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

  • 建议楼主学学 markdown。。。。。。 这个排版是在让人没有仔细看的欲望

  • 我现在快 1 年没碰 UI 自动化了, 好多我自己都忘了~~
    第一点那个如果是返回的当前 page 类的话, 返回 this 就行, 我 new 了一个 page 可能是返回的别的 page 吧。 或者是我当时忘了返回 this 了。
    第二点是我其实真的是一开始写 UI 自动化的时候就设计了这些设计模式了, 是因为我在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有了经验了, 所以做新的项目就上来就按以前的经验搞了。
    第三点我是真的忘了咋回事了。。。我都不知道我开源过一个 UI 自动化框架。。。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有微信公众号。。。。 你确定是我开源的?

  • 我的点其实不是说哪个岗位有重复劳动。。。。 我其实是想说任何东西都是一开始学的时候新鲜, 等学会了就都变成重复劳动了。 大家要习惯这一点, 不是永远都有新的挑战迎接你。 平平淡淡才是日常。 当然了还是要积极的去发掘新的挑战来避免这种情况, 只是我们在心里预期上别觉得永远有新东西做是常态就好了。

  • 楼主想多了, 测开也会有重复工作, 比如开发一个测试平台, 可能就是刚学 django 和 vue 的时候新鲜点, 到后面都是 curd, 这就是另一个形式的重复劳动而已。 测开的蛋糕也就那么多, 各种场景的测试工具你都开发完一遍以后, 你就会发现干啥都是重复劳动。 除非是找个新的场景,新的挑战。

  • 测试开发干的主要不就是提升效率么? 难道在其他地方不是这个定义?

  •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不管在哪个领域都是必然的发展路线。 任何领域内都是先不计成本的把事给做出来, 然后是再绞尽脑汁的把成本降低到普通人也能做的程度。 这是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 就好像我小时候谁家要是有个大哥大那就牛逼坏了, 那玩意当年贵的要死,是有钱人才能用的东西。 然后你看现在基本上人手一台智能机了吧。 这是在任何领域都无法避免的, 不说测试领域, 就说研发领域也一样的, 10 年前想写个 web 项目是很难的, 光前端你要精通各种原生 js,css,html。 现在 3 大框架出现 + 开源组件库, 基本是个能写代码的就能开发出来一个比较精美的网站了。 技术在一步步进步, 就像已经有了 mysql 为什么还需要 MongoDB? 已经有了 msapreduce 为什么还要 spark, 有了 spark 为什么还出现一个 flink? 再比如已经有物理机了为什么要搞出一个虚拟机出来, 有了虚拟机了为什么还要搞出个 openstack, 有了 openstack 为什么还有开发 docker,有了 docker 为什么还要开发 k8s? 技术的进步是阻止不了的, 而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就势必是在各方面降低门槛。

    所以这是必然的, 阻止也阻止不了的趋势。 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让技术进步,去开发更好的东西出来。

  • 菜鸟的成长之路 at 2020年12月24日

    不论在任何地方,只要它已经没有可以让你进步的空间了, 你都该考虑考虑是不是要离开。

  • 测试一下

  • 已更新

  • 如果你不排斥在研发的 repo 里以写 UT 的形式去做集成测试的话, 可以去测一测 UDF, 我们这边开发了有百余个 UDF, 大多都是 QA 来负责编写测试用例的。 UDF 测试完可以测 stream, 都是属于深入研发的代码中进行测试的手段了, 目前这是我们这边主要的功能测试方法了, 我下一篇文章里会写。

  • 这个文章我还没写完, 后面会写一些功能测试的东西, 现在这一个主要还是讲一致性。 我是不建议自己写 spark 或者 flink 把产品功能开发一遍再跟研发对比的, 还是使用你后面说的自造数据, 验证数据计算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的。 至于你说的面对复杂业务时该怎么办, 我认为是没有捷径的, 你只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业务然后根据业务需求造数据, 再验证计算结果。

    当然你也可以看一个叫做 flink-spector 的东西。 专门给 flink 做测试的框架, 需要在研发的 repo 里用 unit test 的形式编写

  • 就是针对端到端的每个点都注入故障么, 比如我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数据计算的结果都已经固定到 case 中了, 那么就循环跑这些 case, 在跑 case 的同时, 挨个的去给每一个端注入故障, 最后验证 case 不失败就行了。

  • 有点没太 get 到你的点, 你应该是研发同学吧? Flink 有个单测框架你可以试试看行不行~ 其他的我看你的描述里也有往数据源 push 数据然后验证计算出的结果是不是对的。 你也说了你会模拟异常场景, 我理解的就是注入故障吧。

  • 保存中间值的这个操作说的是 save point 吧, 这个就是 flink 的命令行工具, 一般为了保护正在计算的数据, 都避免不了吧。 不过理论上应该能自动化, 只是我也没操作过, 毕竟我不是运维

  • 应该挺不错的吧, 很多大厂的 JD 里都开始出现有要大数据技术栈的技术需求了。 能面上一般都是差不多 p7 的级别了

  • 原来如此。。。八股文就是各种概念理论

  • 顺便弱弱的问一句。。。。八股文是个啥。。。。

  • 企业文化的问题吧,有些公司面试就比较注重考核算法。 换下一家面吧, 还是有很多地方不会拿 leetcode 难为人的。 再一个就是尽量找贴合自己经历的团队进行面试吧, 这样你们的技术栈类似, 能避免面试官不懂你做的东西的窘境。 我做面试官的时候也遇见过做硬件或者做音频视频测试的候选人, 我就基本什么都问不出来, 直接跟 hr 商量换人来做面试官了。

  • 业务测开的尴尬定位 at 2020年12月19日

    已经过了有信心的阶段,而是到了已经大范围落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的阶段。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拿手的特长, 在没有了解前不要随意的否定。 在某些公司 UI 自动化没做起来不代表其他地方 UI 自动化也做不起来。 你可以分享一下你们那边 UI 自动化遇到的困难,我们讨论一下是否是某些产品形态或者团队迭代方式不太适合 UI 自动化, 一起总结一下经验。 UI 自动化这个技术发明出来到现在已经 10 多年了,selenium 官方团队到现在也一直迭代更新,就说明他是有使用空间的, 我们别把同行都当傻子,如果 UI 自动化真那么不堪同行们还会傻乎乎的一直在上面使劲么, 老板们会真的人傻钱多的往里投钱么。 官方团队还会坚持开发 10 几年么。

  • 业务测开的尴尬定位 at 2020年12月18日

    那我们这个业务线自动化覆盖率在 95% 左右, 刚才刚问了一下测试 leader,他的回复是基本都覆盖了, 但是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理想,所以我觉得 95% 这个数字比较合理。

  • 你又来杠了,那杠就是你赢,你开心就行。既然跟上次一样一杆子就否定了包括白盒测试在内的各种测试理论。那注定咱俩谁都说服不了谁, 你继续在你的业务上做黑盒测试, 我继续在我的业务上做测试开发, 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没必要非争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让时间来证明谁的观点会走的更高更远。 文章和评论也都放在这里,让同行们来自选选择走哪一条路

  • 😂 😂 😂 😂 😂 😂 😂

  • 这个 “x” 是什么情况。。。。

  • 业务测开的尴尬定位 at 2020年12月18日

    新版本新需求来了的话,就去写新的 case, 没有新需求或者新需求不适合自动化就放那。 自动化覆盖率你指的是哪种统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