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楼 @codeskyblue 我觉得主要是学习成本。毕竟自己写的不一定经过足够的测试检验,存在的 bug 会比较多,也不一定能给出足够丰富的文档(直接看源码这种不算文档哈)。
其实也没所谓啦,大家都能看得懂,效率也高,那就最好啦。用 IDE 自动补全的话,长命名有时候反而效率高呢。
#3 楼 @seveniruby 高亮是 inspector 前端的功能,WebDriverAgent 本身没有这方面的 API 。前端从 WebDriverAgent 获取元素树(每个元素需要有坐标和大小的属性)和截图后,就可以做到这个高亮了。
#28 楼 @codeskyblue 额,函数名这个它也只是跟着 selenium 的规范走。
函数名长确实不好用,但好处是遵循这个规范的话一些基于 selenium api 的工具可以直接拿来用,例如 python page object 。而且也能保证大家都能看懂。有时候,大家能看懂比输入效率重要。
函数名长度这个我在看了苹果的函数名后就没啥感觉了。。。都长得要死。。。
#26 楼 @codeskyblue 哈哈,确实也是。不过从通用性角度,用回和 appium python client 一致的形式会比较方便咯~
我觉得你有点怨气太重,没有很客观地去看做业务测试这个事情。我是觉得无论啥项目,分配一些时间去做业务测试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方便你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避免做出来的东西项目压根用不上。不过我不知道你说的 “劳动密集无需动脑的业务测试” 具体是怎样的情况,也不好评论。我只能说,如果你是有能力的,那么同样做业务测试你也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事情,例如通过 mock 模拟各种异常情况,提高效率和覆盖度。
另外,不知道你做到现在,技术方面产出了什么?能把相关的一些 github repo 发上来不?一直有不错的产出的话,跳槽频繁这个就没那么突出了。
#24 楼 @codeskyblue 看了下你的代码,你是从零开始写啊。我比较建议你仿照 appium python client 的形式来写,少写很多东西,大家用起来也习惯,可维护性也更好。
键盘输入和点击 element 和 selenium 的保持一致。
补充下,data.token 也是同理。编程语言里加双引号表示字符串,没加表示变量。
不错,super test 这个框架我也没用过,有空试试~
貌似这个问题 windows 下出现概率比较高,应该和 exec 的环境有关吧。
#3 楼 @tester_all 帮你改了下排版。以后记得代码要用代码块,否则也会被屏蔽。
麻烦整理下排版吧?markdown 挂了不少。
其实它的命令还是直接看源码比较快,看我录制的请求可能还不大清楚具体是干嘛的。这两天有空的话我把录制出来的请求名称改成对应功能。
请像报 bug 一样专业地提问。
#133 楼 @lihuazhang 说明 q 号召力强嘛。
不过点击数很低,这点有点奇怪。
#14 楼 @codeskyblue 录好了,一个 jmeter 的,一个 charles 的。都放网盘了:http://pan.baidu.com/s/1slEdvBn
#14 楼 @codeskyblue 请求大概长这样:
curl -X POST $JSON_HEADER \
-d "{\"x\":\"10\",\"y\":\"20\"}" \
$DEVICE_URL/session/$SESSION_ID/tap/5
末尾的 5 是 element id 。如果根据 element id 能找到元素,那么 x, y 会被当做是元素左上角坐标的偏移量。如果找不到(例如给个-1),那么会当做屏幕的坐标。
详细源码在WebDriverAgent/WebDriverAgentLib/Commands/FBElementCommands.m
里面。官方的 Queries 文档只列出了所有命令中的 70% 左右。
有空的时候我试下用 Jmeter 录制下我的 python-client 测试过程中所有请求给你吧,我实现了大约 85% 的命令。
步骤有点多,如果有提供一个 Docker 镜像就更好了。
什么是最好的后背,就是你只需勇往直前。
这句赞~ 感谢 UCloud 。
#3 楼 @lrw3716740 可以手动导出成你需要的格式:https://www.wireshark.org/docs/wsug_html_chunked/ChIOSaveSection.html,命令行的话估计也有,你找下。
我们以前做过,先给个不 release 的 touchAction 方法,如 press->wait->perform,让它按住不放手。然后通过 findElement 找到垃圾桶控件坐标。最后再来个 longPress->moveTo->release->perform
不过好久没用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能用。
我觉得这个报告挺好,但缺少了一个重点。如 monkey 所说,先要知道目的,然后才能找到优化点。
我们的测试组比较小,没有像你们这么详细的报告。我们的目的是让老大们了解我们做了什么,和需要他们帮忙关注/推动的点。主要只是报告各项目测试进度、延期情况以及延期原因。
bug 情况这些没有写上去,因为老大们也不会关心这么细的数据。如果真要写,主要也是写趋势,单纯数字的话很难表达清楚背后的含义(质量提升/降低?效率提升/降低?)
#5 楼 @superbaby11 感觉你这个内容和这个帖子关系不大,建议你另外开一个帖子并附上测试环境、测试脚本、 server log 等相应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