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到了管理会更好吗? at October 19, 2023

    我赞同楼主的说法,所以从很早开始我自己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测试职业一直走,职业生涯无非就是成为测试技术专家或者成为测试团负责人(也就是管理者)。

    日常有很多机会给我观察不同的管理者,有的是只有 20 个正式员工出头的一线管理者,有的是上百个正式员工出头的二级管理者(就是老板的老板),甚至还曾经有机会看到带领上千人的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和他们一起开会,或者在他们附近的工位短暂工作。

    这些观察给到我的共同感受是:

    1. 管理者的时间是碎片化的,越是接近一线的管理者会越碎片化,非常要求时间管理能力
    2. 要保持刻意自主的辩证思考,脑海里要不停在演化推导想法,思考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某个事故分析、团队大方向规划和质量布局、下面的人做的各种事情是否符合规划框架、团队人员分工是否合理、不同人的 scope 是否清晰,大家的发展路径是否明确……
    3. 能一针见血直达本质,时刻保持敏锐的数据嗅觉,同时有自己的渠道去了解到真实的一线信息,不容易被下面的人忽悠

    总结一下,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无非围绕着做什么拿到更好的业务结果、做什么沉淀出更好的不依赖人的标准能力、做什么让团队整体以及下面的每个个体有更好的发展。但往往会有很多杂事在打断这些核心工作,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十分清楚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做这个事情是否有意义,对时间使用层面的容错会更低,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技巧。

    我自己权衡一下,感觉还是搞搞技术来得更容易……

  • 所以你的关键就是【担心的是很难出彩影响晋升加薪 以及后续跳槽相关】

    回到我给出的三个反问,如果这些基本信息没有,没法去理解你的现状,也没法去定义 “出彩的工作”,是需要上下文的。

  • 没特殊情况一般都给,只是看测试是否主动索取而已,不问别人当然就没想到要给啦。

    不过,大厂的外包是看不到代码的,要额外申请其他权限;正式员工就正常申请,一般都给过,很少会卡,除非代码很机密。而我当时,因为业务涉及内部安全,也不是所有代码都给我看,有些还是私下找关系好的开发要才给我,开发团队的老板还不想给测试看……

  • 没什么信息量,暂时给不出有效建议。我反问几个问题:

    1. 新公司自动化正在俺不推进的计划是什么?
    2. 新公司目前自动化推进到什么程度?
    3. 为什么觉得未来出彩的地方不多,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把握?
  • 有点太广告化了,建议补充一些详细使用说明,或者技术原理说明

  • 我是直接把代码库拿过来看,当时是用 php 的 yii 框架。

    如果一定要自己识别,那就只能谷歌百度查了,这些大概是 web 渗透需要知道的操作。

  • 转成开发也能叫转行吗😂 这应该叫平移

  • 同问,转行做啥去了

  • 实话说,我自己发现的很多 bug,最后排查下来更多靠研发,因为完整的代码和本地调试环境都在研发手上。

    不说最有成就感,说最有印象的俩 bug,是生涯前两年自己执行自己设计的测试用例发现 bug 后,对着研发的代码做 review 帮他们定位出来,并告诉他们怎么改。还记得一个是 php 后端少了参数类型和值的校验,一个是 go 做哈希值判断写错了大于小于符号。

  • 职业发展 at October 16, 2023

    我之前的老板,05 年本科毕业,大概 08 年进入在腾讯,应该在腾讯呆了约十年出头,可以说什么互联网移动端红利吃个透了,单腾讯股票就不知道赚了多少钱,生活富足美满,出来工作也就是继续保持收入,根本不打算和在座各位卷,该什么时间下班立马跑路。

    但又能怎样?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幸运儿,选择大于努力,而选择要做对又需要一些运气,如果看不透这个行业外的机会,还不如老老实实沉淀自己,以免过几年回头还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做该做的事情。

    如果有实际可行的想法,当然建议跑路也是要趁早。

  • 以自己写可控、定向的脚本为主。
    自动化遍历有理论可行性,但是遍历到的页面不可预测,不同的校验点在哪里(如哪些文案有可能超长、哪些地方有可能翻译不对等),确定性不够强。

  • 裁测试的逻辑我感觉就 2 个吧:

    1. 看研发测试配比,研发要减员,测试自然也要减员,这个定律在任何互联网大厂都通用。一般是大环境不好,要无差别进行业务裁员以节省成本,对应的运营、产品等各种配套角色也会按比例缩减。
    2. 只裁测试,研发不裁或基本不裁。这种一般是业务还想保着发展,但是成本预算超标,要快速进行人口控制。这种裁员并不是意味着不需要测试,而是研发兼职了测试,一般是发生在小体量产品上,质量对产品的发展影响不大的阶段。
  • 你这是要跳出来 kuang kuang 打脸😂 如果我是这个板块的管理员,我是不会让这种水平的问题审核通过

  • 社区应该是欠缺了一些有篇幅有深度的个人分享,现在帖子大多以企业号、职场讨论、还有简单的技术问答为主。

  • mark,找时间学习一下~

  • 简单看了一下公司其他团队在做的方案(不算很成熟),主要是两个方面:

    1. 流程:
      • 线下需求阶段,多语言的需求会有另外的测试流程,做专门的风险关注
      • 多语言本身的配置变更(比如运营修改文案),需要联动内部其他平台去做流程卡点和消息提醒,尽快周知这个信,上线还需要审批通过,线上有一些相关监控
    2. 自动化:
      • 主要还是 UI 自动化,一方面通过自动化去截图,截图让测试来做审核走查(免除测试手工打开不同页面去看的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期间可以探测文案超长、翻译语义正确性等问题,还会有一些线上巡检去搞
      • 不排除还有一些线下的、研发开的测试的后门来辅助

    只能说这么多了,细节说不了……

    1. 表达清楚你想问什么? —— 要什么端的工具?二进制、移动端 app、Web 网页,还是某种特定编程语言的性能测试工具?
    2. 简单到这种程度的问题先自行搜索 —— 百度、必应、搜狗公众号搜索……

    看了楼主历史的问题…… 挺尬的,每个问题都是这种惜字如金一句话

  • @ 恒温 大佬,是不是审帖子会分版块的概念?我平时上得比较频繁(工作日一天不低于 5 次),审核速度快,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给我多开几个板块的审核权限。我发现我平时都没啥审核工作量,一周下来就两三次😂

  • 本意是想多分享一些内容,但总是懒得花时间整理,那些没整理好有点残缺东西又不太愿意发出来😅

  • 回顾学英语一周年 at October 11, 2023

    以前曾经尝试过看美剧的方式去刻意训练(中英字幕 -> 纯英字幕 -> 无字幕),能感觉到听力有进步,但是没坚持下来,因为看剧看投入了就不自觉地只看中文字幕。

    再后来就没刻意训练了,反正看文档常常是全英,阅读理解是没啥问题的。听力多多少少还有视频能接触到,口语真的就在一直倒退从没刹车 😂

  • 论坛上大家都是互帮互助,报团取暖~ 😁
    信息有限,也无法做过多的楼主内心思想的揣摩,楼主看着哪些合适就吸收哪些吧

  • 如果细看了我前面的回答并排除掉提及的可能性,那我接着补充一下:

    依然是同样的答案:做业务质量的整体负责人

    一个容易误会的点,管理岗不是纯管理,技术是一门手艺活。

    如果转了纯管理,时间一长容易丢看家本领。我们常说的管理岗并不是指 “团队管理职业经纪人”,管人不管事;而是指 “结合业务领域知识和丰富技术技能的资深技术人员”。

    什么是业务质量的整体负责人?

    我们刚入职场早些年,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

    1. 被别人告诉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去按部就班执行,完成某个动作 —— 被动执行,服从命令
    2. 别人问自己接下来计划怎么做时,才会触发自行思考 —— 被动思考
    3. 平时思考的问题基本上是工作直接遇到的问题 —— 只思考现状,遇到问题找办法

    业务质量整体负责人对比一下:

    1. 无论在业务发展的早期、中期、晚期,都可以撑起一个团队质量工作整体规划,脑海里有明确要找什么数据看、如何分析、数据如果表现怎么样就该对应做什么事情的地图 —— 系统性的经验,如果没亲自做过而是靠 YY,一眼假
    2. 数据导向,评价不同的质量都有逻辑有数据指标,而不是 “我感觉”、“看起来好像” —— 讲逻辑
    3. 同时处理大量信息,又可以做到抓大放小 —— 精力与时间管理,所以不可能要求整体负责人还去抠那么一点代码 bug
    4. 能感知当前质量情况,又可以按照业务的发展趋势,预判到未来可能的质量问题,并提前布局 —— 业务预判
    5. 妥善搭建团队梯队,不同等级的人负责不同的事情,分工明确合适 —— 梯队建设,用人

    暂时想到这么多,业务质量整体负责人也分不同路线,技术出身会更具备技术深度和技术视野,综合业务质量出身会更具备质量体系理论。各有所长,并不是说只有搞技术的才能做好,后者也是很多人一直诟病的 “我的领导不懂技术” 那类型,可能这么诟病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质量和做事的狭隘理解吧?(当然不排除真正的水货领导)

  • 说得可能不好听,做修饰绕弯又让人费解,我尝试分析一下:

    现状

    • 30+,历史工作经验的技术含金量一般
    • 自驱力有限,没有职业规划
    • 技术技能可能不太突出

    分析

    • 综合年龄(主要是有家庭),外部环境,当下工作机会,楼主的技术技能应该基本达到目前状态的上限;即假设个人习惯、就业情况等因素不做大变动,技术大体会继续停留在当前阶段上下游
    • 楼主只表达了技术路线的可能性,还有关注其他路线吗?由于提供的信息有限,担心存在只会盯着技术看的视野问题

    建议:如果不考虑转行,转型做管理尽快脱离一线技术。眼下比较可行的就是利用对业务的熟悉度,从一线执行转到一线管理,先开始带人做业务质量再逐渐做大,转型速度越快越好,但是要同时保证自己也要亲自下场投入一定精力做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指挥官

    • 为什么给这样的建议?
      1. 因为管理技能和日常生活交集更多,对楼主现状可能更容易去自主训练管理技能;
      2. 技术层面按楼主的情况客观上较难突破,外界也不会给多好的机会和平台来帮助突破,故再刻板投资技术,价值有限。除非有充分的自信在 35+ 的时候能凭借当下刻苦学习到的一系列技术逆袭,反正我是不信的

    假设继续做技术要怎么搞?

    • 先排除楼主通过个人奋发图强迅猛进步的可能性,年纪是一个问题,有这个现状证明也是躺平了很久,不 YY 这种方式
    • 技术上再投资自动化、搞平台开发、搞机构培训性价比太低,因为比你年轻几岁的人可以通过完全一样的渠道学到跟你一模一样的东西,毫无优势;或者说,有这些开发技术还不如转开发,我理解是因为技术不够才没转,要进修还不如奔着做开发的目标去搞
    • 最合理的是结合技术和业务经验,做业务质量的整体负责人,做的时间长见过的问题多,这一块可能是唯一的优势;整体负责人,可以理解为给一个业务你,你怎么做好整体质量保障这么一个大命题,在这个命题下,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
  • 最好找在这个公司的人求证年终正常大概能拿到多少,否则被坑了也没有地方讲道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你即使在脉脉等地方去网曝最后还是自己吃硬亏

  • Author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