欢迎的。其他的感觉有点虚,性能方面,开发能做的更好,自动化成本太大了,目前很少能用到。简单来说,用例设计上,多思考多积累,代码能力提升一下,业务理解更深更底层一些。

  • 我面试的时候,也是先主要考察业务逻辑和测试用例的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过关,我就直接 pass 了。其他的都是加分项,有更好,没有也没啥。

  • 本质上来说,我觉得是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比如,找一个能活得比较长,业务很复杂的公司,类似于银行的那种,业务很复杂,技术其实没啥,但是里面的各种权限和各系统的交互以及业务逻辑基本上都是一坨,一般只要不犯大错,都不会裁人,因为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换一个新人重新完全熟悉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太多了。就类似于这种不可替代性。只要你的工作别人不能轻易接手,环境不是特别恶劣,都能苟下来。

  • 八个月经验想跳槽求建议 at 2025年07月29日

    建议是可以先预选一下自己比较心仪的公司,特别是同样有金融背景的,然后,沉淀一下当前公司的金融业务的知识,再去跳槽,怎么说呢,这年头,测试的技术大家都会,除了撸代码的能力有偏差,其他的能力基本上都大差不差。多积攒点金融业务知识会比较好

  • 测试跳槽 at 2025年06月21日

    跳槽的第一点是,找工作,尽量先不找外包吧,进外包有点坐牢。第二点是,找工作薪资往高的去看,如果你的能力满足 10K+ 的,就不要看 5、6K 的了
    剩下的已经都有人说我就不在啰嗦了,加油吧

  • 工作上,深度的了解业务和功能的逻辑,业务经验和技术是并行的。再其次就是,多写文档多做总结吧,入职前半年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候,加油哦,要沉下心去学习和积累,有所成长

  • 走还是不走 at 2025年05月30日

    及时跑路,及时止损

  • 海的那边是什么? at 2025年04月16日

    四月份还是得看四月是你的谎言啊。放假的时候出去玩一下吧。欣赏一下大自然

  • 2 月底被裁,3 月面试进度 at 2025年03月25日

    建议复盘一下面试的问题以及强化训练一下面试的表现,这么多的面试机会,一个都没过,其实有点....。十次面试至少拿到一个 offer 吧

  • 一般在 leetcode,不过如果搜集的面试参考资料里也有算法题的话,也会刷。

  • AI 测试工程师的一天 at 2025年03月17日

    16 公里有点可怕了,天天这个通勤距离,有点猛。

  • 2 月份面试总结 at 2025年03月07日

    你搜小菠萝就能搜到了,语雀上应该还有。

  • 2 月份面试总结 at 2025年03月03日

    菠萝总的面试宝典啊,应该催一下菠萝总更新一下,上次看都是两三年前了😈

  • 如果确实想好了冲刺大厂,那我只能祝福你了。可以的话,现在的工作先不要辞,最好还是先投简历试试,然后..有一些交流群里会有一些内推 hc,可以走内瑞的路子试试,正常通过 boss 这种投简历应该过不了了

  • 其实有一点需要考虑就是会不会被裁员,所以与其说进大厂,我建议考虑去国企或者效益不错的岗位。不要盲目追求大厂。

  • 首先,不要瞎创业,其次不要瞎创业,最后,心态放平,慢慢来吧。这年头过好不容易,找个普通工作还是简单的.

  • 骑驴找马是不是机会更少 at 2025年02月19日

    骑驴找马的本质是,在保住当前岗位的情况下,能够找寻机会。心态上最多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先苟住,不会很焦虑,但是如果你现在已经离职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那样的压力就会很大了。甚至就此转行了也有可能,至少我有认识的朋友就是几个月找不到工作最后转行了。

  • 仅楼主可见
  • 已婚的朋友看过来 at 2025年02月14日 仅楼主可见

    找坦诚一点的吧,然后一定是能沟通的。沟通不了就会超级痛苦。只能一个人完全迁就

  • 继续做测试还是考公呢 at 2025年02月05日

    首先,时隔一年的评论收到回复有点惊讶,其次,回老家没钱,除了稳定,一无所有。电厂、水厂这种地方进去就图个躺平了。其实跟干保安也没太大区别。

  • 我的 2024 年终总结 at 2025年01月02日

    很棒啊,共勉

  • 实现上下班自动通知打卡 at 2024年12月23日

    定时提醒的话,其实机器人就可以了。不过至少对自己的需求作出了实践并解决,还是很厉害的。

  • APP 多语言测试 at 2024年12月16日

    结合 1 楼 2 楼的方法,最后甩给产品和 UI 走查,做兜底

  • 删除 at 2024年12月16日

    一方面的体面的拒绝,另一方面,协作能力强和对业务深度思考,可能是跨部门人员的协作以及深层业务逻辑的关联了。举个例子就是,一个项目,可能存在多个需求方,比如功能上的,风控上的,后台中台,数据分析等多部门都对公司产品有一定的需求,如何协作,深层业务逻辑的关联,举例,功能上的改动,风控上的改动等会关联影响到其他部门的需求么,会影响功能么?就举个例子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