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是 dnf 的忠实毒友,dnf 端游虽然有大几年不玩了,但是它几乎陪伴了我整个学生生涯。于是手游我象征性地支持了 1 块钱充值😂 😂

    手游目前这些小问题实话说我没什么感知,除了王的遗迹开服早几天无法组队外,其他都还好不影响我正常刷图游玩

  • sorry,贴错了,文章中已经改好了,实际是这个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2w4mSYkHcbzgQW7F9sHhg

  • 学技术的同学不要盲目 at 2024年05月23日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我觉得是因为做技术活的目标比较具象,但是业务的目标抽象起来又往往需要调动别人来协助。

    所以做技术时往往做着做着就陷进去了,然后脑海里只剩自己要实现什么东西出来,而忘记了做这个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业务问题。这时,如果业务的情况有变,业务质量的目标调整了,若测试技术不自主跟进业务变化,动态调整技术目标,基本上就翻车了。

    这个阶段我自己也走过,深有体会。

  • 简单问题简单回答

    1. 什么都可以干,建议拉研发的代码在本地调试研读,或者其他广义的自我提升事情。刚毕业就不说什么虚头巴脑的,代码技术相关技能越熟练越好。
    2. airtest 适合,但是坑多不多不知道。微信小程序官方文档也有官方推荐的测试框架,但是思路和 airtest 本质上不一样,如果时间多可以都试试,花个两三天就基本有结论了。
    3. 最好发一下,正是因为就只有你一个测试,你的测试进展大家更容易关注。合理多刷存在感不是什么坏事
  • 初探前端质量保障体系 at 2024年05月22日

    可以关注的,但是好像没地方收藏

  • 23 年的端午节买的,当时觉得还算是低点,然后刚好看上一个新房就买了。然后接下来一年至今继续跌跌跌,跌就算了吧,还降利率,降利率我还不能享受……

    被上头割韭菜这个是事实,但考虑到这个房子也会持有个小 10 年才会换,就没那么难受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 关于个人规划和团队 at 2024年05月14日

    首先楼主可以想一想以个问题:

    1. 你身边接触到的,你认为能力最强的人,ta 走的是什么方向?有没有分析过 ta 掌握的技能,或者直接和 ta 交流过?
    2. 你怎么看到技术、业务、管理?你个人的偏好在哪里?扪心自问如果需要你切换路线方向,你能不能走下去?
    3. 不同方向,你接触到能力最强的人分别都是什么表现?你觉得和他们差距有多大?
    4. 你当前的技能栈是什么分配,你觉得你离当前路线的下一个阶段,或者你转方向后的下一个阶段,差距有多大?
  • 先别说你要找什么实习,半个月都不够的时间,你能找到啥就去啥(开发、运维、测试、产品),应该没有对比空间了吧?

    去到之后就感受一下这个岗位适不适合自己,不适合就继续研究其他岗位骑驴找马。都是这样过来的

  • 关于个人规划和团队 at 2024年05月14日

    我身边的案例就是大部分都是自己摸索,运气好一点就有个贵人多给一些指导,少走弯路节省很多时间,可能原本 2 年独立成长才能达到的效果,用 1 年就能达到。但是贵人最多就给你指导,不可能浪费时间来手把手带你,所以也很看自身的悟性,悟性 = (反思总结 + 执行力)* 上心程度。

    别人的指导主要是:告诉你什么应该做,同时什么不应该做,以及为什么。

  • 要搞面向什么技术栈的?

    • 客户端
      • 是否有本地观看记录的队列缓存?客户端会定期发送记录给后台,但是发送玩一次之后忘记清缓存导致重复给后端发送
      • 是否客户端发送记录给服务端存在超时失败重试逻辑,多次重试之下,给后端重复塞了数据
      • 能否一直开抓包,看看客户端是否多次发请求给后端
    • 后端
      • 是否没区分好观看记录是否已入库,就直接插入数据导致出现重复记录
      • 能否看到后端的 access_log,先排除是否客户端给后端发了重复请求,从此判断是哪一方的问题
  • 关于页面加载耗时测试 at 2024年05月09日
    • 技术视角:通过埋点数据上报来计算。优点是简单快捷,不需要测试做太多事情;缺点是只能测自家 app 不能测竞品,同时技术视角的埋点可能不切合用户实际感受的首屏加载体验
    • 业务视角:录屏分帧计算,可以是外部相机录,也可以直接被测机自己录自己。优点是能横向测其他竞品,贴合用户实际感受的首屏体验,方案可以跨端;缺点是容易不稳定引入误差
  • 赞同这种做法。

    没太大必要自己硬搞,最务实的做法还是复用开发的代码,也避免开发变更自己这边跟着出错。

    搞得出来还算有结果,要是搞不出来,就是扣分。

  • 可以先排查 pycharm 使用的 python interpretor 版本(在配置里找)是不是已经安装了 sqlalchemy 的相关依赖,如果确定版本没选错,那可能就是 pycharm 自身对依赖索引有问题,或者 sqlalchemy 对这些东西的定义没整好,不用管它,代码也能跑

  • 屏蔽为敬 at 2024年04月26日
    仅楼主可见
    1. 目标:你想要什么
    2. 拆解:达成目标都需要些什么,你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3. 执行:这些东西要通过做什么一件一件地完成,大体时间节点

    如果觉得不够装逼,再价格 PDCA 循环下去,够了,再说就太假了。

    为了不让整个东西说得太假太虚幻,再加一点现实生活的要素进去,比如说身边谁谁谁干了什么,启发到你想要这么做等等。

  • 是啊,铺量铺得很凶,各大平台也靠给用户导这种广告赚了不少。广告主和平台都爽了,就是用户被恶心了

  • 个人理解:

    • 技术的本质是服务于业务,说的更死的一点就是没有业务场景的技术不会有价值。
    • 鄙视链多数发生在研测内部,老板关心的是业务短期长期能不能赚钱。而技术只是做大行业口碑方便捞更合适的技术人才,支撑好业务当下未来盘子的一个基础。
  • 可以考虑一下通过积分来兑换和大厂大佬们的一对一语音交流机会 @ 恒温 😁

  • 技术群我还真没见过一个能行的,要真想学就多泡泡国内外比较小众的论坛

  • 离职交接时间可以谈的,也不一定非得一个月,看公司吧不好说

  • 给一些比较虚的思路,可以做个参考:

    1. 业务 app 是否有做专项测试的需求,如果有那会是什么场景下测什么东西?(性能、体验、稳定性、兼容、安全,每个方向下又可以继续按需细分)【这个其实很重要,也是大多数人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或者只有被外部推着的时候才去想】
    2. 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就知道你需要先去看什么方面的专项测试知识。从最基础的角度说,专项测试就是用特定的工具,使用特定的测试方式来测试,获取到测试数据后进行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核心步骤是 “测试目标->场景设计->工具应用->采集数据->数据分析”。资浅的一般关注第三、四、五的执行步骤,资深需要更多关注第一、二、五步骤。
    3. 按照不同的发展方向,专项测试的学习重点也可以做一些区分。
      • 往业务方向搞,多关注上述一、二、五步骤,多在脑海里验算推敲这些逻辑过程,把 “为什么” 想明白;多关注实际落地遇到的阻碍,都是很宝贵的经验,一问就看出水平高低。
      • 如果是技术方向,那要更多关注工具之间的技术原理和选型,不同场景或者不同测试目标,什么工具会更合适,为什么等。但无论哪个方向都好,一到五整个环节都不能有明显的掉链子。所以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工作中使用起来
  • 我 2022 年 9-10 月也集中面试过,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工作。找工作一般预期得 2-3 个月。

    正常公司几轮面试走完快的也两周起步,再走走其他流程妥妥三周。各位一定要骑驴找马,尽量不要上头裸辞。

  • 项目管理主要干嘛的? at 2024年04月10日

    啊,总结得挺好👍,就是让业务部门专注于业务工作

  • 项目管理主要干嘛的? at 2024年04月10日

    差不多就是这样,因为我没怎么直接接触 pmo 所以体会不深刻。一个最基本的印象就是这个人会干大量的沟通和文档事宜,但是一定得说,这些事并不是花瓶,都是些很必要的事情,虽然研发测试内部也能做,就是效率会降低影响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