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倒是面试了不少 “毕业” 的同学,确实日子不好过。
    另外,欢迎对移动专项测试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有平台开发、移动端测开、性能&体验评测等岗位: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2296

  • 应该要明确一下,你表达的 “接口断言” 和 “数据库断言” 在这个上下文里具体是指什么?

    我自己理解,帖主问的问题是:性能测试过程中每个请求是否需要看落库结果,来确保性能测试的逻辑正确性。

    我的理解是:

    1. 性能测试可以做结果断言,但不需要在测试过程中做,而是在性能测试结束后统一做断言。举个例子,电商抢购性能测试,最后通过日志和数据等对账完成断言,判断没有不符预期的情况,没必要在发生抢购的过程你还要浪费性能去做额外的事情。
    2. 性能测试断言结果其实是次要的,因为性能和功能相对独立,很多时候只要功能测试是正常的,性能理论上就不出现逻辑问题(不过极端场景下,尤其是系统有复杂的上下游依赖,这个时候确实会出现功能不正确的表现)。所以一般来说功能测试通过了,性能测试基本都不关注 “结果是否正确”,因为功能测试已经给了结论。不过甲方爸爸要求给,那还是得给……
  • 也是可以的,这算是具体测试下手的几个维度,但还是不太够,面试的时候问你这种问题,其实就想了解你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完备,所以从线下到线上到得回答一遍。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2022年05月17日

    🍦 嘿嘿嘿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2022年05月16日

    智能纸制笔记本,不过 7 号发起兑换到现在还处于审核中😅

  • 方向选择安全还是性能呢 at 2022年05月16日

    安全 topic 比较深,从基础的安全测试思路,到各类专门的测试工具学习,再慢慢到专业的渗透测试人员(相对专业的安全测试还是得看乙方安全公司的人员,甲方企业安全更多是研发主导)。不知道市面上的课程讲得怎么样,个人感觉这个方向不好做,需要大量实操积累。而且在大公司内部,安全问题已经泛化成如何应对隐私安全监管等,至少我看到的兄弟质量团队也还在搞安全体系化建设,业界还没多少测试团队把这块做得很好(另外,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注定做这块会比较疲倦)。

    性能就比较成熟了,估计课程也很容易把它讲透,也很好学,至少体量不大的公司中,性能一般比安全的优先级更高(因为安全问题没人去揭发,所以显得危害没那么大)。

  • 信息太少了看不懂,不知道这套东西设计出来的背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核心思路是啥,整个流程跑起来是怎么样…… 期待帖主能补充一下

  • 确实答的太局限,单纯吹牛逼的话,可以从版本周期出发:

    需求提出 -> 技术评审 -> 测试设计 -> 研发自测 -> 测试介入 -> 灰度放量 -> 全量上线;这里面每个环节,从流程、效率、线下测试维度、线上质量等尝试回答吧,至少答出来在效果上看起来体系丰满一些。

  • 一个核心项目,首先在公司里是受到老板关心和重视的;然后你要真的投入进去,在项目里起到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不一定是画各种架构图或者写代码,或者做接口设计,而是参与从孵化到上线的每一个关键会议的技术讨论。同时在认真思考后,对现有的技术方案提出质疑和建议。不管自己的建议是否生效,至少自己是真正动脑子想过的。如果你做甩手掌柜,个人认为你不太可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行业,成为一个优秀的 leader。
    但有一点要注意,你不能用自己的质疑去取代下属的决策。你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是不能因为你是 leader,就强制下属执行。而是多跟下属切磋,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还是尊重团队的决策。通过这些思考、切磋和交流,在这个项目成功后,你跟别人聊这个项目,才能让人感觉你真的是其中的一份子。

    这里说得好呀,一个好的管理者,管理确实很重要,但还是自身要有拿得出手的货。充分授权是一回事,但核心事情一定要深度参与到每个环节里去,理解事情的决策背景和逻辑,既有一个全局掌控又能在关键细节上有实在的把握。这样子的管理者后路很安全,即使哪天被干下来了,回到一线还是可以继续自由发挥。

  • 业务测试的定义是什么?是点点点,还是综合把控业务质量?按照帖主"业务测试都是可随时取代的职位,并不能谈的上合不合格"字行里表现出来的意思,我理解指代最低端的点点点人员,下面也就按这个定义去回答。

    1.如何做一位合格优秀的业务测试?
    就是一个听话的测试外包,叫你干啥你就干啥,而且要给我执行好(管你加不加班那种)。

    2.业务测试在一线城市有封顶薪资吗?
    50w 也是封顶,200w 也是封顶,两者的绝对值差别太大,探讨 “封不封顶” 感觉没什么意义。问题不是有没有封顶,而是能不能达到。

    3.业务测试如何去发展自身的特长,也就是职业发展?
    强求技术热爱其实很扯淡,单 Testerhome 社区就这么多人,难道大家都可以热爱技术吗?必然不行。所以客观来看待,就是扬长避短。如果对技术不感冒,在保证自己技术能力不成为绝对短板拉胯的前提下,去避开需要强技术能力的工作。也不是除了技术之外就不能做其他,比如 PMO、PM、设计、市场、销售、运营,这些算转行了,还可以坐对技术要求没那么强的偏管理的位置……当然也可以说挑出舒适区自己去接更高技术要求的工作来挑战自我,这个就看结果带来的风险和你的收获预期,是不是匹配的。

    4.如何让技术循循渐进的进步?
    两条路线,一是正向梳理知识体系,网上很多成长路线图,对着自己一个一个板块地点亮,这里要求系统学习某些领域的知识,而不是看几篇博客或网文的程度;二是负向补充遗漏或欠缺的知识,在工作等实际场景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内容,那就按需去补充,可以体系地补也可以单点突击,就看你的学习目标。
    剩下来的就是交给时间。

  • 各位都在哪里写博客 at 2022年05月12日

    有条件当然自己申请域名买服务器搭建一个博客系统,无数现成能用的。
    不自己从零搭建的话,github page 很多人用,就是国内访问速度很慢,图床不好的话图片经常裂开。
    洋气一点的,用 Medium 或 Mirror 这些国外比较流行的博客网站。
    接地气一些的,简书、知乎、头条、思否、博客园、掘金。
    上古时期的,CS 某 N…… 全是广告,一点都不想看

  • 构建性能测试知识体系 at 2022年05月10日

    手动点赞

  • 888 积分已送达 at 2022年05月10日

    已经用积分发起了一个奖品兑换,嘿嘿 😁

  • 在 testerhome 上划水了半年发团队的招聘帖,都没收到几份简历,太惨……

    自己的渠道,主要是脉脉上加过来的各种猎头和公司 HR,以及朋友同事的推荐。

  • 是不是应该都监控上,然后找到瓶颈是 nginx 还是数据库,再换算答案?

  • 找以前负责这个项目的主要测试同学口头问清楚,就是最快速的

  • 知行: 技术人的管理之路,我也是被人推荐的,刚开始看。

  • jenkins 日志里看到你命令行的用户名是 fsytest,控制台输出看到你用户是 root,可能是用户 PATH 的关系。也就是 pytest 安装在 root 用户的 PATH 下,但是没安装在 fsytest 用户的 PATH。
    可以在 root 上用 which pytest 看看安装路径,然后把这个路径 export 到 fsytest 的 PATH 里。

  • 豆瓣读书搜索 “测试”,选接近或超过 8 分,且评分人数超过 100 人的书看

  • 就是常规的被职场毒打🐢

  • 全链路测试不是银弹 at 2022年05月05日

    文章的标题格式好像还可以优化一下,标题和正文混在一起了。

    首先,全链路测试是一种低成本的测试方式,如 app 端到端的测试,app 上点几下,直接看 app 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这样直接忽略中间链路的测试,一方面它非常高效,所见即所得,门槛非常低,更容易铺人力来规模化;另一方面也有确实存在很多风险隐患,测试不够精细导致一些潜在问题没有发现。整体来说,它适合在人力不足时追求高测试 ROI,或业务相对简单的阶段。很多时候也是需求开始测试的首选方式。

    帖主说的接口全链路测试,个人理解和 app 端到端的测试是同一类的,只是从点击操作 app 换成发接口请求,确实存在帖主总结的各种问题,本质上还是在于中间过程要追到多精细,以及能否意识到对旁路的各种影响。

    全链路测试不是银弹,但是没它,好像也不太行。

    1. 海外的本地化;简单说是文本翻译,特约要考虑文字排版长度等事项
    2. 海外网络测试;海外当地的网络跟国内不是一个概念,具体我也不太懂,有些国家有公共 wifi,有些国家移动网络烂到爆,海外网络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3. 海外机型系统;跟国内厂商魔改 ROM 可能存在很大差距,海内海外即使是同一个厂商的同一个系统,也会有些区别
    4. 海外站点有没有回访海内的域名、有没有敏感词;可选项,涉及数据安全隐私问题,大公司估计比较关注,因为一不小心来个海外舆论风险可能就彻底寄了
    5. 剩下的基本和海内产品同样测试了……
  • 测试左移 - 测试过程左移 at 2022年04月29日

    尝试谷歌了一下 test case driven development,搜不出这个概念,老外似乎也不这么叫,应该就是楼主公司的内部叫法,结合上下文猜测就是说 TDD 吧

  • 记一次测试开发面试题 at 2022年04月29日

    原来还有个概念叫 MVT 模式 …… 涨知识了

  • 如果只是浅层使用,两个框架的使用手感其实没有多大区别,与其浪费时间在框架学习的纠结上,还不如挑一个先学起来,很多是一通万通的。

    回到两个框架上:

    • flask 更合适是开发小网站(典型的小网站可以是一个 py 文件直接搞定),可能是因为其路由管理比较分散所以没那么合适开发大型复杂网站(当然还是可以用来开发大型网站)
    • django 是企业内部常规选择,如果你非要挑一个让你安心一点,那就直接 django 吧。

    如果要追究到很严谨的技术选型,我自己也没研究过两个的底层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