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余

    如果自己的目标导向性很强,那就走目标驱动的方式,给自己一直定短期小目标,比如每个目标是学习 xxx,然后将它拆成几个子课题逐个突破。
    如果自己的目标导向性一般,那就先上网找找 roadmap(别人整理好的学习路线图),然后从上面按顺序学习,或者挑自己感兴趣的去学习。
    学习主要是将节奏,稳定的输入输出,剩下交给时间。

    职场内

    谦虚请教,多主动和 leader 一对一沟通,不停询问其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停做调整;学习如何去把一件事情做好,如何从 60 分做到 80 分再做到 90 分;学习怎么和别人友善顺畅地沟通,学习怎么抑制在沟通时不好的情绪表现等等

  • 如果直接要答案,没办法给你,可以尝试给点思路。

    【系统环境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性,导致部署的过程中,活着在试用的过程中零零碎碎的问题就显得很多】

    我假设这里楼主已经把问题范围圈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这个很粗的定义细化。

    • 正向思路:服务器环境差异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如硬件规格、系统版本、程序版本、程序配置等,需要楼主去盘点……
    • 逆向思路:在实际 ToB 的过程中,客户遇到的实际问题排查下来是什么原因,补充到你梳理的影响因素里面。

    当你把影响质量的点都搞清楚后,就能去决策应该先优化什么,优化了之后预期有什么效果,这样就有了目标。另一方面,你需要在这里面找出一些可量化的点来评价你做事做到多少分,举个例子,假设运行环境中依赖程序版本会影响你系统的运行,那你要有个类似这样的指标 —— 系统可以正常兼容哪些程序版本,没兼容的是哪些。

  • 比较常规的如一楼所说,测试先划定一个,再找研发评估对齐。
    引入其他依据的话,可以是基于代码调用链上下游各 N 层来评估测试范围,这个评估步骤可以是人来做,也可以做成自动化。

  • 测开 offer 求比较 at May 24, 2022
    Author only
  • 希望楼主不要觉得我说话难听,忠言逆耳,其实楼主有些浮躁。
    接这个例子说,用例数量 10 条和 100 条有本质区别,100 条和 1000 条区别更大,有很多问题是在一定体量之下才会出现(不然淘宝双十一天天卷架构卷压测是为了啥)。
    举个例子,当你用例膨胀到几百条,你会出现很多维护成本问题(用例不稳定性,修改效率低)和很多统计度量问题(哪些用例失败率高,哪些用例经常发现 bug),就会让你在用例分级、运行策略、框架升级等各方面做更工作……这也仅仅是部分问题,越往后做,就要和各种奇怪的问题斗智斗勇,这时才是最锻炼人的,而不是写几百行代码就算是 ok 了。

  • 一开始看还懵了一下,按照面向接口压测的思路,一般不会把用户在浏览器上请求的模式拎出来说,而是直接按照业务链路的思维去梳理。后来看完之后就理解了,本质上工具的核心卖点是 UI 操作化与录制,录制功能做到和多用户用浏览器一样的访问模式,对用户的要求更低(甚至不用具备链路业务梳理的能力)。

    不过这样做压力测试会有局限性的:

    1. 没有办法把后端链路拆分开来进行压测,除非后端很简单,不然压测粒度太粗也就不好定位问题;
    2. 不是所有系统都会有前端页面,就没法录制了(不过工具本身应用定位就不是在这个场景,可以理解)
    3. 个人感觉会有一些问题无法触达,因为不是所有流量都是由前端的用户访问直接产生的,有时候在链路内部会流量放大的机制(如内部的失败重试),极端场景下需要额外考虑
  • 9 楼的逻辑有点问题,外包要是薪资高,那为什么还会分化出 “外包” 这种角色,“外包” 之所以产生,最大原因应该是企业希望降低人力成本吧?这些成本泛指培养成本、福利成本、违约成本……

    回到正题,从楼主的描述中,薪资和工作内容都不太让人满意,现在又把离职摆出来了台面,大概率是要走的了,还是只能边做边找。不过大环境很一般,还是尽量放低薪资预期,看长远一些,优先考虑找一个能让自己在未来有竞争力的岗位吧。

    回家随便找工作然后考公务员,看着更像是一个放弃治疗的选项,除非考虑成熟了,不然还是晋升,否则这 3 年工作经验基本浪费。

  • 最近倒是面试了不少 “毕业” 的同学,确实日子不好过。
    另外,欢迎对移动专项测试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有平台开发、移动端测开、性能&体验评测等岗位: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2296

  • 应该要明确一下,你表达的 “接口断言” 和 “数据库断言” 在这个上下文里具体是指什么?

    我自己理解,帖主问的问题是:性能测试过程中每个请求是否需要看落库结果,来确保性能测试的逻辑正确性。

    我的理解是:

    1. 性能测试可以做结果断言,但不需要在测试过程中做,而是在性能测试结束后统一做断言。举个例子,电商抢购性能测试,最后通过日志和数据等对账完成断言,判断没有不符预期的情况,没必要在发生抢购的过程你还要浪费性能去做额外的事情。
    2. 性能测试断言结果其实是次要的,因为性能和功能相对独立,很多时候只要功能测试是正常的,性能理论上就不出现逻辑问题(不过极端场景下,尤其是系统有复杂的上下游依赖,这个时候确实会出现功能不正确的表现)。所以一般来说功能测试通过了,性能测试基本都不关注 “结果是否正确”,因为功能测试已经给了结论。不过甲方爸爸要求给,那还是得给……
  • 也是可以的,这算是具体测试下手的几个维度,但还是不太够,面试的时候问你这种问题,其实就想了解你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完备,所以从线下到线上到得回答一遍。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May 17, 2022

    🍦 嘿嘿嘿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May 16, 2022

    智能纸制笔记本,不过 7 号发起兑换到现在还处于审核中😅

  • 安全 topic 比较深,从基础的安全测试思路,到各类专门的测试工具学习,再慢慢到专业的渗透测试人员(相对专业的安全测试还是得看乙方安全公司的人员,甲方企业安全更多是研发主导)。不知道市面上的课程讲得怎么样,个人感觉这个方向不好做,需要大量实操积累。而且在大公司内部,安全问题已经泛化成如何应对隐私安全监管等,至少我看到的兄弟质量团队也还在搞安全体系化建设,业界还没多少测试团队把这块做得很好(另外,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注定做这块会比较疲倦)。

    性能就比较成熟了,估计课程也很容易把它讲透,也很好学,至少体量不大的公司中,性能一般比安全的优先级更高(因为安全问题没人去揭发,所以显得危害没那么大)。

  • 信息太少了看不懂,不知道这套东西设计出来的背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核心思路是啥,整个流程跑起来是怎么样…… 期待帖主能补充一下

  • 确实答的太局限,单纯吹牛逼的话,可以从版本周期出发:

    需求提出 -> 技术评审 -> 测试设计 -> 研发自测 -> 测试介入 -> 灰度放量 -> 全量上线;这里面每个环节,从流程、效率、线下测试维度、线上质量等尝试回答吧,至少答出来在效果上看起来体系丰满一些。

  • 一个核心项目,首先在公司里是受到老板关心和重视的;然后你要真的投入进去,在项目里起到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不一定是画各种架构图或者写代码,或者做接口设计,而是参与从孵化到上线的每一个关键会议的技术讨论。同时在认真思考后,对现有的技术方案提出质疑和建议。不管自己的建议是否生效,至少自己是真正动脑子想过的。如果你做甩手掌柜,个人认为你不太可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行业,成为一个优秀的 leader。
    但有一点要注意,你不能用自己的质疑去取代下属的决策。你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是不能因为你是 leader,就强制下属执行。而是多跟下属切磋,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还是尊重团队的决策。通过这些思考、切磋和交流,在这个项目成功后,你跟别人聊这个项目,才能让人感觉你真的是其中的一份子。

    这里说得好呀,一个好的管理者,管理确实很重要,但还是自身要有拿得出手的货。充分授权是一回事,但核心事情一定要深度参与到每个环节里去,理解事情的决策背景和逻辑,既有一个全局掌控又能在关键细节上有实在的把握。这样子的管理者后路很安全,即使哪天被干下来了,回到一线还是可以继续自由发挥。

  • 业务测试的定义是什么?是点点点,还是综合把控业务质量?按照帖主"业务测试都是可随时取代的职位,并不能谈的上合不合格"字行里表现出来的意思,我理解指代最低端的点点点人员,下面也就按这个定义去回答。

    1.如何做一位合格优秀的业务测试?
    就是一个听话的测试外包,叫你干啥你就干啥,而且要给我执行好(管你加不加班那种)。

    2.业务测试在一线城市有封顶薪资吗?
    50w 也是封顶,200w 也是封顶,两者的绝对值差别太大,探讨 “封不封顶” 感觉没什么意义。问题不是有没有封顶,而是能不能达到。

    3.业务测试如何去发展自身的特长,也就是职业发展?
    强求技术热爱其实很扯淡,单 Testerhome 社区就这么多人,难道大家都可以热爱技术吗?必然不行。所以客观来看待,就是扬长避短。如果对技术不感冒,在保证自己技术能力不成为绝对短板拉胯的前提下,去避开需要强技术能力的工作。也不是除了技术之外就不能做其他,比如 PMO、PM、设计、市场、销售、运营,这些算转行了,还可以坐对技术要求没那么强的偏管理的位置……当然也可以说挑出舒适区自己去接更高技术要求的工作来挑战自我,这个就看结果带来的风险和你的收获预期,是不是匹配的。

    4.如何让技术循循渐进的进步?
    两条路线,一是正向梳理知识体系,网上很多成长路线图,对着自己一个一个板块地点亮,这里要求系统学习某些领域的知识,而不是看几篇博客或网文的程度;二是负向补充遗漏或欠缺的知识,在工作等实际场景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那就按需去补充,可以体系地补也可以单点突击,就看你的学习目标。
    剩下来的就是交给时间。

  • 各位都在哪里写博客 at May 12, 2022

    有条件当然自己申请域名买服务器搭建一个博客系统,无数现成能用的。
    不自己从零搭建的话,github page 很多人用,就是国内访问速度很慢,图床不好的话图片经常裂开。
    洋气一点的,用 Medium 或 Mirror 这些国外比较流行的博客网站。
    接地气一些的,简书、知乎、头条、思否、博客园、掘金。
    上古时期的,CS 某 N…… 全是广告,一点都不想看

  • 手动点赞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May 10, 2022

    已经用积分发起了一个奖品兑换,嘿嘿 😁

  • 在 testerhome 上划水了半年发团队的招聘帖,都没收到几份简历,太惨……

    自己的渠道,主要是脉脉上加过来的各种猎头和公司 HR,以及朋友同事的推荐。

  • 是不是应该都监控上,然后找到瓶颈是 nginx 还是数据库,再换算答案?

  • 找以前负责这个项目的主要测试同学口头问清楚,就是最快速的

  • 知行: 技术人的管理之路,我也是被人推荐的,刚开始看。

  • jenkins 日志里看到你命令行的用户名是 fsytest,控制台输出看到你用户是 root,可能是用户 PATH 的关系。也就是 pytest 安装在 root 用户的 PATH 下,但是没安装在 fsytest 用户的 PATH。
    可以在 root 上用 which pytest 看看安装路径,然后把这个路径 export 到 fsytest 的 PATH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