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分推荐,很适合咱们这个行业:《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

  • 只能说脱离了新手水平,在普通商健也就是比路人好一点点😅 。体重 73,基本不练卧推,历史卧推最好也就 80 出头,蹲 130,拉 160。

    正常上下班工作,一般一周蹲拉一次加看情况额外蹲一次或者搞搞实力推 or 负重臂屈伸吧,本质还是练得太少了,力量涨不动……

    最近上班强度很高,我都已经差不多两周没训练了……

  • 我尽量保持一周三到四天力量训练,每次 40-50 分钟(其实我也想更长,奈何工作真的没时间)。

    有时候忙一点一周就练一两次,但是要保证有足够强度和效果。

    健身真的是我最有意义的爱好之一,力量训练的时候一切都会忘记掉,只会看我现在能蹲拉多少,我做功够不够,我是不是比同体重的人力量更牛逼。

  • 一般说的全量回归,就是整个完整的回归用例集走一遍。需不需要,取决于这个版本的需求或变更风险有多大,越大越是要多测试。

    基本流程的冒烟 + 本次需求的所有用例,不叫【全量回归】

  • 去了解 k8s 和 docker 这两个东西的定位和应用场景差异,你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 这类务虚的岗位相对危险,最好想清楚,如果职责不够大,容易越做越小,要谨慎考虑,除非没得选。我见过一些质量管理岗位,最后要不还是转回业务,要不团队解散自己走。

    • 对比一线业务测试对业务理解可能不深入(业务场景、业务价值、业务架构)
    • 对比其他任何岗位也不会有更多的技术实践机会(大白话就是代码能力不仅不进步,甚至会退步)
  • 没有,这么时髦的东西 ,咱们哪里敢用😂

  • 哈哈,我一度以为是这个是小号,你说的应该是香蕉君头像的号,和我一样的想法

  • 能折腾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 不一定有用处,但是如果 ta 写了,我就可能会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其实是有好处的,引导面试官来问,就可以回答预先准备好的答案。

    但是 BUG 多或少和个人能力强弱没有明确关联,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复杂度和基础质量。

  • 华为 OD 过了,经验贴分享 at 2024年06月05日
    僅樓主可見
  • 我裸辞了!!! at 2024年06月04日

    很不错,敢说敢刚,非常欣赏你。

    社区里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大 V 一说,但是人们总是喜欢把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前辈捧得比较高,作为自己的发展标准对齐,有点捧臭脚的意味,不太喜欢。反倒是我自己在这种氛围里面,时间长了有时候不敢乱说话 😅

  • 我裸辞了!!! at 2024年06月01日

    如果方便透露的话,我对裸辞之前,算过一些什么账,比较感兴趣。

  • 到现在可能已经亏了 20 个 w,一年白干,那些钱我早已经当成是没了

  • 一句话建议:不服输,多折腾,强迫自己去接触更难的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耐受力强度,这其中要注意不要迷路,偶尔要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出一些很傻逼的选择吸取教训。

    至于怎么做,各类鸡汤案例,高飞给得很足了。

    想发展就得折腾甚至折磨自己,千万不要只想不干。

  • 我就是 dnf 的忠实毒友,dnf 端游虽然有大几年不玩了,但是它几乎陪伴了我整个学生生涯。于是手游我象征性地支持了 1 块钱充值😂 😂

    手游目前这些小问题实话说我没什么感知,除了王的遗迹开服早几天无法组队外,其他都还好不影响我正常刷图游玩

  • sorry,贴错了,文章中已经改好了,实际是这个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2w4mSYkHcbzgQW7F9sHhg

  • 学技术的同学不要盲目 at 2024年05月23日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我觉得是因为做技术活的目标比较具象,但是业务的目标抽象起来又往往需要调动别人来协助。

    所以做技术时往往做着做着就陷进去了,然后脑海里只剩自己要实现什么东西出来,而忘记了做这个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业务问题。这时,如果业务的情况有变,业务质量的目标调整了,若测试技术不自主跟进业务变化,动态调整技术目标,基本上就翻车了。

    这个阶段我自己也走过,深有体会。

  • 简单问题简单回答

    1. 什么都可以干,建议拉研发的代码在本地调试研读,或者其他广义的自我提升事情。刚毕业就不说什么虚头巴脑的,代码技术相关技能越熟练越好。
    2. airtest 适合,但是坑多不多不知道。微信小程序官方文档也有官方推荐的测试框架,但是思路和 airtest 本质上不一样,如果时间多可以都试试,花个两三天就基本有结论了。
    3. 最好发一下,正是因为就只有你一个测试,你的测试进展大家更容易关注。合理多刷存在感不是什么坏事
  • 初探前端质量保障体系 at 2024年05月22日

    可以关注的,但是好像没地方收藏

  • 23 年的端午节买的,当时觉得还算是低点,然后刚好看上一个新房就买了。然后接下来一年至今继续跌跌跌,跌就算了吧,还降利率,降利率我还不能享受……

    被上头割韭菜这个是事实,但考虑到这个房子也会持有个小 10 年才会换,就没那么难受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 关于个人规划和团队 at 2024年05月14日

    首先楼主可以想一想以个问题:

    1. 你身边接触到的,你认为能力最强的人,ta 走的是什么方向?有没有分析过 ta 掌握的技能,或者直接和 ta 交流过?
    2. 你怎么看到技术、业务、管理?你个人的偏好在哪里?扪心自问如果需要你切换路线方向,你能不能走下去?
    3. 不同方向,你接触到能力最强的人分别都是什么表现?你觉得和他们差距有多大?
    4. 你当前的技能栈是什么分配,你觉得你离当前路线的下一个阶段,或者你转方向后的下一个阶段,差距有多大?
  • 先别说你要找什么实习,半个月都不够的时间,你能找到啥就去啥(开发、运维、测试、产品),应该没有对比空间了吧?

    去到之后就感受一下这个岗位适不适合自己,不适合就继续研究其他岗位骑驴找马。都是这样过来的

  • 关于个人规划和团队 at 2024年05月14日

    我身边的案例就是大部分都是自己摸索,运气好一点就有个贵人多给一些指导,少走弯路节省很多时间,可能原本 2 年独立成长才能达到的效果,用 1 年就能达到。但是贵人最多就给你指导,不可能浪费时间来手把手带你,所以也很看自身的悟性,悟性 = (反思总结 + 执行力)* 上心程度。

    别人的指导主要是:告诉你什么应该做,同时什么不应该做,以及为什么。

  • 要搞面向什么技术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