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提测的功能太多就这样,建议开发再次细分,多次少提。
看团队吧。对项目影响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对个人来说,上升空间≈阻断。
就是对定义测试的范围和需求,选择的测试方法,制定测试启动、停止、完成的标准和条件进行评审。
测试资源充足的时候,做不做还不是你自己主观的事。
首先看团队有没有组织级测试策略,说明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测试的归属方(例如专门的团队),
如果没有,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担情况,要求项目负责人或者决策者给出意见。
正常情况下,一个接口要不要做压力测试,应该是在测试策略评审的时候就确定了,可以避免你说的问题。
数据流图了解下
具体的问题已经忘记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仍然是我过不去的坎。做来帮助自己工作的,非要我写个收益率分析,体现了什么价值,还要搞分享。我特么分享给一堆玩手机的开发有什么意思。。。
软件测试是咋有限资源约束下,如何去尽可能发现缺陷的技术和管理活动,理想的结果是实现测试代价和测试质量的最佳平衡。测个分数相加,竟然要进行穷举测试,我个人认为测试策略就是有问题的。
这么搞的人,要么是外行的要求,要么就是闲的。
我已经成功打入产品团队,成为了他们的顾问。
安全漏洞:越权修改
上世纪大厂是这么写的吧。。。这玩意儿我们这儿培养测试新员工才这么写。
excel 不好维护。就 xmind 挺好。excel 可以移植过去的。
“人员变动,不方便后续人员测试。”——这算哪门子缺点。非要为这个理由花一倍多的时间写一大堆废话吗?
提了就走,别犹豫,犹豫你就会败北
自动化测试只是一个手段,要不要测由你自己决定。
随机 9 位(512)+ 随机 8 位(256)+ 随机 7 位(128)+ 随机 6 位(64)+ 随机 5 位(32)+ 随机 3 位(8)=1000?
不知道随机数加随机数算不算随机数
断龙石
Math.ceil(random.nextDouble()*1000) 就行了吧。。。
取 0-1 之间的小数,乘 1000 后向上取整。
对好的团队,在背锅方面,测试报告确实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所有的总结、数据都分解到了研发的各个环节,避免背锅也没必要非要用测试报告。
但是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准出标准,测试报告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形式更灵活,轻便,重点突出,根据团队关注点写上对应内容,体现测试对质量评测的专业性。
对一些互相甩锅的团队,有没有测试报告,其实没多大区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撸靠刷题应该也行,反正翻过去翻过来就那些花样。。。考试大纲里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计算机网络、编程啥的,应该是软件设计师考的差不多
主要看测试需求和查询接口的逻辑。
如果查询接口有特别的逻辑,调用查询接口满足不了测试需要,就得自己查。
无脑把所有你要验证的数据查出来的查询接口,可以用来验证。
自己去查的话应该是不信任查询结果或者担心查询接口业务逻辑变动影响自动化测试稳定性吧,当然也可能是顺手把存储一起测试了下。
理解不了题干。“5 个点”,“每个点有起点和终点”,是五个运动的元素,每个元素有一个起点和终点?
新版教材还不错。我个人看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楼上说没有用的,一定是没看过。
另外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大纲基本没变,新版教材主要是针对测试类的题。
当然收获最大的是系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刷题考过。
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比如什么是聚类算法,如何解决 200 多个类别分类,算法代码是怎么样的。
你这篇文章总体下来我的感受就是一句话——我用了 Kmeans 做了个分类。
自动化测试本来就不是盲目的。。。一些项目本来就不适合自动化测试啊。不稳定的自动化测试用例实现比没有自动化更糟糕。
另外自动化测试优缺点我按自己理解罗列了下,供参考。
优点 | 缺点 |
---|---|
提高测试质量 | 产生开发成本 |
提高测试效率,缩短测试工作时间 | 需要测试技术团队 |
提高单位时间测试覆盖率 | 脚本维护成本高 |
执行手工测试不易完成的测试任务(性能自动化测试) | 无创造性 |
更好的重现缺陷 | 引入更多的复杂性 |
更好的利用资源 | 容易出现偏离原始的测试目标 |
增进测试与开发合作伙伴关系 | 可能引入额外的错误 |
更快的反馈软件质量 | 更依赖用例的质量 |
提高测试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 |
八股文啊。你可以不用,但是的你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