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获,
拥抱新技术,同时保持清醒。等 AI 代替一切的时候,就是社会变革的时候。
快 40 了
deepseek 和豆包又不是不能用 不是非要用它撒~
这些要求真能达到的人,这个薪资肯定在筛选条件之外了,他们估计都不会看到~
你随便找几个测开的招聘要求,看看缺啥就行。
一般招测开干测试的不少,所以有开发能力的测试比无测试能力的开发更有优势。
情商高、人脉广的话,果断转啊。但是如果老得罪人,就算了吧,这种更危险。
把非常明确的参数校验的用例交给 AI,然后自动一键导到现在的用例管理工具里(直接在里面生成更好),你也可以在 PPT 中写东西了。
再整个智能测试环境维护,弄几个 MCP,自动重启切换什么的,又可以开始吹了。
先建立回顾总结机制。小团队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和活下去,流程某种程度上就是成本,就那么几个人,一切以活下去为重,任何形式化的东西都可以省略。主动发起的流程变更阻力很大,不如被动发起,事教人,一次会。每次流程变更因事而变,从回顾会入手,每个流程有对应事件依据,阻力会小很多。
楼主问的其实是公司是重业务还是重技术,这玩意儿给大家主要的反馈在绩效考核,从管理上看,考核的一个作用是为了引导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是吧,现在大部分考核制度其实就是为了把前 5% 和后 5% 筛出来而已,也就是他们根本不是为了引导你成为公司需要的那种人,而是完成把人划分三六九等的任务罢了。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会脱颖而出(注意别整到后 5% 了哈哈),而技术上区分度相对好操作点,so~~
从测试角度看,个人认为业务是 1,技术是在后面加 0,相辅相成。1 和 2 其实区别不大,但是 10 和 200 区别就有点大了~反之 100 和 800 也是有明显差别的~
入职保留好证据。如果这是国企,有些人背叛了信仰。
个人建议你借助这个平台多学点金融知识。。。沉淀下再跳槽也不迟,兼具金融领域知识和测试技术,更具竞争力。
大家都想生活好点,工资高点,能达到目的叫奋斗,反之叫强求,但是没有到最后一刻,谁知道是强求还是奋斗呢~~
你干的活不脱离群众,你的工资也不会脱离群众。现实中大家都想工资脱离群众,最终导致测试开始空心化,哈哈
坐我旁边的兄弟考公上岸了!!!!!!
恭喜恭喜,高项现在一年考一次了~
还好吧,不难。。。教材看看刷刷题就过了
你掌握了,你才能问出更符合你需求的问题,也可以根据 AI 的回答查漏补缺,互相成就,否则可能跟开盲盒一样。。。
chrome 版本 137.0.7151.55 windows
玩把 CSGO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放在这里也适用。
选对方向,保持学习,提高情商,站对队。
降薪 30% 你羡慕不
至于楼上说的什么职称啥的,无论中级职称还是高级职称,这玩意儿都没有用
身心健康就行。我自己考不上清华,也不指望娃能考上,这玩意儿也不是鸡娃就行的。现在因为鸡娃得抑郁症的好多。。。比起这个后果来说,我能接受娃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