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下测试,通过发请求,模拟接口测试,直接调 controller

  • 公钥免密登录、crontab 配置(如定期的 workspace 冗余文件清理等)、awk/grep 等日志搜查等等等等

  • 蒋老师不必担心,很多人在默默关注,只不过个人或者团队能力暂时达不到,所以无法得以实施而已
    像我,就在默默的关注你的帖子,真心是获益匪浅,多谢

  • 喜欢安逸不上进就去外企,其余的不多说了
    另外,喜欢敲错字的测试不是好测试,尤其是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对某些关键字应该很敏感才对😂

  • linux 系列最先上手的不应该是学会 sudo 怎么配,sysinit 怎么玩么?

  • 优质招聘汇总 20170918 at 2017年09月19日

    平安之后的第二份工作了

  • 优质招聘汇总 20170918 at 2017年09月18日

    谢谢,有心了

  • 对,首席吐槽师跳槽了

  • 有意向可以小窗,或者直接发简历也可以

  • 谢谢,已更正,写完了自己也觉得怪怪的,好像短了点😂

  • 天行者?阿纳肯?😂

  • 要不要测试拿一个 8 拍对面的人,然后通过 8 的 AR 来解锁 X?

  • 如何量化测试覆盖率 at 2017年09月13日
    • 覆盖率本身不重要,100% 的覆盖率也不意味着没问题,环境、配置集成的问题占比不在少数
    • 非要看覆盖率,变更覆盖率才稍显更有价值一点,扫变更集,svn、git 都支持拉变更文件清单
    • 覆盖率只要环境能允许,java 的用 sonarqube 或者 jacoco(推荐),手动自动都可以看
  • 顶高 P 光哥,找工作关键是跟对人,跟着光哥混,前途钱途都有~

  • 如果数据量不大,可以用 System.setProperty,报告里面取就好了
    或者维护一个 hashmap 之类的在内村里,声称报告的时候取

  • 谢谢恒温邀请,问题太抽象,我不善于导人从 0 向 1 的发展,倒是比较擅长在现有的能力中找闪光点以谋发展
    我还是用一张 PPT 来说吧:

    • 能力和价值对等逐层上升。
    • 学一些经典理论,温习和梳理你在学校里学习的那些基础课,对你的工作有非常大的意义,至少不会让你的工作流于做苦力,能让你自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背后是什么方法论在支撑,你应该怎样丰富这些方法论的实际应用。
    • 我的理解里没有把自动化和性能测试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你要做,还是要多看看文章、帖子,你该明白,自动化也好,性能也好,都只是质量的一个方面,我看到的为此而随大流的现象,大多是为了迎合一些懵懂的老板的某些无知趣味而已,看清背后的东西更重要。
    • 落地非常重要,空想没有用,文章只看不实践也没有用,好的 team 有天然的,也有你自己打造的,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事情做好,比你进一个天然好的 team 的履历要有价值的多,等待领导首肯或者授意,这跟我等着被 boss 升为 CIO 来实施自己的抱负一样……这特么的是一句废话鸡汤😂 仅作用于暂时没有条件进入一个好的 team 的时候,我自己也宁愿进一个好 team😅
    • 心急、浮躁是大忌,比薪水神马的 LOW 爆了,我面试遇到要求专职做自动化或者性能的人,我一般直接 PASS 掉,一方面我们没有这样不需要关注业务的岗位,一方面我会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有限、看问题太片面,以至于以后发展的路太窄,我也不希望我带出来这样的人,呵呵。
  • 只有 2 年经验还能达到要求的人,够可以的了,25K*13 能招到估计比较难

  • 感觉待遇是德国总部的 1/5 还不到?

  • 小学生写代码之读取数组 at 2017年08月24日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 小学生写代码之读取数组 at 2017年08月23日

    第一段快的唯一原因是……编译器编译不通过,不用执行了😂

  • 不客气,出去面试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需要运气,比如我:
    我去支付宝面试过 2 次,前后相隔 6 年:

    • 第一次我跟人家说分析测试需求……人家抓狂了,问测试需求是什么鬼,然后没有然后了
    • 第二次,人家因为我做了两三年的团队管理,断定我不适合一线工作

    两次都没有机会到第二轮,是不是很惨~
    此外,还可以多参加社区的交流活动,这个很有用,没有了,祝你好运

  • 补充一点,在平时的工作里,要时刻问自己,你是想做下面哪一种?
    有些人就是忘记了这点,让自己能得变成了 rambo,然后呢,you are fighting alone,要刻意改变这种趋势
    这是个一个培训 ppt 的结尾😎


    • 不要跳槽,如果能力够了,想走管理路线,时间到了自然会有机会,分这么两种情况:
    • 你的领导、你领导的领导在想办法帮你谋位子,扩张或者拆分团队,为了你这样有能力但是发展遇到瓶颈的人;
    • 你的领导感受到威胁,不安,或暗示你或针对你,或因自己能力已经逊于你而有让位之心,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时候你再离职,这时候你自己必须已经具备 “离开这个平台依旧这么牛逼” 的能力,否则你就被动了,别看现在是否是什么核心员工;
    • 看你自己的描述,你还没有具备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寻找各种改进点的能力——因为这需要足够的积累和底蕴,这需要你在日常工作中有足够的思考和沉淀

    • 隔三差五的跳槽也可以发展,但是大公司不是很喜欢你的履历,除非你是个奇才(其实没什么大公司喜欢奇才的),持续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也可以发展,这需要你主动把手伸向别人的领域,比如研发、运维、基础架构、DBA、PC 桌面服务、网络架设,等等,这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

    • 持续跳槽获得的晋升,最多做到经理、总监,撑死 CTO
    • 在一个稳定的大环境里历练再做几次跳槽,上限可以做到 CIO、CEO
  • deflate2 压缩,压缩比比较好,服务端给一个接口用来收数据,http 请求附带上压缩的 json 文件,到服务端解压重新拿数据请求原始 url

  • 严格来说你这已经不叫框架了,有点向平台靠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