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 36,我们这里 30 多的不算少吧。 但是 40 多的确实少。

  • 不在范式了都~~ 我跳槽到腾讯了

  • 你这么牛皮么。。。。。2W6。。。 不敢想象。。。我听说很多母语为英语的人都没有这么多的词汇量。。。 太佩服了。 我上次测试好像才 4000 多词汇量

  • 我也没碰见过这种情况~ 这种问题的排查我感觉挺难的,因为涉及到 linux 内核了,我也没正经八本的学过内核的东西。都是零零散散的。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在有问题的 pod 里开个 tcpdump 实时监控, 然后发请求看延迟,如果是网络问题,它可能会延迟个几秒 tcpdump 才能监控到,说明网络有问题。 但具体要我排查到哪个内核参数,我也做不到~ 内核的东西了解的还是少。

  • 有啊,我现在就在瓶颈了, 今年 36 岁了, 技术职级已经到了我能触及的天花板了。 现在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即便再去学技术,也升不到下一个级别了。 再往上升需要产出有足够影响力的东西,可能是跨团队甚至跨部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是单打独斗能搞出来的,需要团队和业务的加持,但我当前的业务和团队都不够分量。所以受业务限制,我即便再去学习新的技术或者再深挖当前的技术,都很难升上去了。 以前没太大感觉,觉得有技术哪里都行, 现在深刻的感受到业务和团队的重要性。

  • 没专门学过性能,其实都是针对 K8S 和 linux 的学习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有排查思路了。 所以还是要熟悉我们测试的产品的原理才行。

  • 这个是你微信么

  • 我看大家还都是按照没有专职的性能岗位这样的思路来回答的,这个大家说的也都没错,我就不重复了。 目前的行情是比较看中测试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劝你别在性能测试上下太大的功夫。 但其实我想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其实要做好性能测试的话,本身是需要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当你把一些复杂的性能测试场景玩明白了以后,那么也就练成了一身较为不错的综合能力了。当然如果大家认为的性能测试就是用 jmeter 这样的工具对某个接口施压统计出个 TPS 这类的指标的话,那就当我没说了,因为如果负责的场景就是这么简单,那确实练不出什么有竞争力的技能。

    我用一个我带的姑娘做的性能测试场景举例吧。

    • 首先她需要模拟的就不是并发量,而是设备数量。因为我们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产品,所以对接的都是网络摄像头,不能用 jmeter,而是使用 ffmpeg+ EasyDarwin 来搭建流媒体服务器。针对测试数据也需要裁剪,拼接,抽帧,调整分辨率等工作。 这需要测试人员学习一些视频领域的东西。
    • 她需要学习 K8S 和 docker,因为我们产品整体是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她除了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操作 K8S 和 docker 的需求,也需要把她的流媒体服务器和性能测试工具等等部署在 K8S 中。需要了解 K8S 怎么管理资源的,怎么计算负载均衡的,怎么实施资源超卖的。
    • 性能测试除了要测试性能瓶颈外,还需要进行容量测试。尤其是在云原生架构中,每个容器都申请了不同的资源(cpu,gpu,memory,存储),这些资源具体应该设置成多少需要经过严谨的性能测试。而云原生 往往伴随着微服务架构,所以这个姑娘往往要面对几十甚至几百个服务的资源用量统计,包括每种资源的 request,limit,平均占用,最大占用等等,并需要分析每个服务的资源设置是否合理。 这种数据收集和计算的 工作如果是人肉的那很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她需要学习监控系统的使用,在我们这里就是 prometheus,这需要对 promql 比较熟悉,通过编写代码来向 prometheus 发送 promql 来进行统计和计算。 这里除了要学习 prometheus 外还需要学习前后端的开发,因为我们这里是把这个监控能力平台化了。
    • 再说容量测试里,如果涉及到了一些存储系统,那也需要评估出需要申请的存储量,比如我们最近在执行的性能测试里包含了 ES 组件,这里需要测试出 ES 在 我们的业务下需要支撑多少数据量,在该数据量又下能支撑多少 qps。这就需要她对 ES 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学习 ES 官方的压测工具 esrally 的使用。

    以上是我们这里这个妹子需要去学习的技术点,这样她才能完成她的性能测试工作。 而如果是我 曾经带过的另一个组(他们测试大数据产品的),那里的性能测试则是需要模拟大规模数据的场景 。所以他们需要学习 spark,hdfs,异步 IO 等技术。这个细节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帖子:https://testerhome.com/articles/31471

    总之就是其实负载的性能测试场景搞下来,也是会练成一身不错的技能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里面很多技能确实不算是性能测试技能。这个就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些事了,我个人觉得重要的不是性能测试本身,而是通过性能测试能学到什么,就像我聚的例子,我们这的这个姑娘就算以后不做性能测试了也没问题 ,因为她通过这份工作学到了 prometheus,k8s,docker,前后端开发,视频处理以及部分中间件,所以他换一家公司去做别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最后我想说的是分析系统性能瓶颈并给出优化建议这事对于测试来说不太现实,现在软件架构复杂到了已经轮不到测试人员指手画脚了,最好别妄想能指导专业的软件架构师做事情。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做就好。

  • 我已经不在范式了~~ 目前在腾讯, 我们这现在没有集团 hc 了~ 只招西安的~ 现在行情难啊

  • 我个人是不太会写简历的(我没经过编写简历的培训),所以我写简历挺随意的。 我的思路一般都是在想 -- 如果我是面试官的话, 一般我想从简历里知道什么东西。所以我一般都喜欢简历里直接去写我最擅长的东西和我认为我做的最重要的,最能体现我价值的项目,并且我会把这个项目的技术会较为详细的写一下(目的是希望突出项目难点)。 因为我在做面试官的时候,其实很懒得看那么长的简历的, 尤其是为了凑字数而写的各种流水账我是很不喜欢看的。所以我做面试官的时候希望候选人的简历是能直接看出他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的(要是流水账太多我就会弄不明白他到底擅长什么),我写简历的时候也会把那些不重要的直接忽略掉不写(工作 10 几年了,要是都写那得多少页)。

    我这里贴一段我简历中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我的简历带有我强烈的个人风格,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么写是不是比较好。

    我的简历里, 基本上就是 3,4 个这样的项目撑着,其他的基本就不写了,或者在个人简介里一笔带过。 我的想法其实就是不想让一大堆的东西晃到面试官的眼睛, 让他迅速的知道我擅长什么(写太多了,我估计面试官就不知道我到底擅长啥了,或者直接就不想看了)。而且东西写多了,还有个缺点就是面试官一下子就跳到了那些没什么亮点的东西上去问, 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我的习惯就是只要我写在简历里的,就是有亮点的。

    如果实在有太多的东西想要点缀上去, 我的习惯是放在个人简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