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聊聊 35 岁 + 的工程师如何职业规划

鼎叔 · 2022年06月26日 · 最后由 测试新人 回复于 2023年10月19日 · 59156 次阅读
本帖已被设为精华帖!

这是鼎叔的第二十二篇原创文章。

行业大牛和刚毕业的小白,都可以进来聊聊。

欢迎关注本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大量原创思考文章陆续推出。

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超龄技术人员,有必要制止 “贩卖焦虑”,澄清不必要的误解,传播健康积极的做法。

直播音频在最后的音频 21 分 30 秒后开始。

参考文章 聊聊没有 35 岁焦虑的《人月神话》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3798&idx=1&sn=9bb243214d159c5d3bd77cdf1ced5f88&chksm=c24fb4f4f5383de25683757d1e0455a9660dd98654173d6421b4565b70513182c3fd0ad488c7&scene=21#wechat_redirect。援引文中一句话来概述这个问题:如果你理解软件发展的规律,那我觉得三十五岁的恐慌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

下面展开说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肯定还是需要 35+ 的工程师。

为什么呢?与软件工程复杂度的根源有关。软件工程的概念复杂、合作复杂、多变性和复杂的因果关系,是决定其复杂度的几个本质原因。对于一个毕业生,或者入行不久的工程师,在什么方面可能比老员工更擅长呢?无非就是他们掌握了更多新的工具,掌握了更新的编程语言,还有他们更愿意加班。但他们对软件工程本质和内在的理解相对还是欠缺的,并且他们所擅长的东西都不是能够让软件更强大的主要动力,加班也不能让软件能更快的交付价值,反而可能 “越忙越乱”。

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三十五岁以后继续发挥价值的工程师呢?就是能够不断寻找规律,不断建立方法论,不断引领团队提高效率,能够看清业务本质的人。成为这样的人,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一个高校毕业的天才少年,或者是工作了三五年特别聪明的人,学习能力强,可以很快掌握新业务进行测试;但是不太可能马上了解这个业务背后的架构和本质,还是需要继续打磨几年。

不断学习,挖掘本质。并且多做复盘,不是测完一个东西就扔到一边。如果别人面试你的时候,你可以分分钟拿出一个不断改进的方案,那这个面试官就不会放弃你;但如果你过去的十年是把一个工作重复了十次,那面试官当然不想要你了。所以如果大家保持一种不断积累和进步的修炼态度,到了三十五岁以后也不用担心被淘汰。

所以三十五岁以后是可以继续走技术路线的。前提是你能够不断寻找方法论,不断改进每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成效。有些人是所谓的 “躺平 “,接到任务后测完就收工,也不总结也不思考,这种人确实容易被淘汰。如果技术提炼能力和自我改进能力比较弱,那就尽早地向新知识迁移。看一下新入行的同学们擅长什么样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方向,如果是自己不会的,就多上上课,多学一下补上自己的短板。然后包装一下自己的简历,做一两个相关的项目,也一样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关于如何成长为受外部认可的专家型人才,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聊聊工程师的专业职级晋升之道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3680&idx=1&sn=ffd9fa15fd69998d56c68451526800ec&chksm=c24fb442f5383d54e99b3d1343f7334997c4680670a1c5558ace75f197af830b7de0dbcb4a5f&scene=21#wechat_redirect

再者说,管理路线也是一种选择。管理是没有边界的,它本身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需要花时间学习和修炼的,而且高度没有止境。

很少有刚毕业三四年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管理的艺术需要在大量的项目和跟人的交流当中去碰撞灵感。每个项目都是时间的累积,这不是在学校里学习能搞定的,也不是频繁跳槽加薪能获得的。逮住一个成功项目确实可以短时间获得晋升 leader 的机会,但是想成长为大多数人愿意追随的管理者,逃不过 2 万小时修炼定律。

管理路线也不用狭隘地理解为团队的真正 leader,也包含:团队(甚至行业)的专业教练角色,流程规范的制定者,毫无疑问背后都是漫长时间的修炼。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觉得不用担心年龄 35+ 之后的职业发展道路。

换一个思路,不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时,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所以导致这个行业会出现所谓 “三十五岁定理 “。但是当行业的发展已经处于稳定状态,更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一是能够慢工出细活的人。在产品的用户量较为固化时,如何深挖产品价值,经验就比年轻肯加班更重要。

二是能够制定成熟规范和方法论的人,有实战套路的老手,要比没有套路的愣头青要好。

三是能拥抱年轻人,和年轻人做朋友的熟手。真正洞察本质需求并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迎合表面诉求,这也是需要多年的体验和观察。年轻人蔑视等级权威,但是愿意向洞察者求教。

在这三个方面,有足够岁月积累和长期思考的人,更值得信赖。

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下降以后,它的很多业务要掐掉?因为之前是各种试错,巨头之间互相 pk,所有的新业务都试一轮。让 35+ 的同学们感觉好像跟不上快速变化的互联网世界。但这种情况在未来其实不会延续,因为经济没有那么好了,公司不再会无限制地尝试。以前是大家拼命地学新业务,所以招了一些新人,包括很多新业务是面向零零后的,所以需要很多年轻人。但是未来,公司首先是求稳,把该赚的钱赚到。你手上这些已经做了好多年的业务既然还能够生存,就说明这个业务是稳的,所以你要抓牢手上的业务,被新人淘汰的概率就低很多。但是你也不要只守着老本,碌碌无为。

从目前各公司的政策来说,你会发现各个公司在福利建设和增加员工幸福感上面,逐步投入了更多资源。而且国家也在对年龄上的歧视,或者是消极的用工理念,进行限制。我看到过的一些新业务,负责这些新业务的同学很优秀但是不够善良:他们是以 KPI 为导向做产品设计,并不是考虑用户体验。一方面在未来的时代,国家的管控会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如果你伤害了用户体验,那么产品的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什么样的人更懂用户体验呢?我觉得是那些有多年用户体验一手经验和相关思考的同学,而不是那些掌握了最新工具能够加班熬夜的人。

像硅谷和海外的那些公司,他们的工程师的年龄跨度都很长。我们互联网行业之前的发展模式肯定是要调整的,国家也已经开始在调整,未来我们迟早也会像现在海外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并且我们的互联网产业经过短期高速的发展,基础设施都 OK 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把现在能赚钱的业务继续打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都是经验活。

所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未来,资深的码农,资深的技术人员,有觉悟的体验设计师,让员工欢迎的团队管理者,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What's more

职场是一场长跑,拥有 “高能量密度” 的资深技术人员,才会把握更多的职场机会,体现更积极向上的面貌,追求更大的成就,自然也不用担心职场危机。越挫越勇才能爬出焦油坑。

因此,保存健康生活状态和经常运动,才是工程师的职场杀手锏。工程师之间的终极 PK,在于谁的身体更好。

⇙⇙点击这里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1665526?source=m_jump ,相关直播内容在 21 分 40 秒开始

共收到 18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年纪大了,学习新产品,新工具和新语言的速度弱于年轻工程师”
不管多少岁~都要保持持续学习~

学无止境 不要给自己设限 35 岁 是工程师的黄金时代开始

相信复利主义,与其焦虑,不如做一些改变,持续学习,自律者自由 (给自己打个气 😀 )

只要肯卷,35 不是问题😀

不断学习,总结,复盘,思考

焦虑的氛围有时候就在身边,避无可避,最好的方法现在就是调节自己,看友好的,积极的信息,放松紧张的情绪,放慢生活的节奏,坦然一点面对即将到来的 35 岁,也许一切都在刚刚好的进行着。

我觉得可以努力再搞一个副业,上班主要交五险一金,即使待遇低点,也能撑过去!但是如果只想靠技术吃饭,那就一直跟紧潮流多学习吧!

TesterHome小助手 将本帖设为了精华贴 07月06日 17:32

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原创的方法,工具,流程等,可为不同产品不断服务,为公司带来价值

我关注了一个网名左耳朵耗子的博客https://coolshell.cn/46 岁还在半夜写代码。我就知道 35 岁失业是说给没能力的人的借口。。。。。。,看他写的东西,看他 我就告诉自己,别管那么多,踏踏实实学习就好了~~~

大家应该都跟我一样,学什么东西都觉得有点太多太难了,其实只是持之以恒学习,就算十年磨一剑,最后肯定都是会有好的结果的,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打卡

马上 35 了,30 岁入行,从一个只会点点点的小测试,变成了一个不只会点点点的老测试,做做专项,写写脚本,懒得管理,只想研究技术

马上 33 了,观后感:不是断头路😂

风子 回复

可惜。。。。凡事适可而止,他没了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