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展示成绩,我深知当下社会浮躁,没结果说再多也是屁话。
23 年某日,听公司某次培训分享,内容涉及到如何减少纳税款等话题,其中就包含 软考
这个选项。那时以为考过了当年就一次性 减免 3600 元税额,后来才发现我是理解错了,是减少应纳税额 3600,比如你的税率是 20%,那么只能减免 720 。
其次是温水煮青蛙,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培养起自己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再有就是希望能评个职称,要是每月能加个几百的工资,这不美哉?
事实上,这是这是第 2 次报名该项目了,第一次是交了报名费没去考,主要原因是老板组织去海南旅游一周,这里感谢老板,是个好人呐。选了眼前利益完美错过。
一战失败,主要原因是轻视。教材估计看了 60%,主要是上下班通过 软考真题
APP 刷题,说实在的自从 22 年改版实行机考后,基本上都不更新真题库。大部分都是投入到选择题里了,技术应用题投入比较少。直至考前两三天,同学群里异常活跃,尤其是群主,讨论得不亦乐乎。考试前 3 天晚上才知道技术应用题 必考的几种类型。白盒就是必考的一题。那时觉得这不很简单吗?我就是考试前一天晚上,画了一遍 vg 图。
另一原因是对软考认知太过缺乏,没认真看准考证里面的内容,也没认知看机考的靠前须知。真不知基础知识
可以提前交卷,提早进入技术应用
题里,足足做了 2 个小时,检查了再检查。应用技术提中,有一提是考绩效年终奖的,一大段文字,像是阅读理解那样,模棱两可。我居然算出了小数,因为有计算机,还在那狂算。还抱有侥幸心理技术应用部分为主观题,只要填满了就有机会过。结果不出意外就挂了。
二战,本来不打算报名的,刚好公司有个同事询问这个事。也刚好就是那个报名时间内。于是就一起报名了。那时主要在想要是第二次考了考不过,真说不过去,脸上挂不住啊。
考前,认真读了 2 遍教材。上下班偶尔刷题,但有侧重的看 技术应用
,考试前一周刷了去年 同学群里面分享的资料,很多图片已经不能看了。有个印象比较深入的就是排序算法 插帽龟,统计鸡
的 B 站有趣视频,还认真看了文老师 的白盒介绍,一看秒懂。
我考试前一晚还刷了一套 51cto 的题,搞到一点半,连灌了 3 瓶啤酒都睡不着。考试选择题看到前面几条要么是很简单的都不会,要么就是很新鲜。又崩了一次。
5-25 日考完后得失心很重,6-24、6-25、6-26。每天都查几次成绩看看出来了没,感觉有点重返高考那年的兴奋。也有点被最近高三考试刷成绩的气氛给感染了。
本人非软件测试科班出身,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先后斩获了如下证书 全国计算机四级数据库工程师
, ISTQB认证
,软件评测师
肯定有本专业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举个例子,就拿性能测试来说,之前好像性能测试 就只有压测,都是压测。感觉现在测试行业,专业术语大家理解不一。很多工作 7、8 年刚毕业的小弟弟小妹妹不以为然,对测试维度、测试专业术语不理解。
如果将来还有招人需求的话,会考虑持证专业人士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