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接地气的解决公司的测试需求问题就赢了

  • 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初衷是什么来着?

    是为了找到更多的问题。 用手工也好,用工具也好,都是手段而已。

    我见过很牛的测开,但他是一个开发还是一个测试呢?我始终没有分的很清楚。
    我也见过手工很牛的业务测试,他对于我来说更有价值,因为他靠分析和一些人工手段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是全局来考量的。
    而那个测开,可能测试思路都是局限的,要么偏接口,要么偏前端 APM,找到的问题也都是局部的,不是全局来考量的。

  • 管那些干什么, 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啥工资高干啥。

  • 功能是有极限的,单纯的功能再现有的公司里基本上没有了吧。多少要懂得分析代码,抓接口都得会吧。

  • 就是系统无论多烂,功能都没啥大问题。

  • 还是需要看个人规划,我也有同事在我们公司做着侧开,换家公司后 去做手工测试 + 测开,手工测试偏多

  • 你要知道 有很多 BUG 或者说很多测试场景 是功能测试满足不了的,再极致也是功能。 懂得越多会的越多也会事半功倍

  • 基本看不到做到极致的人,所谓极致就得在一家公司死磕,现在新业务新功能迭代这么快,一旦有断层就玩完

  • 能满足工作中各种测试需求就行。做测开工资也高些呀😂

  • 我们这边的测开就是维护 ms 和 hr,偶尔写点小脚本,你跟他提需求基本上会被否掉。以前我们这边的测试经理是个技术大佬(现在去某个大公司做技术总监了),他要维护整个环境,排查问题,解决阻塞等等,这大概就是测开的终极形态了吧

  • metersphere 和 httprunner

  • 过于理想,功能要测试好,离不开时间、经验,而时间基本上是不够的,有经验基本上就很难从一家公司跳槽了

  • 需求刚出来时,心里就基本就知道需求的关键价值点在哪里;技术实现大概要怎么做,质量风险集中在哪里;大概要重点测试什么地方,非功能测试需要做哪些。环境出问题/出 bug,可以快速定位并解决,不被其阻碍太多时间。并行多需求测试时,可以 hold 得住不延期。

  • 测试报告全绿。

    场景 A:
    测试经理:功能测试全通过,这个版本可以发布了。
    项目经理 A:确定吗?可别像前几次啊,到客户那边就 bug 满天飞。

    场景 B:
    客户:测试是全通过了,产品功能确定没问题吗?
    项目经理 B:嗯,确定。
    客户:哦?那为什么有的产品还是 bug 满天飞呢?
    项目经理 B:因为为他们产品做质量保证的不是我们的测试团队。

    就是场景 B 这种样子吧!

  • 目前我也是 5 年 10k(辽宁大连)
    不过由于上家公司撤退(黄了),导致新换了一家公司
    目前工作就是 基本的测试 + 运维的工作,感觉也是正常工作,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是疫情期间,感觉生活还可以过得去

  • 让我们荡起双桨~

  • ms 和 hr 是啥?

  • 二开能力很关键,找到痛点,用最简单的手法完成复杂的事,这才是能力。ms 毕竟已经开源,既然他先进,那就去学习。

  • metersphere 测试平台 和 httprunner 接口测试框架

  • 那就寻求和其它平台的差异点,以及结合自己的业务痛点进行优化

  • 早些年行业里面测试工具都是国外厂商,慢慢的国内厂商起来了,长远来看,团队作战才是王道

  • 同是测开,最近一段时间也是做工具平台,但至少不会有这些疑惑。

    因为一般顺序是:了解痛点/需求->调研业内相关解决方案(包括开源的、其他公司分享的)->没有/不完全适合,再内部自研/基于开源的进行二次开发

    经过调研这一步,已经是确认外部的工具不完全满足需求,所以也没必要去纠结自己做的工具平台不如外部的。如果有这个困惑,可能是调研阶段没做好。

  • 我在公司岗位也是测开,还天天做点点点呢,工具都大半年没写过了,只要工资按时发,无所谓了😀 😀

  • ms 和 hr 是啥?
    说实话,测开主要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自己去开发出一套新工具,哼哧哼哧搞半天还一堆 bug

  • 如果是为写工具而写工具,的确会有这种困惑。可以想想你们公司中测试的痛点,然后从痛点入手解决。比如把开源的工具改得更适合公司业务,更方便使用。或者有些业务,开源工具测不了的,可以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