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活了一天
做测试 7 年了,前 6 年 bug 标题一直都是写的预期结果,今年开始写成了 什么端什么模块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这个变化主要在于对用例标题的思考,认为标题就是应该告诉开发人员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 bug 详情里面,再说复现步骤、预期结果,以及其他 bug 附件证明。 这种 Bug 标题与详情的搭配表述,能够完整的说清楚是什么问题。
有时候 bug 光靠一个标题是无法描述完整的,全部塞进去,又要说出现了什么事情,又要说预期结果,整得又臭又长,有些不合理。
但单独针对这件事情来说,其实是一件小事情,主要是根据团队得习惯来针对性调整,无可厚非,大家都能看懂就行。所以还是觉得你被针对了。
有大佬用 python 进行精准化测试验证的吗
TMD,话糙理不糙,全都是概念 KPI
我自己做的是
1、xmind 测试用例直接上传禅道
2、开了个服务,联动企业微信机器人进行定时任务通知设置
3、禅道 bug,测试报告数据统计总结
还有一个,github 搜索 jcci,这个代码变动分析工具
评价自己:钱到位,血管干碎
不足:钱不够,动力不足
老哥,关注你了,期待后续分享
有二开禅道的经验,其实是可以实现的。页面请求的 html 请求,尾缀.html 改成 .json 就是一个接口了。
有没有可能,转化成功之后,确认数据无误,直接自动上传禅道。
这个是我最近再构思的新功能, 我们项目也用这个转化的,挺长一段时间了,每次都需要手动上传,还是有点麻烦
老哥,能方便交个好友吗?有问题想请教一下
笑死,我们团队自从量化 bug 数量,以前一个问题如接口返回报文字段缺失,就报一个 bug。现在演化成了缺了多少个字段就报多少个 bug
又活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