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去脉脉看了下帖子内容。。。客观的评论了几句,楼主骂骂咧咧的删贴了
聊天记录奉上,@ 恒温 社区这是踩到别人尾巴了嘛..... 不是被攻击就是被黑呀
也许是我的回复刺激到了,呃太难了
只是回复了,如果你开心一直点点点主一直点也没错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的测开、效能团队确实是纯研发人员了已经
热闹没得凑了
大会的门票对于我这种小测试来说确实是贵,但是其实我也能承担的起,但是比较社恐所以从未参加过。参不参加看个人意愿就行了,就跟买东西一样,明码标价,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算了,能否有收获,收获如何参考之前的大会心里就该有预期。脉脉这种抱怨我只是觉得开发与测试之间工作的碰撞导致的迁怒。我倒是觉得 testhome 挺不错的,至少这里的理念我觉得很好。总是要有点梦的,不是么
没什么看法,愿打愿挨~没人强迫~
大会就是大会,愿意去你就去,作为一个大多数,我是不会自掏腰包、住宿自费跑去开会的。我最多就是白嫖,对,我代表大多数想白嫖的人,就算这样,往年公开出来的,我也不看了。看过听过,知道自己菜。但是开眼界啊,井底之蛙当久了,就会觉得眼界是值的的。
作为行业大会,盈利也好不盈利也好,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想花个门票钱,就拿到工程落地方案,还要清晰的学习路线,真的是想得美啊,我这个白嫖党都觉得过分了。大会就是大会,不是培训。要提升、学习路线,有教培机构,收你一万你会不会觉得贵了,但是人性啊,摆在这,贵的你肉痛你就努力学了,自然就有收获了,不信你可以去某兹的腾讯课堂看看培训感想。哎~~~
可能是太爱 所以无限期待,我也只能这么理解了。
——白嫖怪留
贵与不贵,看个人价值观,但没法代表所有。
脚踏实地与否,是个人底蕴和追求,总有人在往高处爬,跟环境无关。
去讨论谁功利不功利,兑现不兑现的,于自身成长而言都是没意义。
职业上,只要是往高了追求,无非就是掌握某些知识能力非主动的变了现,或是为了提现而去想办法掌握某些知识能力。
真要讨论思考,还不如讨论工作时间摸鱼逛社区于公于私到底对不对。
下面是个人对参加大会的看法。
就谈大会内容,对自己开拓认知上限有没有用,对职业发展技能学习方向有没有指导意义。
如果是公司报名参会,那个人只付出了些时间成本;如果是个人买票,平摊下来,一个议题的背后是百十号人的成本各种踩坑填坑总结出来的,现在去现场听 20-40 块钱一个,值不值看个人价值观。
还有参会目的先搞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参会。我参会目的明确,就是带着一些问题去的,与同行交流与讲师交流,解决我遇到的问题,讲师都比较 open,你问人家就答,借着这个大会的平台。花钱培训也是一样,你问测试相关的问题,甭管是不是课程内容,老师会避而不答么,不会的。把人家的东西,精剪下抽离出能在自身应用的部分,只要开卷,总会有益。
多考虑如何让钱花的更值、如何让知识变现或提效、更钱半功倍,而不是如何省钱或是维持现状原地踏步。
好多事儿都是经历过才能体会,而不是没深入其中就感探究其本质的,科学研究和辩证这么来的话世界就乱套了,从工程师角度工程师思维而言,就是解决问题,遇到啥问题,想办法去解决。
在这个信息漫天飞的时代,每个人要学会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效过滤毒鸡汤
没想到这么热闹!
想说的蛮多的,独立开了个帖子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4301
社区蛮不错的,大会吧,我觉得 MSTC 应该算是最良心的一个了。看看其它的真的是都飘到天上去了。
做 Android 的,接触自动化开始无意间搜到了 testhome,平台很纯粹,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去年开始接触到现在,虽然有时候遇到问题来提问,没有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够准确,但是恒温依旧不厌其烦的解答,单是这一点就感觉平台很棒,搜资料好多都是很久的文章了,依旧解决不少问题,还有我去热饭的小说段子,感觉圈子更有趣了,这个大会,没参与过,普通开发一枚
当前所在团队及其内卷。
没啥事也要卷到 8 9 点下班,太难受了。
然而大多数人这种卷的日子已经过了 1 -2 年了,技术水平还是渣渣。
当绩效、年终和上班时长挂钩时,就 TM 的扯淡。
我每次都努力说服自己,不去在意这些绩效、年终,花更多心思静下心学习。
再卷的道路上,我选择不停的卷自己。
devops 、 云原生、 研发效能 、 测试思维、 方法论、前后端开发等等去各种阅读、学习、实践】团队落地、推进、跟踪、反馈收集、持续改进。
很多人问我,学那么多干啥,测试又用不到。
我只是想在跟产品、研发等沟通上,保持独立思考,不是随风飘。
我还是很支持这类型会议的开展,没有他们在第一线搞这块前瞻技术,过些年知名工具的作者都是英文名。。
票价问题还好吧,1 年一场,那么多讲师 + 深圳场地 + 有些包吃住,就那 3 4 千能捞到啥钱,我逛了社区也有几年了,这班人很明显就不懂赚钱,更多的是打造影响力吧。
受众群体看个人意愿,愿意支付费用愿意去现场听的,大多是想看看前瞻技术或者遇到技术瓶颈的,普通测试去听无非就是装 B 的或者拿公司经费划水的,要针对人群开放更显得不人性化、区别对待、看不起普通测试。。
再说说脉脉那货,很明显是个不懂测试或者不懂开发的,消息队列能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清楚吗,比如说异步消息接收断言,接着说 “这帮人裁了对业务没影响”,真把资本家当傻子吗,看看 B 站一次事故带来的影响,热搜第一,在大企业,服务不可用时长带来的损失不是几百万就能解决的,只停留在页面层的校验是没法对服务端质量进行保障。
现在很像是年中、年底的述职报告。太过务虚
当整个帖子没有一个正向反馈的时候
脉脉里面的帖子,有多少有正向反馈的。。。
都成年人啦,还在讨论什么有的没的,有没有价值去不去参加能不能落地都是自己的事,都不是孩子了,就别在这讨论这么幼稚的话题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只有自己可以负责和承担,没有人有义务给你擦屁股,也没人会去找你要分红,分享而已仅此而已
很多搞技术 (主要是开发) 的以为测试开发或者自动化测试就是小儿科,认为自己技术很牛而测试需要的技术要求不高,搞测试无非写写脚本就行,才给了他们错觉。
嗯,你的回答比恒温的靠谱。
为什么发这个,因为恒温朋友圈说这可能是最后一届,有些感慨,再加上脉脉这帖子。
可能也只有我这种完全脱离测试的才会不要脸皮的来质疑你们吧。
在我自己看来,洗牌才刚刚开始,对于普通测试来说,老实愿意吃苦比技术靠谱。
而且大部分人既没有跳出去的环境,也没有跳出去的勇气。
打开更多人的眼界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这么多年了,还是看开点吧。
眼高手低更加害人。
至于导师,是恒温说什么不值得,我是不清楚他不值得的对象是啥。有问题问一下,你正面回答,OK 了。
说点大的,供你们思考:
如果你们有愿景,是不是应该多思考思考,怎么才能外卷,把自己的蛋糕做大?MTSC 的大部分受众是普通测试,所以才会有脉脉上的质疑。当整个帖子没有一个正向反馈的时候,我觉得你们多少也得自己思考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如果你们受众是小众,那么也完全不必要考虑别人怎么想。
PS:至于我自己,我和 12 楼一样,放弃了,与其改变别人,还是改变自己、换个赛道容易点。
因为怕你们转发,怕麻烦,所以就匿名了。
嗯, 我自己 19 年开始也慢慢转 devops 了, 然后这 1 年又回测试团队,下去又要去折腾研发效能。 咳。
我倒是觉得有些公司的专场很有价值,一整个完整的体系,我比较期待听到大公司的分享。
我说点自己的小小的想法:感觉测试界有个断层。测试(资源多乳牛毛)- 进阶(资源不充足,分享少,割韭菜)- 高级 (还没到这个阶段)。
在测试行业有几年了,想提高自己的技能感觉特别难。小白的入手资料满天飞,进阶的技术少如牛毛,哪怕花钱都很难买到。
目前基础 + 进阶的内容主要是从社区上学习了,非常感谢社区的这个平台。
之前买过某易的测试微专业课程,花了我 6000 大洋,说是高级测试工程的课,讲的却是测试基础课,课程被投诉整改了 N 次,连自动化都没完整的讲一遍,之后下架了。
入行两年小白路过,对这个行业对这个社区还是充满希望的
看了下今年的议题,真是一言难尽,建议审核的时候减少什么关于 AI 的议题,试问,真的落地吗,还是上来包装镀金之类云云;其次减少各种什么公司专场的议题,讲了大半天,全是公司强业务形态的工具流程,完全没通用性,其他公司很难效仿;建议增加服务端、开源专场、质量保障专场、效能提升专场的 Topic,大家才能听得懂,才能可能去联系自身公司业务去落地
变成啥味道了?
MTSC 从 19 年开始就变味了的
疫情当下为何不考虑线上? 举办成本低、参与人数上限高、不应该更符合更多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