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存基础知识 at 2022年09月01日

    可以确保周更。。。😅

  • 理论上是认可这类测试分层的,从研发的角度上来看,确实我们应该多投入时间在单测上,优势很明显,颗粒度小,验证快速快,方便定位。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Unit 测试推广不开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成本问题。虽然现在有比较好用的单测框架,但如果真的要产生实际价值,还是需要大量的代码编写,比如 Mock 其它服务,比如数据准备等,而且开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现状如此),让测试人员来写 Unit,就更不靠谱了。

    2. Uint 无法完整的描述业务价值,它更多的是验证工程实践是否有问题,但很难从业务价值上做出评估。

    所以,现在更多的团队选择接口测试这种粒度来快速验证。因为他的粒度相对也比较小,能够做到快速执行,快速反馈,对于代码的定位也是比较快的。而且,好的接口一定是为了实现某些具体的业务价值。所以可以更好的去评估代码与业务价值的关系。

    测试策略的选择,还是会受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也是一个不段在做动态平衡的过程。

  • 从测试角度看现实问题 at 2022年08月16日

    这不就是回归测试的典型场景么?

    回归测试:每天来回走一遍,看看哪里的砖有晃动;

    自动化测试:骑个车(轮子宽一点的那种),碾压过去,提高效率,

    埋点测试:路上等距离安装摄像头,然后在监控室里观察

    用户反馈:人家都投诉了,你还不知道哪块砖有问题?做好安抚,快速修复。

    业务需求:有没有一种可能,从业务的角度上看,确实有可能是故意设计的这么脆弱的,否则怎么签二期合同。(别对号入座哈),很多时候有些奇葩的需求都是服务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只是测试不知道而以。

  • 简单地把线上 BUG 分成三个等级,便于分析。
    简单易现的问题:如果是比较简单就复现的问题,那作为测试人员就要反思下为什么了,这个锅跑不了,还是要有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态度。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呢?有几个小办法:

    注重测试策略的设计(好多人都忘记这件事了,后面会专门谈谈测试策略的问题),对于每个迭代(版本)的测试重点和测试方法做一次梳理。
    测试用例设计更全面些,多考虑一些业务场景,更多的确认手段,而不仅仅只停留在页面的操作上。
    测试用例评审,避免自己陷入测试盲区,让产品和研发一起来确认场景覆盖是否充足。
    认真执行测试用例,这点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因为人都会情绪低潮,在某些情况下,心存侥幸,可能用例直接就 Pass 了。
    特定场景或者数据才会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遇到一次,就完善一次用例(如果能自动化,就最好了),同时思考为什么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类似的还是不同环境配置引起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经验,这类 “锅”,可以团队一起背,但要给出改进方案,不能多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深层次的偶发问题:这类问题其实是提升团队技术能力很好的试验场,集中力量解决掉就是了,更能激发技术宅男们的热情。这类问题,一般情况下做好线上监控,能及时预警,比客户更早或者不能落后太多发现,就可以的,让团队有缓冲解决问题的时间就好(准备好相关的话术,安抚客户也是 OK 的)。
    你看,这么一分,是不是心理负担就少很多了,有些 “锅” 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么。

    你的质量观在哪里‍
    最后,再聊聊测试人自己的质量观。每个人走上测试这条路的理由五花八门,也导致了大家对质量这件事本身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看法一:把测试这个职业定义为仅仅是保证系统不出重大事故,一点就蹦的情况出现,其它交给开发,出现 BUG 就是开发能力不足。因为他们对测试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所以遇到比较复杂的,难以测到的问题,就放弃努力,给自己找借口。比如自己薪资就那么点,因为能力有限啊,发现不了还能怎么办?比如你行你来测试啊?谁家软件还没有个 BUG 呢。凡此种种,肯定不会觉得自己应该背这个锅的。

    看法二:从自己手中出去的产品,要有最低的质量保证,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反思,寻找解决办法,什么 “Bug 藏得太深”、“测试环境无法复现” 等理由都不是借口,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真正把测试当做职业来对待,一定会想到办法解决或者规避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给团队带来正面影响,逐渐影响到其他人。

    看法三:通过更好的实践方式,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单测、静态分析、自动化测试,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混沌测试,都会帮助我们及早的发现问题。在适当的机会引入敏捷理念,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实践,协助团队内建质量,培养全员质量意识。

    参考: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2230

  • 我们说的好像不是一个事。。题主问的是测试工程师这个角色,而不是这个角色中的高中低级别。

    高级测试人员的能力强肯定对项目上帮助大,这个没有什么疑问。

  • 这个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测试工程师在团队中的地位取决于你能给团队创造什么价值,能给研发过程带来什么帮助。地位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 title 带来的。

    不能说测试人员的 “地位” 高,质量就会好,毕竟测试人员也不产出质量啊。更多的时候,测试人员只能保障产品质量的下限,然后通过质量内建等一些方法来逐步提升这个下限。

    关于如何提升测试人员的地位,可以参考: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2121

    关于第二个问题,不是地位越高,而是能力越强(不管是代码能力,还是横向拉通、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质量保障水平就会越高。现在各类大会上提出的新观点,新技术都在验证这个结论。

  • 没太理解为什么只能用 UI 来准备数据,UI 调的不还是接口么?不太清楚有啥特殊的地方。

    另外按题主的说法,可以尝试把这两部分解耦,数据准备和接口测试分开来处理。如楼上恒捷大大说的那种处理方式。

    至于是引用工具,还是写代码,就看团队的整体能力啦。

  • 用例设计方法怎么用? at 2022年08月04日

    不能仅仅对着操作写用例。试着从这个需求的实现价值开始,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后台是如何实现的等等方向去思考。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3655 这里有具体的场景和案例,可以参考下。

  • 优秀~~下载啦,好好学习

  •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2826 可以参考下这篇文章,测试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阶段可以提升的。

  • 😁 那我那篇还能参与这个活动么

  • 还有这种群哇

  • 没那么多前置条件。。现实是,只要有坑了,你能占到,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其实就可以做到。

    测试经理并不是特别高端或者需要专业性特别强的能力。

    能够协调资源,把事办好,就 OK 了。

    专业技能?3~5 年的测试经历足够了。

  • 每种测试方法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不能因为上层的测试方法没做,就让上层的测试方法去兜底。电动车的例子不是很恰当哟。

    接口测试的核心是验证交互的数据结构是否正确,保证数据能够端到端正常流转,满足业务的需求。在这里加入过多的数据层验证,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有涉及到数据层的操作(如数据初始化等),应该独立出来处理。

    因为接口测试封装了相关的内部实现,仅仅从入参来验证出参,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查某个表就能够解决的,往往包含了很多的业务计算逻辑在内。 如果是简单的表查询,检查的意义也不大。

    另外 ,关于验证码的问题,就不应该成为问题,一个万能码就可以解决了。完全没必要读库,而且这东西大概率也是放在 redis 上,不会入库的,因为有时效性,又没有什么业务价值。

    分层测试的理念,就是每层干自己该干的事,做到更好的解耦,方便定位问题。

  • 业务测试的困局 at 2022年07月13日

    敏捷研发模式表示不背这个锅。。因为敏捷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落地过程中,大家只关注了 “快”,而忽略了人。

    “给到业务测试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可以尝试引入部分的自动化测试手段来提升效率,或者加入一些小工具。时间一直都是不够的。

    “又加上开发不自测”,这事吧,做好测试准入条件的设置。敏捷中不也有 DOD 的理念么。

    “经常背锅,挨骂,背低绩效” 这个没啥好说的,不同团队对质量的关注度不一样,所以可能的话,还是远离这类团队吧,因为三观不同,你做啥都是错的。

    综上,换个环境吧,可能对你会更好些。测试人也需要有选择团队的能力。

  • 测试用例评审 at 2022年07月11日

    建议是分开来写,因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 测试用例评审 at 2022年07月08日

    所以每次不要拉太多人,没有必要。

  • 感谢兔兔

  • 测试报告别踩坑 at 2022年07月02日

    理解,感谢回复

  • 可参考: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3655 写的比较全面了

  • 测试用例设计的故事 at 2022年06月30日

    感谢支持,可持续关注😉

  • 测试报告别踩坑 at 2022年06月29日

    @chenhengjie123 本篇是否可以申请加精😉

  • 关于代码本身,需要关注的就是基础的应用,找个优秀的开源框架,慢慢去阅读和理解它的代码逻辑,远比自己乱写一些平台要好的多。然后根据团队的真实痛点,针对性的通过代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加油~

  • 具体到团队中,对于测开的能力要求,我简单的划分为以下三类(欢迎拍砖):

    入门级:

    熟悉几款常用的测试框架,如接口测试用到的 Junit,Pytest 等,性能测试用到的 Jmeter,Locust 等,基于 UI 的 Selenium,Airtest 等

    进一步的,能够针对这些框架,结合团队的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例如改改报告格式,增加点输出和特定函数等

    从团队建设的角度看,这类技能一般会让测试团队内的谁对代码兴趣并能持之以恒的学习,就可以让他去尝试做这类工作。

    提升级:

    了解不同框架的特性,能够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选型(例如,团队如果普遍代码能力较差,用 Jmeter 做接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如果被测试系统用的是 JAVA 框架,引入 Junit 要比 Pytest 合适的多)

    能够对框架进行重构,以便更好的使用或者更符合业务需求。能够把这些框架集成到其它平台,让其它平台能够快速调用并执行测试用例。

    能够洞察测试活动中的真实痛点,并给出解决方案。当你具备了这个能力,才能胜任一个测试开发应该有的责任,否则和开发的区别并不大,又或者只是一个有一定代码能力的测试人员。对团队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大。

    进阶级:

    能够从全局观察测试活动,发现团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地。

    从效能的角度提升团队的测试质量和效率。个人认为,这个是高阶测试开发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测试开发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整个测试团队的效能,同时能够打通研发侧,协助开发一起提升研发效能。

    需要向业内优秀的团队学习最新的技术实践,现在新的测试技术层出不穷,迭代速度也很快。不能固步自封,只满足于现状。要关注业内技术的发展,但不要盲目的引入到团队中,因为很多时候,你的团队并不具备相对应的能力。

    可参考: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0771

  • 一个性能问题咨询 at 2022年06月14日

    因为这只是个首页,所以不涉及复杂的后端业务逻辑处理。这类问题个人的经验是从架构层面去梳理,可能都不需要压测:

    1. 是否对图片做了压缩处理,当前页面的总大小多少,服务器的带宽是多少,可以估算出是否能支持 10000 并发;
    2. 是否做了静态分离,对于静态服务器是否有 CDN,如果有,策略是什么,有多少节点;
    3. 视频是直接播放,还是需要手动点播放,是否有缓存部分到前端;
    4. 视频是否走了 CDN,节点带宽是多少,视频有多大

    以上,其实你弄清楚了,就可以估算出来了。静态资源的加载,一般不需要压测的,因为核心是带宽,不是服务器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