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开始要月评价绩效(以前没有绩效)
想问下大家关于 bug 和用例方面的绩效制定标准是什么?或者有其他可以体现测试人员价值的评定规则也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绝对不要把 BUG 和用例数作为绩效指标
第二、绝对不要满眼的都是量化两个字
第三、可以考虑版本交付质量和交付效率方面,也可以考虑特殊贡献、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产出
用 bug 数量来定位绩效就 TM 是傻逼行为
bug 和用例都不是确定测试绩效的。而是用例漏测数,有预发环境的 bug 也可以算漏测;线上 bug,线上质量;客户体验;对团队的帮助如业务或技能;完成需求的量,比喻说这个人测的快测的多,负责的模块重;如果非要算上 bug 数,可以在版本中找个中位数来判断,但是需要和用例数结合来制定;测试误提的 bug 可以算,建议占比特别少;业务测试之外的,如自动化完成率;那测试制定了绩效,开发必须也要定,开发很重要的就是版本的总 bug 数和 P0 漏测数,这个测试要推动制定给他们,其他绩效就开发自己定。
每个月任务完成进度,有没有重大事故
哈哈 我司都反着来。
WTF!
笑死,我们团队自从量化 bug 数量,以前一个问题如接口返回报文字段缺失,就报一个 bug。现在演化成了缺了多少个字段就报多少个 bug
用 bug 数量化测试是挺傻的,只会造成对立, 后面会很难沟通。
实际上 bug 数量最终代表的不就是产品质量么,看线上反馈,看主客观漏测,工作对接态度,这个才比较重要吧。
漏测率,就是多少线上缺陷,还有交付时间是否有延迟,最后一个:贡献度,贡献度就是指对团队部门的贡献,比如专利啊,一些改善流程提高效率的实施啊,技能分享啊等等
肯定是谁加班多谁绩效最好呀
我们以前也用量化,后来觉得会造成对立就不用了。由于公司会定期评 CMMI5 资质,所以在使用敏捷开发的模式下,有公式会去计算成果,要结合 sprint 内的故事点、用例数来看,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查相关资料。
不过实际工作中,我们最终还是把加班时长占绩效的 40% 来评,剩余的 60% 则是产品业绩 + 团队领导对你能力的主观意见。
测试的绩效是写了多少用例,提了多少 bug。开发的绩效是写了多少行代码和千行代码 bug 率多少。所以开发和测试反正有一个绩效不行
宇宙厂就是偷偷用 bug 数、case 数、工时这些给外包排名的,后来外包发现了,就开始拆分 bug、拆分用例、增加工时了,甚至出现一个月 21 个工作日,登记工作 30 多天的情况,但是没人在意,只需要淘汰排名靠后的即可,大领导也借此完成降本增效的 OKR。
简单说,在脑力活动占主导的工作中用指标打绩效,大部分场景最后对整体的收益都是负向的。坚持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两种情况:
看谁爽就给 a 看谁不爽就给 D 这就是现实 不论 什么公司都存在好友感梯度排行,自己人 肯定给的好 不是自己人干嘛给你 好 重大贡献除外,但是就 一个测试能有多大贡献,说白了就是 牛马我给钱,你做牛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