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楼主的说法,所以从很早开始我自己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测试职业一直走,职业生涯无非就是成为测试技术专家或者成为测试团负责人(也就是管理者)。
日常有很多机会给我观察不同的管理者,有的是只有 20 个正式员工出头的一线管理者,有的是上百个正式员工出头的二级管理者(就是老板的老板),甚至还曾经有机会看到带领上千人的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和他们一起开会,或者在他们附近的工位短暂工作。
这些观察给到我的共同感受是:
总结一下,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无非围绕着做什么拿到更好的业务结果、做什么沉淀出更好的不依赖人的标准能力、做什么让团队整体以及下面的每个个体有更好的发展。但往往会有很多杂事在打断这些核心工作,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十分清楚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做这个事情是否有意义,对时间使用层面的容错会更低,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技巧。
我自己权衡一下,感觉还是搞搞技术来得更容易……
所以你的关键就是【担心的是很难出彩影响晋升加薪 以及后续跳槽相关】
回到我给出的三个反问,如果这些基本信息没有,没法去理解你的现状,也没法去定义 “出彩的工作”,是需要上下文的。
没特殊情况一般都给,只是看测试是否主动索取而已,不问别人当然就没想到要给啦。
不过,大厂的外包是看不到代码的,要额外申请其他权限;正式员工就正常申请,一般都给过,很少会卡,除非代码很机密。而我当时,因为业务涉及内部安全,也不是所有代码都给我看,有些还是私下找关系好的开发要才给我,开发团队的老板还不想给测试看……
没什么信息量,暂时给不出有效建议。我反问几个问题:
有点太广告化了,建议补充一些详细使用说明,或者技术原理说明
我是直接把代码库拿过来看,当时是用 php 的 yii 框架。
如果一定要自己识别,那就只能谷歌百度查了,这些大概是 web 渗透需要知道的操作。
转成开发也能叫转行吗 这应该叫平移
同问,转行做啥去了
实话说,我自己发现的很多 bug,最后排查下来更多靠研发,因为完整的代码和本地调试环境都在研发手上。
不说最有成就感,说最有印象的俩 bug,是生涯前两年自己执行自己设计的测试用例发现 bug 后,对着研发的代码做 review 帮他们定位出来,并告诉他们怎么改。还记得一个是 php 后端少了参数类型和值的校验,一个是 go 做哈希值判断写错了大于小于符号。
我之前的老板,05 年本科毕业,大概 08 年进入在腾讯,应该在腾讯呆了约十年出头,可以说什么互联网移动端红利吃个透了,单腾讯股票就不知道赚了多少钱,生活富足美满,出来工作也就是继续保持收入,根本不打算和在座各位卷,该什么时间下班立马跑路。
但又能怎样?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幸运儿,选择大于努力,而选择要做对又需要一些运气,如果看不透这个行业外的机会,还不如老老实实沉淀自己,以免过几年回头还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做该做的事情。
如果有实际可行的想法,当然建议跑路也是要趁早。
以自己写可控、定向的脚本为主。
自动化遍历有理论可行性,但是遍历到的页面不可预测,不同的校验点在哪里(如哪些文案有可能超长、哪些地方有可能翻译不对等),确定性不够强。
裁测试的逻辑我感觉就 2 个吧:
你这是要跳出来 kuang kuang 打脸 如果我是这个板块的管理员,我是不会让这种水平的问题审核通过
社区应该是欠缺了一些有篇幅有深度的个人分享,现在帖子大多以企业号、职场讨论、还有简单的技术问答为主。
mark,找时间学习一下~
简单看了一下公司其他团队在做的方案(不算很成熟),主要是两个方面:
只能说这么多了,细节说不了……
看了楼主历史的问题…… 挺尬的,每个问题都是这种惜字如金一句话
@ 恒温 大佬,是不是审帖子会分版块的概念?我平时上得比较频繁(工作日一天不低于 5 次),审核速度快,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给我多开几个板块的审核权限。我发现我平时都没啥审核工作量,一周下来就两三次😂
本意是想多分享一些内容,但总是懒得花时间整理,那些没整理好有点残缺东西又不太愿意发出来
以前曾经尝试过看美剧的方式去刻意训练(中英字幕 -> 纯英字幕 -> 无字幕),能感觉到听力有进步,但是没坚持下来,因为看剧看投入了就不自觉地只看中文字幕。
再后来就没刻意训练了,反正看文档常常是全英,阅读理解是没啥问题的。听力多多少少还有视频能接触到,口语真的就在一直倒退从没刹车
论坛上大家都是互帮互助,报团取暖~
信息有限,也无法做过多的楼主内心思想的揣摩,楼主看着哪些合适就吸收哪些吧
如果细看了我前面的回答并排除掉提及的可能性,那我接着补充一下:
一个容易误会的点,管理岗不是纯管理,技术是一门手艺活。
如果转了纯管理,时间一长容易丢看家本领。我们常说的管理岗并不是指 “团队管理职业经纪人”,管人不管事;而是指 “结合业务领域知识和丰富技术技能的资深技术人员”。
我们刚入职场早些年,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
业务质量整体负责人对比一下:
暂时想到这么多,业务质量整体负责人也分不同路线,技术出身会更具备技术深度和技术视野,综合业务质量出身会更具备质量体系理论。各有所长,并不是说只有搞技术的才能做好,后者也是很多人一直诟病的 “我的领导不懂技术” 那类型,可能这么诟病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质量和做事的狭隘理解吧?(当然不排除真正的水货领导)
说得可能不好听,做修饰绕弯又让人费解,我尝试分析一下:
最好找在这个公司的人求证年终正常大概能拿到多少,否则被坑了也没有地方讲道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你即使在脉脉等地方去网曝最后还是自己吃硬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