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说了,我也是激动了。 咱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和平的到此为止吧。 这些讨论都放在这也是给其他人一个参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你的思维才是内卷的表现。 不去对外扩张,增加测试行业的蛋糕,造就更多的就业岗位。 反而在这里埋怨同行水平高了,埋怨同行拉高行业水准了。 什么是内卷,内卷就是测试行业的蛋糕就这么大, 大家不去扩大这个蛋糕,而是拼命去争这块蛋糕,这是内卷。 而测开这个岗位的出现,测试行业水平的拉高,左移,右移, 都是在蚕食 devops 领域的蛋糕,扩大 qa 的蛋糕。 本来一个团队里 devops 团队的编制是研发那边的, 现在变成 qa 的编制了,qa 增加了 hc 了。如果一个团队给 qa 增加两个 hc 做 devops, 一个公司可能就 10 几 20 几个就业岗位,放全北京就是几千甚至几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以后真的所有 devops 都是 qa 来做了,那是好事, 那是解决测试行业多少就业人口的事。
所以,内卷的不是我们这些拼命提高水平,去蚕食更多领域,去扩大测试行业蛋糕的人。内卷的是测试行业里自己人跟自己人竞争的人群
所以你觉得倒数第一名学习不好就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的人的错?我混的好,你混的不好。所以我错了,我成绩太高了,拉高了学校入取分数线了。显的你成绩太低了,你考考不上了。 所有的错都在于我。
我觉得你的这个逻辑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你没明白什么是竞争。 竞争不过,就开始诋毁那些竞争过的人是罪魁祸首。 这不是强盗逻辑这是什么? 难道人家有能力拿 40k 的工资不拿,非得去拿 20k 的工资才是正确的,才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的?
那以后还要什么考试,大家抽签上大学吧,抽签进大厂,抽签拿工资
这个匿名提问,让我想起来之前知乎上有人提问《刘慈欣的出现对中国科幻小说领域有什么影响》。里面有个回答很讽刺,说的是: 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的水平带到了世界级的水准,甚至不少外国人以为中国的科幻小说普遍就是这个水准的。 导致于国内不少的科幻小说作者的境遇更不好了。 所以我也想请问大家, 这件事里难道是刘慈欣错了么? 难道他不该写出《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流浪地球》等优秀的科幻小说么?
同理郭德纲也说过: 在同行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 说郭德纲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们是安乐死, 但是郭德纲的出现让我们想好死都不行。 同样的, 郭老师他错了么? 难道他不该做出高质量的相声么, 他不该成立德云社培训更多的相声人才么? 他不该振兴本已颓废的相声业么?
针对这个匿名提问,我引用郭老师的一句话: 同行是冤家
所以你觉得一个班级里考倒数第一名的同学被父母责骂是因为考第一名的那个同学的错? 他就不该得第一名?老师也不该当众表扬他并号召以他为标杆? 是老师和第一名的同学作为少数的精英掌握了话语权,然后强行拉高了学生的标准,导致最后一名同学的焦虑? 所以老师就应该说大家别跟第一名学习,别考什么 100 分,大家都 30,40 分就好了, 这样的才是对的?
首先奥运会预选赛的事跟内卷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 那是行业外界的更高维度的国家力量强行干预的结果, 并不是行业内部自行发展的结果,跟内卷 这俩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内卷内卷, 那得是内部互相竞争, 而不是外部干预的结果。 而测试左移也好, 右移也好 ,测试开发也好,都是行业内部在发展过程中的选择, 没有人逼迫测试这个行业必须搞开发, 必须搞运维, 一切都是测试行业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发的选择了这条道路。 测试开发起源于谷歌的工程效能团队, 在谷歌团队的演进中测试团队遇到了瓶颈并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向工程效能方向发展,当他们取得成功后在《谷歌测试之道》一书中向业界展示这一理念。 而后业界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了后面这一些系列的发展和对应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直接造就了一个新的岗位的诞生 -- 测试开发。 这个职位的诞生也直接给了测试人员一个可以与研发的薪资待遇比肩的机会,而在这之前是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的。 这一点是跟内卷 这个概念完全不同的。 内卷 是在生产力停滞的情况下,内部通过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大家皆输, 极少得利 场景。 而测试开发的出现明显是在提高生产力的,是对行业有利的,是测试行业摆脱之前的无技术含量,工资低的标签的通道, 甚至是在那段在软件行业中一直在质疑测试这个岗位本身的那个时间里测试人员用来破局的关键。 虚的不说, 不少人手上拿到的钱增加了是实打实的。
而且还是一开始就说的, 测试开发也好,左移也好, 右移也好,都是测试人员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个发展只是给了测试人员更多的选择,你说凭什么测试要求要懂开发和运维,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逼迫任何人做测试就一定要懂开发,懂运维啊。大把的不需要懂开发和运维的岗位可以给你选择, 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只做手工测试, 大量的小公司仍然需要手工测试人员,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也是仍然在 30 多岁的时候找到了纯手工测试的岗位, 我媳妇也是做测试的, 一行代码不会写, 她现在是在家做全职妈妈,却不妨碍她生孩子前仍然能找到一份 17K 的测试岗位。 你可以选择不去努力学习,拿着 20K 的工资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没人会说你什么。 但是你不能阻止其他人去拿 40k 的工资,并且人家一旦拿了,你就批判人家是内卷的罪魁祸首, 这是不道德的。
再补充一点吧, 就拿我自己这边举例子, 我现在是质量部下属的工程效能团队的 leader, 干的就是研发和测试效能提升的事, 我们公司现在几乎没有 devops,可以说我干的很大一部分活就是 devops。 但是我这的活 我都是刻意的把任务拆解后分到测试团队里去, 跟人商量这个事你能不能做(他们没有责任和义务帮我干活),我负责教,他们负责做, 因为我希望把一些任务,甚至是不简单的任务给他们做,锻炼他们。 甚至我把这些当作留住人的手段。 QA 们也很喜欢干这个活,甚至都是抢着做, 为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在我这里做完以后,能学到一堆知识。 以后不管是评绩效,甚至是出去面试, 他们都能要个高价。 当然人家不想做我也不逼着人家,大家都是自愿。
楼主怨气有点大, 我理解楼主怨气的根源不在于左移还是右移, 而是自己要去做不应该自己做的事而带来的责任风险,以及同行们的能力和对应的责任都提高了以后导致自己也不得不去做这些以避免被淘汰的压力。
但这不是内卷,这是技术进步以后必然带来的结果,这是社会之所以前进的规则。 这就好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差的同学在仇视学习好的同学,认为是他学习太好了导致内卷了自己, 导致自己不得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而楼主是更极端到仇视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是他们学习太好了,导致我的分数不够上理想的大学了。 这个想法实在是有点太小孩儿了, 就像我刚才说的, 这不是内卷,这是社会的规则,这是优胜劣汰。 清华北大的名额就这么多, 竞争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你不去掌握更多别人不懂的知识, 你怎么能考的上呢? 同样的大厂和高薪的职位就这么多, 你不想拿高薪但是多的是人想,多的是人努力的去学习来拿到那个名额。 还是那句话,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我不认为这是内卷, 内卷是行业内不良的竞争导致大家共输 的状态, 而这些年的测试开发, 测试左移, 测试右移的概念,是为测试行业打开了新的就业机会, 而且是高薪的就业机会。 这是以前的测试行业根本不敢奢望的薪资水平, 如果还跟以前一样人人都是手工测试, 那现在大家就是 10,20K 的工资。 那这种比研发少一倍的工资就是大家想看到的么?
而且说到背锅的事情,那就要提到一句著名的话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还要补一句:待遇也越大。 10k 的工资就管着 10K 的事, 100K 的工资就得承担 100K 的责任。 所以拿着 30,40K 的工资的时候, 就必然要承担这个水平应该有的责任。 如果你只拿着 10K 的工资老板就让你去负责什么左移右移让你开发这个开发那个的,然后出了事还让你负责, 那这个我绝对站在你这边骂他。 但是如果是拿着 30K 的薪资,站着测开的位子,还不想去开发工具,不想写自动化, 出了事也不想负责任, 那这就是你自己不懂事了。 ps: 上面说的工资都是以北京为前提下说的
你还看这个呢~~~
要求这个水平没问题, 但是在北京这种城市只给 15K 就很有问题了, 30K 以下想都别想
哪个地方会只让你做性能测试其他的都不做的。。。。
都是用是开源的东西拼出来的, 谁也不是自己从头撸啊~~ 拿来就用的东西能有多难~~
为啥我感觉楼主说的是反的呢 业务线不加班工具组加班加到死的这也太反常了~~~ 我觉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到了 30K 这个级别了,就别拿几千块钱做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了。 还是看工作内容和这个平台以后的发展情况。 也别为了测试和测开的 title 左右摇摆。 能开 30K 的测试岗也绝不可能就让你上去普通的点点点了,肯定是有它特别的技术含量的。 都了解清楚,再做抉择吧
因为这种事我都不记得我跟研发和产品吵过多少次了。 不过经过我们长期的努力。 现在我们终于是争取到了以下的解法:
我们也算是掰扯了好久才算争取到了上面的这个现状。 楼主加油, 这玩意就是线上出过几次事,吵过几次架以后就好了。
pytest 安装个 pytest-xdist 就能并发执行测试。 这种并发和 grid 的区别有二:
现在不在天津买房子是不给正式落户的~~~ 所以还是得买。 不买就只是集体户口。
可以考虑考虑天津办户口, 买房子, 北京上班。
可以啊,jenkins 2.0 的 pipeline 了解一下。 我给你发个我们的例子: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22280 在这里记录了。 我做 python sdk 的兼容性测试,就是一个 pod 里起 N 个容器,每个容器是不同的 python 版本。来回切着测。
解法好多啊, 你装个对应的 slave 也行, 用 docker 的插件直接启动个 python 的容器来执行也行, 或者用 venv 来回切换也行。
都招~~ 我们缺好几个人呢
要不你现在来试试,我们还在招聘呢
33 岁, 还在一线。 我目前是公司最老资格的 QA, 也是这个产品线里最老 的人, 俗称老古董。老到什么程度,研发和产品都跑来跟我打听当年的内幕, 你能想象到连我们质量部老大都是我面试进来的么。但是我还在一线, 拒绝了好几次转管理岗的机会。 怎么说呢, 我觉得我做管理一定很废柴。 所以就觉得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就好,别勉强自己做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找下家呗。。。还能怎么办
我现在工作中需要写 java, golang, JavaScript, typescript, python。 你非要让我排个序哪个更重要么。。。。。。。 缺了哪个我都干不下去
我用的多分支 pipeline, 有环境变量能拿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