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平凡,前期多存点钱,到现在差不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至于破局,你也说了,上升通道越来越窄。无论对公司,还是个人,如果向上,那么会提到一个词 “护城河”。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技术是分层次的,可以参考吴军的工程师 5 级划分。。。我自己是选择一个有门槛的方向,会试着工匠精神折腾 3-5 年的时间,可能有希望。可能也是搏一个可能罢了。破不破局,对的起自己就好了。
切记不要给自己设限,越设限越容易放弃。
我也没带过超过 10 人的团队。
管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法从项目中抽象能力,提升自己,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是可能导致个体竞争力的下降。
所谓管理,如果一不能对外争取资源,二不能对内指引方向,那么被替换的成本就会变得很低。
技术是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而管理要到一定的层次可能才有通用性。
我 37 了。如果真做过技术也做过管理,可能会看到管理陷阱。
至于选技术还是选管理,选适合自己的吧。
不过确实做测试,技术这条路是比较窄。。。
那就不知道了,这么奇葩的需求,开发自己想办法自测啊。
叫开发自己把帧率写出来,指望测试不是自己想不开。。。。
如果改了 FFMPEG,在推 SDL 的时候加一些打印?
靠命令应该是不靠谱的。
开源就是程序员内卷的开始.
越开源用的越多,越稳定,架构越成熟,程序员就越是工具人.
当开发成本降低,发现质量问题效益降低,岗位融合很难避免,
其实大厂还好了,毕竟质量要求高,有一定的门槛.
不知道如何破局,现在我这是内卷最重的技术方向,应该没有之一...
有些事情,你自己觉得就好,没必要拿出来说。
再说做技术,大概率还不都是工具人。50 步笑百步罢了。
突然有一天你觉得不能再当一只咸鱼了,我要努力,我要创造价值。
但是很可能几年过去了,你发现钱并没有多多少,压力大了很多,就会想我为啥不一直当条咸鱼。
作为一条 35+ 的咸鱼,我觉得靠别人想摆脱咸鱼的命运,几乎不可能。
我已经离开苏宁 2 年了,在苏宁的时候也不是测试。
原来的团队走了一些,但也不多。
也不需要妖魔化苏宁啊,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去处,也是一个选择啊。
南京本来选择就不算多。
只论技术,一件事做深了,才可能产生壁垒。
只是浅尝辄止很难产生价值。
自己掏钱买啊....
怎么可能不合格.
哈哈,华为也不是想去就去的啊...
如果领导待见还行,苏宁其实做事还算比较单纯.
恩,加班多,钱一般。
南京都差不多吧?
自顶一下。。。
推荐还是 3.6,个人感觉 3.6.4-3.6.8 的版本兼容性较好.
我主要是 tf,pytorch,caffe,tvm,opencv 等等的兼容.
接触过的产品经理超过 100 人,概率才能到 99%.
只论技术能力。
会写脚本是学生水平,能写一个几十人到几百人用的测试系统比一般开发要强。代码写得不溜,就抽空去刷刷题。
具体还是要看看岗位需求和匹配度,测试的优势不在开发。
作为一个工作快 15 年的表示,除了 java 还凑合,c++ 和 python 都是二把刀,然而需要用后两种语言写代码,java 用不上。。。
我 5 年前也这么想的。那时候测试 9 年,毕业 4.5K->13K。
反正混一天算一天。
不缺钱,不加班,没追求的,找个咸鱼坑,当咸鱼也挺好。
83 天的任务他们怎么排的下来的?没有 BETA 版本?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牛逼了。
别虚,1 周 1000 多个 BUG 都见过,也没见把谁干掉。
点个赞吧.
面对自己的问题取改正吧,努力对的起自己就好.
如果要提点意见的话,我建议楼主把自己要提升的内容细节化,从今天开始.
恩,手生的时候会去刷点熟悉熟悉语言语法。
中文版去年用过,感觉挺好,不用翻译了~门槛低了很多。
我一直是推荐我们年轻的测试去刷刷题,这样脚本写起来会比较顺手,也会自然的考虑代码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O(∩_∩) O,你这回答。。。
不过必须给贵司点个赞!~貌似我自己膨胀就是从刷 LEETCODE 开始的。。。
后面题越来越多,真心刷不动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